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晚泥盆世晚期—早石炭世早期,是新疆准噶尔洋盆发育的最后阶段。西准噶尔的太勒古拉组以暗色泥质凝灰岩为主,夹红色放射虫硅质岩,覆于巨厚玄武岩层之上,是该时期洋盆宝贵的地层记录。早石炭世维宪期,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洋盆封闭,准噶尔中西部成为相对闭塞的残余洋盆。太勒古拉组之上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记录了残余洋盆充填消亡的过程。包古图组以灰绿色凝灰质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的韵律层为主,属于中下扇的火山浊积岩系,时代为维宪期—巴什基尔早期。希贝库拉斯组以厚层—块状、细—粗粒凝灰质砂岩为主,上部有厚层含中酸性火山岩砾石的砾岩,是具有上扇沉积特征的火山浊积岩系,时代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晚期至莫斯科期或更晚。石炭纪洋盆充填过程中,堆积了很厚的暗色沉积岩系,提供了良好的生烃条件。东准噶尔石炭纪沉积岩相复杂,与西准噶尔有很大差别。盆地周缘的地层对比和岩相古地理研究,有助于解决盆地内部的石炭系地层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白垩系较发育,为一套巨厚的非海相红色碎屑沉积,厚达4000—6000米。它是川滇中生代红色岩层上部的一部分,含有双辦类、腹足类、介形类、叶肢介、爬行类、鱼类、植物及轮藻等化石。云南的白垩系,是在侏罗纪盆地的基础上发育的,从沉积特征来看,与侏罗系亦有相似之处。纵向(指时间)发育具有明显的三分性,可以分出三大岩组;在水平分布上,以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为界,其东称滇中红层,西为滇西红层。在滇中盆地,白垩系向东超覆;在滇西盆地,出现向西超覆。因此在靠近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白垩系发育比较齐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储集层的孔喉结构来评价储层已广泛运用于油气开发,但目前尚未运用于钾盐储层的评价。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压汞法获得的大量储层孔隙、孔喉实验数据,研究了江汉盆地古新统—白垩系富钾卤水砂岩储层的孔喉类型和结构、毛细管压力曲线,以及孔喉定量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古新统沙市组砂岩储层以Ⅱ类孔隙结构为主,排驱压力平均值为2.72 MPa,孔隙度平均值为6.32%。而白垩系红花套组砂岩储层以Ⅰ、Ⅱ类孔隙结构为主,Ⅰ类排驱压力平均值为0.28 MPa,孔隙度平均值为16.99%,渗透率为87.79×10~(-3)μm~2;Ⅱ类排驱压力平均值为1.103 MPa,孔隙度平均值为10.02%,渗透率为18.83×10~(-3)μm~2。通过综合分析孔喉定量特征参数(如最大汞饱和度、最大孔喉半径、中值半径、退汞效率等)来评价储层质量,认为古新统沙市组砂岩类型以粉砂岩为主,储层质量较差,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白垩系红花套组砂岩类型以细砂岩为主,储层质量较好,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本研究为该区富钾卤水储层评价以及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气田山西组山2~3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该区天然气的主力储集层,但其产能却存在很大差异。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岩心分析资料,分别对该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山2~3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层进行了研究。子洲气田山2~3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多样,粒间孔、溶孔、晶间孔发育,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属相对低孔高渗型储层;盒8储层则以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喉道类别以细—微喉为主,属于相对低孔低渗型储层。山2~3段和盒8段储集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差别巨大,造成了其储集性能的差异性。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造成其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湖南白垩纪地层及其三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白垩系可以三分。下统砂砾岩,砂岩、泥岩组成旋回。介形以Cypridea—Ziziphocypriz—Damonella—Darwinula为组合;轮藻以Perimneste ancora—Triclype-lla calcitrapa为组合。中统砂砾岩、粉砂岩、泥岩、砂岩以韵律互层。介形以LycoPtero-cypris—Cyprdea为组合;轮藻以Atopochara trivolvis trivolvis—Mesochara symmet-rica—Euaclistochara mundula组合为主。上统中下部为砾岩、砂岩、泥岩正向旋回。介形以Talicypridea—Cypridea—Porpocypris为组合;轮藻以Porochara—Latochara—Maed-lerisphaera组合为代表;上部为砂砾岩、泥岩、粉砂岩互层,产大量恐龙蛋化石。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曲线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延长组长3_1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分析认为:什社地区长31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后期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也有一定的改造。综合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储层分为3类,什社地区长3_1油层组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是该区天然气的主力储集层。应用偏光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恒压压汞以及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恒速压汞技术,对该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储集层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储集层岩性以粗粒、巨—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次。由于成岩作用强烈,残余原生粒间孔基本全部丧失。由于煤系地层提供的大量有机酸以及丰富的可溶性组分,太原组形成了以溶孔为主的储集空间类型,下石盒子组则主要以高岭石晶间微孔为主。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储集层孔隙结构差别巨大,太原组储集层孔径大、孔喉比大,而下石盒子组储集层孔径小,孔喉比接近于1:1,属于较差的孔喉配置。  相似文献   

8.
