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对矿区地表至960m中段共计6个中段平面系统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采集地层和构造蚀变岩样品184件,测试
了Au、Ag、As、Sb、Cu、Pb、Zn、Sn、Mo、Mn、Co、Ni、Cr、V、Ti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编制了各元素地球化学纵剖面图和单个矿脉元
素含量曲线图,综合地球化学图件分析法和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确定了元素的纵向、横向和轴向分带序列,建立了原生晕地球化
学三维分带模式。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得到:硅化砂泥岩、构造蚀变岩中Au、As、Sb、Ag元素含量高,是地壳的数倍到数百
倍,变异系数大,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用,硅化泥岩是主要的富矿围岩,而矿体大部分赋存于由于成矿热液多期次强烈活动
而形成的石英岩和构造角砾岩中。矿区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s、Pb、Mo、Sn、Cu、Au、Ag、Mn、Zn、Sb。与矿体北西向侧伏规律
一致,矿区地球化学异常体亦具向北西侧伏的趋势。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纵剖面图中主成矿元素异常高值带向下延伸未封闭,矿体
向下未尖灭、特征前缘晕元素Sb和成矿晕元素Zn出现在矿尾晕等特征说明,矿体向下仍有一定的延伸,已知矿体北西侧深部是
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和研究了贵州关岭新铺小凹组标准剖面的岩石、生物、年代和碳同位素化学地层特点及其对关岭生物群环境
的制约,指出典型的小凹组主要分布在贵州关岭新铺和晴隆凉水一带,以陆棚盆地和陆棚边缘斜坡相黑色薄层灰岩沉积为特点,
时代为卡尼期早期;小凹组下段出现有碳同位素的轻微负偏离以及相对较高的V/(V+Ni)和Ni/Co值,中-上段碳、氧同位素值
稳定,V/(V+Ni)和Ni/Co值相对较低。关岭生物群主要生活于海底缺氧或富硫化氢的陆棚盆地环境,其表层水温大约在35℃。   相似文献   

3.
铅锌矿床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富集机制及对矿床成因指示是当前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铅锌矿床微量元素富
集及关键测试技术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①富集微量元素的铅锌矿床不仅分布于古陆边缘,造山带也是有利的构造背景;
②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所富集的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元素组合、含量及比值可以指示矿床成因;③微量元素以类质同象、
固熔体、微细矿物包裹体形式甚至是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于闪锌矿和方铅矿中,富集过程受扩散速率、结晶温度、氧化还原条件、硫
逸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等物理化学条件控制;④硫化物LA-ICP-MS微区分析能精确测定硫化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了解其赋
存状态,可为铅锌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微观证据。最后指出微量元素研究过程中要加强LA-ICP-MS原位微区测试技术的应用,并
与宏观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冀中坳陷发育大量隐伏玄武质岩石,尤其是坳陷北部的廊固凹陷和霸县凹陷,岩石类型以玄武岩为主,辉绿岩次之,凝
灰岩分布较少,火山角砾岩极少。通过岩心、镜下薄片及铸体薄片观察,主量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表明该区火成岩为碱性玄武岩
和拉斑玄武岩系列;REE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型,Eu异常不明显;火成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呈强不相容元素富
集。该区玄武岩的喷发环境为水下喷发;火成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岩石组合、岩石系列、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
该区火成岩形成于板内大陆裂谷构造环境。通过冀中坳陷玄武岩与邻区对比发现,冀中坳陷及邻区玄武岩岩浆活动具有随时代
变化往北迁移的趋势,SiO2含量显示从南往北略为增加的趋势,北部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相对较大,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较南
部低。   相似文献   

5.
辽宁金伯利岩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辽宁金伯利岩主元素丰度较世界金伯利岩的平均成分,显示富Ca、Al和贫K、Na、Mg、Si,碱度偏低;与南非、苏联和我国山东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相比,Fe 质偏高。辽宁金伯利岩含矿程度由富到贫,有 Fe、Mg 组分增高,Ca 质降低,微量元素多趋富集的总体变化趋势。辽南金伯利岩较辽北金伯利岩具有碱性程度相对偏高,V、Li、Rb、Nb、La、Sn、Mo、Cu、Pb、Zn、Ag、Ba、Cd、B、S、F 等元素相对富集,Co、Ni、Cr、Th、Bi、Au、As、Sb、Hg、Sr 等元素相对贫化的特点。二者的元素组合和相关特征有明显差别。辽南金伯利岩 Na、Ca、Mn 3元素的相关组合特征是富、贫(中)金刚石金伯利岩的一个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6.
