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义 《西北地质》2003,36(C00):41-47
神东矿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煤田大规模开发建设又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神东公司通过保护、建设矿区整体生态环境,使矿区整体生态系统与环境功能得以加强和完善,从而解决矿区内局部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影响与危害,达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治理中,通过积极的研究、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成功的完全符合神东矿区的生态建设技术,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合理解决环境与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地质勘探工作在淮北矿区煤炭生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了跨世纪的地勘工作战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乃尉华  张磊  曾勇刚 《地下水》2006,28(1):40-43
米兰河冲洪积扇水源地的建设是为罗布泊钾盐矿区生活和生产用水提供供水保障。本文根据现存勘探孔资料,对水源地内地下水水质接相关用水标准分别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针对水源地地下水水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神木矿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神木矿区地处陕北侏罗纪煤田的北部,毛乌素沙漠边缘。矿区地质环境脆弱,地下水资源贫乏,煤层自燃严重,火烧岩广泛分布。本文对矿区建设及开发中的环境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火烧岩的工程地质问题,煤自燃,煤矿顶板冒落地面变形,地下水资源枯竭与水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生存最基本的要素,煤炭资源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又将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如何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从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视角出发,从地质勘查工作入手,分析阐述了煤炭矿区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与影响,建立了矿区开发生态环境评价系统,并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分类和煤炭矿区建设生产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地质勘探工作在淮北矿区煤炭生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了跨世纪的地勘工作战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开滦矿区地质条件复杂,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地质条件保障问题。叙述了开滦矿区地质保障的技术难点,优化的地质保障实施方案和综合探测技术手段,和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构造多元信息集成分析系统。采取这些综合地质保障技术,在本矿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笔者主持了湖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试点工作,从试点矿区的选择、试点矿区的资源储量核查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总结了经验教训,为开展全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孙杰 《黄金地质》2001,7(4):72-75
为了提高勘探矿区工程点位的连测精度,改进传统的工程点位的连测方法,减少野外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矿区首级控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工程点位的地理分布,采有内插点位法,布设单一附(闭)合光电测距导线,进行勘探矿区工程点位的连测。这一方法与传统的连测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勘探矿区工程点位的连测精度,而且满足了矿区地质的需要。因此,在勘探矿区采用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经过反复试验探索,淮南新集矿区获得了推覆体( 老地层) 下煤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突破。文章阐述了地震勘探在矿区煤田勘探及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煤矿区矿井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双重目标的重要推力。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下,矿井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资源,其大规模处理与高效利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文中从煤矿区矿井水水质特征出发,全面论述了矿井水水质形成机制与水质评价方法,并将矿井水水质形成划分为含水层水–岩作用和采空区水–岩作用2个阶段。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含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及含特殊组分矿井水处理技术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含悬浮物矿井水高效旋流净化、高矿化度矿井水双极膜和膜蒸馏处理、酸性矿井水人工湿地处理的新技术。在总结国内外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工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及热能利用4种。最后,提出了目前我国煤矿区矿井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科学思考,建立了矿井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概念模型,通过不断推进矿井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提高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解决煤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金属矿山的开发状况,有针对性地对金属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恢复治理,以ZY-3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对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多金属矿集区金属矿的开采状况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广泛收集矿区地质矿产资料、地形资料和遥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露天开采、地下开采、联合开采等不同开采方式的金属矿的影像特征和实地调查验证,建立了金属矿开发占地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根据各类矿山地物的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对研究区金属矿山开采情况和环境状况进行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解译,获取了研究区内各时相的矿山开发状况和环境状况信息; 利用ArcGIS平台中空间分析模块功能对各类开发占地的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对研究区的金属矿开采状况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植被破坏、污染水体和固体废弃物等矿山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指明研究区矿山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矿山环境监测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采动矿区水环境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采动前后,相应伴生水系调整和水体污染,产生水环境灾害。以阜新新邱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环境地质情况调查分析基础上,主要从水资源流失、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积水、矿区地表和地下水质污染等方面探讨了矿区水环境灾害的形成及特征。大面积的开采,造成矿区水资源流失严重,矿山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形成的积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运移累积、吸附转化、溶解解析和离子交换等水岩作用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矿区矿井抽排水和河流水质污染物不同程度超标。针对矿山水环境灾害,建议采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建防排水及净水设施、水环境监测等手段进行防治,以使矿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4.
