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皖南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的地球化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乃福 《安徽地质》2011,21(3):201-206
根据皖南地区1:20万区域化探资料,计算了区内元素的背景值、区域浓集系数、总体变化系数等参数,阐明了区内元素含量空间分布与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使用区域浓集系数及变化系数两个参数,对皖南地区32种元素的成矿潜力进行排序,在目前安徽省地质勘查主攻矿种中,皖南地区的成矿潜力依次为金(银)-钨-钼-铜-铀-锌-铅。同时根据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预测了区内金、银资源量,分别为金474t、银16117t,显示出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西藏班戈地区化探数据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理论为精细研究地质体的复杂性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已有研究表明元素含量在地球化学场中的分布具有分形或多重分形特征。应用元素"含量-面积"分形模型定量描述了西藏班戈地区8种微量元素的分形特征,其中W表现为低富集连续多重分形模式,其他7种元素表现为高浓集连续多重分形模式;应用"含量-面积"双对数分维数D值并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区内Au、Sn两元素有一定的成矿潜力;与矽卡岩有关的Cu-Mo-Pb-Zn-Ag等多金属均有较好的成矿潜力,其中Cu元素的成矿潜力最大、Mo、Pb、Ag等元素成矿潜力较好、Zn元素成矿潜力相对较差;区内W元素的成矿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3.
五道沟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贺根山—黑河构造结合带的北缘,多宝山至三道湾子成矿带的中部,该区域成矿潜力巨大,是寻找金铜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为在五道沟地区实现找矿突破开展了地质找矿工作,并以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元素的变化系数、CV1和CV1/CV 2变化系数解释图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各元素在空间上的富集分布规律及其成矿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物探异常特征对该区进行找矿预测。研究表明:①Cu、Ag、Zn、Mo、W等9种元素在研究区内成矿潜力较小;Au元素成矿潜力较大。②据物探激电中梯测量显示,在研究区内共圈定2处电阻率异常,其编号为ρs-1、ρs-2。③根据地质-物探-化探异常套合关系在区内圈定了1处找矿靶区,经过对1号靶区进行工程验证发现了3条金矿体,表明五道沟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根据区内成矿区带的划分,依据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统计计算了全区及各成矿区内元素背景值、平均值、区域浓集系数、变化系数等参数,阐明了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在全区及各成矿区的背景特征、富集变化及成矿特征、元素组合特征等。指出全区及各成矿区的主要富集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5.
武当-两郧地区主要赋矿地层及其成矿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两郧地区的金属矿床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通过对中新元古代武当岩群、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和泥盆系等主要赋矿地层的赋矿特征及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的分析,认为矿床的形成常常与该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原始浓集系数相对较高有关.武当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成矿元素(如Au)浓集系数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成矿元素已发生迁移,并用于成矿或形成异常;陡山沱组、水沟口组和泥盆系具有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条件,特别是中泥盆统中产出的锑矿显然与较高的锑初始浓度有关.武当-两郧地区是环太平洋银成矿带西侧的银金比值低值区中的异常高值区,具有形成大型银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11,29(2):1-10
秦岭造山带经过多期构造活动、壳一幔物质交换、地质流体和成矿物质汇聚集,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目前秦岭造山带(陕西)地质找矿存在若干问题。本文从矿产的分布、地球化学、板块构造成矿理论等,对铜、钼、铁、金、银、铅、锌、钨、锡、汞、锑等元素的成矿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探讨秦岭造山带(陕西)矿产中某些矿种为优势矿种,某些矿种为劣势矿种的原因。从金属来源和元素的浓集系数分析,秦岭整个区域都是寻找金、银、钼、铅、锌矿最有潜力的地区;从金属来源、元素的浓集系数及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分析,秦岭寻找具有较大规模的铜、铁族元素矿产仅限制在部分地区,即主要为两条缝合带靠近活动大陆一侧的边缘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基性度较高的勉略宁和北秦岭地区,其次是紫阳一镇坪地区;汞锑元素成矿必须具有很特殊的成矿地质物化条件。  相似文献   

7.