铝土矿矿床中普遍含有不同比例的鲕状矿石,但目前对这些鲕粒的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相互关系的了解相对有限。对
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床中典型鲕状矿石中鲕粒进行了微区原位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
(LA-ICP-MS)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并与共存基质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鲕粒的形成时间晚于基质,地表化学风化
作用本身并不能导致铝土矿的形成;鲕粒的形成发生于强氧化和高酸度的环境,其成因被解释为在海进过程中在地层中一定的深
度条件下形成了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矿物,随后的海退作用过程导致硫化物蚀变并形成强酸环境,使得成矿元素Al相对于杂
质元素(Si、Fe)发生相对富集,且该过程具有多期次振荡重复的特点。铝土矿形成是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周期性海进-海退循环
与长期的大陆古隆起区平坦海岸地形相互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理论分析表明,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在大河流域沉积物物源示踪及追索河流演化研究中具有独特意义。近年来,随着
单颗粒碎屑矿物微区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物源示踪方法,在判别沉积物物源、重建古水
系等方面已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同时沉积物全岩的Pb同位素能对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的示踪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通过对长
江流域不同河段和支流流域钾长石及全岩Pb同位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的即可识别性分析、河流地貌和水文特性对源-汇之间物质
的可通达性分析以及流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利用Pb同位素方法来示踪江汉盆地不同时期沉积物的源区,并重建长江水
系的演化过程是可行的。最后对开展此项研究的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热压金刚石钻头在钻进中尚存在钻进时效不高、适应性不广的弱点,进行了聚合粗粒金刚石钻头的应用研究,从聚
合粗粒金刚石的聚合方法与工艺,到聚合粗粒金刚石破碎岩石的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制的聚合粗粒金刚石钻头,在室
内进行了钻进试验,钻进Ⅸ级中-细粒致密花岗岩能获得2.59m/h的时效,和普通金刚石钻头相比钻进效率提高了24%,表明聚
合粗粒金刚石可以弥补普通金刚石钻头对岩层适应性较低的弱点,具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原生晕方法对于研究隐伏金矿体存在的可能性,矿体的规模、埋藏深度及其剥蚀深度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系统研
究了安徽上成金矿床深部的原生晕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矿区Ⅲ号矿体的轴向分带序列为Ag-Hg-Pb-Zn-Cu-Au-Sb1-As-Bi-Co-Mo-
W-Sn-B-Sb2,呈现“反分带”特征;地球化学参数A1、A2 曲线变化趋势为由降到升;原生叠加晕结构显示在Ⅲ号矿体尾部出现前、
尾晕共存。同时,主成矿元素Au在原生晕浓度分带水平投影图上表现出向北西侧伏的特征。综合原生晕特征可以推断,在-60
m中段最西端的北西侧深部应有隐伏矿体发育。依据微量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可分为如下3类:①成矿元素及与成矿密切
相关的元素Au、As、Bi、Cu、Co、Ag、Pb、Zn;②高温热液矿化元素W、Sn、Mo、B;③低温热液矿化元素Sb、Hg.   相似文献   

10.
