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中国分散元素富集与成矿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重申了对分散元素种类的界定,将Cd、Ga、In、Tl、Ge、Se、Te和Re 8种元素作为分散元素既兼顾了传统习惯,也考虑到了地球化学性质的异同,同时也考虑了地质事实.近十年来,分散元素大规模的工业利用引发了对分散元素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新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分散元素可以成矿,可以形成独立和共生矿床,可以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矿床,甚至可以形成分散元素矿集区或成矿域,这一新的进展打破了分散元素不能独立成矿的传统观念.在中国已经发现了许多分散元素独立矿床;②分散元素的富集成矿具有矿床类型和矿物类型的专属性,这意味着注意特定的矿床类型,会使找到相应的分散元素矿床的可能性增加;③发现和明确了分散元素的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即独立矿物、类质同象和吸附,首次在国内矿床中发现了一系列分散元素矿物和新矿物;④Se、Tl、Cd的释放对环境的危害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污染饮用水进而影响到人类健康,其它分散元素对环境的作用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2.
分散元素成矿专属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分散元素富集矿床类型的成矿专属性特点。研究发现,不同的分散元素与特定类型的金属矿床有着对应关系,相应类型的矿床也就是目前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分散元素矿床类型。产生这种成矿专属性的原因之一是分散元素与对应的主成矿元素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它们可一同活化、迁移和沉淀成矿。分散元素成矿专属性提示其找矿的重点应该更多地关注与之对应矿床类型的发现和找寻。  相似文献   

3.
将我国272个伴生分散元素矿床和分散元素独立矿床划分为5个成矿域、10个成矿区,总结了各成矿区分散元素:矿床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归纳了分散元素成矿区的分布规律,指出分散元素矿床的找矿-综合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分散元素独立矿床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分散元素成矿研究概况。分散元素通常是指镉、镓、锗、铟、硒、碲、铊和铼等8种元素。由于它们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低(一般为10^-9~10^-6级),不易形成独立矿物,难以发生有意义的富集。大百科全书云:“分散元素不形成独立矿床,它们以伴生元素方式存于其他元素的矿床内”。因此,长期以来,分散元素多被作为其他矿床的伴生组分,并侧重于含量和赋存状态两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5.
矿床地球化学近十年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床地球化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问题,重点包括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成矿元素的源-运-储过程和矿床形成的驱动机制等。矿产资源勘查已越来越依赖于成矿新理论的指导和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因此,近10多年来,探索成矿新理论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的不懈追求,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本文扼要论述了其中的几个方面,包括大陆动力学与成矿关系、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和分散元素成矿作用等方面的某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层间氧化作用:一种分散元素(Re、Se)新的富集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分散元素成矿机制研究现状,在简要概括世界主要地区砂岩型铀矿床中分散元素富集状况的基础上,以我国511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为例,阐述了分散元素Re、Se在砂岩型铀矿中的超常富集特征,论证和分析了砂岩型铀矿中分散元素超常富集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层间氧化作用机制下分散元素(Re、Se、Ge、Ga)独立成矿的可能性。认为在矿源条件具备的表生环境下,层间氧化作用促使分散元素超常富集并独立成矿是可能的。提出层间氧化作用是一种分散元素成矿新机制、新类型。建议加强分散元素基础成矿理论和检测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散元素在地壳中常以分散和稀痕状态存在,对轻微地质作用并不敏感;一旦出现分散元素异常时则多具超常富集,其异常衬度均可达到几个数量级。然而分散元素超常富集背后常常蕴含着重大和复杂的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分析表明:1伴生元素富集区往往是造山带、板块缝合带、地壳重熔及地幔柱活动区;2不同时代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具有相似分散元素组合(Pb-Zn-Tl-Cd-Ag-Sr-Ba);3分散元素以亲硫性为主,伴与卤化而具长距离迁移,且Te是硫化矿床的矿头晕标志,Re是高温热液钨钼矿、斑岩型铜钼矿的远程晕指示元素;4Se与火山岩关系密切,In与Sn形影不离,Cd重复着Zn的地球化学历史,Se、Te伴随S而活动,Ge的富集与有机质关系密切;5分散元素组合、w(Ba)/w(Tl)、w(Ga)/w(Al)、w(Zn)/w(Cd)、w(Ge)/w(Si)值和同位素体系等,可进行岩浆演化阶段识别、成矿物质来源和核幔互相作用过程示踪;6分散元素的富集程度与矿床吨位、品位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在地处塔里木地块西南缘的西昆仑成矿带,具有大陆裂解—增生—碰撞的完整演化历史、不同构造-成矿域汇聚过程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分散元素以伴生或独立矿床类型产出;通过引入分散元素研究,有望揭示西昆仑地区分散元素大规模和超常富集背后蕴含的复杂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矿山信息港消息,由中科院院士涂光炽领衔完成的一项科研结果认为,分散元素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下,能超常富集形成独立矿床。 这项名为“分散元素成矿机制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日通过了贵州省科技厅的鉴定。这项课题主持人之一、中科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高振敏研究员说,分散元素最初并没有严格  相似文献   

9.
