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采用流水呼吸装置研究平鲷的耗氧率。结果表明 :平鲷幼鱼的耗氧量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式为 Y=1.2 62 X0 .80 2 或 Y=0 .560 0 .772 X。平鲷幼鱼的耗氧率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下降 ,耗氧率与体重的关系式为 Y=12 52 .155X-0 .2 0 9或 Y=1355.2 83- 98.0 4 3X.盐度变化对平鲷幼鱼的代谢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平鲷幼鱼的代谢水平存在着明暗变化 ,水流越快 ,耗氧时越高  相似文献   

2.
将莫荷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urolepis hornorum)幼鱼养殖水体盐度从淡水渐变至12、18、24、30(每天提升6)等4个目标盐度,利用间歇式呼吸仪分析幼鱼在目标盐度下5、10、15、20 d时的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前期,莫荷罗非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盐度处理组均在5 d时升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下降时间、幅度与外界盐度有关。盐度12、18组幼鱼耗氧率10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20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30组幼鱼耗氧率则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维持稳定;幼鱼排氨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各盐度处理组幼鱼排氨率呈先上后下降的变化,盐度24、30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下降并维持在对照组水平,盐度12、18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于20 d时低于其他盐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荷罗非鱼幼鱼适应新盐度环境后,盐度18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最低,与盐度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盐度处理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等渗点在盐度12~18之间。不同盐度条件下,氧氮比值介于18.810~24.216间,氨熵介于0.083~0.108间,表明莫荷罗非鱼幼鱼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13~33℃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体重呈负相关,可用Y=aW表示;在13~28℃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b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时,耗氧率达最大值,温度升高至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而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则呈持续升高趋势;在13~28℃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呼吸和排泄Q10值分别为1.51~2.71和1.03~2.73,且在该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比值范围为7.29~13.14。方差分析表明,体重、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马氏珠母贝的日常代谢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40.8%和59.1%。  相似文献   

4.
用SAS统计软件拟合了大鳍Hu的体长生长方程和体重生长方程:Lt=79.5(1-3^0.0533(t+2.0982),Wt=3370(1-e^-0.0533(t+2.0982)^2.7744,并估算了其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应用Beverton-Holt模式,研究了嘉陵江水系大鳍Hu的资源状况,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近江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3~33℃范围内,近江牡蛎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体重(W)均呈负相关,可用Y=aW-b表示。耗氧率和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RO=-c+b1t-b2 t2,耗氧率为0.626~2.354 mg.g-1.h-1;在温度13~28℃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时,耗氧率达最大值,温度升高至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排氨率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RN=c1e d1t,排氨率为0.075~0.318 mg.g-1.h-1,且随温度的升高,排氨率呈持续升高趋势。近江牡蛎呼吸和排泄Q10值范围分别为0.631~3.399和1.046~2.288。在28℃,不同规格近江牡蛎呼吸氧原子数与排出氨氮原子数的比值(nO/nN)均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体重、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近江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近江牡蛎的日常代谢明显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46.8%和67.7%。  相似文献   

6.
乌苏里江唇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规格人工养殖的乌苏里江唇(Hemibarbus labeo)耗氧量(MO2)、耗氧率(WO2)和窒息点(SO2)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水温16~28℃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耗氧率、耗氧量和窒息点都表现出增大的变化趋势。温度和耗氧率的回归方程:1龄鱼体重11 g的为WO2=0.0142T-0.0863(R2=0.9617),2龄鱼体重60 g的为WO2=0.0138T-0.1121(R2=0.97);温度和窒息点的回归方程:1龄鱼体重8 g的为SO2=0.0298T-0.1891(R2=0.977 8),2龄鱼体重40 g的为SO2=0.048 8T-0.402 5(R2=0.999 7)。体重20~100 g范围内,水温25℃时,随着体重规格的增大,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减小。体重和耗氧率的回归方程为WO2=0.7825W-0.2898(R2=0.947 4),体重和耗氧量的回归方程为MO2=0.7837W0.7097(R2=0.991 6)。唇鱼的昼夜耗氧率(水温25℃,体重72 g)有一定的变化趋势,早间4~10时耗氧率较高,平均在0.332±0.046 mg/(g.h),午间11~19时中等,在0.287±0.030 mg/(g.h),晚间20~3时较低,在0.251±0.029 mg/(g.h)。  相似文献   

7.
采用胸鳍覆盖处的体表鳞片为研究勒笛绸年龄的鉴定材料,判断年轮的依据是以环片切割现象为主,结合环片排列的疏密现象。鳞径(R)与体长(L)的关系为L=19.8159+63.3696R。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表达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为L=469.8[1-e-0.2425(t+0.3762)]、Wt=3366.6[1-e-0.242 5(t+0.376 2)]3,生长拐点tr=4.15a。作为渔业管理对策,勒氏笛鲷捕捞年龄应定在4龄以上,人工养殖年限以2~3龄最好。  相似文献   

