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保奇  王赐银 《地球学报》2003,24(4):325-329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的NE向扭转为近SN向,且使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并与递增变质带的形成关系密切。选取该区中对变质温度和压力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原岩为泥砂质岩石的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对沿地层走向上连续分布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该区不同采样点的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变质相带的划分,确定各变质相带的变质温、压条件,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为等化学系列地层。沿该地层走向上: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特征变质矿物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和蓝晶石依次规律出现;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红柱石和夕线石依次规律出现。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次出现的地点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5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红柱石-夕线石带。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可与苏格兰高地的巴罗型相媲美。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变质作用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阿尔泰造山带发育了一系列低压红柱石型与中压蓝晶石型变质带.红柱石型变质带发育了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矽线石带、矽线石-堇青石带:蓝晶石型发育了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矽线石带.中压的蓝晶石序列估算温度为445~747.6℃,压力为0.64~0.95GPa中压序列随变质作用增加.压力有增高趋势:低压的红柱石序列温度445~681℃.压力0.3~0.8GP乱自十字石带后.压力明显降低.可能是靠近热源而导致早期中压痕迹消失.因此红柱石型变质带不是一个正常的变质演化系列.蓝晶石型变质早于红柱石型变质.蓝晶石型变质序列可能与晚古生代弧-陆碰撞事件有关.红柱石序列的形成可能与碰撞相关的广泛花岗岩体侵入及中压岩石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冲乎尔地区的蓝晶石-夕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夕线石带组成;递增变质作用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T=520~640℃,p=(4.5~5.8)×108Pa;十字石-蓝晶石带和夕线石带变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独居石,而且Th-U-Pb含量比较高,适合电子探针独居石CHIME法定年,独居石CHIME法确定的变质时代为268±10~261±20Ma,与阿勒泰地区发育的红柱石-夕线石型(低压型)变质带形成时代(262±10~264±22Ma)一致,说明阿尔泰造山带蓝晶石-夕线石型和红柱石-夕线石型递增变质带是同一次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的产物,时代为二叠纪中期。  相似文献   

4.
郑常青  徐学纯  M.Enami  T.Kato 《世界地质》2005,24(3):236-242
新疆阿尔泰地区的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递增变质作用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T=580~680℃、P=4.0~5.1kbar;递增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独居石副矿物,而且Th-U-Pb含量比较高,适合电子探针独居石化学法定年。依据电子探针独居石Th-U-Pb化学法(CHIME法)定年,变质时代为(262±10)~(264±22)Ma。表明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形成于二叠纪中期,为古亚洲洋闭合时间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信阳地区珍珠云母的成因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淳  徐德明 《矿物岩石》1992,12(3):34-40
产于变余糜棱岩带中的原生珍珠云母首见于我国信阳地区。变余糜棱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珍珠云母、白色云母、十字石和石英,而且其中的珍珠云母、白色云母和十字石都呈变余残斑存在,所以,这些残斑矿物应是糜棱岩化前原岩中的原生变晶矿物。据实验资料,珍珠云母++字石+石英组合形成的温压条件为600—700MPa,560—650℃,fo_2=10~(-12)Pa。这正是一般含十字石和蓝晶石等变度带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因此,珍珠云母++字石+石英组合完全可以成为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榴辉岩是华中高压变质带的特征岩类之一。根据其共生的矿物组合可划分出四类榴辉岩:角闪(蓝闪)榴辉岩,蓝晶石榴辉岩、柯石英榴辉岩和石英榴辉岩。其中蓝闪榴辉岩主要分布于团麻断裂以西地区;柯石英榴辉岩均出露于团麻断裂以东地区。根据矿物对地质温压计和变质矿物组合估测,西部地段榴辉岩的形成条件为p=1.1~1.5GPa,t=540~600℃,中东部地段榴辉岩为p≥2.5GPa,t=700~800℃。 根据岩石组合、矿物组合和构造环境分析,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相同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同一构造运动旋回中不同构造部位的变质产物。蓝闪榴辉岩和柯石英榴辉岩的地质环境和退变质作用特征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柱石、蓝晶石和夕线石是铝硅酸盐(Al2SiO5)的3种同质多像体,其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和温度、压力稳定范围各不相同。研究它们的矿物共生组合、相变和变形,可以解析矿物结晶顺序、变质与变形历史。本文对已有的天然样品和实验岩石学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Al2SiO5的多相转变和相平衡关系受化学组成、流体、温度和压力等环境条件的影响;Al2SiO5的双相或三相共生组合通常是亚稳态的;矿物结晶顺序记录着区域的温度压力轨迹和构造演化历史。变质岩石中,Al2SiO5矿物可以形成不同强度的结晶学优选方位,其中c[001]轴近似平行线理方向,红柱石、蓝晶石和夕线石的主滑移系分别为(110)[001]、(100)[001]和(010)[001]或(100)[001]。目前,红柱石-夕线石转变线位置和三相点的温压条件还存在争议,三相矿物的共生组合是变质过程的亚稳态共存状态,不能代表三相点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8.
