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气象》2020,(陕西汛)
基于陕西省气象台(下简称省台)主观订正预报产品、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和模式动态交叉取优要素预报方法(DCOEF)预报产品,对2019年4—10月陕西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省台主观订正预报产品对晴雨、小雨、暴雨、一般性降水、暴雨以上降水均有较好的预报效果,ECMWF细网格预报对中雨、大雨预报较好,评分较高;三种产品对区域性暴雨的预报能力均强于对局地性暴雨的预报能力,省台主观订正预报产品和DCOEF预报产品评分优于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2.
基于陕西省气象台(下简称省台)主观订正预报产品、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和模式动态交叉取优要素预报方法(DCOEF)预报产品,对2019年4-10月陕西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省台主观订正预报产品对晴雨、小雨、暴雨、一般性降水、暴雨以上降水均有较好的预报效果,ECMWF细网格预报对中雨、大雨预报较好,评分较高;三种产品对区域性暴雨的预报能力均强于对局地性暴雨的预报能力,省台主观订正预报产品和DCOEF预报产品评分优于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央气象台、山西省气象台下发的2010年精细化城镇指导预报进行准确率、空报率、漏报率检验,发现:中央台降水指导预报的准确率低于省台指导预报,气温指导预报的准确率高于省台指导预报,建立以省台降水指导预报、中央台气温指导预报为基础的地市级预报业务订正流程。分析省台降水指导预报空报漏报原因,结合本地天气形势及地形特点,建立降水、气温及灾害性天气预报指标,并对历史资料进行反查。采用条件概率,将消空率≥80%的预报指标作为消空指标,将预报准确率≥90%的预报指标作为补漏指标,对指导预报建立消空、补漏预报方法,提高市级订正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德国降水预报输出的24和48h降水预报产品,对2005年1—12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下同)9个气象站分别进行了降水预报效果的检验分析,统计分析其在各月、各季、年的降水预报能力,得出其空报率较大,准确率和漏报率较低,但对巴州南部地区的大降水天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易  吉廷艳 《贵州气象》2000,24(1):14-18,39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短期气候业务预测效果评估的几种参数,对省气象台和铜仁地区1990~1998年各自预报范围月降水和温度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温度预报优于降水预报,省台降水预报呈下降趋势而温度预报趋势平稳稍上升,铜仁降水逐年较平稳,温度预报上升,省台温度预报优于铜仁。  相似文献   

6.
WRF数值气象预报模式系统是美国气象界开发的新一代中尺度气象研究与预报数值模式及同化系统,设计用于1~10km格距的模拟,为理想化动力研究以及完整物理的数值气象预报与区域气候模拟提供共同框架.文章通过已本地化的wRF模式对辽源地区降水预报进行检验分析,找出吉林省内WRF预报结果对辽源地区一般性降水、晴雨、降水量级的预报能力,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对数值预报本地化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MOS法、相似法、叠套法及中尺度数值预报制作降水预报的技术思路,以增加各级台站对省台客观降水预报产品的了解,便于在实际业务中对其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1993年6月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输出的24、48小时降水量预报,通过降水时空分布趋势预报和降水过程预报检验、T~s 评分、预报效率等计算,证明了该系统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降水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预报产品在业务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检验分析结果将对模式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实时预报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给出了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模式对1998 年汛期降水的实时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 T106 资料作初值,模式对湖南汛期降水有相当的预报能力。在6 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的主汛期预报中,雨区范围(24 小时降水大于1m m )预报的 T S值为564% ;24 小时降水大于10m m 、25m m 和50m m 的 T S值分别为339% 、216% 和106% ,优于 H L A F S和 T106 的预报结果,其中降水大于25m m 的 T S值要比 H L A F S的提高131% 。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央台逐站24小时、中央台24小时落区、内蒙古台24小时落区、德国天气在线24小时指导预报、盟台24小时预报数据和实况数据的处理,应用河北省气象台推广的指导预报评分程序,对兴安盟地区6个气象站的降水和气温进行了检验,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今后更好地应用指导预报产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利用贵州2017年实况高温、低温以及降水数据对GRAPES_MESO区域中尺度模式预报的温度与降水产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贵州高温预报能力较差,对低温预报能力较好,误差在2℃以内且预报稳定性较高,该模式在小雨预报方面有一定优势,对暴雨及以上降水预报能力较差。从贵州不同区域检验结果来看,该模式在温度预报上为安顺市最好、铜仁市最差,在降水预报上为遵义市最好、黔西南州最差。检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改进GRAPES_MESO区域中尺度模式,提高要素预报准确率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廊坊地区降水预报数值产品的释用能力,利用廊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24 h的实况降水资料和日本(JPN)、德国(GER)、GRAPES、T639及MM 5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资料,对目前降水预报业务中广泛使用的5种数值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JPN)和德国(GER)模式对≥10.0 mm及≥25.0 mm量级降水预报的TS评分比其他模式高10.0%—40.0%,夏季MM 5模式对≥50.0 mm量级降水的预报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T639、GRAPES模式分别对大雨及以上量级的降雨和小雪预报效果较好,日本、德国模式对中雪和大雪的预报表现出一定的优势,T639模式对暴雪预报的TS评分达33.3%,高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球环流模式进行我国汛期短期气候预测的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OSU/NCC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耦合全球混合层海洋与海冰模式,采用集合预报的方法,对中国汛期降水进行了1982~1995年共14年的跨季度综合性回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汛期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对部分地区(江淮至华东沿海、东北部分地区等)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国内外概率预报评分的几种主要方法及技巧评分过程,并在预报概率与观测频率( F P O F)分布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我国降水概率预报评估业务的可信度指数方法。论文明确指出1995年北京0.1 m m 降水概率预报在12~24h 和24~36h 时段内基本可信,且有一定的预报技巧;而10.0 m m 降水可信度较低,其24~36h 的预报在北京西北部山区布莱尔技巧评分 Bs < 0。分析表明降水气候概率低的单站技巧评分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5.