深海沉积物研究能够为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丰富的信息,对推动沉积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中国大洋科考
20航次西南印度洋中脊附近的钙质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碳氧
同位素及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钙质沉积物矿物组成主要为方解石,黏土矿物含量较低。方解石以钙质超微化石颗石
藻及有孔虫的形态存在,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超微化石生活在正常的近表层海水环境中,死亡后埋藏环境稳定。稀土元素具有总
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Eu中等负异常、Ce中等负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中富亲石元素、贫亲铁元素,亲生物元素Sr、Ba含
量远高于其他元素。微量元素特征及Ceanom值说明沉积环境偏氧化。沉积物中大量的生物成因方解石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研
究区物源以生物源为主、含有少量陆源及幔源物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官房钨矿位于滇东南薄竹山岩体西南缘,矿体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部位,为一大型接触交代型白钨矿床。为
揭示该矿床成因,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大理岩型矿石以及矽卡岩型矿石进行了稀土
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花岗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岩特征,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矿石与花岗岩均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矿区花岗岩W 含量是区内同类岩石的1.1~7.6倍,这为矿床形
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矿石与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明显的相似性,均表现为稀土元素总量高、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不
明显的Ce异常以及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进一步表明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扶隆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在显微镜下对研究区砂岩进行了系统鉴定、碎屑颗
粒组分统计,并利用ICP-MS对该区泥岩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扶隆坳组砂岩碎屑颗粒组分石英颗粒含
量较高,长石含量较少,岩屑以浅变质岩屑为主,Dickinson图解显示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泥岩样品的REE受成岩作用改造微
弱,且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矿物,源岩主要为沉积岩及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参数显示晚三叠世扶隆坳沉积时期气
候相对湿热,沉积了一套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的碎屑岩。综合前述认识,结合本区构造演化史,推断扶隆坳组物源供给主要来自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钦防海槽沉积的硅质岩、硅质页岩及泥岩,源区构造背景兼有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西灶沟铅锌矿床,产于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岩中,为一中高温热液成因的裂隙充填交代中型矿床。本文在对区域及矿区主要岩石微量元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研究了近矿围岩、矿石、矿体不同标高及主要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和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同时,确定矿床的原生分带序列为Pb→Zn→Ag→Cu→Be→Mn→Sn→Mo→Ni→Co→As。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是影响喀斯特地表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水生光合生物在光合代谢过程中能够吸收并去除部分有害元素,然而关于不同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效果和去除潜力如何目前则少有研究。基于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站的野外监测、系统采样和实验测定以及统计分析,构建了由裸岩地、裸土地、耕地、草地和灌丛地5种土地利用组成的植被-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模拟生态系统,并以其中的地表水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对微量元素去除潜力及控制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水水化学和水生光合生物量受季节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显著;(2)Cr, Mn, Co, Ni, Fe和Zn 6种微量元素浓度在不同喀斯特水生光合生物系统中存在显著差异,浮游-沉水共存系统对Mn, Co, Ni, Fe和Zn的吸收和去除能力优于单一浮游系统;(3)喀斯特地区的自然植被恢复(灌丛地和草地)促使地表水体形成的高溶解性无机碳(DIC)环境,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从而提高了对地表水体中Mn, Co, Ni, Fe和Zn等微量元素的去除潜力。这些认识将有助于岩溶区地表水体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对地表水体微...  相似文献   

15.
潮水盆地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中新生代含煤断陷盆地。采用粉晶X衍射、ICP-MS、ICP-AES
方法,从煤的岩石学、煤化学及煤地球化学的理论出发,对潮水盆地西部煤样进行了煤化学、显微组分、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分析。
其研究结果表明潮水盆地西部煤以中等水分、低-中灰分和硫质量分数、高挥发分产率为特征,煤级为烟煤—亚烟煤;煤中有机显
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性组次之,煤相类型以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其次为较浅覆水森林沼泽相;煤中的常量矿物以石英和高岭
石为主,部分样品中含有黄铁矿、方解石、菱铁矿和少量的微斜长石;煤中除Sr、B和Cs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外,其他微量元素质量
分数普遍较低。Cr、Ga、Pb、Li、Cu、Ge、V、Sc、Be、W、Th和As,以及Ti和Nb主要与硅铝酸盐矿物有好的亲和性;B和Sr可能主
要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S和Mo可能主要以硫化物矿物的形式存在;另外,Ti、Zr、Nb和Ta有好的相关性,可能与重矿物有
关。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新疆三塘湖地区中二叠统基性火山岩的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特征。采用镍锍火试金法结合ICP-MS测定
了样品的PGE含量。三塘湖火山岩的PGE总含量低,其PGE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均向左倾斜,Pt呈正异常。整体上岩石的
PGE含量随基性程度降低而减少。样品的Pd/Ir比值(5.8~15.5)、Cu/Pd比值(236×103~1790×103)和Ni/Cu-Pd/Ir关系以
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形成三塘湖中二叠统岩浆岩的初始岩浆为MgO含量较高、PGE无亏损的玄武质岩浆,并在源区发生硫
化物熔离作用,促进硫饱和的机制为地壳物质的加入。三塘湖火山岩的各铂族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指示其经历过深部硫化
物熔离的残余岩浆在进一步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硫化物的分异作用,同时Pd/Ir与Ni/Cu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残余岩浆还存在
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由于初始岩浆中的PGE在源区就随硫化物熔离出来,故三塘湖地区PGE成矿前景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省个旧西区1∶1万土壤化探数据为例,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用不同次数的多项式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的变
化趋势,提取出数据中反映局部异常变化的剩余异常分量,再对剩余异常分量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出4个与矿化密切相关的因
子,分别绘制出研究区主成矿元素Sn、Cu、Pb异常图以及因子得分异常图并进行了地质解释,对该区下一步圈定有利成矿远景区
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铝土矿沉积被认为是炎热潮湿热带或亚热带古气候条件下的气候敏感沉积物。对黔北铝土矿中3个钻孔不同层位岩
心样品的GC-MS检测显示,样品中含有种类丰富、相对含量较高的燃烧成因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以芘、荧蒽、苯并[a]芘、苯
并[e]芘、苯并[ghi]苝等为代表的燃烧成因PAHs与陆上火灾事件密切相关。结合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前人研究所得的古地磁、植
物与孢粉化石证据,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时陆上存在丰富的植被,且是一种在炎热潮湿背景下存在季节性干湿分异的古气候条
件。   相似文献   

19.