滇西石鼓变质带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沙绍礼 《岩石学报》1989,5(1):78-83
石鼓变质带延伸约100多公里,可划分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及夕线石带。红柱石-蓝晶石稳定共生,属低—中压变质相系的区域变质带。主要变质时期为海西晚期(K-Ar年龄为258Ma)。  相似文献   

9.
在相山铀矿田的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中,出露一套云母片岩。按照片岩中的变质特征矿物,可划分为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和十字石带,与著名的巴罗带中的三个变质带相对比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该套片岩主要由富铝矿物十字石、铁铝榴石和大量黑云母组成,因而其原岩以粘土岩为主。由于片岩中含有大量黑云母和石榴石,这为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探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提供了方便,利用矿物温度压力计得到的温度为500~600℃,压力约0.5Gpa。在晚元古代以前该地区至少发生过两次热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勒泰地区发育了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根据石榴石成分环带、变质与变形关系、矿物共生组合演化等特征,将变质作用分为峰前期、峰期和峰后期3个演化阶段。峰前期、峰期为连续的递增变质过程,形成典型的中-低压过渡型递增变质带,峰后期属于退变质过程。据石榴石一斜长石一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组合内部一致地质温压计估算出峰期温度-压力:T=580℃~670℃,P一0.4GPa~0.5GPa。变质作用演化具有顺时针的PTt轨迹,代表陆壳有一定程度的构造增厚,但幅度不大,没有大规模的陆壳俯冲或拆沉作用,这种增厚可能以陆壳的构造叠置机制为主。总体相当于地体间斜向走滑兼有一定垂直分量的拼合过程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千世界万物众生,具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客观规律,因而促使对客观对象的科学研究皆可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去进行,这一理念同样可以延伸到地图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等以地物、地图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由此衍生的数据分层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词之一,科学有效的数据分层,是数据管理、GIS地图编制、制图综合、专题制图、空间分析的前提,国内、外著名的CAD、GIS软件都充分利用了层概念和其技术。在讨论层概念的基础上,利用两个在地学界应用比较广泛的和著名的GIS软件即我国具有自主版权的MapGIS和来自美国的ArcGIS,仔细研究和分析了层概念在软件中的应用;经研究进一步表明,数据分层是GIS技术得以进行空间数据管理、表达及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主题层、数据层、图层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以此帮助对GIS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贵州岩石类型十分丰富,分布极为广泛,面貌是千变万化。从地质遗迹的视野,简要介绍了贵州省三大岩类——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岩石类型及产出特征。研究认为,充分发挥岩石地质遗迹资源的作用,可为贵州的旅游业、科普教育及科学研究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谭世燕  石义强  赵育捷 《世界地质》2001,20(2):155-160,2091
松辽平原在地貌和地质上都是一个盆地。盆地中心区域上地幔隆升形成地幔枕,使本地区成为地壳中的一个热点,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盆地是汇水区,盆地中部地域自然就成为地下热水主要的分布区。松辽盆地地热资源开发远景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4.
朱维申 《岩土力学》1979,1(1):32-53
在许多类型的岩层中(比如粘土质的沉积岩、岩盐以及其他较软弱的岩质等)地下洞室在开挖完成之后,其围岩的变形特性,强度特性以及整体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研究工作中已有不少人致力于时间因素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天然富勒烯及煤中的富勒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富勒烯的研究是富勒烯科学和地质科学相交叉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天然富勒烯在自然界的分布、成因及研究现状,从碳稳定同位素系列入手重点讨论了煤中的富勒烯C60的初步成因,并简述了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地震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参加 1 998年 7月于台北市召开的第五届《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所了解和得到的最新资料 ,翻译、整理编写而成 ,供大陆同行研究我国台湾地区地震活动和开展两岸地震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7.
