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即将进入海洋世纪。海洋生物技术或海洋生物工程自从80年代起就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发展一直非常迅速。第四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去年在意大利召开,进行了5个大会讲演(Keynotelecture),由著名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A.Kornberg等5人做了报告;此外,还有8场小组报告会(Oralsession),4场登贴报告会(Postersession)和11个讨论会(Workshop)。参加会议的有1000多人,仅摘要集就有361页之多。这个会议的首次预备会议是1989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当时…  相似文献   

2.
贝藻混养技术在我国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贝藻混养技术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对改善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中存在的水质污染严重、养殖品种生长缓慢等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从几十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中贝藻混养技术的发展、应用及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综合论述了这一技术的优点和发展动态,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承担的1995年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牙鲆、真鲷秋冬季繁育技术研究”,以及1994年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牙鲆性腺发育人工控制技术研究”和“生物饵料DHA营养强化及MBO配合饵料应用效果试验”项目在荣成市和威海市两地通过了阶段性现场验收。其中,对于牙鲆鱼控温控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复合系统中的生态海水养殖研究”项目,系欧盟国际合作资助项目,2005年在我国青岛市启动,此次是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有国内外近2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该项目执行期为2004~2007年,项目预算总额为190万欧元,其中约有75%由欧盟资助,项目由葡萄牙海洋研究所主持,参加成员单位有:葡萄牙海洋研究所、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英国斯德令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瑞典哥德堡大学、荷兰代欠夫特水利研究所、南非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三海洋研究所、宁波大学。  相似文献   

5.
“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技术”,即“滩涂贝类围网增养殖技术”,是江苏省启东市水产局承担的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项目实施两年来,在省水产局和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指导下,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海水贝类养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水贝类养殖在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由于贝类大量摄食而导致的浮游植物生物量 下降、种类组成改变,以及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的截留和再循环从而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筏式养殖的“岛屿”效应而引起的水动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九五”期间,承担和参与国家海洋863计划、“九五”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和重点基金、科学院和省市地方等各个层面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五年内 全所共发表论文722篇,出版专著55部;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5项。 在基础研究方面,“东海海洋通量关键过程的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长江口和东海物质通量的分布及其变动规律,出版了《东海海洋通量》专著,为我国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典型海湾生态系…  相似文献   

8.
王运洪,男,1952年8月生,河北大名县人,汉族。于1981年天津大学水利系研究生毕业,同年起在天津市水利局工作。博士,中国青岛海洋大学博士后。教授高工。主要从事水力学、河流海岸动力学、泥沙运动及动力研究。主持水资源综合利用,计算水力学,环境水利学,湖泊、河流、水工建筑物的物理及数值模拟研究,以及水利系统工程规划、软件开发的研制。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如引滦人津工程“黎河中下游原型观测及数学模型实验研究”,“于桥水库湖流特性研究”(1994年获国家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于桥水库富营养化及防…  相似文献   

9.
宋金明,男,1964年4月出生,河北枣强人,汉族。198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长春科技大学),其后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得海洋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并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化学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多年来,宋金明研究员一直从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及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等7项,正在进行研究的有国家海洋863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等5项,涉及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生…  相似文献   

10.
日本从1987年开始了“深层海水环流”课题的研究,它作为日本文部省的重点研究项目,由日本文部省提供约6亿日元的科学研究补助金。研究的代表者是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现神奈川大学教授寺本俊彦。现已作了两年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入春,来金桥盐场,你出脚可得小心。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踩着金碰着银。尤其到盐滩后部,家家都有的那一方1.3hm^2。左右鉴塘里.盐工撒贝成金.这贝奇迹般构成蚬的平台、蛏的方阵、蚶的高埕,乱琼碎玉多得不可胜数。按东坡词的说法:“三分春色。两分尘土,一分流水”。  相似文献   

