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3):299-304
中國海相下三叠紀化石之最初發現者,為法籍鑛工師勒克萊(M.A.Ieclere)彼於一九○二年在貴州貴陽附近之砂子硝地方,曾於直接掩覆上二叠紀地層上之灰色硬石灰岩中獲得頭足類及微小之腹足類。頭足類經杜維勒(H.Donville)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记述的新属:刺莱得利基虫Spinoredlichia的标本,是采自贵州松桃盘信区南面,湘黔交界的正大公社陆家城附近的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中。清虚洞组岩性为泥灰岩、灰岩,标本采自泥灰岩中,保存较好。和刺莱得利基虫共生的有:Redlichia wangi Lu,R. (Pteroredlichia)chinensis Walcott,Changaspis sp.,Yuehsienszella sp.,Kootenia(Duyunia) constrictus Chien,Hoffetella elonguta Lu等。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隆升机制及对大陆变形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根据近年古生物区系、岩相古地理、地质构造以及古地磁等的研究,特别是晚古生代—白垩纪古生物区系、分异指数特征以及古地磁数据等,作者认为,从晚古生代—白垩纪印度板块和青藏高原(欧亚板块)之间不存在至今还流传引用的浩瀚深邃宽达6000~7000km、向东敞开的特提斯大洋(R.S.Di-etz,J.C.Holden,1970及其他地质学家),其时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呈现小洋盆、海湾、裂陷槽与微古陆相间构造格局;也未发生过印度大陆和青藏高原南部地体跨越这一特提斯大洋自南向北作长距离漂移。早年魏根纳(Wegener,A,1924)提出的印度大陆未远离欧亚大陆的论点,基本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北平西山石炭紀地層之探討,雖為時已久,惜終無確切之說。一八六七年朋派來氏(Raphael Pumpelly)調查,謂無此層。一八六九年至一八七一年間,李希霍芬氏曾一度至西山考察,始確知有石炭紀地層之存在,並命名為「煤嶺層」;又彼所謂「琉璃  相似文献   

5.
贵州境内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富含具有重要地层意义的三叶虫莱得利基虫,前人据此将该组由下而上划分为2个三叶虫带: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Hoffetella-Eoptychoparia组合带和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edlichia(Redlichia)nobilis富集带。对黔东剑河八郎地区松山剖面非典型的"清虚洞组"中大量的莱得利基虫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分类和属种延限,识别出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带和其上的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edlichia(Redlichia)nobilis组合带。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带的底界可下延至下伏地层杷榔组中上部,但带内未发现常见于黔北地区典型清虚洞组的Hoffetella。剑河八朗松山剖面"清虚洞组"上述两个莱得利基虫化石带可以分别与此前建立的两个掘头虫三叶虫带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带和Protoryctocephalus arcticus带对应,进而为斜坡相区的"清虚洞组"与浅水台地相区同期地层的生物地层对比提供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明镇 《地质学报》1951,(Z1):89-96
山东大学地质礦物系同學及王鳞祥、關广岳二先生,於1950年春在膠东萊陽縣金刚口及趙疃附近,白堊纪上部王氏系中所採的恐龍化石及蛋化石,已經初步研究,恐龍骨骼屬於鸟脚類中的鸭嘴龍科,屬類及種類因材料不足,未能作確切鑑定,但与谭錫疇教授及司丹斯基博士在同一屬位及地區內將軍頂附近所採的譚氏龍(Tanius)很相近,可能為同一種屬,祇是骨骼形體较罈氏龍稍大,但就僅有的材料作比較,則与外蒙古所採的姜氏巴克龍(Bactrosaurus johnsoni Gilmore),亦甚接近。山大地质礦物系所存標本,除零星碎塊外,计有大體完整之脊椎骨七,左鸟喙骨一,左右脛骨各一,左腓骨一。蛋化石包括受壓擠破裂之蛋三枚,零星蛋殼破片若干。由外表及製成薄片後在顯微镜下觀察之結果,發現舆現今已知的恐龍及其他爬行動物蛋殼構造,都不相同。但比較上舆外蒙古白堊纪上部伊蘭達巴索層內所採的鴨嘴龍式蛋殻結構,最為接近。依據外形,內形结構,及一般爬行動物和鳥類蛋殼之生長及構造,作比较推测,莱陽所產蛋化石為一種新的恐龍蛋型,可能為一種屬於鴨嘴龍類的恐龍所產。本文著者承山大地質礦物系何作霖主任及王麟祥先生供給標本和有關资料,及各项帮助,中国科学院楊钟健教授在标本之鉴定及研究上,赐予指導,並為校改原稿,表示無限謝忱。  相似文献   

7.
書報述評     
一地質地文及構造 Volcanism之字源色佛德著 Philology of volcanism,by G.Frederick Shepherd. Pan-American Geologist,Vol.LⅩVI,No.3 pp.191-194, Oct.1936. 在英文中應當寫volcanism或vulcanism,向無定論。Chamberlin及Salisbury二氏分别二字之用途,一為狭義,一為廣  相似文献   

8.
謝家榮 《地质论评》1957,17(1):2-21
一.過去中國銅礦業的概况中國自古以銅為主幣,並以銅製造各種兵器及器皿,因此,在各金屬中用途之廣,除鐵外以銅為最大,故對於銅礦,一向很為注意。據翁文灏氏的考據謂漢唐及漢唐以前,以山西、河南間黃河兩岸為最盛,其範圍大致與中條山山脈相符合。章鴻釗所著“古  相似文献   

9.
程裕淇 《地质论评》1937,2(3):273-284
一 導言岩石之別為火成,水成及變質三大類,乃一般學者所共同採用之分類;其中以變質岩一名創立較晚,研究亦未逮精詳,其成因及包含之岩石種類雖已粗定,然有待改正之處尚多。近巴斯氏(T.F.W.Barth)根據其研究美國紐約州東南部特欠斯郡(Dutc-  相似文献   