夏季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和低涡的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分析了1979年6—7月的FGGEIIIb级资料风场和相对湿度场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偏差,指出在高原西部应予以订正。然后利用一有限区域模式,通过综合订正初始风场和相对湿度场,改进模式部分物理过程,并提高其水平分辨率,共设计了6组预报试验,对该年的两例高原低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24小时预报。结果表明,利用改进了的初始场和部分物理过程,可明显改善高原地区的降水预报,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流场的预报,即上述改进方案是可行的;但在高原地区嵌套预报方案尚待修改,还应继续努力提高模式对高原低涡流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孙婵  徐国强 《气象科技》2017,45(4):658-668
使用GRAPES中尺度模式对中国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2013年1、4、7、10月逐日的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站点的实况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RAPES模式对沙漠地区的温度、风场、降水都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也存在较明显的预报误差。GRAPES模式可以大致的预报出塔里木盆地地区2 m温度的日变化趋势,但GRAPES模拟的温度极值还存在较明显的误差;GRAPES模式对10m风场的预报,在风速较大的1月、4月和10月预报效果较好,基本可以预测出沙漠地区的风速和风向,但在风速很小的7月,模式的预报效果不理想;GRAPES模式对沙漠地区的降水预报与实况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偏差,主要表现为降水空报率较高,降水中心也存在一定的偏差;GRAPES模式在沙漠地区对高空温度的预报呈现出低层温度预报误差较大,高空相对较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适应现代预报业务需求出发,针对中央台、省台2010年指导预报进行检验,并认真分析降水空漏报原因,结合本地天气形势及地形特点,建立降水、气温及灾害性天气预报指标,并对历史资料进行反查。采用条件概率将消空率≥80%的预报指标作为消空指标,将预报准确率≥90%的预报指标作为补漏指标,对指导预报建立消空、补漏预报方法,提高市级订正预报准确率。该订正方法在2011年业务应用中预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LASG-REM对1994年中国汛期降水的实时预报实验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宇如聪 《大气科学》1994,18(Z1):801-809
LASG-REM对1994年我国汛期降水连续实时的预报试验结果再次表明了该模式对24小时短期降水有很强的预报能力。本文给出了该模式从6月上旬到7月下旬连续50天的降水实时数值预报试验的TS(ThreatScore)技术评分以及发生在6、7、8月份主要降水过程的预报和根据大部分气象站观测降水量分析的24小时降水量等值线的比较。从6月上旬到7月下旬,LASG-REM连续50天的实时降水数值预报试验的TS技术评分(模式范围)平均为:雨区范围(24小时降水大于1mm)预报的TS值为56%;24小时降水大于10mm、25mm和50mm的TS值分别为36%、23%和15%,较1993年的TS评分有明显的提高。模式对1994年造成华南、华北严重洪涝灾害的暴雨都有很好的预报。由于模式中采用了保形水汽平流方案,在整个试验期间的水汽平流计算都未出现负水汽现象。初步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模式中对地形的有效处理和给出较合适的水汽凝结参数对模式成功预报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准则模糊决策方法,对中央台、省台所作枣庄市24小时最高、最低温度预报和本台的订正预报以及本台MOS预报进行决策,选其中较为准确的预报求取日较差,将日较差进行分级,根据定时气温气候平均值和6小时变量,求出每日08时、14时、20时、02时的气温预报,实际应用的预报效果好于主观预报。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0 ̄1996年共7年的日本24h降水数值预报产品,对德州市24h降水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晴雨预报效果较好,且冬半年晴雨预报水平高于夏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