贵州天桥铅锌矿床分散元素赋存状态及规律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利用电子探针(EPMA)、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分析了天桥铅锌矿床矿石矿物中分散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及规律,结果表明分散元素在该矿床中含量达到了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有的甚至达到了工业品位(如Cd等);这些分散元素可能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硫化物矿物中,其规律为Ga、Cd、In等赋存在闪锌矿中,Ge、Tl等赋存在方铅矿中,黄铁矿中分散元素富集低;在不同颜色闪锌矿中,Ga、Cd富集规律表现为浅色闪锌矿>中色闪锌矿>黑色闪锌矿,而Ge、Tl、In、Se富集表现出中色闪锌矿相对高于浅色及黑色闪锌矿;同标本中,不同颜色闪锌矿的Ge、In富集规律在还显示浅色闪锌矿>中色闪锌矿>黑色闪锌矿,而Ga、Tl、Cd、Se富集规律呈现中色闪锌矿相对高于浅色及黑色闪锌矿.Ga/In、Zn/Cd等参数指示出矿床成因类型可能为热液-沉积-改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伊犁盆地扎基斯坦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分散元素(Re、Se)超常富集现象,探讨了分散元素在层间氧化带独立成矿的可能性。表生环境下分散元素活化迁移、吸附或还原沉淀的地球化学条件,以及分散元素在砂岩铀矿床中超常富集的独立性研究表明,(1)干旱、半干旱等表生条件下,分散元素可以被含氧地表水从蚀源区岩石中汲取、活化并迁移;(2)层间氧化带之氧化-还原过渡带可以形成导致溶解于水的分散元素被吸附固定或还原沉淀所需的地球化学障条件;(3)砂岩铀矿床中的分散元素超常或异常富集具有相对独立性。指出在具备矿源条件下,分散元素(Re、Se、Ga、Ge等)在层间氧化带砂岩中超常富集并独立成矿是可能的。建议加强表生环境下分散元素的基础成矿理论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分散元素因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性,多呈分散状态产于主金属矿物中,只有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成独立的分散元素矿床.分散元素具有重要与广泛的用途,是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原料,有着极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内蒙古与分散元素有关的金属矿床种类较多,资源储量丰富,可划分为3个分散元素富集区.对内蒙古的分散元素资源应加强选冶回收技术研究,积极推进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2.
