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图》2007,(3):10-11
中国的长城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近年来.各方面对长城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每年都会发生长城遭受破坏的事件。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未对长城进行整体测绘与调查,很多细节还未被政府与文物保护部门掌握。这是造成对长城保护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加强对长城的保护,首先必须摸清长城家底,准确地测出长城的长度,普查出长城保护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鸣 《北京测绘》1994,(2):22-25
新型地图的研制与探索北京市测绘院陈鸣北京是中国古老的都城,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她拥有长城、故宫、颐和园、这样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层峦阔野、秀水奇洞独特的自然风景。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盛会,使北京成为举...  相似文献   

3.
赵飞 《地图》2001,(1):55
中国最早的长城在哪里 ?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著名长城学专家董耀会撰文认为 ,南阳古石城就是楚长城 ,并初步认定该城就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董耀会先生参阅了大量县志并根据文献记载 ,撰文勾画了楚长城的分布轮廓 ,把楚长城的方位定在邓州、内乡、镇平向北 ,经南召县的西部、北部、东部 ,向南延伸到方城、唐河和驻马店的泌阳。后通过实地考察发现 ,文献记载楚长城所在区域与现存大量古长城遗址的方位基本吻合。在南阳尤其是南召县境内发现的古石寨城数量多、规模大 ,寨与寨之间有联系 ,且城寨均位于险关要冲 ,只有春秋时期的强楚才能修建如此…  相似文献   

4.
现代测绘技术在长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北京测绘》2008,(1):54-55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国家文物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长城保护工程”工作方案。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建立长城记录档案是长城保护工程的基础工作。主要介绍了现代测绘技术及相关测绘成果在全国长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一苇  赵红蕊 《测绘通报》2018,(8):131-135,149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厚重载体,更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利用现代新技术让更多人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长城、认识长城、感受长城,是长城保护与宣传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理信息、互联网、全景摄影、多媒体和虚拟场景等多种技术,综合展示长城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环境景观和文化价值等的展示方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推进长城文化宣传和展示,为长城资源旅游推介、价值探索、保护利用探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郝敏敏 《地图》2009,(6):44-51
信手拈来一张中国地图,不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多半都能在经纬线间搜索到纵横两条路线,一是东西走向的长城,二是跨越南北的大运河。如果地图的针对性更强,幸许还能在西北部和东南角延展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长城和大运河是具有实体的线性通道,丝绸之路则是由各个遗产节点勾联起的文化长廊,三者均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长城和大运河,串讲它们的兴衰成败,几乎就白描出了大半部中华历史。  相似文献   

7.
唐晓峰 《地图》2002,(5):34-36
今天,地图上的长城纯粹是一项历史遗产,而在宋代,地图上的长城却赋予了特别的意义。长城是华夷之间的一个象征性分界,长城的意义本是阻抗北方民族的南下,实际上不起作用的长城,成为了一种理念,让读图者感怀华夏北方领土的失弃,激励收复失地的意志。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家日前通过理论分析、遥感实验和实地验证否认了太空中肉眼看长城的真实性,同时也证实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能较清晰地显示长城的存在。卫星影像产品再次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王观宇 《地图》2001,(1):44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 ,西至嘉峪关” ,在中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常识。不仅小学、中学课本是这样写的 ,《辞海》也是这样写的。所以 ,《中国地图册》(第 9版 )仍沿用以往各版的说法 ,称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东端也并不为怪。其实 ,这是一个历史误会。建国以来 ,我国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多年研究 ,佐以历史文献已经证实 ,明长城的起点并非山海关 ,而是位于鸭绿江畔辽宁丹东虎山南麓的虎山长城。据 1984年 3月 3日《人民日报》上的《长城到底有多长 ?》一文介绍 ,“根据历史文献记…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长城资源分布图》是甘肃省首次利用长城资源调查资料编制的系列专题图,该图系统地表达了甘肃省境内历代长城的分布、走向、构成、类型、保存现状,以及长城沿线关堡、单体建筑、相关遗存的分布。本文介绍了该系列地图设计和编制的总体思路、内容结构、编辑技法、质量控制等,对其他长城分布图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长城是当地历史变迁、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做好吐鲁番长城资源的历史概况、保存状况、分布、交通线路以及与城址之间关系等的调查和研究,对于长城资源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SuperMap GIS软件的数据管理、制图、统计分析等功能,对吐鲁番长城资源历史概况、保存现状及位置分布进行多角度分析,阐述长城资源对吐鲁番的重要意义以及地位.  相似文献   