邵龙义  刘磊  文怀军 《地学前缘》2016,23(1):164-173
柴达木北缘(柴北缘)盆地侏罗纪是典型的陆相湖沼盆地,是目前具有页岩气潜力的盆地之一。本文运用氮气吸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全岩X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柴北缘鱼卡地区YQ - 1井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泥页岩的纳米孔隙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门沟组泥页岩纳米孔隙结构复杂,根据吸附回线及孔径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以一端不透气性孔和开放性平行板状狭缝孔为主,孔径主要集中在3~5 nm范围内,呈单峰状分布;第二类则以一端不透气性孔和开放性倾斜板狭缝孔为主,孔径主要分布在3~5 nm和8~14 nm范围内,呈双峰状分布。孔径小于50 nm的微孔和介孔是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主要贡献者;黏土矿物含量与微孔、介孔、总孔体积呈正相关;在较低的成熟度制约下,泥页岩有机质孔隙基本不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石门沟组上段H9泥页岩TOC含量与微孔、介孔、总孔体积呈负相关性,有机质丰度较差的下段H8泥页岩TOC含量与孔体积相关性则不甚明显;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受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影响;黏土矿物是石门沟组泥页岩纳米孔隙的主要提供者,是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TOC含量与沉积环境也会对泥页岩孔隙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延庆千家店盆地土城子组底部不整合接触蓟县系雾迷山组,不见顶,主要分为3个岩性段,一段以复成分砾岩、砂砾岩为主;二段以紫红色、黑色薄层泥页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三段以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为主。前人在该盆地二段地层中发现大量动植物化石,有双壳类、叶肢介、昆虫、木化石、恐龙足迹等,但一直没有介形类、孢粉及恐龙化石的相关报道。在化石层位发现疑似"恐龙骨骼"化石,丰富了该区化石种类。通过LA-ICP-MS测年,得出一段底部年龄为157.62±0.69Ma;二段中上部年龄为157.13±0.96Ma。分析认为,千家店盆地土城子组主体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样的古生物化石来探讨该盆地古气候背景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构造—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所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晚三叠世的物源和形成构造—沉积环境颇具争议。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砾岩组成、古水流以及构造变形研究表明,晚三叠世西缘不同地区的物源和构造—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北部贺兰山地区晚三叠世沉积主要形成于克拉通边缘,巴彦浩特地区为其主要物源区,阿拉善地块为次一级物源区,古流向以由西向东为主,沉积环境由扇三角洲向湖泊环境过渡,该时期为区域挤压背景下的裂谷盆地发育阶段;中部石沟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厚度达3 000 m左右,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物源区以阿拉善地块为主,古流向由北西向南东,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为整体挤压背景下的断陷盆地;南部平凉地区物源主要来自下伏地层和秦祁造山带,古水流主体由南西向北东方向,主体为冲积扇沉积环境,为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可见,盆地西缘晚三叠世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物源属性与构造—沉积环境,并非统一的“类”前陆盆地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1.
