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的学习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利用鲸鱼优化算法(WOA)以及狼群算法(WPA)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构建WPA-WO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PM2.5浓度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证明,WPA-WO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稳定性高,可用于PM2.5浓度的预测,且预测精度优于BP神经网...  相似文献   

2.
人工蜂群算法及其在土地资源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应用于土地资源优化的人工蜂群算法,实现了将人工蜂群算法应用于土地资源优化问题;解决了ABC算法应用于多目标优化的两个难题:过早老化的问题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以许昌市为例,进行多目标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得到的土地利用格局、算法的适应度和收敛速度的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波神经网络存在的局限性,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小波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GPS高程异常值的拟合模型.为了避免粒子群算法陷入局部极小值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采用惯性权重非线性递减和自适应学习因子相结合的策略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模型的训练精度.以某矿区实测GPS数据为例,对所建模型的拟合性能进行验证.结...  相似文献   

4.
采取混沌映射和自适应惯性权重结合的策略对标准鲸鱼算法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并针对BP神经网络的劣势,利用改进鲸鱼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改进鲸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GPS高程异常拟合预测模型,并通过两组不同地形特征工程中的GPS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改进鲸鱼算法优化的BP模型进行GPS高程拟合时可取得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并难以跳出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算法在采用自适应惯性权重基础上,引入粒子群局部收敛判断机制,对陷入局部最优的粒子采取新的进化模型以增加群体的多样性,进而降低了群体早熟收敛。通过新进化模型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4个基准函数反复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精度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早熟收敛问题,寻找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6.
针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LSSVR)中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σ难以确定,以及标准人工蜂群算法(ABC)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IABC)来优化LSSVR的参数并进行变形预测研究。首先,IABC算法利用反向学习策略生成正反2个种群来增加初始群体的多样性,一次迭代后对双种群的当前最优食物源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优中选优,并设计食物源自适应权重函数及适应度自适应选择函数平衡ABC的勘探和开发能力;其次,以LSSVR的预测精度为目标函数,并将其转化为IABC的适应度函数,以此构建出基于IABC优化LSSVR的预测模型;最后,以基坑监测数据为例,将IABC优化的LSSVR模型、ABC优化的LSSVR模型以及基于PSO的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ABC增加了种群的多样性,提高了收敛精度,基于IABC优化的LSSVR模型预测的变形趋势更符合实际,预测精度高于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拖曳体的拖曳水池样机试验取得试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采用LMBP算法,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理论构建的可控制水下拖曳体轨迹与姿态水动力控制数值模型,并进行LMBP模型仿真检验。结果表明,利用所建全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拖曳体在一定控制动作下的水动力响应预报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引入并介绍6种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灰狼算法、鲸鱼优化算法、蝗虫优化算法、麻雀搜索算法、蚁狮算法、蜻蜓算法)的仿生原理、核心计算公式及优化特性,在经典到时差模型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微震震源反演数学模型,利用仿真的矿山微震震源正反演数据对比分析6种方法的性能差异。结合实际矿山人工爆破数据,通过6个统计指标从精度、收敛速度、稳定性等多个角度测试这6种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在微震震源定位中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在GNSS高程拟合中拟合精度较低、稳定性较差、相关因子需提前人为设置等问题,通过将改进的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与MATLAB RBF神经网络函数newrb相结合,实现RBF神经网络函数模型中隐含节点数和SPREAD值的自动优化选取,提高算法在GNSS高程拟合中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实例分析,该方法拟合精度高,可达到mm级精度,相对于传统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精度提高17%,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堰塞坝稳定性预测模型多为线性模型, 无法充分考虑堰塞坝稳定性与其形态特征和水域条件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鉴于此, 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和樽海鞘优化算法,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堰塞坝稳定性预测模型SSA-Adam-BP。该模型通过网格搜索法选取确定模型结构的最佳超参数组合, 进而利用交叉验证和绘制ROC曲线的方式分别对采用不同优化算法的模型进行评估。使用开源数据库中的全球153例堰塞坝数据对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说明及验证。