郭家湾煤矿地处神府矿区新民采区西北部,为生态环境脆弱区。井田七层煤三个煤组开采后引发地面塌陷、含水层疏干、土地结构变化等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陕北煤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以1∶10000野外详细调查为依据,首先进行现状评估,然后针对矿山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加剧、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最后提出了以移民搬迁、回填裂缝、生态恢复、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为主的防治措施,让煤矿开采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并行。旨为陕北地区乃至全国煤矿,在保护地质环境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15.
Remote sens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monitor environmental chang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and mine dump on the environment of mine, remote sensing is used to monitor the change of land use and vegetation in the ore area, and to forecas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considering the mining speed. Remote sensing images at different periods were collected in the study, which include MSS images in 1975, TM images in 1990, 1995, 2000 and 2005, and SPOT-5 images in 2002. At the same time, relief map and geological map of the ore area were also collected as assistant data for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After color synthesis, enhancing treatment and geometrical revision, the interpreted dynamic information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was edited with ARC/INFO software, to build a dynamic monitoring database for land use in the ore area from 1975 to 2005 and a database for land use in 1975, 1990, 1995, 2000, 2002 and 2005. Through interpretation, it is found that, after 30 years of mining activities, the vegetation area in the Panzhihua mining area was reduced from 9352.6 ha in 1975 to 8195.6 ha in 2005, and its grassland area from 1053 ha in 1975 to 795.5 ha in 2002. After that, the grassland area increased to 869.1 ha in 2005 because of re-cultivation of some mine dumps.  相似文献   

16.
云浮硫铁矿已开采多年,但开采中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矿区进行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查明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利用敏感因子—综合分值评价法,对云浮硫铁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建议,最大程度的降低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努力构建"和谐矿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地质环境工作者的关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是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2009年度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报表"的统计分析,阐述了福建省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现状特征,总结了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措施与成效,对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本文并不认同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思维定势,认为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将在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长期存在,局部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仍将呈增长趋势。为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与GIS技术的西藏多龙矿集区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多龙矿集区铜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铜储量约2500万吨,排名中国第一。矿集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矿山开发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破坏。本文基于高分二号、Landsat8等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多龙矿集区有关人类活动、水文、荒漠化、金属氧化物污染及草地覆盖等信息,进而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整体仍处于较原始状态,未遭受过大型工业活动及人为活动破坏;区内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原草原和高原草甸,高草地覆盖区面积较小且分布较集中;研究区荒漠化形势较为严峻,主要荒漠化类型包括沙漠化、石漠化及盐碱化等;矿区地表出现大面积褐铁矿化及孔雀石化,周边土壤及水系金属及重金属矿物含量超标;区内砂金矿盗采、超载放牧及地质勘探等人类活动均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利用RS与GIS技术开展多龙矿集区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可为矿山的绿色选址及绿色矿山开发建设提供建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煤炭资源的开采和消耗给矿区环境和人口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资源环境问题,我国大力提倡建设绿色矿山,要求矿山发展必须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能力之内。综合利用Landsat 8、GF-2等多源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2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承载本底采用资源可利用量占比表示,承载状态选用煤矿经济占比指数、煤矿就业指数、采矿破坏指数和废物排放强度以及起调节作用的开发限制性指数5个指标,经过公式计算和对比,对内蒙古锡林浩特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 并针对承载力大小对矿区提出适当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锡林浩特矿区胜利一号矿和东二矿的承载力等级均为“中” ,西二矿的承载力等级为“小”。2016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需要在开采的同时加大修复力度,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研究结果对矿区环境的修复与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小尺度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
活鸡免矿井是神木北部矿区首批建设的现代化煤矿之一,于2000年12月投产,生产原煤800万t/a。由于该矿井范围内煤层上部(垂距21-30m)赋存有10.97km^2烧变岩裂隙含水层,其静储量高达130万m^3,单孔涌水量可达2000m^3/d,对煤矿的安全开采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烧变岩裂隙水双是可供矿区开发利用的宝贵水资源,为消除水害隐患及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采用了钻孔泄水方式将烧变岩裂隙水引入矿区供水系统,既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又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