广东河台金矿中Se和Te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明启 《物探与化探》1990,14(6):454-463
本文研究了河台金矿Se和Te的地球化学特征。金矿中Se和Te一般作为矿化剂出现,是金矿床中常见元素。尽管Se、Te作为金矿指示元素已有一些报道,但多缺乏系统性。文中研究了河台金矿矿床矿体、围岩及土壤中Se、Te分布特征,初步搞清了Se、Te与金矿化的关系,指出了Se,Te的找矿意义和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比了蒙库、阿巴宫、加尔巴斯岛等典型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蒙库铁矿为火山沉积受变质改造成因、阿巴宫铁矿为矿浆贯入成因、加尔巴斯岛铁矿属接触交代型.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航磁异常特征对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大乌苏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认为寻找铁、钒、钛、金矿床或矿化体潜力较大;根据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的成矿类型是与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和与玛尼吐组火山岩有关的铁、钒、钛多金属矿,进而划分出4个成矿远景区,即乌鲁喀马河、希里尼河金成矿远景区和碧洲镇、库依希罕河铁、钒、钛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分散元素的超常富集与共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以地质事实为基础,初步探讨了分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和共生问题。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分散元素可以发生超常富集,乃至形成分散元素的独立矿床。低温条件有利于分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和形成独立矿物;热水沉积作用在某些分散元素的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散元素共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行为,是导致分散元素共生的基本原因。男外,区域地质背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水沟碲矿床作为世界唯一碲独立成矿矿床,从它的偶然发现至今,一直倍受关注,但一直缺乏相关的探寻与对类似碲矿床的地球化学理论方法研究。石棉地区主要富集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亲基性场元素或氧化物,Te、Bi成矿元素的整体含量不高,发生不同程度的贫化,碲在二叠系、志留系通化岩组、奥陶系大河边组、震旦系及二叠—三叠纪侵入岩中具有较好的局部富集和成矿潜力。虽然碲矿区内各元素含量水平不高,但Te、Bi平均含量高于石棉地区平均含量,接近西南五省背景值。根据碲成矿地质背景、石棉地区与碲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碲矿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运用模型为石棉地区提供了最具潜力的碲找矿靶区与方向,部分靶区已发现碲矿脉或矿化。  相似文献   

17.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水沟碲矿床产出于大渡河韧性剪切带中段热穹窿体北端,以Te为主成矿元素的Te,Bi,Se,Ag和Cu等多元素组合型矿床.通过对研究区碲矿床矿体和花岗岩体微量元素对比研究,对碲矿体样品、花岗岩体样品和成矿围岩火山岩微量元素进行R型聚类分析,结果发现,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附近花岗岩体,矿床成因可能与花岗岩关系密切,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东昆仑F e-Pb-Zn-Cu-Co-A u-W-Sn-多金属-盐类成矿带中,随着地质勘查进程的不断深入,该区现已成为铁矿、钨锡矿、铜矿、铅锌矿等矿产的矿集区,其地质找矿潜力非常巨大。笔者从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地球物理场、区域地球化学场等角度对鸭子泉—维宝地区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白干湖钨锡矿、维宝铅锌矿等典型矿床的特征对区内的各主要成矿元素的成矿类型、成矿期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层控型铅锌矿、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等矿产的有利地质条件,并对以上各类型矿床的产出环境、成矿时代、沉积(变质)建造、岩浆建造、控矿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总结,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了四川冕宁县泸沽—喜德县冕山地区猴子崖铁锡矿、铁矿山铁矿、大顶山铁锡矿、下山堡—黑林子锡矿和拉克铁矿等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铁锡成矿与岩浆岩、地层及构造的时空关系,对铁锡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进行了总结。壳源泥质岩类重熔形成的A型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Sn、W等成矿元素,泸沽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热能和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形成成矿热液,并使幔源基性岩墙(脉)产生强烈蚀变,释放出大量的Fe质进入成矿热液,为铁锡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质组分;中-新元古界登相营群的Fe元素丰度较高,在构造-岩浆活动中部分Fe元素被热液萃取,为成矿提供出部分成矿元素;区域性NNE向断裂、岩体构造、局部性褶皱(曲)构造、沿层和切层的滑动断裂(裂隙)带均可以控制矿床(体)的产出部位、形态特征和矿化类型;本区铁锡矿床包括矽卡岩型铁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2种类型,分别受大理岩层与变质砂岩(或千枚岩)的岩性转换界面(钙-硅质岩界面)和变质砂岩(千枚岩)岩性界面(隔水界面)的控制。该区铁锡矿床为与新元古代复合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铁锡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源、成矿岩体多个、控矿构造多样、矿化多型(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