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北地质》2007,(2):26-2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铂族矿物研究世界纪录保持者於祖相新发现的李四光矿得到国际新矿物委员会与矿物命名委员会的批准。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白垩系的划分,虽有若干方案,但都缺乏足够的佐证,尤其是生物地层资料较少。1977~1980年,盆地开展了20幅1∶20万区调联测工作,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部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地矿局研究所等单位的配合下,在白垩系中发现了大量多门类化石,从而提供了四川盆地白垩系划分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东河台金矿田的若干地质地球化学问题研究周永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矿床,地球化学,广东河台金矿四位于粤西地区,是云开金矿省(粤西、桂东南)中最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经济意义的金矿田之一。从区域构造上讲,该矿田位于诗...  相似文献   

4.
答读者问     
李志才同志;究所是应用、开发型的研究所,因此,必须 你来信问省 面向本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和经济建设,应 级研究所是各 在各专业队和综合地质队的工作基础上,研 省、区的地质找 究解决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矿研究中心,它3.研究的项目、内容要从本地区的实 应包括哪些主要 际情况出发,解决地质找矿上作中的急需课任务?怎样加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兹 题。研究项目的大、小,研究周期的长短,覆如下。·要保持适当比例,争取年年有突破、有成 省、区地质研究所(队)应是各省,区 果。的地质矿产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研究本地4.省、区研究所的高中初级科技人员区成矿规律和矿产预测,益围绕矿产开展基 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础地质和技术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程5.要进一步加强省、区研究所的基本度和科学技术水平,为本省、区、市部署地 建设,省、区研究所是独立的科研机构,应质工作和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要配备有与任务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和装 要使省、区研究所发挥其上述作用,应 备等。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6.要有相应配套的科技情报、图书和 1.要认真进行省、区地质研究所(队)资料等,创造条件接受地质队、地质人员来的整顿和改革工作,实行所长负责制,进一 所进行客座研究、进修  相似文献   

5.
由陈肇夏,朱傚祖(台湾中央地员调查所)编制、由他们和刘忠光(J.G.Lion.Stanford University)、恩斯特(W.G.Erns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编写说明的《台湾变质相图》已于1983年8月出版。该图是为了配合世界变质相图编辑计划而编制的,曾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资助。由台湾中央地质凋查所负责,台湾大学地质研究所、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矿业研究所等单位地质学家参加工作。鉴于陔图具较高学术水平,又是我国变质相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4-2022092004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三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三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机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3,69(1):316-338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3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3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  相似文献   

8.
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环境地质开发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董发开同志,1966年9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环境地质评价和开发研究,被地矿部确定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的一大研究特色,其事迹已编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01—13专题的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负责,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地质研究所参加工作。该书从构造地质、沉积相、遥感地质、古地温、有机地球化学、气源岩热演化和储盖层物性等方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准噶尔、柴达木、酒西等盆地的天然气赋存条件,计算了天然气资源量,并预测了含气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论出发,本文就当前区域地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今后工作的若干建议,略陈管见.一、研究选题上的自发倾向和非效益性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在地质研究全过程中居于纲领性的位置,它启动着整个研究的机制,制约研究工作的进程和方式,关系研究成果的效益.在当前区域地质研究的选题上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3,13(4):344-348
袁复礼教授是我国当代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袁老师的弟子满天下。受过袁老师教诲的学生之多,成绩之大恐怕在国内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袁老师为中国的第四纪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所花费的心血和做出的贡献的份量和意义。袁复礼教授的一生的地质工作和他的教育工作都说明他是一位不服输的地质学家,是一位把地质学念在“身上”的地质学家,更是一位能够和大山岩石谈话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12.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4,14(2):106-114
尹赞勋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他一生工作涉及地质学的许多分支学科。除了在古生物地层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外,他还是我国第四纪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他回国后早期的研究工作很多是第四纪研究课题,如1932年对大同火山的研究。这些成果至今仍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的重要文献。晚年他再次赴大同火山区考察(1975年),以第四纪研究为他毕生最后一次野外工作。尹赞勋先生关心和支持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成立和它的活动,他倡导中国第四纪研究人员与国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中国第四纪能在今天走向世界,得益于尹赞勋先生的教诲。  相似文献   

13.
叶连俊 《第四纪研究》1989,9(3):227-230
际此李四光老师诞辰100周年之际,回忆当年受业情景,思绪万千。二院荷花池畔的憧憬、庐山野外实习及课堂受业的教诲犹历历在目。他一贯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开创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地质科学的贡献、他的治学精神和高风亮节都堪称后世师表。  相似文献   

14.
袁复礼教授是著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他对地质学、考古学和地学教育都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第四纪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他的学术思想、学风和主要贡献:1)热爱科学,执着追求,探索自然奥秘;2)博览广学,融会贯通,放眼大地学观;3)关心国计民生,注重生产实践,投身经济建设;4)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发展科学;5)启发教学,全面培养,造就几代地质英才。袁先生是深受爱戴的一代地质宗师,他所坚持的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文佑教授自1934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开始从事地学研究以来,迄今已整整五十年了。张文佑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其他多种职务,五十年代早期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述了李连捷先生为中国的土壤科学和为生产服务而奋斗的一生。20世纪40年代,他在去美国深造之前,就在国内到贵州、广西和华南的许多省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土壤调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接受先后到黑龙江、青海和内蒙古等省区进行荒地资源垦殖的调查任务,并于50~60年代,先后参与和组织了对西藏、新疆等地多专业的大型综合考察。通过这些考察,为西部大开发摸清和积累了大批可贵的自然资源资料,为我国土壤的发生和分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李先生在他近半个世纪的教学工作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土壤科学人才。他一生刚正不阿、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李连捷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仅以此文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7.
李连捷先生是著名的土壤学家。因为有地质学的背景,他的土壤发生与分类研究特别注重地学因素,其中包括成土母质的影响。1932年他在燕京大学毕业后,跟随J.Thorp开始了他的土壤学专业生涯。J.Thorp1936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即基于李连捷与他的同事们累积的土壤调查资料。李先生毕生从事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研究,走遍中国许多地区,对揭示中国土壤的特性、发生和分布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前,李先生的土壤调查工作主要是建立土类和土系。解放后,他参加和领导了许多重大的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土壤综合考察工作。通过土壤调查和教学活动,他为我国的土壤分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总是追求土壤分类的革新。他在晚年引入和介绍了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支持建立“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8.
范嘉松 《第四纪研究》1994,14(2):125-128
尹赞勋教授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把自己整个一生贡献给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记述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的部分学术生涯,并涉及他指导年青科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化石的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如何阅读英文书籍和文献等。所有这些教导对正在从事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年青一代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连捷先生是我国土壤科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土壤科学的教育家,为土壤科学发展的地学理论基础和生产应用做了大量工作。我作为李连捷先生的研究生,有幸在先生身边度过了10年,切身体会到了他对研究生的关心和培养。他不仅教我学业,而且教我做人。他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和幽默的谈吐让我难忘。他注重调查研究,力求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他不墨守成规,注重创新发展;他精益求精,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乐观地面对人生都给我留下了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回忆侯德封先生与我在北京大学学习、地质调查所工作及多年相处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