12.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8,33(1):51-51
著名测绘遥感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鄂栋臣近日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的鄂栋臣教授,曾六赴南极、四赴北极,是中国极地测绘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极地测绘工作中,测定了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命名了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在北极点埋设了第一个中国测绘标志。  相似文献   

13.
随着"长城保护工程"的实施,长城资源调查成了"长城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基础,计划分明长城调查、秦汉长城调查和其他时代长城调查三个阶段,并于2010年完成。本文主要阐述了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的工作要点及流程,并结合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的生产实践,介绍了长城专题要素采集和长城长度测量的方法,以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测绘》2009,(3):14-15
长城,自公元前七世纪左右开始修筑,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辽、金及明代等10余个朝代,持续近2000年的时间,是人类历史上持续修筑时间最久的建筑工程,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相似文献   

15.
魏岳 《东北测绘》2012,(10):199-200,204,207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但近年来长城却面临着严重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的威胁,特别是人为破坏日益加剧。为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实施宁夏境内明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开展明长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明长城专题要素数据采集、测量明长城长度、制作明长城专题影像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彭舒  赵有松  汤海  陈军 《测绘科学》2007,32(4):108-110
通过对高分辨率影像上长城特征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在山地地貌条件下长城沿山脊线分布”的推理假设,基于该假设,进一步提出了以基于梯度方向滤波的边缘提取、基于DEM山脊特征的长城边缘线段判定以及基于区域特征的线状区域分割相结合的长城提取算法。通过基于1m分辨率正射影像的相关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山地条件下的长城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宗飞  董友强  侯妙乐  王坚  信泰琦 《遥感学报》2021,25(12):2365-2380
数字化方式是传播遗产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长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线型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长期发展中,以往人们较多关注考古器物、字画、文稿等可移动文物和大型佛龛、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领域的数字化修复,但是对长城遗址的数字化修复研究极少。本文立足于数字化修复中多源证据的重要性,结合长城的原貌价值及真实性保护理念,总结了长城数字化修复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从领域知识构建、证据转化、证据融合、语义建模到知识服务整个过程的长城数字化修复总体思路,并分析了面临的3个基本问题,包含长城认知、数据采集及证据转化、复原理念及实现问题;继而从长城领域知识构建、数字化修复关键技术和面向需求的知识服务3方面阐述了长城数字化修复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最后以九眼楼为例,介绍了数字化修复框架下的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3D GIS技术,综合利用长城的专题和基础地理信息.以Skyline软件为基础三维平台,建立长城带状三维地表模型.以此为基础,结合文物部门对长城资源"保护、利用、管理、研究"的需求,设计和实现基于三维的长城资源部件化管理,为长城资源信息的管理和展示提供有效、实用和快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测绘》2009,(3):M0005-M0005,7-9
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其长度、位置、分布等信息是进行长城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对于保护长城这一重要世界遗产、推进文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国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依法公布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使用权威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影像的明长城解译与判识,可在室内获得有关长城走向与基本空间分布格局。据此,文物田野调查人员可以科学制定田野调查规划以提高长城资源田野调查效率。同时,在影像上标志长城资源的田野调查成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明长城记录的科学性、正确性与准确性,确保明长城在语义与空间位置上的统一与唯一,为测量长城、制定长城保护与管理方案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