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球上 ,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特提斯碰撞构造带上 (图 1) ,世界上至少有 2 0个大都市坐落在这个高危险地区内。仅在 2 0世纪期间 ,与碰撞相关的地震和火山喷发 (图 2 )在该地区就造成了逾百万人死亡和惨重的经济损失。破坏性的火山作用主要由会聚或碰撞型板块边界附近粘稠而多挥发性的岩浆喷发所致 ,而最具破坏性的地震则是由碰撞后构造带的推覆作用和走滑断层作用引起的。一项探索性的协作研究计划已经在特提斯地区展开 ,该研究旨在评价与碰撞相关的地幔动力学在地震和火山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评估其在减轻整个特提斯碰撞带地震和火山…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新编阿尔泰—萨彦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的主要内容.该图是在1∶2 500 000新疆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的基础上,修改扩编而成.比例尺为1∶5 000 000,采用李廷栋主编的1∶5 000 000亚欧地质图为底图.编制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遥感资料的重新判读和解译,建立了图内50余条主要活动断裂数据库及相应的档案.图内涉及天山、阿尔泰—西蒙古—萨彦、贝加尔等地震构造带,并对这些地震构造带内的主要地震构造的基本信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地震构造图是综合反映特定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基础性图件,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1∶50万地震构造图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动力学模型与强震危险性研究”项目的一个专题成果。该图以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为编图范围,参照地震行业有关地震构造图编制标准和数据库标准,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区域地理信息、地质、活动构造、地震、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高分辨卫星影像解译,吸收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建设了编图所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资料矢量化、地层界线修改、断层修改、图面修饰、图件复核等环节,编制成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1∶50万地震构造图。该图反映了由银川盆地—贺兰山、弧形构造束、渭河盆地、山西地堑系、河套盆地等活动构造单元组成的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以及相邻地块有关地震构造的最新资料,完善了鄂尔多斯地块及边界带活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建成了区域地震构造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郭万武  李龙海 《地震研究》1995,18(2):213-220
本文根据地球物理,地震学资料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研究了1990年4月26日发生了7.0级地震的共和盆地邻近地区的隐伏构造,本文提出,在微观上该地震由沿震源区存在的东西向断裂的左旋剪切运动所引起;在宏观上则由区域性东西几构造的端部破裂所产生,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深部发震构造并不与地表构造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1∶500 000地质图的基础上,参考了1∶2 000 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构造图和1∶4 000 000中国活动构造图,系统收集了近10年来的活动构造、新构造、地球物理、地震活动、盆地区第四系等厚线和GPS形变观测等资料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新版1∶1 000 000新疆地震构造图.该图共含括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层200余条,这些构造多经过ETM等影像资料的精确校对核实,其展布和几何特征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该图的编制,对新疆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震害预测预防、城乡建设、经济规划和地震应急等具有较重要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编制1∶100万辽宁省地震构造图,分析了辽宁省近20年来地震构造环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辽宁地区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29条,其中全新世断裂1条,晚更新世断裂5条,早、中更新世断裂23条。其中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北西向全新世活动断裂为辽宁地区的主要控震、发震构造。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海城河隐伏断裂的端点部位和鸭绿江断裂南西端黄海海域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编制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主要活动断层与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结合编制 1:100 万辽宁省地震构造图,分析了辽宁省近 20 年来地震构造环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辽宁地区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 29 条:全新世断裂 1 条;晚更新世断裂 5 条;早、中更新世断裂 23 条。其中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北西向全新世活动断裂为辽宁地区的主要控震、发震构造。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海城河隐伏断裂的端点部位和鸭绿江断裂南西端黄海海域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编制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根据几年的活动断裂填图和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资料,结合卫星影象判读和地震史料记载,分析和讨论了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发震构造部位和未来地震危险性,指出了该地震的破裂形式与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
李玉森  万波  曲乐  索锐  李伟 《华南地震》2021,41(1):16-25