萨茹塔拉是内蒙古中部近年来发现的具有较好找矿潜力的钼-铜-金矿化区。文章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征,从单元素异常、异常元素组合特征等方面对该地区已发现的多处金、钼等矿床、矿点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已知矿床大部分位于矿致异常浓集中心,多元素组合异常套合较好,并指示了多处同样具有找矿前景的异常浓集中心。二叠系是赋矿有利层位;频繁的岩浆活动不但提供了成矿物质,而且使地层中的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并在构造有利部位成矿。  相似文献   

8.
新疆诺尔特地区化探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经历了前泥盆纪基底陆壳演化期、上叠盆地发育期、上叠盆地的关闭期和造山后期4个阶段;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成矿作用。区域化探资料显示,区内下石炭统中—酸性火山岩出露区以Au、Pb、Zn、Cu为特色的化探综合异常带规模大,强度高,化探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在部分异常区内已经先后发现多处金、铜、多金属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区域构造演化富集了成矿元素,特别是下石炭统红山嘴组火山岩为金、铜、铅、锌矿源层,燕山期岩浆活动对矿源层中的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并在构造有利部位成矿。本文通过研究区区域成矿条件和区域化探异常特征分析,指出诺尔特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袁和 《地质与勘探》2017,53(3):472-481
本文通过在西藏邦卓玛地区开展的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运用元素的变化系数、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对邦卓玛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12种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论述了12种微量元素的成矿潜力,得出Au、Ag、W、Pb、Sb 5种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并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确立了测区内元素组合特征,共划分了三组主成矿元素组合(即Au-Ag-Cu-Bi-W;PbSn;Sb),运用衬值异常法在区内圈定组合异常,结果显示,组合异常明显,异常套合较好,大体呈NW向串珠状展布。根据组合衬值异常叠加,在研究区内圈定了4个重点靶区,为下一步在该区内寻找Au、Ag、Sb、W、Pb等多金属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滇中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内Cu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层控型铜矿资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共圈出5个地球化学块体、10个面积相对较小的地球化学亚块体,并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划分为2个Cu地球化学分区。以1km矿床勘探深度为准则,计算各(亚)块体的铜金属供应量及铜矿产资源量,预测全区潜在铜矿资源总量为586.1万t。通过追踪地球化学块体谱系,揭示了元素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并结合区域控矿要素,确定了11个层控型铜矿成矿远景区,其中以3-1,3-2,10-1-1-1-1-1,10-1-1-2-1-1,10-1-1-2-1-2子块体的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汤琳 《云南地质》2022,(3):346-354
陆河县塌山-江西坑地区位于武夷成矿带粤东段,北东向莲花山深断裂带西束中段。区内动力变质作用控制了锡矿床点的分布,成矿元素Sn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度分带及浓集中心明显。本文通过对塌山、江西坑及尖吉山三个典型矿区地质特征分析,讨论该区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优选青海省都兰县金水口找矿靶区,在了解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基于原始测量数据,运用区域浓集系数(RCC)等特征参数对Au、As、Sb、Bi、Hg、Co、Cr、Ni、Zn共9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推断出Zn、Au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5对9种元素进行R型系统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R型因子分析,共划分F1(Co-Cr-Ni)、F2(Au-Bi-Zn)、F3(As-Sb)、F4(Hg)4组成矿元素组合。采用衬度异常法求出各元素及元素组合异常下限,运用Surfer15软件将元素及元素组合衬度数据编制成异常图,结合区内元素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共圈定5个预测找矿靶区。对Ⅰ-1号靶区1号多金属矿化体进行异常查证,拣块样化学分析显示锌、全铁含量均达最低工业品位。对Ⅰ-2号靶区2、3号多金属矿化体进行探槽工程揭露,经取样分析显示部分锰、锌含量已达边界品位,全铁含量接近边界品位,金具备一定成矿潜力,表明金水口地区有较大的锌铁金锰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贵港-平南地区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区内已探明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土壤异常、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特征,对铅锌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化探异常成矿元素的确定是异常评价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采样点的成矿元素确定方法,将异常矿化度、异常衬度值与浓集系数联系起来,提出浓集系数越低的元素,成为成矿元素要求其异常矿化度越高,异常衬度值越低;一定范围内采样点上第一成矿元素的组合反映了矿种类型。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广东大宝山铜铅锌钨钼多金属矿田构造岩石测量成矿元素的分析中,对于详细分析化探异常主要成矿元素及其分布、分带特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适用于浓集系数不同的元素成矿能力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区域化探元素致矿序列是通过数理统计的手段,对区域化探样品各元素测试数据的变化系数、样本数、偏度、浓集系数及最低浓集系数等参数进行统计,并以公式定量化的形式得出致矿系数,从而厘定区域化探致矿序列。通过致矿序列的确定,发现在祁漫塔格东段,W、Au、Bi、Sn、Pb、F、Ag、Cd等为该区的主要成矿元素(指示元素);长城系小庙岩组及印支期侵入岩为W、Sn等的主要找矿靶区;印支期侵入岩与蓟县系、白沙河组、石炭—二叠系等含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部位为Cu、Pb、Zn、Fe等多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区;Au的主要成矿区则分布在该区中西部的祁漫塔格群地层中,成矿类型应为与白干湖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有关的破碎蚀变岩型。根据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化探组合异常特征,对主要成矿元素的找矿靶区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6.