青海聚乎更矿区是全球陆域中纬度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首要发现地,水合物储存层位主要为该矿区三露天井田的中侏罗世含煤岩系。依据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对该矿区三露天井田含煤岩系进行沉 积环境分析,在单孔沉积相及沉积相断面图分析的基础上,重建研究区的岩相古地理格局。木里组下段岩性主要为细砾岩、含砾粗砂岩及粗砂岩等粗粒岩石,以辫状河为主的沉积环境;木里 组上段岩性以厚层砂岩与厚层煤层互层为特征,反映了水体逐渐加深的过程中发育三角洲为主的沉积环境;江仓组下段以细粒砂岩及泥岩互层夹薄煤层为特征,反映水体进一步加深过程中的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环境;江仓组上段以油页岩、暗色泥岩为主,含有瓣鳃类化石,反映湖泊为主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下亚段中下部岩石为石英砂岩类砂岩,即“骆驼脖砂岩”,上部岩石为暗色粉砂质泥岩或碳质泥岩。“骆驼脖砂岩”广布于华北地台,在鄂尔多斯盆地呈“满盆砂”现象,是盆地的主要储层之一。以往学者多认为盒8段下亚段是河流相或三角洲相沉积。通过对众多取心井盒8段下亚段岩心的观察,结合对砂岩岩性、剖面结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特征及砂体空间展布规律的综合研究,提出了盒8段下亚段中下部是滩坝相沉积,上部是沼泽相或沼泽相为主夹小河道沉积。盒8段下亚段可发育一段或两段滩坝相石英砂岩类砂岩,其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两段砂岩间夹若干米半深湖相的暗色粉砂质泥岩或沼泽相的碳质泥岩。发育<10°的冲洗交错层理、互成180°相交的板状和楔状层系组,具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的风暴岩。自然伽马曲线呈箱形或带齿的箱形。众多厚度较大的砂岩组成的若干列近东西向展布的长条透镜体状砂体,大致平行于古岸线。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1951,16(1)
甲、地层:在区内仅见震旦纪和第四纪地层 (1.)震旦纪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六层:6.变质页岩层:以暗蓝灰色板状角页层为主夹片状石英岩及石灰岩层,厚度300——350公尺。5.矽质石灰岩层: 下部为黑灰色石英岩与棕色石英岩之互层。上部以石灰岩为主,厚度在801 公尺上下。4.黑色页岩层:以黑色页岩为主,夹石英岩多层,厚度约计0 50公尺。3.暗色石英岩层:以暗蓝灰色石英岩为主,中夹黑页岩,厚度 3 50——400公尺。2.黑色页岩砂岩:下级为黑色页岩,棕灰或蓝灰之石英砂岩及石灰岩之累层所成,上部以黑色员岩为主,共厚约 400公尺。1. 淡色石英岩层:以白色块状石英岩为主,以上各层均相连续,据其岩性及层次可与华北的下震旦纪各层相比较。 (2.)第四纪地层:自上而下为:3.黄土:为闪生黄土,富白砂质,分布沟谷一带。2.鄂博层:砾岩成角砾岩,砾石成为铁矿石,成为石灰岩,胶结物均为石灰质,不具层次,现露头已剩残余。厚度最大处不过三公尺。1.铁矿砾石堆积:仅见於试沟内,由铁矿崩解后就地堆积,中充黏土,尚未胶结,?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沿昆仑山前分布一套逾千米厚的下白垩统碎屑岩,岩相以浅红色中、细砂岩,褐红色砂砾岩、砾岩为主,夹浅红色泥岩和薄层浅灰色细砂岩。按生物组合及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5个岩性段。第1段为灰绿色泥岩段,沉积环境以湖相和前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第2段为砂砾岩段,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前缘和平原沉积为主;第3段为含砾粗砂岩段,沉积环境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第4段为细砂岩夹泥岩段,沉积环境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第5段为泥岩夹砂岩段,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沉积环境由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冲积扇向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演化,沉积厚度达1000余米。构造背景为强烈拉张的构造环境,是断陷盆地发育的重要时期。中细砂岩达70%以上,砂岩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孔隙度10%~20%,渗透率1~1000×10-3μm2,是塔里木盆地中生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15.
银额盆地是中国内陆地区油气地质工作程度极低的地区之一,前人以中生界为目的层的油气勘探进展缓慢,通过十余年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发现石炭—二叠系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笔者通过银额盆地希热哈达地区地质调查井和煤田钻井岩心采集的大量样品,开展了二叠系暗色泥岩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矿物组成、储集特征和页岩油气显示等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希热哈达地区二叠系发育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Ⅱ_1~Ⅱ_2型优质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暗色泥岩中脆性矿物的含量较高,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蒙皂石含量较高,有利于吸附气的聚集和后期压裂改造形成裂缝;暗色泥岩物性较好,裂缝、孔洞、残余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和微裂缝等孔(缝)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且在钻井岩心中见到了二叠系良好页岩油气显示,指示了希热哈达地区二叠系具有良好的页岩油(气)资源前景,是银额盆地值得探索的新层系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杭锦旗地区二叠系 P1 x - s直接覆盖在太古界变质结晶基底之上 ,为一套辫状河沉积和曲流河沉积砂岩。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长石大部分蚀变为高岭石 ,但保持长石颗粒外形。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影响 ,砂岩中原生孔隙较少。孔隙以次生溶孔为主 ,由于长石含量低 ,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亦不发育 ,以粒间溶孔和溶蚀扩大孔为主。砂岩中不同产状的高岭石对储层孔渗的贡献不同。砂岩裂缝不发育 ,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 ,属中孔低渗的孔隙性储层。按储层分类的标准将本区储层划分为属 类和 类储层。  相似文献   

17.
