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叶近海沉积盆地位于日本弧东北部的南部弧前。MITI(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的地震剖面中存在似海底反射层(BSR)(图1)。下面讨论其地质背景和成因。1 千叶近海沉积盆地的BSR1974年Teikoku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公司在房总半岛东部陆架小于1000m水深进行了两次地震调查,但没有探测到BSR。1977年MITI从较深的位置取得了地震剖面,在称为铫子坡尖的底层、两条地震测线交叉的地方发现了一个BSR。图1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包括似海底反射层和日本近海的气体水合物分布(据Matsumoto等…  相似文献   

2.
甲烷水合物可能是天然气的优良盖层。在甲烷水合物与天然气之间有一个强阻抗差界面 ,导致与海底形状一致的类似于亮点的强反射。台湾南部近海至少有2万km2增生棱柱体 ,水深范围500~2000m ,为BSR所覆盖。BSR的最高浓度位于增生楔柱体的西北部 ,可能与迅速沉积的陆源沉积物有机碳含量高有关 ,从而提供了甲烷的来源。本项研究中提供了2条由台湾国立大学海洋研究所完成的未公开的多道地震剖面 ,确定了该区气水合物和含游离气沉积物的地震特征。解释后的地震剖面是甲烷水合物解释中最常用的资料。为了解释地震资料 ,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聚合形成了位于伊朗和巴基斯坦近海的莫克兰聚合边界俯冲带。在地球的俯冲带中 ,莫克兰(Makran)具有最大的加积沉积物厚度 ,沿纬度60°E至63°E的变形前缘其厚度约为7km。20世纪70~80年代的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了由阿拉伯板块上刮削下来的厚达3.4km的沉积物堆形成的巨大的增生楔 ,而下部沉积物剖面则位于板块之下或被俯冲。早期的解释认为莫克兰构造是一个穿刺叠瓦状的横向连续的构造建造。对莫克兰增生楔的详细研究是1997年秋季德国RVSonne的SO123航次 ,在此期间联合做了…  相似文献   

4.
估计世界上水合物聚集体中的气体含量大大超过了已知常规气储量体积 ,但是气体水合物在世界能源需求中起什么作用将最终取决于充足气体水合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开发它们的费用。然而 ,关于世界气体水合物资源仍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反对意见。气体水合物存在于永冻区和外部大陆边缘海底温压条件下的沉积物矿床中。综合北极区气体水合物研究资料 ,表明永冻区气体水合物可能存在于地下深度约130~2000m范围内。气体水合物在近海大陆边缘的存在主要由异常地震反射即似海底反射层(BSR)来指示 ,BSR在海底深100~1100m处。…  相似文献   

5.
沉积物间隙水中硫酸盐与甲烷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低温、高压以及有足够气体供应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天然气(主要为甲烷)与水组成的似冰状固态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海底沉积物和大陆高纬度地区寒冷的冻土带中。由于其巨大的资源储量(估计为石油、煤、天然气等所有化石燃料矿产总储量的两倍)、潜在的地质灾害(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能引起大规模海底滑坡等灾害)以及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备受关注[1]。 现在,识别天然气水合物主要依靠地震剖面上似海底反射界面(BSR)的出现。BSR曾被认为是由水合物稳定带中致密厚层水合物所导致,然而,现有证据表明,BSR…  相似文献   

6.
1 引言俯冲带增生沉积柱中热数据的一个重要的来源系从似海底反射层(BSR)深度获得。这些反射层通常发现于水深数百米的下-中大陆坡之下,用于指示甲烷笼状水合物稳定带的温-压场的底部。稳定场与压力仅具中等相关,原始亚底部深度与温度相关。因此,既然压力易于确定,BSR提供一个温度参考。BSR温度估计特别提供了关于通过增生楔热流的区域模式的有价值的资料。他们允许在陆坡沉积物较硬,难以使海底热流探测器穿透的地方对热流进行估计,而且具有海底热流估计不易受诸如短期水温变化等海底干扰影响的优点。如果自增生楔排出…  相似文献   