12.
对虾池封闭式综合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39430150)、国家攀登计划B(编号PDB673)、山东省科委(鲁科计93第42号)及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编号969220202,由李德尚、董双林两位教授共同主持)等多方面的支持下,自1994年起,主要用围隔实验法,对以对虾为主的封闭式综合养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研究依据的原理是通过不同食性经济生物的合理混养,增加对投入物质的有效利用层次,并以不换水的封闭式养殖来保证投入物质在池内的再循环,籍以增加其被有效利用的次数。以此达到减少投入物质在池内的有害积累,维持虾…  相似文献   

13.
“八五”期间,各部委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的海洋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海洋科技项目达数千项,如果把沿海各地的项目加上,数量更多。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1993)》报道,全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科研机构承担的课题数量1990年2905项,1991年2939项,1992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海洋环境要素的声光集成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文中以作者主持的海洋863项目“声光悬浮沙粒径谱测量仪”为例,列举了声速、声衰减、悬浮泥沙粒径谱的测量结果。海洋声速、声衰减、温度、盐度、悬浮物等都是海水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的测量,对海洋开发、海洋环保、海洋军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翟世奎,男,山东聊城市人,1958年1月生。1981年12月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1年10月在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研究员。1992年5月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优秀青年特殊津贴”,1993年获青岛市“十佳科技青年”荣誉称号,同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等奖”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1982年起翟世奎研究员先后承担和参加科学院重点课题一项国家基金课题4项。目前,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1项。“现代…  相似文献   

16.
赵钊 《海洋科学》1996,20(2):34-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面向全国。各部门各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均可自由申请,通过所在单位上报。它是目前国内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科学基金,也是公认为最公正、最平等的科学基金。因此,各单位在历史上获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多少已成为反映其基础性研究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分为重点基金,重大基金和面上基金。面上基金是自由申请项目、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基金项目的统称。重点基金、重大基金项目多为跨学科、跨部门、跨研究单位的项目。项目下分设若干个…  相似文献   

17.
范晓,男,出生于1942年10月,1967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藻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海藻化学和藻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尤其在海藻工业的开拓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自70年代开始,他主持完成了农业部的“全国海藻资源调查及其利用”,“海藻Algin提取新工艺”,“电渗析法提取甘露醇工艺研究”,以及基础理论方面的“海藻化学组成的研究”等;国家科委“八五”攻关课题及科学院重点项目“海藻活性碘的研究”,“海藻碘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强调学科交叉与渗透,关注海底过程的统一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系统科学问题,研究区域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底构造与事件地质;(2)海底资源与成矿系统;(3)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在刘光鼎、金翔龙、欧阳志远和秦蕴珊院士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支中青年为主的科技队伍,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24人和博士后2人。目前在研项目包括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益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大洋资源环境研究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共计80余项。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97篇、专著4部、论文集6部,开发深海探测设备17项。2000年以来,实验室联合国内30余家单位,主持开展了“大洋一号”船设备改造和4个航次的863与大洋专项研制设备的海试,主持实施了4个航次的太平洋资源与环境调查和2005年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同时开展了多个航次的边缘海海底构造和地质环境调查。  相似文献   

19.
李世栋 《海洋科学》1989,13(3):68-69
对虾养殖近几年发展很快,养殖面积成倍增加,经济效益明显。但也存在着生产发展不平衡、单产高低悬殊、及近几年来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等问题,经济效益出现下降趋势。为了适应对虾养殖生产发展的需要,以适合我区具有推广意义的对虾精养高产技术,1983年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接受了“对虾精养高产试验”任务,对高产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6):F0003-F000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强调学科交叉与渗透,关注海底过程的统一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系统科学问题,研究区域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底构造与事件地质;(2)海底资源与成矿系统;(3)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在刘光鼎、金翔龙、欧阳志远和秦蕴珊院士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支中青年为主的科技队伍,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24人和博士后2人。目前在研项目包括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益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大洋资源环境研究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共计80余项。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97篇、专著4部、论文集6部,开发深海探测设备17项。2000年以来,实验室联合国内30余家单位,主持开展了“大洋一号”船设备改造和4个航次的863与大洋专项研制设备的海试,主持实施了4个航次的太平洋资源与环境调查和2005年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同时开展了多个航次的边缘海海底构造和地质环境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