《辽宁省1∶100万数字地震构造图》以ArcGIS为平台,以《1∶400万中国地震构造图》和《辽宁省1∶50万地质图》为底图,结合近年来1∶25万、1∶20万、1∶5万地质调查新成果和城市活断层探测等有关资料,采用新方法、新规范(GB/T36072-2018、DB/T73-2018、GB/T 985-2015)[1-3]编制而成.图中对于辽宁地区地震活动性要素、地震构造基础条件、地层要素、主要构造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建立了42条活动断裂数据库,并增加了依兰—伊通断裂、密山-敦化断裂、金州断裂、鸭绿江断裂等研究新成果.为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及地震危险区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裕明  胡银磊 《中国地震》1996,12(A00):10-17
在搜集了目前太原-临汾地区的地震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资料基础,分析了总结了该地区的大震和强震发生的地震质构造,地震和地球物理等条件。根据地震的发生条件,以及近几年来对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一些新认识,对太原-临汾地区的潜在震源区作了重新划分,并将结果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图(1990)》中的相应方案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构造解析技术,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圈定出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对该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了该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流地区的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调查资料,研究了广西北流地区的地震构造及其中与中小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流地区的构造格架属于右行右阶拉分区型,在容县-玉林-带形成拉分区,区内及附的 在多组断裂,构造复杂,易于积聚应变能,是中小地震的多发区。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10日伊朗东北涪霍拉桑省加恩-比尔兼德地区发生了一次7.1级破坏性地震。该地区1968年1979年曾发生两次地震,造成发大的破坏和人损伤亡。遭受破坏的地区位于伊朗中东部地震构造带的东北部。现有资料表明,该地区自1968年8月31日达什特巴亚兹7.3级地震以来,地震活动水平显著地加。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字化地震台网资料研究构造环境应力场,可以把原来仅限于使用震震级mb≥3.8的地震资料扩大到Mw=1.8,这样大大增加了对于目前地震活动性较弱地区地震资料的使用,加强了对于一些重点地区潜在危险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前言兰州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且大部地区为黄土覆盖,因此虽然以往做了不少地震地质工作,但对该区的地震构造条件的认识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试图根据卫星影象的解译结果,分析兰州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为该区地震危险性的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离散性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前兆在时间上的继续性,前兆因素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构造解析是要对离散性的地震前兆进行构造时空复位。限于篇幅,本仅对云南地区的部分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方法与宏、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结果 ,探讨了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途径。圈定出六安 -霍山地震危险区。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 ,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 ,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等震线长轴衰减方向等参  相似文献   

18.
南天山及塔里木北缘构造带西段地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勤俭  丁国瑜  郝平 《地震地质》2006,28(2):213-223
南天山及塔里木北缘构造带位于帕米尔地区东北侧,地震活动强烈。文中通过地质构造剖面、深部探测资料和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综合研究了该区的地震构造模型。结果认为,该区的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天山地块逆冲于塔里木地块之上。天山构造系统包括迈丹断裂及其前缘推覆构造;塔里木构造系统包括深部的塔里木北缘断裂、基底共轭断层和浅部的推覆构造。塔里木北缘断裂是发育于塔里木地壳内部的高角度断裂,其形成原因在于塔里木和天山构造变形方向的差异。塔里木北缘断裂为研究区大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天山推覆构造和塔里木基底断裂系统均具有不同性质的中强地震发震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郭万武  吕德徽 《内陆地震》1996,10(3):217-223
用航磁资料研究了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的深部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由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各两条断裂组成的构造系统;地震主要分布在由两条东西向断裂和两条北东向断裂交截形成的顺扭平形四边形的角区;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大致为近南北方向,在其作用下,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都是该地区主要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南部及邻区的地壳深部构造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1:100万)和地质构造资料来研究河北省南部及其相邻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并讨论其与强震发生的关系。方法主要是运用三维重力正演计算,层层消除地壳浅部对布格重力异常的影响,得出一系列剩余重力异常和剩余深部重力异常,再根据异常图形的变换,探讨一些活动断裂和构造由浅到深的变化趋势。还用三维重力反演计算,求出了全区莫霍界面的深度,得到了全区的地壳厚度图,进而分析强震区的深部构造背景,这些对地震地质和烈度区划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