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山东单县煤田陈蛮庄煤矿松散层厚度为527.5m,预注浆段井深为750.-758.40m,预计涌水量为26m^3/h,为有效治理工作面水害,确保井筒的安全施工和进度质量,根据基岩段围岩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了10个预注浆孔,注浆段混凝土材料由C40变为C70,确定含水层预注浆的止浆垫厚度为10m,预留岩帽厚度为4.5m。在注浆时采取高压分段注浆的方法,结果使主井涌水量减少到2.4m^3/h,效果显著。通过此次注浆,总结出了"探、注、堵"等一套深立井基岩含水层综合注浆堵水施工技术,对深立井井筒工作面探水预注浆和安全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志杰  袁永松 《安徽地质》2009,19(2):132-134
针对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流速度快、且有地下热水源的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采用改进的注浆、冻结联合堵水工艺,科学选用和配比注浆材料,实施立井井筒堵水加固,经检测,达到预期目的,为立井建井工作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某石膏矿立井工作面预注浆的施工,概述了注浆堵水的设计计算,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应用,以及堵水效果的检查和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海底透水通道发育带隧道施工注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红  马栋  凌树云  陈鹰 《岩土力学》2011,32(12):3660-3666
通过对海底透水通道的特征分析,采用裂隙超前预注浆和裂隙补充注浆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裂隙注浆堵水难题,为海底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提出了适于海水条件下的裂隙注浆原则、参数、设备、方法、工艺、材料及注浆效果检查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胶州湾海底隧道穿越断裂破碎带时裂隙岩体注浆实践,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西潞安集团黑龙煤矿副斜井在经过迎头预注浆后,在预注浆段内掘进时再次发生涌水现象,导致井筒被淹。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初次注浆形成的软粘土与浆液共同的裂隙充填体稳定性差。对于涌水裂隙采取分流泄压再堵水的总体治理方案,即变不可控涌水为可控水后再注浆处理。涌水点注浆堵水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布设检查孔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分析注浆质量较好,为类似有软粘土充填裂隙岩体的注浆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中断层带注浆对注浆材料的要求,解决单液水泥浆扩散距离不易控制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塑性早强水泥注浆材料。通过研究塑性早强浆液的流变性能,结合平面裂隙扩散模型,论述了塑性早强浆液的动切力、塑性黏度及其时变特征。这是决定其在扩散过程中注浆压力衰减快,扩散范围小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7.
靳成军 《探矿工程》2009,(Z1):425-426
介绍了利用地面预注浆的方法在第四系松散层中注浆堵水,其注浆参数如何选取,钻孔布设原则以及注浆效果,提出了改进方案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王亮 《地下水》2011,33(3):105-106
简要分析了地面钻孔注浆堵水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地面钻孔注浆堵水方案的确定、注浆钻孔布置、结构及堵水效果,重点介绍了注浆堵水工艺.  相似文献   

9.
芦岭煤矿南风井巨厚松散层段井筒涌水,采用地面注浆堵水方法获得成功。本文着重介绍地面注浆堵水钻孔布置、注浆参数选择及工艺系统。   相似文献   

10.
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矿副立井高倾角微裂隙渗漏严重,采用工作面水泥预注浆和壁后注水泥浆方法收效甚微。采用壁后化学注浆新工艺进行治理后,水量降至2.5m3/h,减渗率达到97%,施工结束至今历经11个月未出现反渗现象,表明化学注浆是治理深井高倾角微裂隙渗漏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地铁2号线地下水壅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建的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例,采用三维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地下水位壅高的情况,模拟内容包括单独考虑2号线和同时考虑1、2号线两种情况。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成都地铁2号线工程地下水的壅高值在0.035~0.298m之间,将会对一些中、低层建筑物的安全和防水性能相对较差的地下室或地下停车场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西段诸盆地水文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举  刘兴春 《甘肃地质》1997,6(1):80-84
祁连山西段诸盆地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不仅取决于第四系厚度、孔隙、冻土等条件,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山前平原与基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结构。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不仅使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具明显的水平分带性,而且也影响着主干河流流量的大小。在海拔3800m以上多年冻土区,地下水以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形式存在;在海拔3800m以下非多年冻土区,地下水主要以潜水形式存在,富水性中等或强。诸盆地地下水主要以HCO3-Ca-Mg型水为主,水质优良  相似文献   

13.
航站楼地基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岩溶发育,对桩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正确分析评价岩溶地基的稳定性,采用合理岩溶地基处理方法,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膨润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膨润土中蒙脱石矿物特殊的晶体结构,使其具备了许多优良的技术物理特性。从而使膨润土作为各种地下工程结构和屋面的防水材料、岩土裂隙灌浆材料、槽孔护壁稳定材料以及矿岩防灭火材料等,在土木工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导水裂隙带高度是设计防水煤(同夺)柱尺寸的主要技术参数,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论述了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覆岩体地质环境、覆岩体力学环境和模拟技术三位一体的综合预测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质雷达在湖南邵阳金江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江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使用地质雷达发现坝体的主要隐患来自坝体基岩的溶洞和因断裂、裂隙等渗漏通道在残坡积土层中所成的土洞。水库水位浸润线标高和残坡积土与基岩接触界面标高较接近,而使此高程的防渗能力更加薄弱,这也是此坝体的隐患之一。同时,根据地质雷达影像特征可探测灌浆工程的灌浆深度和水泥浆扩散半径,提出它可作为水利部门堤坝灌浆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坝区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的断裂构造在晚元古代晋宁期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在燕山期黄陵背斜出现时,喜马拉雅期断块构造产生时,断裂多次重新活动,演变为新的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新生界盖层地温梯度图及其简要说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邓孝 《地质科学》1990,(3):269-277
本文报道新编比例尺为1:1500000的华北平原新生界盖层地温梯度图。该图以近4000口钻井的温度资料和对地温场控制因素的分析为基础,并结合地温场数学模拟计算结果编制而成。圈定全区地温梯度G>4℃/100m及大地热流q>62mw/m2的局部地热异常区44片,总面积为25000km2,为地热能勘探、开发远景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拟建堤防截渗墙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下游堤防区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分析和阐述了堤防区拟建截渗墙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针对堤基土渗透变形破坏、堤基土液化、不均匀沉陷、大堤隐患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并提出了有意义的处理措施 ,对黄河下游堤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1):1011-1018
Thermal borehole logging of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Siberian lowlands shows a dependabl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geologic features and thermal gradients. After comparing logging data from various depths up to 2,900 m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major basement structures and all except the deepest ground water horizons will be revealed in logging data taken from relatively shallow boreholes, such as those drilled for surveying and stratigraphic purposes. This discovery prompts the author to recommend that thermal logging be conducted in such boreholes as a very cheap method of determining deep structures, especially since they lead to important oil and gas- discoveries. — A. Eus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