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少泉  任振启 《地震学报》1996,18(4):529-537
对矿山地震研究进展、门头沟中尺度实验场概况和监测预测的实施方案等作了简要介绍.讨论了矿震与地震记录波形的差异,总结了1984~1995年ML=1.0以上7.9万次矿震的震级-频次分布,并且还根据矿震的震源机制的主压应力分量PH和PV作为判据,对12次较大矿震的应力背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1983年菏泽5.9级地震与深井水位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1983年荷泽5.9级地震前深井水位变化的特征,分析了深井水位震时和震后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并用震时深井水位的变化,通过深井水位的体应变固体潮效应,反演了这次地震引起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3.
用有序度研究深井水位记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井水位记震能力可作为一种预报地震的前兆手段,应用系统科学中的序度R来源深井水位记震能力,其工作结果:(1)深井水位记震能力所组成的系统表现为有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4.
矿震及其深井水位的异常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山东省陶庄煤矿的二次矿震及其并水位的同震效应与震前异常。结果表明,矿震活动与天然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同步性,并且二次矿震的井水位同震效应形态与震前异常持续时间有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同震源体的破坏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
强震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学彬  刘耀炜 《地震学报》1997,19(4):426-433
研究了中国大陆部分强震、中强震(统称强震)地下水动态(水位、流量)观测结果,得到:地下水动态短临异常和一年尺度的中短期异常(以下称中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无异常测点分布,主要与强震发震机制以及震源周围的主要活断层(深大活动性断裂、强活动性断层)有关,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最后,对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机制和主要活断层之间关系的机理作了讨论,阐述了研究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井水位气压系数前兆信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胜 《内陆地震》1997,11(1):57-61
以深井水位气压效应的形成机制为出发点,阐述了地震前井孔气压系数异常变化的物理依据,并以新04井为例,对其震前水位气压系数的异常变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深井水文谱及井-含水系统响应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文彬  刘淑芸 《地震学报》1995,17(4):519-523
深井地下水位动态受气压、固体潮、地震波、降雨荷载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各具有不同的频率分布和振幅。井-含水系统对这些激励有着或强或弱的响应,存在明显的频率依赖、频率选择现象。目前,对井-含水系统的响应研究大多侧重于对深井水位动态的分析,求得井-含水系统的弹性常数及水文地质参数,并从井-含水系统的弹性性质、含水层孔隙度和系统排水系统研究水位对潮汐和气压的响应(Bredehoeft,1967;Rojs  相似文献   

8.
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短临前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昭栋  陈学忠 《地震学报》1997,19(2):174-180
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分析了承压井含水层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给出了计算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两种方法,并以距菏泽5.9级地震震中较近的豫01井为例,计算了该井水位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率和两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震前响应率和响应比都有增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唐山地震发震断层运动学特征与大震重复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洁  巫映祥 《地震学报》1997,19(6):566-573
根据断层深部不均匀滑动反演方法,利用6期大地形变资料,反演计算了唐山地震断层在震前、震时、震后共5个不同时间段的运动状况.其结果体现了地震断层由震前加速运动、震时突发错动到震后松弛、调整,趋于稳定的运动过程.进而利用地震断层的滑动与应变能的关系,估算了唐山地震的复发周期.   相似文献   

10.
地磁脉动预报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成  韩克礼 《地震学报》1995,17(2):253-258
阐述了利用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资料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及其结果.根据感应磁效应理论,地磁脉动比起常规的地磁观测方法,更能有效地反映震前地下介质电导率的异常变化,尤其是震前的短临异常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震前地磁脉动传递函数,有明显的短临异常,且有典型的异常形态,并取得较好的预报震例.地磁脉动预报地震是很有前途的地震预报新方法,它将会使以磁报震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深井水位记震能力用于地震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井水位记录地震波的能力反映了地下应力场的状况,而记震能力随时间的变化揭示了地下应力场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当深井水位记震能力MST表现出超过一倍标准差σ的变化后,半年左右在其附近地区往往有中强以上地震发生。根据六年来的预报实践表明,深井水位记震能力是一种花钱较少、效果较好、应用广泛的地震预报前兆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初步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断层形变异常和重力场、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特征.孕震过程中近源区有3处断层形变呈,,相变化异常,外围区1993年以来先后有10余处场地断层形变出现台阶、突跳等异常.流动重力监测到震前出现的高值异常区、同震效应及震后恢复正常的演变过程等.资料反映了孕震过程中近源区断层运动由准线性走向非线性的过程,重力场变化由孕育、发震过程的非均匀态走向震后的准均匀态的演化过程,较强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区域应力应变场的动态演化密切相关.还简要总结了作者对这次地震中短期预报试验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高伟  许绍燮 《地震学报》1996,18(1):70-77
考查了强震孕育区在主震前一段时间内,广义前震序列地震的发震时刻与太阳和月亮地方时角的关系.其群体特征表明,某一震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间受到太阳和月亮地方时角的调制性影响,统计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同时分析了太阳和月亮对发震时间作用之间的差异,从抑震性角度讨论了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地区水循环的重力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民育  孙少安 《地震学报》1995,17(3):340-346
精密重力测量是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水循环是精密重力测量的主要干扰源.曾有一些学者对地表河湖水位变化、地下水活动对重力场的扰动进行了研究.本文将水循环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滇西山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实测重力资料,研究大气圈、地表、地下3个不同空间水循环的特点、相互联系及其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大气圈水循环对重力场的直接扰动不大;地表湖水水位变化可引起(10——20)10-8 ms-2的重力效应;地下水种类多样、变化复杂、应逐点分析,一般来说对重力场的扰动小于平原地区,在1010-8 ms-2左右.   相似文献   

