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凉山州地质学会,于198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西昌联合召开了“安宁河一则木河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性学术讨论会”。现将部分发言,整理摘编于后,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质》1986,8(3):32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和福建省地震学会,于1986年5月7—15日,在福建省联合召开了“全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地震地质》1986,8(1):68
在著名的<宁镇山脉地质>发表5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的地质、冶金、煤炭、石油、地震、有色金属、建材、核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等六十余个部门的180余人,云集南京,参加了于1985年10月18—25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研究会”。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3月11日,四川省地震局与四川省地震学会在成都联合组织召开"芦山7.0级强烈地震科考成果应用研讨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忠良,四川省地震局局长张宏卫出席会议,地球所科考组专家、四川省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地震地质/工程地震专业委员会、空间观测专业委员会、地  相似文献   

5.
在炉霍7.9级地震发生11周年之际,由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的“鲜水河地震带地震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国家地震局及所属研究所、队、各省地震局及有关大专院校共50个单位的160名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国家地震局、省科协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大多数委  相似文献   

6.
1987年5月11—13日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源力学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四川省地震学会、四川省地震局、阿坝州和绵阳市地震学会在成都联合召开了“松潘、平武地震十周年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专家、学者云集,专群结合共同研讨地震预报问题的重要讨论会。有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科研、业务部门及地方各级领导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地震科技人员共2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首次召开的“构造物理与地壳形变学术会议”于1985年3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矿部、煤炭部、石油部、化工部和高等院校等24个单位的代表共97人。提交大会的论文90余篇,其中以中青年作者的文章居多  相似文献   

8.
1987年5月11日至13日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源力学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四川省地震学会、四川省地震局、阿坝州和绵阳市地震学会在成都市联合召开了松潘、平武地震十周年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专家、学者云集,专群结合共同研讨地震预报问题的重要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地震系统、有关科研和业务部门及地方各级领导部门的代表约200人参加.陈运泰、梅世蓉、马宗晋分别就“关于震源力学研究中的问题”、“唐山、松潘地震的  相似文献   

9.
由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的“鲜水河地震带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9月4日至7日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国家地震局及直属所、队,各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办),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160名。四川省科协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0月28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郦永刚到四川省地震学会进行学术交流.省地震学会办公室负责人、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地震地质/工程地震专业委员会共计2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会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地震学会地震预测专业委员会预测专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2 1日至 2 3日在四川省洪雅县召开 ,共有 2 5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测研究所所长程万正研究员主持。四川省地震学会理事长王云基在会上发表讲话并总结了 2 0 0 2年上半年的地震预测工作。代表们就“对未来地震预测的建议和展望”等题目 ,展开了热烈讨论 ,并针对当前地震预测工作的难点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和意见。黄圣睦研究员作了题为“对成都———新津———蒲江———德阳断裂的石油地质解析剖面的地震地质认识”的学术报告 ;程式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贵州省地震局联合召开的“进入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方向研讨会”于1999年6月22~25日在贵阳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25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科委和贵州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会议首先由丁国瑜院士、马瑾院士、邓起东研究员、张培震研究员、汪一鹏研究员、刘百篪研究员等对进入21世纪地震地质学的发展作了中心发言,分别就20世纪后半期地震地质学的主要成就,当前地质学发展的新进展和动向,构造物理实验研究进展的动态,和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的新形势、新方向、新课题等作了介绍和展望,对与会代表进一步讨论有很多启发。代表们在讨论中结合我国地震地质特征和经济发展形势,对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的方向与任务,得到以下10点共同的认识:(1) 努力吸取世界地球科学的最新进展,推动和促进地震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2) 重视野外实际资料的获取,进一步开展中国活动构造定量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估;(3) 重视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加强大陆内部现代构造活动图象和动力学的研究;(4) 开拓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曾于今年3月份召开一次“地震构造模拟实验会议”。会上提交论文34篇。文章内容涉及岩石力学性质及有关参数测定、地震机制、地震前兆以及不同区域构造背景下应力场分布和演化等各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沦会暨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市怀柔龙山宾馆举行。与会正式代表520人,列席代表80人,来自18个国家,他们欢聚一堂,就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本届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同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得到国际联合会岩石圈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委员会、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构造委员会、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的支持共同召开的。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委会、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和珠海市科委联合召开的《华南沿海经济开发区环境地质与区域稳定性分析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0—23日在珠海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内和广西、湖北地区的生产、科研及高校等22个单位38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51篇,会上宣读论文21篇。会议除进行学术交流外,还组织了野外考察。 会议由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构造地质专委主任刘以宣研究员致开幕词,省地质学会副秘书长陈君拔高工代表地质学会致贺词,省地质学会与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黄玉崑教授致闭幕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山西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断裂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5日至12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地震、石油、煤炭、化工、建材等部门的生产、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代表共108人。提交会议交流的论文和论文摘要248篇。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由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孙殿卿教授发起。学术讨论会以缓倾角断层(逆掩断层、推覆构造和重力构造)为主题,重点讨论缓倾角断层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正如马杏垣教授在会议开幕词中所指的,缓倾角断层与煤炭、石油等矿床的分布及勘探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地震地质工作,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地震局联合召开了“地震地质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讨论会”。会议于1983年4月19日至25日在南京举行。来自我国各系统的7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国瑜主持了会议,并在会议闭幕时作了总结发言。江苏省地  相似文献   

18.
武粤  艾印双  张怀  李国辉  高原 《地震》2021,41(2):203-204
第八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8-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于2020年9月17日至11月24日顺利召开.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会议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分别在9月17日、9月24日、10月13日、10月28日、11月16日和11月24日召开6场学术报告会.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甘肃省地震学会联合主办(排名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19.
由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和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委会、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地质专委会及广东省地理学会地貌专委会等四个学会的五个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华南沿海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及其对策研讨会》于1991年9月10至14日在广东省阳江市召开。阳江市政府予以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地震地质》1991,13(3):24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在有关专家的倡导下于1991年6月28日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部、地质部、国家地震局等七个部门,十多个单位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