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测井为什么要数字化数字测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数字测井仪在井场取得数字磁带记录;二是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这些资料,把解释成果自动显示出来。数字磁带记录比过去的模拟曲线记录好在什么地方呢?(1)动态范围大。很小的信息或很强的信号均能如实录下;模拟曲线则受到纪录纸宽度的限制,记录范围不可能很大,否则就要超格。(2)精度高。在传输过程中很少失真。(3)可以同时录下组合测井仪自井下送上来的所有信息,信息的道数不受限制;模拟曲线则受照相记录仪的检流计  相似文献   

2.
1988年6月,CUJA研制中心经过紧张准备,在新安装的MV1400DC型计算机上完成了首卷CUJA磁带的生成工作。该带中包含了1986年4月鉴定会时的全部理工农林类学报论文记录8384条(含本刊论文记录152条)。1988年6月27日,北京高校学报界在清华大学集会庆祝首卷CUJA磁带发送DIALOG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总部。当日,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煤田测井仪大体分为两类,即补偿式和非补偿式,其中多数是照相式和部分推笔式记录仪。由于煤田测井,在同一个钻孔中同一种参数有几种不同深度比例尺;再加之,目前测井参数不断增加。因此,测井工作量不断增加,占用井场的时间也不断增加,随之增加了发生测井事故的可能性。再者由于幅度的不合适,深度记号的漏记都可能发生,这都直接影响了测井曲线的记录质量。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试制了JMC-4-4型数率式磁带测井仪。将测井参数记录在磁带上,在磁带上以单位时间记录脉冲信号的多少表示所测参数数值的大小。为了使磁带记录减少干扰、必须将所测各种参数的幅度大小转变成脉冲信号,因此输给记录磁头的是电脉冲而在运动着的磁带上留下磁脉冲。因此,此仪器的记录原理不同于目前国外使用的二进制数字磁带测井仪,也不同于目前所使用的其他模拟磁带仪。故称之为数率式磁带测井仪。   相似文献   

4.
一、SEG-D磁带记录格式数字地震仪的SEG-D数字磁带记录格式是美国SEG协会的一种功能强、应用广泛的记录格式。该格式可以是有间隙的也或无间隙的。D格式的划分及其参数定义在它的总头段和扫描类型头段中,其全貌如图1所示。我队1986年从美国引进了ES-2420数字地震仪,该仪器的磁带记录采用了SEG-D格式。格式形式如图1。  相似文献   

5.
一、航空物探的数据收录从1961年至1966年,国外少数航空物探测量公司开始在航空物探测量中采用了数据的数字收录。到1975年,西方在航空物探测量中使用数字收录方式的比例已占80%以上。在航空物探数据收录的初期,一般采用穿孔纸带方法,后来使用每时记录200或556个字符密度的磁带。到目前,都使用与计算机相兼容的磁带。应用数字记录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它可以把空中记录直接送到通用数字计算机上,通过软件进行自动整理和绘图,代替了即花费时间又麻烦的手工计算和编绘图工作,并能提高资料处理、编绘图件的速度和质量。此外,使用场的各种数学变换程序,很容易为地质解释工作编绘出各种图件。  相似文献   

6.
一、原始数据中尖峰信号的判断在航空磁测中,由于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磁带记录数据出现突变值。这些突变值称为“尖峰信号”(如图1),它反映的不是磁场的真实值,在计算机处理的最初阶段应该消除它。为了去掉这些尖峰信号,需要规定某种标准,对所有输入数据进行判断,检查出尖峰信号。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在进行工程计算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过程中,如何尽快而又准确地准备好初始数据是重要的一环。通常先将纸带数据转记到磁带上并打印出来以进行校对,然而纸带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一般常见的错误是:多了一些数,漏了一些数,错了一些数。这就存在一个将已记入磁带的数据做改正的问题。对纸带而言,如果发现了错误,修改好纸带后再重记于磁带是可以,但这样做浪费时间,为了利用磁带存贮量大的特点,提高工作效率。鉴于目前物化探资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第二煤田地质勘探队最近试验成功磁带测井记录,即将各种测井参数直接录制在磁带上,一次成线。曲线的回放工作可在野外、也可在室内进行,回放时能任意选择合适的技术条件(如横向、纵向比例,时间常数等),从而提高了资料的记录质量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PC—1500袖珍式微机由于内存有限,设计有一磁带录音机(SHARP CE—152)。借助它可以把各种程序,数据存入磁带作外存。此过程称之为“写磁带”,或称之为“录程序”“录带”;与之相反,在需要时通过CLOAD,CHAIN,MERGE,INPUT#指令从磁带中调入内存,该过程称之为“读磁带”、“取带”,“读程序”。  相似文献   