刘孟骐  郭巍  于松  张海东  张丛 《世界地质》2017,36(1):209-216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X衍射荧光分析、高压压汞、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等方法,对三江盆地下白垩统穆棱组暗色泥页岩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开展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穆棱组暗色泥页岩分布面积较广泛、累积厚度大、TOC含量中等,有机质主要处于成熟-过熟阶段,以Ⅱ2型干酪根为主,说明有机质已进入大量产气阶段;泥页岩中石英、长石及碳酸盐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存在一定量的中孔、大孔和微裂缝,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孔隙结构类型。据现有钻探资料,充分显示了下白垩穆棱组统暗色泥页岩较好的含气性,与美国主要页岩油气产区和中国发现的陆相页岩气层段相对比,三江盆地穆棱组各项参数达标,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嫩江组一段介形类壳饰、壳形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研究层位12种壳饰类型与9种壳形类型的介形类可能生活的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刺状壳饰的介形类生活的最佳环境为深湖—半深湖相环境;瘤状壳饰的介形类适宜生活于水质清、矿化度较高、pH值也较高的浅湖—半深湖相环境;深蜂孔、饰边、长瘤或隆脊壳饰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浅蜂孔、网状、细纹、细脊壳饰的介形类主要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三角形、长方形壳形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低梯形、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部分种类生活的环境为深湖相环境,另外一些种类生活于半深湖—浅湖相环境;高梯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适宜的环境为浅湖相环境;椭圆形壳形的介形类基本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肾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生活于浅湖—半深湖相环境。青山口组一段的介形类群以适应深湖—半深湖相的具饰边壳饰、低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为主;青山口组二、三段介形类的壳饰与壳形类型虽然丰富多样,但与湖泊沉积环境变化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姚家组介形类的壳饰均以适应浅水相环境的浅蜂孔、细脊壳饰为主,壳形以椭圆形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后期随着湖泊水深增大,出现了少量反映较深水相环境的深蜂孔壳饰与三角形和长方形壳形类型;嫩江组一段介形类的壳饰类型较少,以深蜂孔与浅蜂孔类型为主,壳形类型相对较多,椭圆形、长肾形、长方形、三角形、低梯形类型均有一定含量。  相似文献   

19.
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储层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水三角洲已经成为当前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浅水三角洲常规和非常规砂岩储层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鄂尔多斯盆地中—古生界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结合岩芯、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盆地西部地区山1—盒8段浅水三角洲的母岩特征、沉积充填、砂体展布与储层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为研究区常规砂岩储层和致密砂岩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分析表明,研究区南部和北部砂岩重矿物组合相似,以锆石和白钛矿为主。综合La/Yb-REE与Dickinson三角图解、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碎屑锆石定年分析认为,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北部阿拉善古陆太古界和元古界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向南影响到陇东地区北部;南部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北秦岭地区太古界、元古界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向北影响陇东地区中南部。山1段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盒8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孤立型与垂向叠置型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主要的砂体类型。盒8段沉积时期,古湖泊可能萎缩;南北物源形成的三角洲在研究区中部环县东南一带交汇混合。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质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差。砂岩成岩改造强烈,水—岩反应复杂,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因,多期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孔喉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孔隙类型以微米—纳米级的岩屑溶蚀孔、剩余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为主,整体上属于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砂体分布与“甜点”预测是研究区致密油气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格架内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发育石英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牛毛毡砂岩”、黑色石英砂岩等五种砂岩类型。这些砂岩具有成份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低、以正粒序为主、粒级普遍为中粗粒、储层填隙物类型多、含量变化大的特点。经历了三个重要成岩阶段:早成岩压实期—原生孔隙大量破坏损失期,中成岩A期—有机酸溶蚀—次生孔隙发育期,中成岩B期—埋藏压溶再胶结成岩期。在SQ8主要发育压溶、高岭石溶蚀、石英次生加大等成岩作用。SQ11主要发育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成岩作用。成岩相可分为三级五类,即Ⅰ强压溶—石英加大相;Ⅱ压溶—碳酸盐溶蚀—高岭石交代相及溶蚀—弱杂基充填—高岭石交代相;Ⅲ强压实—粘土胶结相及强压实—碳酸盐胶结、交代相。区内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原生孔隙较少保留。通过对沉积砂体展布、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储集性能的综合分析,对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