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数字国土"工程的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冲龙  刘刚 《地球科学》2002,27(5):605-609
“数字国土”是新世纪的一项宏伟工程,也是对“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战略计划的响应,其核心问题是分布式点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建设。分布式主题数据库建模,“多S”结合与集成,三级网络结构,信息标准化体系,海量数据入库,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关键技术的攻克,是实现区域地质调查了与矿产资源的信息化前提,而信息安全是“数字国土”的保障,作为合理而完善的解决方案,除了制定总体规划和系统结构外,还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实施步骤,这需要借鉴国际上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和地球信息科学方向发展和最新成果,并根据我国国土资源勘查与管理的特殊布局,通过周密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来制定。  相似文献   

2.
浅谈数字国土工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世武  刘秀珍 《地球科学》2002,27(3):323-325
数字国土工程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 涉及内容广泛, 它的目标是通过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数字国土工程涉及海量数据的生产、传输、更新等, 需要宽带网络和“3S”集成技术及相关领域理论成果的支持; 数字国土工程的数据多样性决定了必须制定统一的数据库建设标准, 才能实现系统的资源共享; 工程的模型是多维的, 支持国土规划、土地管理、矿产开发决策等, 能够切实保护国土资源; 工程建设必须遵循长期规划与阶段目标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项目建设背景为适应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全面实施国土资源部“数字国土工程”,准确了解国土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等“家底”,保证集约、合理和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以信息化促进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国土资源工作参与宏观调控、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决定以应用为导向,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以SOA架构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数字国土"在"数字地球"中的地位及其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计划在国土资源领域的个体体现,借鉴点源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和“多”技术集成化研究基础,阐明“多S”技术集成的点源信息系统技术是“数字国土”的支撑技术,并构建了“数字国土”模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及范围在不断扩大,原有的靠手工操作、图纸管理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效管理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和“数字国土”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纷纷加大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革力度。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主要介绍了l:l万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的初步应用。为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提高成果利用价值进行有益探索,为“数字国土”工程建设积累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6):F0003-F0003
从1999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需求,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数字国土工程”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总体规划,在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以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成果图件为基础,建立了全国最为基础并具有代表意义的水文地质成果空间数据库。[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浙江地质》2012,(7):1-1
7月16日,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在山东青岛召开。徐绍史在会上强调,要把握国土资源管理大势,切实增强加快制度供给信心。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推进“双保工程”、全面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此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研判当前国土形势,指导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8.
滨州市国土资源局档案馆保存着近30年以来反映滨州市国土资源建设发展历程的各类档案资料卷宗,是国土资源建设与发展的资源库。随着国土事业建设的飞速发展,档案资料在国土事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数字国土资源的基础数据源,它将为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性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9.
伏思虎 《河南地质》2013,(11):18-18
近年来,民权县国土资源局始终把基层所的队伍建设、学习培训、服务效能及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持续抓紧抓好,从根本上打牢基层国土所的“前沿堡垒”。基层国土所努力做好国土资源的维护者,当好基层乡镇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取得了很好效果我县有3个基层所先后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先进基层所”;4个基层所被商丘市国土资源局评为“两整治一改革先进基层所”、“信访工作先进基层所”。我县程庄镇国土所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商丘市国土资源局评为“十佳优秀基层国土所”。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4年承担的数字国土工程"国土资源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项目.  相似文献   

11.
孔源 《浙江地质》2009,(3):46-48
随着“数字国土”、“金土工程”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的相继开展,很多地区的数字地籍数据库陆续建成,如何维持其现势性,已经成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迫切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地籍数据更新机制,才能让这些通过大量财力、人力、物力获取得到的数据,始终保持现势性和准确性,从而可持续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地质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其中包含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服务体系。而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是实现地质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关键基础工作之一和“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尤其是矿政管理新体制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浅议“数字地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地球”是一种多分辨率、三维表达的地球,从而使我们能大量地把地球空间数据融于一体。数字地球是传统GIS的延伸,它的实现需要有宽带网络、科学计算、海量存储、卫星图像、互操作和元数据作技术支撑。“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工程的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4.
党风廉政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生命线。关系着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生死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上把国土资源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作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之一。彰显了当前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形势的严峻,对此,我们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要有更加高度的警觉。从近几年国土系统发生的腐败案件来看,我们国土系统已成腐败高发领域,已成为腐败“重灾区”,而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形势下.国土领域反腐倡廉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5.
刘孝斌 《山西地质》2014,(5):F0002-F0002
2013年,全县国土资源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国土局的正确领导下,创新驱动,务实作为,不断规范国土资源管理,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此,宁武县被市政府授予“2013年度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县”,县国土局被市国土局授予“2013年度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全县国土系统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黄文伟 《广西地质》2013,(10):F0004-F0004
近年来,宁明县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双保工程”和该县“四基地一中心一名县”建设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和发展势头。近年来,该局荣获国土资源部授予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称号,桐棉国土资源管理所获广西国土资源厅授予“红旗国土所”称号。  相似文献   

17.
《浙江地质》2010,(2):34-35
日前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山东厅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山东省三维数字国土监测指挥系统,为实行“一张图工程”管好、用好二调成果奠定了基础。2009年,按照“边调查、边建库”的总体思路,山东各地建立了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为一体的土地基础信息数据库。目前,全省140个县(市、区)已完成县级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任务,有102个县(市、区)建立了城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94个县(市、区)建立了镇驻地的地籍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启动,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是"数字国土工程"中基础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pGIS的功能,结合赣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字化实践,总结出用MapGIS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的流程,并对数据库建设中应特别注意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陶琦  陈景娟 《广西地质》2011,(10):57-58
近3年来,桂林国土资源人开拓进取,紧紧抓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金土工程(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等机遇,加快数字信息化建设,推进桂林市地籍和测绘管理跨越式发展,谱写了国土资源管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保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地学数据库。这些地学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地矿行业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也加速了"数字国土工程"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各类地学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地学数据应用与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网络服务于社会,必将是各类地学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