10.
滇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论评》1989,35(3):244-248
本文论述了在滇西南沧源、镇康、永德一带发现的下三叠统。沧源一带含火山碎屑岩、含放射虫硅质岩之碎屑岩,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沉积,镇康、永德一带之碳酸盐岩为早三叠世奥仑尼克期的沉积。沧源一带有古生物依据的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厚约325.20m),与上覆下三叠统印度阶怕拍组关系不明,但确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之上。镇康、永德一带尚缺乏古生物依据的碳酸盐岩(厚约492.60m),与上覆下三叠统奥仑尼克阶、下伏下二叠统呈整合接触,有包含下三叠统印度阶及上二叠统(长兴阶、乐平阶)的可能。上述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及其与下伏二叠系呈整合接触关系的查明,表明区内并无晚华力西期及印支早期构造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11.
書報述評     
此书为「世界地质誌」叢書之一,1927—1935年由德國柯侖克魯教授委託美國紐約省立大學教授兼紐約省立陳列館古生物家路德曼氏擔任編輯,俊因事轉交美國馬薩求塞斯洲MountHolyokc College之巴魯克氏擔任编輯校印事項(1936—1939)。  相似文献   

12.
王竹泉 《地质论评》1937,2(4):357-360
關於華北地文首作系統之研究者為維理士氏,維氏於一千九百零四年在河北山西一帶曾作較詳密之地質調查,結果乃將地文分為四期。最古者曰北台期,用以代表一準平原之老年地形,謂所有由褶曲而突起之山脈,至北台期之終,皆已消滅無存,其侵  相似文献   

13.
新元古代生物多样性及震旦系之底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丁莲芳 《现代地质》1999,13(2):228-229
新元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是随着晚前寒武纪古生物资料的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晚前寒武纪古生物研究中一系列新的重大发现而逐渐明朗化的。目前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典、印度、伊朗、美国、俄罗斯、中国等许多国家的前寒武系中发现了大量可靠的古生物化...  相似文献   

14.
吳淑華 《地质论评》1957,17(2):272-273
中國古生物学会第八屆学術年会繼科学院第四紀学術論文会後于二月十七日至十八日在科学院地質研究所召開。大会共出席会員及非会員共二百餘人。開幕時,因楊鍾健理事長病假由王鸿楨秘書長致開幕詞,繼為中國科学院古生物学訪苏代表团的報告,并傳達了苏联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羅近道爾夫教授的“關于楊鍾健教授、中國古生物学会的活動”的發言和蓋格爾教授对中國古生物学家的四點希望,請会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地层委员会的领导人:主席:David A.T.Harper(英国杜伦大学范米尔德特学院)E-mail:david.harper@durham.ac.uk副主席:Brian T.Huber(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古生物部)E-mail:HUBERB@si.edu秘书长:Philip Gibbard(英国剑桥大学地理系)E-mail:plg1@cam.ac.uk网管:樊隽轩(fanjunxuan@gmail.com),侯旭东(houxudong@gmail.com)(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Rodinia超级大陆演化作为前寒武纪重要科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古生物地理区系作为解决古板块地理位置重建的有效手段,在Rodinia超级大陆恢复方面应用较少.龙凤山生物群是新元古代早期宏观藻类代表性生物群之一,其以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为组合特征的宏观藻类在新元古代早期(1 000~780 Ma)广泛分布在赤道及低纬度地区的温暖滨海静水环境中.根据全球现有可靠的生物群落资料,进行了古生物地理分析,结果表明:此时期宏观藻类可划分为一个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宏观藻类生物域,域内包括以含底栖固着Longfengshania为特征的华北-加拿大(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区和仅有简单浮游藻类为特征的扬子-印度(Chuaria-Tawuia)区;古生物地理分布特征表明青白口纪Rodinia超级大陆中华北板块与劳伦古陆相邻、位于超大陆东缘,而扬子克拉通靠近印度板块、位于超大陆西部.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及隆升的简要评述   总被引:73,自引:6,他引:67  
肖序常 《地质论评》1998,44(4):372-381
根据近年古生物区系、岩相古地理、地质构造以及古地磁等的研究,特别是晚古生代-白垩纪古生物区系、分异度指数特征以及古地磁数据等,笔者认为,从晚古生代-白垩纪印度板块和青藏高原之间不存在至今还流传引用的浩瀚深邃宽达6000-7000km、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安徽省各地质时代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调查,本文根据《国家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试行)》和《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编制指南》对安徽省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区划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化石产地主要分布于淮北-宿州、沿江地区和黄山地区。将古生物化石产地划分为3个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特别集中区,3个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区和4个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区。  相似文献   

19.
劉基磐 《地质论评》1938,3(2):147-156
(甲)分佈 湖南煤鑛豐富,分佈甚廣,就地質時代而言,約可別為三種:(一)石炭紀。多為無煙煤,產侧水煤系中。岩石以石英砂岩為主,中夾砂質及炭質頁岩,內含煤層凡三。煤層之下,常見菱鐵鑛及黄鐵鑛結核,平铺成層,可資開採,湘中一帶所產之土鐵,均取於此。重要產地為湘鄉實慶新化安化等縣。(二)  相似文献   

20.
楊傑 《地质论评》1937,2(5):429-448
中國北部之古地層,曾經美國維理士Willis氏,劃分為下列數層:泰山Taishan系,五台Wutai系,滹沱Huto系,震旦系Sinian等等。泰山系相當歐美之亞兒客安Archeen(Protozoique太古界),五台系相當歐美之下亞爾汞Algonkien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