8.
家峪-北五台沟一带太古宙变质岩经过韧性剪切作用。变质岩中石英的应变特征揭示了该韧性剪切带各种因素的量,经分析计算差异应力为σ_1-σ_3=122.87MPa,最大剪切应力为τ_(max)=61.44MPa,剪切带的温度为55O-650℃,剪切带形成深度为18-22km,静压力即围压为450-600MPa,弗林指数K=0.49-0.50.经历三维应变,X轴增加60%,Y轴增加25%,Z轴缩短50%,体积缩小3%,变形强度为R=2.83,应变速率为ε=(4×10 ̄(-9)-4×10 ̄(-10))/s,变形比温度值为T/Tm=0.96-1.13,等效粘滞度为(3.07×10 ̄(10)-3.07×10 ̄(11))MPa/s。石英的应力结构发育。  相似文献   

9.
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规格人工养殖的乌苏里江唇(Hemibarbus labeo)耗氧量(MO2)、耗氧率(WO2)和窒息点(SO2)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水温16-28℃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耗氧率、耗氧量和窒息点都表现出增大的变化趋势。温度和耗氧率的回归方程:1龄鱼体重11 g的为WO2=0.0142T-0.0863(R2=0.9617),2龄鱼体重60 g的为WO2=0.0138T-0.1121(R^2=0.97);温度和窒息点的回归方程:1龄鱼体重8 g的为SO2=0.0298T-0.1891(R^2=0.977 8),2龄鱼体重40 g的为SO2=0.048 8T-0.402 5(R^2=0.999 7)。体重20-100 g范围内,水温25℃时,随着体重规格的增大,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减小。体重和耗氧率的回归方程为WO2=0.7825W-0.2898(R2=0.947 4),体重和耗氧量的回归方程为MO2=0.7837W0.7097(R^2=0.991 6)。唇鱼的昼夜耗氧率(水温25℃,体重72 g)有一定的变化趋势,早间4-10时耗氧率较高,平均在0.332±0.046 mg/(g.h),午间11-19时中等,在0.287±0.030 mg/(g.h),晚间20-3时较低,在0.251±0.029 mg/(g.h)。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温度梯度(14、19、24、29、34℃),海水盐度为32,研究温度和规格对管角螺Hemifusus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4~29℃范围内,管角螺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29℃时达到最大值;14~34℃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温度下,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单位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下降,管角螺软体部干重(W)与单位体重耗氧率(OR)、排氨率(NR)之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幂函数方程OR=aW-b、NR=cW-d,W与OR、NR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盐度和体质量对波纹龙虾的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和体质量对波纹龙虾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 <0.05).盐度为18~34时,波纹龙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先下降再升高,盐度26和30时较小,耗氧率分别为0.1305±0.0105 mg/(g·h)和0.1314±0.0052 mg/(g·h),排氨率分别为0.1733±0.0039 mg/(g·h)和0.1724±0.0044 mg/(g·h).波纹龙虾耗氧量(MO)和排氨量(MN)与体质量(m)呈正相关,而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其关系式可表示为:MO =1.4921 m 0.4190和MN=1.1295 m 0.6988;RO=2.9333 m -0.7343和RN=1.1291 m -0.3011.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5~30℃下,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为大规格组均小于小规格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橄榄蛏蚌软体部干重(W)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在实验温度(15~30℃)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橄榄蛏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先逐渐增加,后随之下降,两者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5℃和20℃。耗氧率(0)、排氨率(N)与温度(T)和橄榄蛏蚌软体部干重(N)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D=-0.6513 0.0532T 0.1073W,N=32.1626-1.0566T 1.3222W。二方程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42和0.8921;F检验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6个氮水平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NO^-3-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则有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同一水平下,从土壤表层深层(100cm),则有递减的趋势,在冬小麦生育期中,以开花期80-100cm土壤剖累积的NO^-3-N量最多,因此最有可能淋洗出根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16、20、24、28、32、36、40等盐度和pH 7.0、8.0、9.0等pH水平下细角螺(Hemifusus ternatanus)成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随盐度升高,细角螺的耗氧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盐度28和32时的耗氧率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盐度降低,排氨率在盐度28~20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2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盐度1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出现死亡。pH 7.0时细角螺的耗氧率低于pH 8.0(P0.01)和pH 9.0处理组(P0.05);pH 9.0组排氨率高于pH 8.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氮比值显示,细角螺在适宜条件下更多依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维持机体代谢,在盐度和pH胁迫条件下消耗机体的蛋白质来维持机体生理代谢需要。细角螺可适应一定范围的盐度和pH变化,盐度16可能是其生长存活的最低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度对不同规格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耗氧量和排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室生态学方法,测定7种盐度下(21、24、27、30、33、36和40)3种规格[干质量(1.53±0.14)、(1.11±0.23)和(0.68±0.20)g]九孔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1)盐度在21~36时,耗氧率随着盐度的上升而增大;盐度为36时,3种规格九孔鲍的耗氧率均达到最大值;当盐度大于36时,耗氧率随盐度上升而下降,九孔鲍的耗氧率(R_O)与软体部干质量(m)的回归关系符合幂函数:R_O=a m~(-b),其中a的波动范围在0.412~1.216之间,平均值为0.818±0.286;b的波动范围在0.311~0.546之间,平均值为0.446±0.074;(2)排氨率在实验盐度范围内呈持续升高趋势,排氨率(R_N)与软体部干质量(m)的回归关系符合幂函数:R_N=c m~(-d),其中c的波动范围在0.174~0.621之间,平均值为0.330±0.154;d的波动范围在0.439~0.668之间,平均值为0.521±0.084;(3)相同盐度下,九孔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干质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 <0.05),且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干质量均符合R=a m~(-b)模型;(4)九孔鲍的规格对O/N比值影响不显著(P> 0.05),当盐度为40时,O/N值显著降低。【结论】盐度、规格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均对九孔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北部海沿海采捕的日本鬼You(Inimicus japonicus)亲鱼,经暂养后进行催产,雌鱼每千克体重注射LRH-A310-μg+DOM5mg或HCG600~800IU+LRH-A330~40μg;雄鱼注射同样药物,剂量减半。共采卵109万粒,平均受精率89.0%,平均孵化率为90.0%,共培育出体长1.8~2.8cm的幼鱼26.8万尾,平均成活率30.7%。  相似文献   

