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处理了华北地区中强成组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研究地电阻率小波能谱及相对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波能谱在震前中期阶段地电阻率出现异常,与成组地震活动中地电阻率出现破年变异常相符。中强震前或成组地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出现明显小波相对能谱增大异常,能较好的识别地电阻率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通州地表地电阻率在1976年唐山M7.8地震前有明显前兆异常以及通州新建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在2020年古冶M5.1地震和2021年滦州M4.3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从台站周边构造环境、地震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通州台地电阻率对唐山地区中强地震的中短期映震能力比较强。同时分析结果也显示在目前观测环境条件下,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再现了通州台地电阻率对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具有较强地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3.
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四川及邻近地区的地电阻率观测,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结果表明,这次汶川8.0级地震前,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观测台地电阻率在单测向下降幅度达到7.2%,下降持续时间在2年左右,震前5个月异常转折,地震发生在地电阻率恢复上升阶段.另外,沿南北地震带多个台站在地震前2个月内出现阶变,变化幅度最大超过10%.地电阻率异常的方向性及台站空间分布特征反映了异常信息与构造走向及地震孕育机制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省地电阻率台网近些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对台网的两个地电阻率台观测资料进行了评估,发现林甸台地电阻率数据受各种干扰非常严重,无法提取震兆信息,而绥化台的观测数据质量较高,映震效能较好。绥化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曲线具有规则年周期变化特征,以此为依据进行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的研究,发现利用原始曲线法和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在中强地震前震区一定区域内的电阻率各向异性值(S)会出现上升型或下降型异常变化。分析认为速率法对于提取短临异常,判断发震时间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河北及其邻近地区部分中强地震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地电阻率变化以短期异常最为明显。在相同震中距的情况下,其变化幅度与震级大小似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临震变化和同震阶跃在一些震前也有充分表现,但震例尚不够普遍。文中对河北地电观测中的主要干扰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克服此类干扰应采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的地震预测预报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当某一地区发生了一次中强地震或强震之后,我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原震区或其它新的地区还会不会发生中强地震,或强震?!这是必须要认真给予回答的、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根据以往大量震例研究表明:一次中强地震或强震之后,异常一般按四种趋势发展:(1)部份异常尚未结束并仍在平稳发展;(2)部份异常不仅未结束,异常幅度反而有加大的趋势;(3)部份异常于震前结束,震后又出现新异常;(4)部份震前无异常,震后出现新的异常。本文以1973年炉霍7.6级地震、1976年松潘7.2级地震、1976年盐宁6.7级地震、1989年巴塘6.7级和1967年小金6.6级等地震为例,从异常形态入手,研究强震前、后异常时、空特征的演化,前兆敏感点、后效异常及与未来震中地区可能存在的关系,提出了判别震后效应与新区地震异常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和平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概况和台站附近新丰江水库区的地震活动,分析了深井地电阻率数据变化,总结了在6次M 4.0级以上地震发生前深井地电阻率的异常特征。深井地电阻率在中强地震前存在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的变化,不同的异常形态可能和地震震源机制解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强震前新沂台电阻率各向异性值(S)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沂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在中强震前,震区一定范围内的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值(S)会出现上升型异常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在原有平稳变化的背景上的上升变化或者是在原有上升趋势背景上的加速上升变化、亦或是在原有下降趋势背景上的上升变化;2.台站周围400km内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均存在明显的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值(S)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归一化变化速率(NVRM)方法,研究了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周边800km范围内25个地电阻率台站2012—2018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震中区周围的地电阻率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25个台站中共有14个台站在震前出现了地电阻率变化,结合本次地震震源机制等分析其时空变化,认为邻近地震破裂带的临夏、通渭、武都和宝鸡台地电阻率在震前出现了下降—折返回升型的变化,符合前人已总结的强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变化过程.(2)地震发生前震中区周围大区域内出现了地电阻率负异常变化,且以震中区为中心呈条带分布,异常区的长轴方向与地震断裂带走向或地震烈度分布的长轴方向几乎垂直,与地震主压应力轴方向吻合.本文认为九寨沟M_S7.0强震发生之前,震中区周围出现的区域性地电阻率异常空间丛集现象是很好的中期和短临前兆;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动态演化、各向异性等特征对认识本次强震发震断层活动以及震源区应力场分布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归一化月速率法对甘肃四0四台地电阻率震前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15年4月15日和2016年6月3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S5.8和MS5.0、2018年5月6日青海玉树MS5.3、2019年4月28日甘肃肃南MS5.2地震前,地电阻率NS向月速率曲线出现中短期、短期下降或上升异常;在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S7.0强震前,NS、EW向地电阻率变化速率均出现大于异常判别指标的快速变化;在2018年6月17日、8月10日甘肃酒泉、玉门MS4.5和MS4.1地震前,NS向地电阻率出现快速上升、下降异常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12.
腾冲地区潜热通量与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0年以来6.4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了腾冲地区潜热通量(SLHF)在这些震例发生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的SLHF动态,不但在其附近发生强地震前常出现异常,而且对周边较远的强地震前也会发生异常反应;异常出现时间大都在震前1个半月以内,汶川地震前异常出现较早,发生在震前2个月之前,这可能与汶川地震震级高影响范围大有关;异常幅值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异常表现越强。 比如芦山7.0级地震、缅甸7.0级地震和汶川MS 8.0地震前,腾冲地区SLHF异常幅度很大,远远超过最大参考值,而姚安6.5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前异常幅度就相对小一些。腾冲地区SLHF异常与周围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一方面与腾冲地区的活动断裂发育、现今构造变形强烈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腾冲地区火山活动强烈,温泉广泛发育,水热交换迅速,对周边构造活动感应灵敏所致。  相似文献   

13.