7.
依目前国际上多数科学家的观点,南极,即是指南纬60°以南的广大地区,其总面积为5200万平方公里。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被冰雪覆盖着的白色大陆以及大陆周围38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南大洋。  相似文献   

8.
1引言在适当条件下 ,海底沉积物中的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基底以似海底反射(BSR)为标志。为此BSRs通常被当成海底气水合物的指示物。如地震反射波法发现的BSRs附近波速的分布已经利用多偏移距反射数据的全波形反演法在世界若干地方做过研究。来自各地的结果表明具有高振幅特征的BSR下伏薄层游离气层(Singh等 ,1993)。这已经被钻探所证实(Mackay等 ,1994 ;Holbrook等 ,1996)。但是 ,BSRs的反射波并非总是高振幅的 ,通常表现出较大的横向变化。其原因还不太清楚。利用波形反演法研究BS…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 ,甲烷水合物研究不仅因其作为下一世纪资源 ,而且因其与全球构造和动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受到关注。另外在甲烷水合物层之下也有望存在游离气。甲烷水合物层的底界可以由反射声波法探查记录的BSR(似海底反射层 )来识别。根据地质模型的弹性波模拟法可以阐明甲烷水合物BSR的声波特性。根据其结果的反转效应可弄清BSR外观相位和振幅的变化 ,这对记录的解释提供了重要信息。1引言在声波探查记录上表现出来的特殊反射面之一的BSR中因甲烷水合物稳定带底界的声阻抗骤变而产生的BSR是提示甲烷水合物层的物性和BSR之下…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水合物与底部模拟反射(BS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因其储量巨大正日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寻找天然气水合物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地震剖面上寻找底部模拟反射(BSR)。然而,BSR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与水合物地层本身并非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本文简述了影响BSR的4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R/VMauriceEwing(EW9907/8)的美日联合三维地震调查于1999年6~8月在南海增生棱柱体西部完成 ,一年后完成了三维分析。但也收集了二维资料 ,显示了详细的BSR分布及清晰的地质构造图象 ,尤其在巨大的上冲带解释了前人未解决的深部构造。这就使得讨论地质构造与BSR形成过程的相关关系成为可能。调查区BSR的分布完全取决于地形和地质构造 ,尤其是杂乱层序上冲带(其对增生棱柱体的形成给予了有益贡献)的BSR深度变化明显。BSR的深度向海增加 ,直至巨型上冲带斜坡坡脚(由海底0.4~0.8…  相似文献   

12.
来自SantaBarbara盆地ODP893站位的晚第四纪碳同位素记录表明,在60~25ka间底栖有孔虫和浮游有孔虫均具短暂的正δ13C峰值。突然大量的甲烷输入水柱的各个层位可以解释这一峰值的出现。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在独特的浅沉积深度(2~25m)处展示了似海底反射层(BSRs),这一现象遍布西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在大的海底滑坡地区尤为明显。我们认为向上运移的甲烷可能会在通过相对渗透的上第四系粉砂岩和砂岩时扩散,在非渗透层(包括浅甲烷水合物层)下聚集成藏。孔隙流体压力减弱了穿过潜在滑塌面的有效正常…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K/R碰撞事件的证据E.Robin等在深海钻探计划(DSDP)577站位处(32°26.51′N和157°43.40′E,Shatsky海隆翼部),一个完整的K/R转换边界记录在几乎纯碳酸盐(>95%)的层序中。这里的古生物边界(通过超微化石研...  相似文献   