与传统线性模型的对比表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 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将SSA与Adam优化算法结合提高了BP模型的全局搜索能力, 其平均交叉验证准确率达到了91.73%, 能够使用较少的参数实现对堰塞坝稳定性快速准确的预测。SSA-Adam-BP模型对近年来典型工程的稳定性能够准确预测,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系统平台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文地址分词是中文地址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和地理编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中文分词和地理研究领域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当前中文地址分词方法缺乏地址层级切分和过多依赖词典和特征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四词位标注集和中文层级地址特点,构建针对中文层级地址分词的地址标注体系,并提出融合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和条件随机场(BiLSTM-CRF)的中文层级地址分词模型。该模型既考虑了BiLSTM模型能够记忆上下文地址的特性,也保留了CRF算法可以通过转移概率矩阵控制地址标注输出的能力。针对该地址标注体系标注的训练地址样本,分别使用CRF、LSTM、BiLSTM与BiLSTM-CRF模型进行训练对比。结果表明:① 基于中文地址标注体系的模型分词效果更佳,地址标注更为精细,符合实际地址分布情况;② BiLSTM-CRF模型精确度达到93.4%,高于CRF(90.4%)、LSTM(89.3%)和BiLSTM(91.2%),其整体地址分词性能和各层级地址分词效果相对于其他模型更突出;③ 各模型分词性能与地址层级保持一致,即地址层级越高,分词效果越好。本研究提出的中文地址标注体系和分词模型为开展中文地址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方法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地理编码技术的精准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RBF?????????????????????CIOA????RBF??????????????????????????????CIOA?????????????????????????????????????????????????????????????????????????????????????????????????????????????????????????????????????????RBF???????????????????????У???Ч????????????????????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 通过卫星图像深度学习进行滑坡识别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通过引入双重注意力机制, 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滑坡图像识别优化算法。基于统计的2 200张滑坡图像数据集, 探讨了10种网络结构及4种注意力机制对滑坡识别结果的影响, 并通过比例为4∶1的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滑坡识别, 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ResNet结构相较于其他网络结构表现更为优秀, 就该算例而言, ResNet-101结构具有最高的召回率、精确率和F1度量。融入了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相较于单个神经网络而言, 滑坡识别的精确率更大, 且滑坡边界分割结果更接近于真实的滑坡边界, 其中, ResNet-101+DAN模型为最优模型。相较之下, 单个神经网络无法克服图像噪声的影响, 图像分割结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基于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了建立环境污染物浓度预测的方法,并通过一个大气污染物SO2浓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实例,证实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环境污染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将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引入大坝变形预测领域,结合大坝多源监测数据的训练样本,建立基于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利用几种常见的深度优化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训练,通过对比各损失函数的变化曲线选取最优学习算法,进一步构建基于最优学习算法的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大坝变形预测模型;最后结合大坝多源监测数据的测试样本对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典型黄土滑坡域甘肃黑方台党川6#滑坡体为例,基于滑坡体北斗和位移计时序监测数据,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分别构建3种循环神经网络滑坡位移预测模型:简单循环神经网络(simpl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imple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并进一步针对循环神经网络在参数设置时多采用经验手动调参或采用网格搜索法,易造成人为主观影响较大和计算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引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循环神经网络参数的自动最佳化选取,分别构建3种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循环神经网络滑坡位移高精度预测模型:GA-SimpleRNN、GA-LSTM、GA-GRU。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参数自动寻优后的3种循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特别是GA-GRU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更适用于滑坡体长时序位移的高精度预测。  相似文献   

17.
将模糊C均值方法与进化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进化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与其它标准的分类方法:C4.5、CART、BP神经网络、模糊ARTMAP比较,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8.
使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短期预报的精度和稳定性.采用IGS产品中的卫星钟差数据,对SSA-BP神经网络模型、PSO-BP神经网络模型、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及传统二次多项式模型(QP模型)进行实验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