10.
海上勘探现场质控是评价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数据质控、导航数据质控和震源近场数据质控.传统方式是现场质控以磁带为介质,质控采集资料内容需待采集测线完成后进行,具有滞后性,影响了海上地震资料现场质控效率.这里针对这一难题,设计方案,首次提出实时质控方法.首先通过设置和连接,实现数据在采集记录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引进的各种型号浅层数字地震仪约300台,地矿部系统占48台。为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数据处理是重要的环节。由于各种型号仪器有不同的磁记录和记录格式,给处理工作造成麻烦。表1为国内常见浅层数字地震仪磁记录器及记录格式。本文论述国内常见的浅层数字地震仪磁带记录格式及数据解编。  相似文献   

12.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1,13(3):F003-F003
高速磁带卡为最新研制成果,使用它您将拥有可与磁盘机媲美的高速外存储器。原来的PC-1500(A)主机与磁带机之间的信息交换速度太慢,以致于用户不能在PC-1500(A)机上开发出高品质的软件,不得不用大量的磁带来存取或保存各种程序、数据和资料,同时也占用了用户宝贵的工作时间。现大家不必为此发愁了,您可采用高速磁带卡。主要性能及指标如下: 一、高速度经过实测,使用该卡后存带或读带速度提高了12倍,一盘普通磁带的容量超过了600K(现IBM-PC机所使用的双面5寸磁盘的容量仅为360K)这样及大的提高了在程序运行时需  相似文献   

13.
传统光学仪器测量需要测量点之间通视,数据需要手工记录和进行繁琐的后处理。RTK技术将GPS接收机、现场手持计算机和无线电数据链相结合,实时提供cm级测量精度,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它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在基准站安置GPS接收机,对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将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GPS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RTK技术可以替代常规测量为地质勘查工作快速提供可靠、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相似文献   

14.
周策  陈文俊 《探矿工程》2005,32(7):41-42,49
存储式磁阻多点连续测斜仪主要解决了在钻孔测斜技术的电缆传输中,电缆笨重、易损坏、易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远等问题,并以存储卡的方式解决了数据传输记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γ测井曲线的解释是铀矿勘探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我国,这项工作至今仍停留在手工解释状态,而国外,自六十年代起就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解释。它不仅比手工解释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得到更接近于矿体实际情况的铀含量分布数据,为进一步利用γ测井资料提供了可能性。当磁带记录的数字自动测井仪开始广泛使用时,它将更充分地发挥出高效率的优越性。为了取得经验,我们用TQ-16算法语言编制了γ总量和γ能谱测井曲线解释程序,在七○九计算机上进行了初步实践。对三个模型井的γ总量、γ能谱测井曲线及三个钻孔约273米γ总量测井曲线和208米γ能谱测井曲线的解释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此外,考虑目前我国铀矿勘探中尚无磁带记录的数字自动γ测井仪的现状,我们编制  相似文献   

16.
地震仪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光点地震仪。地震资料记录在照相纸上,不能进行回放和资料处理。第二代:模拟磁带地震仪。地震信息以波形方式记录在磁带上,可以在室内进行回放和资料处理。现在,发展到了第三代:数字地震仪。数字地震仪是数字化地震勘探装备的地震信息野外采集部件,它是数字化地震勘探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探矿工程中,电子计算机多用于数据处理,而用于数据采集、过程控制以及科学管理的情况还很少。钻进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一般都通过一些常规的模拟仪表,例如用光线示波器作为记录仪器,这样记录和得到数据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由于钻进过程中,机械、液压系统的振动,加上破碎岩石的非均匀性,使得记录的信号中混有大量的干扰信号,而普通仪器无法消除,影响了测试精度。因此,研制一种新的数据记录和控制仪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重力数据磁带文件系统的功能相当一个以磁带为贮存介质的重力数据库,它基本具备目前所研制的重力数据库的功能并已考虑到尽量与该库兼容。本系统于1985年11月与重力数据库同时通过物探局组织的鉴定。本系统的特点,一是重力数据文件建立在磁带上,平时只要保存一批磁带,使用时携带要用的磁带到同一系列的计算机上即可。二是在当前我国尚不具备计算机远距离网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DZ664回放仪作野外地震记录动校正转录时,一次只能校正一张野外磁带。煤田地震勘探深度约1200~1500米,有效波时间一般均在2秒以内,这就为改进664回放仪一次校正转录二张野外磁带(六秒鼓)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泥炭地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及对全球变化信息的自然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炭地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及对全球变化信息的自然记录陶发祥,洪业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李汉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长春130024)关键词泥炭,全球变化,环境地球化学泥炭地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泥炭纤维素的同位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