15.
张之立  田华 《地震学报》1995,17(1):11-19
统一研究了1989-1993年期间发生的大同震群活动特点及主要地震的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为了模似大同震群的震源力学特征,从断裂扩展的角度提出了共轭形断裂系破裂的力学模式,并给出了位移场、应力场和应变能分布的有限元计算结果.此外,还着重讨论了三次大同地震高潮期前记录的地热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6.
印尼8.7级和8.5级两次强震周至深井的震时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周至深井概况和仪器设备配置。通过对该井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及2005 年3月29日8.5级两次强震的50 Hz采样率水震波数字化记录的频谱分析,与同一井孔的LN-3 数字水位仪及同一地震事件的周至台、西安台宽带数字地震仪记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至深井各测项对印尼两次强震有明显的震时效应,观测效果相当于一台深井宽带地震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的构造变形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文林  张晓东 《地震学报》1995,17(2):139-147
本文是笔者等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二.本系列的论文之一,讨论了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环文林等,1994).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走滑型发震断层的变形场特征.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走滑型发震构造的变形场模型.提出一条完整的走滑断层,并不是整条带上都以水平位移为主,其位错面的各个地段的变形性质是不同的.只有中部主体走滑段表现为走滑性质,而两端则以垂直变形为主要特征;本文第二部分通过近年来我国大陆内部发生的、且调查比较清楚的几次7级以上走滑型大地震发震断层的变形场特征的讨论,进一步证实了,虽然各次地震都具有各自复杂的个性特征,但它们在共性上,这些地震的发震断层都具有上述相似的走滑型发震构造的变形场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进入短期阶段的空区识别及判据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期空区(孕震空区)图象为背景,在应变释放加速后转平的基础上,逐步缩小时空强三维轴向扫描窗长和步长,从多维空间探索强震进入短期阶段空区的特征及判据指标,提出了通过时空强三维轴向稳定性检验确定空区的新方法.通过对华北和西南地区26个震例的研究分析,发现在孕震空区形成后期、强震前9~16个月,震源区附近出现一种有别于孕震空区的短期空区.这类空区一般持续4~7个月,震前3~8个月结束,结束的标志往往是空区内部或边缘出现显著地震,空区内出现小震活动.   相似文献   

19.
垂向非均匀介质中首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坚  张海明  陈晓非 《地震学报》2002,24(6):559-568
利用合成理论地震图方法研究了存在高速层或低速层的地壳模型及壳-幔过渡带模型中首波等震相的动力学特征,指出首波的特征对于高速层的结构变化比较敏感.当高速层厚度与特征波长相比较小时,地震波的衍射现象明显,这种情况下高速层不能屏蔽在其下面一层的上界面传播的首波,且该首波震相的强度随高速层厚度或速度的增加而递减;当高速层厚度与特征波长相当时,高速层底面的反射波震相与首波震相到时接近,会因互相干涉而减弱;对于低速层,首波震相强度较弱且随低速层速度的减小而递减;在壳-幔间断处引入一定厚度和速度变化范围的过渡带,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视首波震相,强度随过渡带厚度或速度变化范围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设计近场地震和远场地震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孟潭  鄢家全 《地震学报》1995,17(3):370-374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明确规定了要按近震或远震考虑场地的地震环境;并针对1977年版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提出了确定近场地震和远场地震的方法.由于新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是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编制的,原有的确定近震和远震的方法已经不适宜.本文考虑到近场地震和远场地震的实质,根据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基本思路,推荐了一种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较为妥切地解决GBJ11-89规范与1990年版地震区划图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