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GIS支持下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由城市周边开始、“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新要求,应用已有的各类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完成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定潜力分析,初步确定城市周边可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地块分布,确保将城市周边优质耕地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为科学合理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全面信息支撑,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确立土地管理的数量红线、质量红线、生态红线;实施空间管控战略,推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土地利用格局;划定城乡发展边界,推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城乡发展格局;还应强化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维护权益、保护生态,形成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金普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管制区研究不合理的状况,提出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建设用地管制区的用途,结合金普新区实际情况,利用Map Info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定量确定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划定范围,并与金普新区现行的管制区划定图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适宜金普新区规划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的合理划定,提出符合县域实际发展状况的管制区划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划定城市发展边界是提高国土开发效率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开展适宜性评价是划定城市发展边界的前提条件.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和保护耕地的现实需要,研发城市发展边界划定与调控决策支持系统,开展地级城市发展边界的划定工作,是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的基础,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土地用途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土地用途和采取具体土地利用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辅助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完成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等规划任务,并根据未来土地用途管制要求,划定和调整土地用途分区。文章以葫芦岛市龙港区土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的空间叠置统计分...  相似文献   

6.
"城区"的空间界定是从地理空间上监测城市化水平、划分城市规模的基础。理清"城区"的内涵,从"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的空间解读出发,基于城市土地利用图斑数据,以市、区政府驻地为"种子点"构建城区地物图斑连接条件,制定城区的空间界定方法,降低城区划定过程中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并以武汉市为案例进行试划,为全国600多个城市"城区"统一划定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下达106个重点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初步任务,意味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入落地阶段. 作为今年国土资源工作的第一项重大部署,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如何开展?工作中有哪些要求?其他地区以及城市周边以外的区域如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等工作如何衔接?近日,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负责人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用地无序扩张,城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出划定城市边界管控城市扩张.该文综合白天光学遥感和夜光数据各自的优势,提出一种快速、精确的城市边界提取方法.一方面解决白天光学遥感数据提取城市边界的不连续问题,另一方面提高了基于夜光数据提取城市边界的精度.通过构建VANUI夜光指数,建立...  相似文献   

9.
●严控建设占用耕地,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坚持以补定占,全面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制度 ●从城市人13'500万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周边开始,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10.
以哈尔滨市绕城高速为界限划定重点区域研究范围,在地下空间调查成果基础上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影响指标,从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土地价值、地上因素等多方面分析地下空间需求动因,利用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开展基础分析,结合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建设条件等因素,充分体现地上要素、地下空间有机结合的思想;通过影响指标统计数据构建合理化需求模型,基于地下空间需求结果,探索哈尔滨市重点区域地下空间现状与需求规模间的联系,实时开展任意区域的城市地下空间调查监测分析,对城市重点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在更科学合理的限度和范围内,引导城市地下空间可以被有序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要求国土资源管理业务中的权属和利用两大核心专题摆脱以前的单系统模式,逐步向数据共享、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需研究并设计出城乡一体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管理工具.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的城乡一体化数据中心管理工具采用专题融合的新模式,实现了多专题、多区域、多源、多尺度的一体化数据中心管理.能够实现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的一体化,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成区边界是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和城市扩张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利用多分辨率下规则格网对比分析法及Densi-Graph阈值确定法,来自动提取城市建成区边界的方法。试验采用北京市2008年出租车GPS轨迹点数据,依据该方法模型计算提取城市建成区并进行结果准确度评价,将提取结果与北京市2008年土地覆盖空间分布图进行比对,所提取建成区边界范围与城镇、建设用地区域范围基本相符;将提取结果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进行比对,该年鉴中给定2008年北京市建成区总面积为1 310.94 km2,本文方法提取建成区总面积约为1 077.33 km2,提取准确度约为82.18%,表明本文方法可以获得准确的建成区范围。  相似文献   

13.
在土地资源紧缺等"城市病"问题愈发突出的背景下,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支撑城市土地空间资源集约利用研究,本文在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及空间演化模拟技术的基础上,基于C#.NET开发平台,结合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研发了城市土地空间利用评价预警调控系统,实现土地空间利用评价、预警及政策仿真调控等功能,作为科学管理土地的辅助工具。本文对系统的总体需求、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及相关软件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边界定界与管理事关国家主权与安全。以定性分析和模拟推算为主的传统技术手段,难以有效地支撑精确高效定界和动态维护管理。针对这一重大应用需求,我有关部门启动了专项建设工程,以超媒体数据建模为基础、精准化定界分析为核心、集成化信息服务为依托、建成了中国“数字国界”,为国界划界、勘界、联检及管理提供了全新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了外交国界工作的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陆地边界划界中方案评价存在的层次性较差、详细程度不高、评价模型的针对性不强、赋权方式过于主观等突出问题,提出基于六角格的划界方案线资源分配评价方法。文中方法以六角格陆地边界环境模型为基础,包括资源分配定量评价和资源分配综合评价两部分。其中资源分配定量评价主要以统计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方案线两侧的资源分配结果;资源分配综合评价选取基于熵权_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定性得出多条方案线的优劣次序。通过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有效可行,能够较好地解决陆地边界划界中方案线的评估问题,辅助决策者优选出最佳方案线。  相似文献   

16.
张少佳  胡艳  李胜  陈静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97-100,2
为了准确掌握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建设情况,有效支撑新区规划编制及规划管理工作,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结合相关辅助资料,对2009年和2010年重庆两江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现状进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现状及其变化信息,并对其城市建设用地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的基础上,为未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1996年、2002年及200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重点采用元胞自动机复合模型CA-Markov模型与多标准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构建元胞转移数量规则及空间位置转化规则,并分别构造3种不同大小的元胞邻域集合,进行土地利用格局的模拟及预测。试验中2008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数据Kappa系数高达0.856 1,表明CA-Markov模型结合多标准评价方法的模拟手段可行性较高,同时元胞邻域空间大小对模拟结果的精度有明显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数据及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城市集约化现象明显,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园地用地,因此迫切需要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空间利用多元化的不断深入,地籍管理中2维宗地图常因界址不明而引发土地纠纷,这种2维地籍管理模式已不能真实、直观地表现土地的3维立体化利用情况。当前,3维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籍管理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崭新的地籍管理模式——3维地籍管理。3维地籍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未来城市地籍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长春市城区3维地籍数据库系统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功能实现,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城市以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多规合一"工作,以期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但是,大部分地区实践的"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侧重于多规空间数据展示和协同审批等方面,而对面向土地规划管理方面并无相关应用.本文首先尝试对土地规划管理与多规合一的关系进行探讨;进而梳理出面向土地规划管理的多规合一的信息平台建设思路;最后重点研究解决了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建设用地选址预审、土地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功能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自1995年以来的4期DMSP-OLS、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与Landsat多光谱遥感影像,分析了青岛市近25年的城市建成区范围、各市区边界形态与扩展趋势,并结合土地利用分类、路网、POI、DEM等多源驱动因子及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CA-Markov)模型,模拟并预测了2027年青岛市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表明,近25年青岛建成区扩展主要以外延式为主,其他城区总体上沿胶州湾方向扩展,四周向青岛主城区汇集,主城区建设用地向西北侧发展。本文验证了夜光遥感在监测与预测典型海岸带城市扩张方面的适用性,为城市化发展进程管理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