赵新胤 《云南地质》2022,(3):355-362
银瓶山地区位于武夷成矿带南段、莲花山断裂带西束中段,属莲花山锡铜多金属成矿带的核心区域。成矿元素强度高,具多处明显的浓集中心,且与已知矿床(点)等密切相关。目前已知锡铜矿多金属矿床(点)呈北东向雁阵式一字排列。根据各矿床(点)地质特征总结该区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进一步分析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北祁连成矿带地球化学块体资源潜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对北祁连区域地球化学块体的分布及其与矿产资源潜力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利用块体分级建立块体内部结构系列,形成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追索成矿元素逐步浓集的过程,从而指出最有远景的成矿地段.通过不同级别地球化学块体与成矿区带的关系研究,对重要地球化学块体、子块体与成矿亚带、矿田进行对比等手段,对区内主要成矿元素Au、Cu、Cr、Ni、W、Sb等进行了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和多元成矿信息分析,预测了地球化学块体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研究区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研究分析,认为研究区黑色岩系属于开阔盆地和大陆边缘之间靠近陆地区域的还原环境条件下形成的,黑色岩系为热水沉积成因;区内找钒矿的可能性更大,找钼、镍矿的可能性较小。在亲铁元素中,Co、Ni、Mo元素相对富集,Mo富集程度最大,浓集系数达378.82;在亲铜元素中,Zn、Sb元素较富集,Zn元素浓集系数在0.18~17.25之间,Sb元素浓集系数在3.36~69.11之间;在亲石元素中,Ba、W、U三个元素较富集,Ba元素浓集系数在1.90~28.07之间,W元素浓集系数在130.1~387.40之间,U元素浓集系数在5.91~74.11之间,W元素富集程度最高,其浓集系数最大值达387.40,具有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西藏芒康某铅多金属矿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叠加强度、蚀变-矿化强度、致矿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区内已有地质、矿产资料分析认为测区内主成矿元素为Pb、Zn、Ag、Cu,重要伴(共)生元素或指示元素为Cd、Hg、W、As、Zn、Sb、Mo、Au、Sn。该次土壤测量在区内共圈定元素综合异常23个,通过对找矿潜力较大的异常进行推断解释,同时结合区域成矿规律,对区内铅多金属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河南洛宁石龙山金多金属矿预查区的找矿工作,在深入了解该区地质特征后,对此预查区进行了1∶10000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基于测量数据,利用元素变异系数、浓集系数及分形特征等方法对Au、Ag、Cu、W、Mo、Pb、Zn、As、Sb、Bi十种元素含量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各元素的空间分布与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区内Au、Ag、Cu、Mo元素成矿潜力较大。运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将SPSS软件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划分出F1(As-Sb-Au)、F2(Cu-Zn-Pb-Ag)、F3(Mo-Bi)、F4(W)四组元素组合并做出因子得分异常图。根据因子得分异常分布的套合情况以及元素在区内的成矿潜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圈定找矿靶区5个,这为该区后续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