Northeastern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Albian and Early Cenomanianwas one of the peripheral basins of the Central Asian region. The similarity of their freshwater molluscs makes it possible to correlate isolated series in these two regions. Subsequently, a pulsating transgression of the Tadzhik Sea invaded northeastern Central Asia which became a part of the Central Asian Province of the Tethys. The complicated palaeogeography means tha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local biostratigraphic succession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have been worked out from an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biostratigraphy, palaeogeography,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Marked endemism amongst the molluscs, sometimes total, limits correlation with other regions of the Tethys; in particular, correlation of some of the local biozones (or “lones”) with western European zones is still uncertain.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老岩石和锆石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6  
在中国大陆的许多地区都已发现大于3.4Ga的锆石和岩石.鞍山是全球仅有几个存在≥3.8Ga岩石的地区之一.它们以不大的规模存在于白家坟、东山、深沟寺杂岩中,由糜棱岩化奥长花岗岩、条带状奥长花岗岩和变质石英闪长岩组成.近年来,在鞍山地区还发现了许多3.7~3.6Ga岩石和锆石.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鞍山地区在3.8~3.6Ga期间存在周期性的地幔添加和陆壳形成.除鞍山外,在中国许多地区的不同类型岩石中也获得了≥3.4Ga锆石,虽然它们大多数都是碎屑和残余成因.(1)华北克拉通冀东铬云母石英岩中3.85~3.55Ga碎屑锆石:(2)华北克拉通信阳中生代火山岩长英质麻粒岩中3.66Ga岩浆锆石;(3)华南克拉通宜昌地区杨子地块新元古代砂岩中3.80Ga碎屑锆石(一颗);(4)华南克拉通华夏地块新元古代一古生代变质沉积岩中3.76~3.6Ga碎屑锆石;(5)西北地区塔里木地块阿克塔什塔格地区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中3.6Ga残余锆石;(6)西秦岭奥陶纪变质火山岩中4.08Ga捕掳锆石(一颗);(7)西藏普兰地区奥陶纪石英岩中4.1Ga碎屑锆石(一颗,有3.61Ga增生边).一些古老锆石有高达4.1~4.0Ga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在中国,>3.4Ga地壳物质的比例以往被低估了,发现冥古宙和始太古代物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它们将对中国早期陆壳演化提供新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酒西盆地水动力学特征与油气运移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林  王昌桂 《沉积学报》1992,10(2):109-118
酒西盆地可分为二大水文地质旋回,即白垩纪水文地质旋回和新生代水文地质旋回.每个旋回分为二个阶段,即沉积压实水流阶段和重力渗入水流阶段.水动力场、水化学场表明盆地南部油气富集带处于新生代水文地质旋回沉积压实水流的停滞泄水区,而北部单斜带处于重力渗入水流阶段.为了定量分析沉积压实水动力状况,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方法,即求解地上水均衡方程,可得出不同时期沉积水动力场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白垩系原生油藏位于水动力场特定部位:高水头区中的低水头区、水头陡急变化带即停滞泄水区.  相似文献   

20.
The sulphides in the garnet-peridotite and griquaite xenoliths in kimberlite were investigated microscopically, and the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textural relationship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a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K2O, Na2O, Cu, Co, Ni, and Zn contents of these nodules are discuss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ssive basaltic kimberlites (Frick, 1970) are the only kimberlites on which meaningful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could be attempted. It was also found that, owing to the amount of contamination induced by the kimberlite magma, neither the xenoliths nor the mineral separates derived from them can be used for a meaningful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I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upper mantle most of the geochemical work on these inclusions can therefore be disregarded.Two stages of sulphide mineralization can be distinguished in the garnet-peridotite xenoliths, and at least one stage of sulphide mineralization in the griquaite inclusions. The textural evidence supports a cumulate origin for the garnet-peridotite xenoliths, and strongly contradicts such an origin for the griquaite inclusions. It appears that the sulphides in the griquaite xenoliths form during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griquaite, as an immisible sulphide liquid. Although inconclusive, evidence does exist that the sulphur is disseminated in the lattices of the griquaitic clinopyroxe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