胶东半岛金矿区脉岩广泛分布,将其典型区域划分为玲珑地区、郭城地区和牟平-乳山地区三大地区,各区脉岩产状基
本相似(主要为NE、NNE和NW 向)。三大区域脉岩以镁铁质为主,但在郭城地区有少量长英质产出;其中镁铁质脉岩包括煌斑
岩类、辉绿岩和辉长岩,长英质脉岩有闪长岩和二长岩等。胶东脉岩富碱、高钾,属于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其中,三
大区域中镁铁质脉岩化学性质基本相似,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具有俯冲类型特征。在Sr-Nd同位素研究中,主要镁铁
质脉岩(87Sr/86Sr)i=0.7058~0.7139,并具有较低的εNd(t)值(-23.92~-0.79),显示其源于富集幔源的特征。但是,玲珑
地区少量镁铁质脉岩具有较高的εNd(t)值(0.11~5.46),显示亏损地幔端元。郭城地区长英质脉岩的(87Sr/86Sr)i=0.7087~
0.7132,εNd(t)= -20.8~-6.1。镁铁质脉岩Pb同位素特征为(206Pb/204Pb)i=17.48~18.115,平均值为17.244;(207Pb/
204Pb)i=15.078~15.641,平均值为15.473;(208Pb/204Pb)i=34.93~38.436,平均值为37.635。郭城地区长英质脉岩Pb同位
素特征为(206Pb/204Pb)i=16.971~17.344,平均值为17.151;(207Pb/204Pb)i=15.401~15.484,平均值为15.454;(208Pb/
204Pb)i=37.319~37.946,平均值为37.624。镁铁质与长英质脉岩Pb同位素比值均显示与富集地幔(EMI)Pb同位素比值相近,
揭示其源区具有共性。通过年代学研究可得,胶东脉岩主要形成时间在135~115Ma之间。结合年代学与Sr-Nd-Pb同位素约束
可得,胶东金矿区大量早白垩世镁铁质脉岩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构造复杂区域脉岩源区受到相应
的影响,如玲珑地区少量镁铁质脉岩源自亏损地幔,而郭城地区少量长英质脉岩源于壳幔混合源区或源区受地幔物质的混染。胶
东脉岩与金矿联系最紧密的是早白垩世镁铁质脉岩,它们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在时间上属于同一时代,为相同构造背景的产物,在
源区上具有相似幔源特征,早白垩世镁铁质脉岩可能为金矿提供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0.
把 4种微量金属离子以不同的浓度添加到绿色巴夫藻的培养液中 ,结果表明 :Hg2 +和Pb2 +浓度分别在 5μg/L和 2 0 0 μg/L时 ,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使叶绿素a的含量提高 ;Hg2 +≥ 2 0 μg/L时 ,绿色巴夫藻的生长受到抑制 ,叶绿素a的含量降低。Pb2 +所有的试验浓度都使绿色巴夫藻生长加快 ,叶绿素a的含量提高 ;Co2 +在 1μg/L时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有最好的促进效果 ,但当Co2 +≥ 5μg/L时 ,开始对生长出现抑制作用 ,而Co2 +所有的试验浓度都使叶绿素a的含量降低 ;Mn2 +浓度在 10 0 μg/L时 ,对促进绿色巴夫藻生长的效果最佳 ,4 0 0 μg/L的浓度开始对生长出现抑制作用 ,但所有Mn2 +的试验浓度对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 4种微量金属元素都使绿色巴夫藻略微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