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的连接,对PSInSAR方法进行了扩展,对覆盖华北平原约20万km2的500余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取了该地区2006~2010年的地表沉降速率。分析表明,华北平原多个沉降中心沉降速率处于较高发展态势,从北京-廊坊-天津到任丘、沧州、泊头、衡水、德州、南宫,再到邯郸,地面沉降已连成一片;天津市的静海-滨海地面沉降最为突出,两地沉降中心区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达到62mm/a和67 mm/a,北京东部、沧州、泊头-衡水-德州、邯郸等老沉降区的沉降速率分别达到36 mm/a、34mm/a、37mm/a、29mm/a。利用天津地区同期水准测量结果检验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差值均小于10mm,表明PSInSAR方法反演结果与水准测量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时序InSAR反演常州市地表沉降速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5景Envisat ASAR数据和29景高分辨率(3 m分辨率)TerraSAR-X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研究了常州市2004-2014年的地表沉降速率。结果显示,常州市的主要沉降区域发生在武进区,存在2个主要的沉降中心和1个大范围的沉降条带,2004-2010年间的地表沉降速率达到26 mm/a,2010-2014年间沉降速率变缓,最大为24 mm/a。两组数据同时段的沉降量相关性达到0.78,并利用研究区域同期水准数据检验了本文的研究结果,两者的平均速率差值均在5 mm/a以内,表明时序InSAR技术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X波段高分数据监测到C波段无法监测的高速路段存在5.3 mm/a的沉降速率,与水准结果的RMS分别为2.5、4.2 mm/a,表明TerraSAR-X比Envisat ASAR不仅具有更高密度的PS点,并且探测目标的位移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PSInSAR方法和ASAR数据监测天津地面沉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PSInSAR方法的技术流程,阐述了定标ENVISAT ASAR数据对PS候选点(Persistent Scatterer Cadidate,PSC)筛选 的作用。研究表明:对ENVISAR ASAR 数据进行定标有助于筛选出更多的PS候选点;以定标得到的后向散射系数作为阈值,可以剔 除散射信号统计特性较稳定但散射强度低的像素点,从而避免可能由这些点引入的相位误差。在初步实现PSInSAR方法的基础上, 运用14景ENVISAT ASAR数据获得了天津地区的年均线性沉降速率,揭示的天津市地面沉降趋势与前人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获得的形 变速率值的准确性尚待数据量的增多而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溶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中传统大地测量监测手段所获结果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问题,利用PSInSAR进行了水溶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基于PSInSAR监测结果,分别采用GM(1,1)灰色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多项式拟合模型进行沉降预测;以均方误差和相关系数为精度的衡量标准,将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3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针对某水溶性矿山,基于PSInSAR数据构建的GM(1,1)灰色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可通过该方法为矿区的开采提供良好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分辨率聚束模式TerraSAR-X影像的PSInSAR监测地表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景于2010-03~2010-11期间采集的高分辨率聚束(1m分辨率)模式的TerraSAR-X SAR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获取了西藏羊八井地区由地热电站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结果显示,羊八井地热电站周边及地热开采井地区在2010年期间的地面沉降速率最大达到25mm·a-1,而盆地其他地区的地面平均沉降速率为1mm·a-1。将其与ASAR获取的平均沉降速率结果对比,两者的相关性达到了0.76,这说明TerraSAR-X高分辨率SAR数据不仅可以提供高密度PS点,而且更好地体现了散射体的细节变化和微量位移情况。  相似文献   

6.
PSInSAR技术为克服相位失相关和大气延迟提供可能,为提高形变监测的精度展示很好的前景。介绍利用澳门地区的数据进行地表沉降探测实验,利用29幅Envisat的SAR数据,建立时间序列差分干涉图。通过对研究区域的64 480多个PS点的计算,从2003年到2010年,该地区的平均沉降速度达到2.1mm/y,与精密水准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PSI)技术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研究,对PSI建模时采用的各相位分量的空间相关特性和沉降结果精度进行详细分析。试验选取覆盖上海地区的16幅高分辨率TerraSAR-X(TSX)SAR影像为数据源,进行PSI建模、形变提取和精度分析,并使用地面水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根据PS各相位分量的空间相关特性进行PS点的识别是合理的。与水准数据对比,两类年沉降速率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差异均值和标准偏差分别为1.6 mm/a和±4.6 mm/a,最小和最大差异量分别为0.198 7 mm/a和10.132 mm/a,证实了PSI技术在上海地区地表沉降监测的应用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地面沉降已成为大城市面临的重大灾害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十分必要。采用基于相位稳定性特征的PSInSAR对覆盖北京的31景TerraSAR-X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获取了该研究区的地面沉降范围、沉降速率,并对重点沉降区域时序形变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显示,2010~2013年,研究区内的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51.49~8.15mm/yr,与精密水准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PSInSAR监测结果精度可靠,能实现对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情况的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9.
张通德  冯晓  党升 《北京测绘》2022,36(1):74-77
针对成都地区土地规划利用的需要,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Perma-nent Scatterer InSAR,PSInSAR)对成都地区地表沉降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域最大沉降量达到24 mm,最大抬升量达到18 mm.研究区西北至东南方向地表在研究时段内发生了抬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改进的永久散射体(PS)探测方法基础上,应用高分辨率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PSI)探测上海市地表沉降,并对沉降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选取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间,由德国卫星TerraSAR-X(TSX)所获取的18幅X波段(波长为3.1 cm)高分辨率SAR影像为数据源,进行PS探测、PSI建模、形变提取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PS探测方法探测出的PS点是合理和可靠的,且高分辨率SAR影像对地面硬目标识别能力较强,显著提高了PS点的密度和覆盖范围。沉降探测结果显示,最大相对沉降速率达30 mm/yr,平均沉降速率为11.5 mm/y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