于晨  卢军  解滔  刘长生 《中国地震》2023,39(2):314-324
2017—2019年松原地区连续发生4次5级左右地震,在此期间距松原地区约220km的绥化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记录到了一定的异常变化。为分析震前异常与地震的关系,首先以三层水平层状模型计算了测区介质的影响系数分布,发现绥化地电阻率“夏高冬低”的反年变形态与测区的Q型电性结构有关;之后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以2018年松原MS5.7地震的震源机制为例,计算了松原地区介质的变形特征,发现绥化台位于震前挤压变形增强区域,绥化地电阻率2个测道出现的下降回返变化与应力累积释放的变化形式一致;最后根据GPS数据推测,绥化台以西的地电阻率数据无显著异常,可能与东北地区的主压应变率自东向西逐渐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归一化月速率法研究了高邮地电台周围200km范围内发生的固镇5.0级、溧阳6.0级、射阳5.1级、常熟5.1级和台湾地区6.4~7.6级4次地震的地电阻率变化。结果显示,对于邻区的4次近震均在出现负异常后发生,而台湾远区地震均发生在正异常之后,笔者研究认为,高邮台地电阻率归一化月速率异常可能与该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台址有关,该台地电阻率对200km范围内和特殊位置(台湾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姚安6.5级地震前云南倾斜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仲全 《地震研究》2001,24(4):301-306
对姚安6.5级地震前云南地区的地倾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论述了震前前兆信息的异常特点,总结了震前倾斜场的异常变化特征:1、异常幅度大、异常面积广;2、趋势性异常地域相对集中;3、短临异常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4、震前异常具有明显的阶段性;5、异常方向具有一定的指示性。最后对倾斜观测及地震预报作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我国十几年来观测到的地电阻率前兆现象以及自然条件下岩(土)层受压实验结果,提出了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的四种表现特征:异常的形态(上升、下降或反覆的变化)与台站处的地下受力状态有关;异常有方向性;各异常量(时间、幅度)随震级的加大,震中距的缩短而增加;异常的时、空分布与地震活动的异常(时、空、强弱的分布)一致。并且,强震异常有不可恢复的现象。上述结果均不同程度地得到自然条件下压缩岩(土)层的电阻率变化实验结果所证实。为此提出加强地电阻卒的观测,进一步研究其所表现的分布特性,对提高预测效果会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7.
运用速率法、滑动傅氏对新沂地震台(以下简称新沂台)1990-1999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1994年到1997年之间江苏及邻近地区发生的中强震,新沂台地电阻率3个测向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与之对应。研究结果表明资料异常呈现的各向异性与孕震期的应力状态、震区构造、介质结构有关。表明了前兆异常的复杂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晋冀蒙交界地区强震前的电场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晋冀蒙交界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电场变化,发现各台异常具有如下相似特征:1)异常形态绝大部分为阶变类型,即突升(或突降)-转平-突降(或突升)型;2)异常具有非常明显的短临特征,统计的10次异常中有9次在震前1个月内存在异常;3)异常的持续性,即地震发生后异常持续一段时间就突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同震结束的现象较少;4)单测向异常,即强震前一般只在台站的1个测向出现异常,文中研究的异常信息多出现在NW或EW方向,与震中方位有关;5)异常幅度与震级及震中距密切相关。最后,通过与水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这类异常与地下流体的运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method of seismic prediction using the geo-electric resistivity shifting self-correlation (SSC),and a numerical test is carried out using random time series analysis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The SSC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actual observation data of three geo-electric resistivity stations,and result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1) SSC coefficient changes in Ganzi and Shandan stations have good correspondence to earthquake,which is represented mainly by the phased increas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ppearing six months to a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At the same tim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omalies of the two stations also exhibit strong anisotropy.(2) Although Chengdu geo-electric resistivity station had suffered serious disturbanc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omaly also has a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earthquake.In addition to the validity of the SSC method,it may also be attributed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 event,the smaller distance of epicenter,and the time of the earthquake.Anisotropy also exists in the anomaly at Chengdu station.(3) 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agnitudes of earthquakes,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that,when the magnitude of the selected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 is relatively small,the amplitude of the anomaly before earthquake is different,but when the magnitude is larger,for example MS ≥ 5.0,the impact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s very limited.In addition,we briefly discussed the anisotropy of seismic geo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omalies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20.
李利波  付虹  李琼  何德强 《地震》2019,39(3):115-126
以鲁甸MS6.5地震震中附近的鲁甸大坪子泉水氡、 水质观测资料为基础, 通过对其地震前后的异常特征进行差异性对比, 分析认为震前地震活动丛集, 水氡、 水质异常持续时间较长, 幅度较大, 表现为破年变异常现象; 震后为小震群弱活动, 水氡、 水质异常幅度相对较小, 持续时间较短, 多次出现同步转折, 表现为介质弱化区的前兆异常特征。 从水样测试结果, GNSS位移观测资料、 GPS时间序列曲线及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分析了鲁甸水氡、 水质的异常机理, 认为鲁甸的水质离子组分群体异常, 与区域的变形活动有关, 局部应力的不断积累, 加剧了地下深部物质活动及构造活动; 近期的同步转折现象属于介质弱化区应力调整状态下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