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VR-Platform的城市三维景观动态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君友  杨欣虹  李雪琼  郭皓 《测绘通报》2012,(Z1):294-296,341
随着"数字城市"的兴起,城市三维景观重建与三维可视化正成为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热点,它对优化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阐述城市三维景观动态仿真的关键技术基础上,选取VR-Platform引擎并以南京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区域为案例区进行了城市三维景观动态仿真系统开发实践,详细论述基于VRP的城市三维景观动态仿真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2.
三维城市模型作为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建筑设计等领域。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快速、自动化生成高精度的三维城市模型提供了条件。本文基于OGRE引擎,阐述了三维城市建模技术的整体架构及关键技术,开发了自动化建模工具及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城市建筑自动建模及模型实时渲染显示。  相似文献   

3.
赵连柱  孙亚军 《北京测绘》2021,35(8):1093-1098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地形三维可视化建模、城市雨洪预测预报模型等技术,选择城市典型小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城市雨洪形成及预测预报进行了技术探讨和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三维可视化应用到城市雨洪预测预报中,为城市雨洪形成原因、预测预报、城市雨洪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城市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江  汪嘉平 《现代测绘》2005,28(4):40-42
主要对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三维可视化的表达,就建模方法、数据组织与管理以及数据获取三个方面对仿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进行比较详细的讨论,提出了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方面的关键技术,以及面临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Java3D的城市三维景观的网络可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健  高井祥 《四川测绘》2005,28(4):156-159,164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城市三维景观可视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Java3D技术实现基于Web的城市三维景观可视化技术方案,并成功实现了原型系统。实验表明。在三层B/S结构下采用Java3D进行场景建模和交互,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城市三维景观可视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SketchUp和ArcGIS的城市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城市信息三维可视化是构建数字城市的前提和基础,而二、三维GIS平台的一致性使数字城市应用系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各种三维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并以Google SketchUp和ArcGIS为例,对城市信息三维可视化以及对应的空间分析进行探讨,并研究其相应的三维建模流程与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吕一峰  晏路明 《四川测绘》2007,30(3):122-125
三维景观建模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发展领域。本文以AUTOCAD格式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利用三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magis2.3,通过数据的预处理、三维建模、纹理映射,建立了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理工楼群模型,并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三维建模技术不仅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三维城市GIS的核心。本文详细阐述了AnGeo软件中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通过对获取的地图数据的预处理、地物建模和纹理处理、三维地形产生等操作实现了城市三维可视化,为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校园三维景观建模及其飞行漫游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维景观建模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发展领域。文中以AutoCAD格式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利用三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MAGIS 2.3,通过数据的预处理、三维建模、纹理映射,建立了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理工楼群模型,并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冯彬雪  张菊清 《测绘科学》2016,41(5):83-86,167
为了减少时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冗余、提高运行效率,该文在对比分析多种时空数据基态修正模型的基础上,选择了一种只存储几个基态和相应变化信息的多基态修正模型,并以德州市某地区为例进行三维时空数据组织,实现了城市变化的三维动态展现,达到了城市变化三维时空可视化表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的2维地图发展到电子地图和3维可视化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的表达从2维到3维是一次飞跃。2维地图符号系统作为成熟的地图表达方式在3维可视化环境中仍然有用。2维地图符号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体系成熟,易于认知,易于实现。论述了目前3维可视化环境下传统2维(电子)地图符号的应用特点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了3维可视化环境下地理信息表达和地图符号设计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表达从二维纸质地图到电子地图再到三维可视化地理环境的飞跃,是地图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三维空间认知理论,三维符号体系设计及三维符号变量理论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对三维环境下地理空间信息的表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二维地图符号与三维空间信息表达的关系,描述了二维地理信息在三维空间中叠加表示的意义,并分析了二维地图符号表达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三维管网的可视化及其系统功能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阐明了三维管网几何建模的原理,介绍了基于该技术的城市三维管网的可视化过程及几种加快图形显示的方法和管网系统的功能。该三维管网建模关键技术对于解决复杂的城市三维管网可视化快速建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是建立三维管网系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地理国情监测已经成为测绘与地理信息发展的重要工作,必将对测绘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介绍了地理国情监测的基本概念;从全面普查、动态监测、统计分析、定期发布4个方面论述了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任务;并从城镇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环境4个方面阐述了地理市情监测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地理市情监测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5.
面向地理国情监测,以自然保护区监测为突破口,分析自然保护区监测内容,研究自然保护区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专题信息建模、多时态信息动态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保护区多层次、多尺度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实现保护区动态监测系统,形成动态标注、动态漫游、动态矢量等多种动态表达方式。该系统的建立为自然保护区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所形成的监测内容、关键技术和动态表达方式对地理国情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信息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核心问题,已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区域,探讨虚拟现实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VR-GIS技术建立虚拟仿真环境,实现研究区3维动态可视化显示,为城市环境规划、交通旅游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在吸取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地理信息学、现代数学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地形表面平坦程度不同对原始地形模型预简化,对表面较平坦的区域不再分层,将原始地形模型的完全四叉树结构改变成自适应四叉树结构,从而生成自适应四叉树结构的地形模型,并采用VC^++结合OpenGL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大地理的概念,大地理是地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综合及基于计算的统一,在科学层面表现为统一地理学,在技术层面表现为统一地理技术,在工程层面是统一地理学与技术的综合性及系统化应用,以解决复杂地理系统相关的工程问题.它在应用层面体现为地理建模、地理设计、地理监测和地理控制等一体化集成,构建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互动的地理赛博-物理系统,以满足人类对各种尺度的地理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感知和评价、预测与调控以及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本文讨论了大地理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认为城市作为典型的地理系统,智慧城市的本质是构建地理赛博-物理系统,时空信息云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可在智慧城市发挥地理建模、监测、设计和控制的作用,尤其在地理环境智能化和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与应急的核心流程中.大地理将促进智慧城市研究-开发-运行模式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也将推动大地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对城市地理信息的需求特点,讨论了如何对城市地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Urban sprawl has led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large losses of arable land i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monitor and model urban sprawl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patial statistics. We use time-series data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socio-economic driving forces behind urban sprawl, and spatial model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to explore the spatio-temporal interactions. The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the city of Wuhan, China, for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2013.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built-up land has expanded and has dispersed in urban clusters.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an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re still the main causes of urban sprawl; however, when they have developed to certain levels, the area affected by construction in urban areas (Jian Cheng Qu (JCQ)) and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ACL) tend to be stable. Spatial regression models are shown to be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models.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stricts with the same administrative status is stronger than if one of those neighbors is in the city center and the other in the suburban area. The expansion of urban built-up land is driven by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period, and greatly influenced by its spatio-temporal neighbors. We conclude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patial statistics offer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interactions among the districts in the sprawling metropolitan areas. Relevant regulations to control the urban sprawl process are suggested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