14.
气体水合物在低温、高压情况下相对稳定,因此,在海底以下几百米以内浅部的沉积物存在大量的气体水合物。根据强振幅的BSR,基本上已主宰了气体水合物的存在,并可编制相关图件。结BSR仅仅表明在稳定的气体水合物底界存在声波差异。其它因素,诸如在可能存在BSR沉积物反射特征中出现的振 空白和变化,虽未作详细调查,但它们也与水合物密切相关。并很可能显露出有关水合物胶结的沉积物性质和水合物含量的更多信息。根据反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近赤道地区风场的变化与ENS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综合海洋大气(COADS)资料,计算了0°—10°N、70°—120°E和0°—10°S、7O°—120°E两地区1950—1979年逐月纬向和经向风的平均值,并与东太平洋表面海温(以下简称海温)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在ENSO发生前,印度洋赤道地区有纬向西风偏强和经向北风偏强,与南印度洋的气旋性环流加强相联系,ENSO发生时,异常情况完全相反,同时分析了30°—40°N、120°—140°E地区经向风的变化与ENSO的关系,在ENSO发生前,印度洋赤道地区的西风偏强和赤道以北的北风偏强与印度尼西亚地区的高海温异常有关,而东亚强的冬季风可影响印度尼西亚纬向西风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水合物是人类21世纪的重要能源。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80余处获取水合物样品。识别水合物地震标志—似海底反射(BSR)的地区更为广泛。大量的钻孔资料和地震剖面显示:主动大陆边缘的增生楔和被动大陆边缘的断裂褶皱系、泥火山、泥底辟等构造为水合物聚集成藏的有利构造环境。世界范围内不同水合物产区的温压场及稳定域特征。差别较为明显。各水合物产区的构造背景与水合物发育区的温压场环境以及稳定域的展布规律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本文分别讨论了主动大陆边缘的增生楔(以卡斯凯迪亚为例)和被动大陆边缘的泥火山(以Hakon Mosby泥火山为例)的温压场特征、水合物聚集规律和各自的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进一步讨论了南海坳隆断裂带与水合物之间的关系。认为坳隆断裂带分别在气源、疏导体系(断层、砂体)和温压场环境等三方面为水合物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单船深地震反射方法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姚伯初研究海洋地壳和研究大陆地壳一样,首先应用天然地震资料,得到一粗略的地壳结构。本世纪60年代,西方科学家仿效陆地地壳测深方法(DSS),发明了海底地震仪(OBS),用炸药作震源,置于海底的地震仪接受从地...  相似文献   

18.
Uma  Shankar  N.K.  Thakur  B.  Ashalatha  龚跃华 《海洋地质》2008,24(1):23-32
印度西部大陆边缘的多道地震反射资料揭示了流体排驱是否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关。在地震剖面上没有典型的似海底反射存在,为了在确定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我们在印度西部大陆边缘的一个小水道找到其它地震反射证据。我们研究了通过海底的排气通道、麻坑、海底滑坡以及反映流体运移通道的断层、清楚的含气沉积、弱振幅、底辟和泥火山等,地震剖面上所有这些流体逸散特征预示着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内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9.
许多现存造山带中均发现了洋岛玄武岩(OIB)和地幔柱型蛇绿岩记录,因此洋底高原增生是大陆生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对控制洋底高原增生过程的机制仍不清楚。采用热-机械-岩石学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洋底高原的陆缘增生过程,结果显示洋底高原向大陆边缘增生具有3个控制因素:(1)减薄的大陆边缘;(2)海洋岩石圈中的"薄弱"层;(3)年轻的洋底高原。模拟结果与中国东北地区那丹哈达地体的野外构造解析结果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揭示了洋底高原和东北亚大陆边缘的强烈挤压引起俯冲带的应变集中,产生与阿尔卑斯型褶皱相关的高角度逆冲断层和背冲断层,并伴随低级变质作用的构造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20.
Arato.  H 《海洋地质》1998,(3):81-93
在日本中部近海千叶(Chiba)沉积盆了铫子山嘴(ChoShiSpur)顶端的一个小型坳陷内,中新世-上新世内的Mirura组发育了似海底反射层(BSR)。我们假设天然气水合物BSRs总是与位于气本水合物稳定基底(BGHS)处气体水合物层以及下伏的游离气同时形成,想必具BSR标志的天然气水合物之形成与热成因的天然气有关,天然气与BGHS的上移相伴生,可假定这些后生的天然气是由地些未发现的,下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