17.
研究张家口坝上两个规格高背型鲫鱼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结果显示:在水温24.9~33.0℃条件下,体长76.13±4.66 mm、体质量7.56±1.48 g 的小规格鱼24 h 平均耗氧量为0.220±0.087 mg/(尾·h),耗氧率为0.029±0.012 mg/(g·h),窒息点为0.03 mg/L;在水温12.4~13.4℃条件下,体长153.00±6.66 mm,体质量53.43±6.59 g 的大规格鱼24 h 平均耗氧量为0.506±0.145 mg/(尾·h),耗氧率为0.010±0.003 mg/(g·h),窒息点为0.02 mg/L.高背鲫鱼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昼间高于夜间,并在7:00-9:00、15:00-17:00出现两个高峰.该鱼窒息点极低,在溶解氧较低的环境下仍能存活,并且达到窒息点的耗时与水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比较了温度和体质量对光裸星虫排氨率和耗氧率的影响,按光裸星虫湿体质量设立了大规格(L组)、中规格(M组)和小规格(S组)3组,设立10℃、15℃、20℃、25℃和30℃共5个温度梯度。结果表明:(1)在15℃~25℃,3种规格的星虫的耗氧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升至30℃时,S组的耗氧率继续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L组和M组的耗氧率则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相同温度条件下(10℃除外),3种规格的星虫耗氧率比较为:S组>L组>M组,在10℃条件下各组间的耗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温度15℃~30℃各组间的耗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在温度10℃~30℃,三种规格的星虫的排氨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3种规格的星虫排氨率比较为:S组>L组>M组,在10℃条件下,各组间的排氨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5℃~30℃时,各组间的排氨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以及相互作用均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水式的密封装置测定了胭脂鱼鱼种在18~30℃温度范围内的耗氧率,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胭脂鱼鱼种耗氧率随温度上升逐渐升高,符合函数关系:y=-0.000 8 x2+0.044 0 x-0.438 1,R2=0.990 6。胭脂鱼鱼种耗氧率昼夜变化测定实验表明,其昼均耗氧率(0.204 2±0.011 0)mg?g-1?h-1,略低于夜均耗氧率(0.205 7±0.012 2)mg?g-1?h-1,二者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胭脂鱼鱼种耗氧率并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在不同实验温度下,随着胭脂鱼鱼种规格的增大,其耗氧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体长和体重的一些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DeMan)]体长和体重的一些遗传参数:在体长为11.040±0.122(cm)、体重为42.258±1.740(g)时,雄体大于雌体。此时,体长与体重有显著的直线相关(r=0.912,P<0.01)。体重对体长的回归直线为W=13.056L—102.019,其中雌性为W=8.315L—55.311.雄性为W=16.17lL—134.406。罗氏沼虾体长的同类相关系数为0.0475,体重的同类相关系数为0.0477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