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图》2005,(4):39-39
1959-1960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体委组织的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完成了以珠穆朗玛峰为中心的7000平方千米的从海拔2500米至6500米范围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队员有地质、地貌、测量、气象、水文、植物、动物等专业的46名科学工作者参加,分成地质组、地貌组、水文组、植物组、动物组等具体的小组分别对珠峰周围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2.
南极、北极和珠穆朗玛峰被称为“地球三极”,代表地球的三个极限:最北端、最南端和海拔最高点。近50年来,人类对极地探险跨入科学考察的新时代。极地的开发利用引起各国广泛的关注.同时极地的气候、环境的变化也影响到人类的地球家园。神秘的极地,令人望而生畏!从上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国家测绘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国测绘工作者不断深入南极、  相似文献   

3.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壳运动,地壳厚度,张性冰川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俊勇  刘允诺 《测绘学报》1994,23(3):178-183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基高程一直受到世人关注。同时珠穆朗玛峰及其毗邻地区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的冲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地形。复杂,三十年来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程及其毗邻地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大地测量,现将珠穆朗玛峰高程和该地区的地壳运动研究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4.
陈俊勇  刘允诺 《测绘学报》1994,23(3):178-183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基高程一直受到世人关注。同时珠穆朗玛峰及其毗邻地区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的冲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地形。复杂,三十年来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程及其毗邻地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大地测量,现将珠穆朗玛峰高程和该地区的地壳运动研究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5.
以全球参照系为基准的珠峰地区重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穆朗玛峰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的碰撞地带 ,地壳运动活跃 ,地形复杂。三十余年来 ,我国曾单独或与国外合作在珠穆朗玛峰及其北部毗邻地区进行了五次 (196 6、1975、1992、1998和 1999年 )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工作 ,其中包括天文、重力、平面、高程和气象等测量工作。根据这些大地测量成果以全球参照系为基准 ,对该地区的重力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推估重力异常、垂线偏差和高程异常的最佳技术方案和相应成果  相似文献   

6.
高亚洲是全球冰湖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开展该区域的冰湖研究对于全球变化分析与自然灾害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与报告,全面回顾了高亚洲冰湖信息遥感提取数据源、信息提取方法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围绕冰湖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针对高亚洲冰湖相关研究的进展及主要...  相似文献   

7.
在板块边缘的冲撞地区重力场的求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俊勇  刘允诺 《测绘学报》1994,23(4):241-246
在陆地上,板块边的冲撞地区一般都是呈现地形复杂,地表和地下的质量分布不均衡、有强烈的地壳运动和构造运动,因此,该地区的重力场(重力异常、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变化剧烈。对它的归算和推估都需要作特殊的考虑。本文以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冲撞地区的珠穆朗玛峰测区的重力场求定为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2015年尼泊尔地震对珠穆朗玛峰高程的影响,近年一直受到全世界关注.2020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在珠穆朗玛峰及周边地区布设了高精度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形变监测网,收集了1999-2020年跨喜马拉雅山脉的32个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7年11月12日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中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考察。考察队将围绕中国南极内陆站建设选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项目、“十五”极地考察能力建设现场实施这三大主线,完成37项科学考察和10项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实施中山站至内陆冰穹A地区综合考察,将为中国南极考察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日前 ,中国和澳大利亚合作南极Amery冰架科学考察项目开始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师张小红博士作为中方队员参加。主要项目包括雷达测冰 ,测定冰架厚度 ,动态监测南极冰雪的变化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以及海平面变化同南极冰雪变化的相互响应关系 ;高精度GPS观测 ,获得冰架运动状态及物质平衡等连续观测资料 ,研究冰架的运动态势 ,为确定冰架动力学状态提供关键参数 ,同时获得冰架高程变化 ;海洋观测 ,研究冰架和海水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的机制。此次科考有望在获取Amery冰架表面降雪累计速率 ;高精度GPS定位的高程数据为卫星雷达测高和数字高…  相似文献   

11.
庞小平 《地图》1999,(3):31-33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于1999年7月1日至9月1日进行,整个考察计划60天。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行为的方式进行北极科学考察。此次科学考察航线为上海—日本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极永久海冰区(沿西经170°至北纬82°)—楚科奇海—白令海—日本海—上海。科考队员及船员共80多人参加此次科学考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赴北极考察。作为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参加者,他将再次参加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一、北极自然地理概况  北极地区通常指北极圈(北纬…  相似文献   

12.
《地图》2019,(3):18-19
科学考察和探索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我国科考事业在较短的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地考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拥有“两船六站”,“双龙探极”即将开启新篇章;大洋科考“多种资源、多海域、多船作业”的深海资源勘查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将逐步实现“六龙探海”。  相似文献   

13.
《地图》2005,(3):4-4
2005年4月2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启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此次大洋考察航次作业共有船员31名.随船担任科考任务的科研人员共42名.涉及地质学、生物学、海洋环境学等众多领域。此次航行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总航程约6万公里。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磁暴期间电离层扰动规律及GNSS定位性能变化,基于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全球观测数据及全球电离层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GIM),对2018年8月26日地磁暴事件引发的北半球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异常变化和GPS定位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TEC异常存在纬度差异,高纬地区响应快,低纬地区异常值变化大,达12 TECU;磁暴期间高纬地区观测数据周跳变化明显,周跳比数值与磁静日相比最大下降61.84%;磁暴期间所有测站数据完整率下降,高纬地区下降响应快,下降严重,达38.65%,研究区所有测站数据完整率下降出现在磁暴恢复相,数据质量与TEC异常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对GPS双频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磁暴期间高纬地区测站定位误差显著增大,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增至约0.7 m及1.8 m.  相似文献   

15.
南极中山站重力潮汐观测的海潮负荷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LaCoste-Romberg(LCR)ET21高精度弹簧重力仪1998年12月26日至2000年1月9日在南极中山站的重力潮汐观测资料,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Schwiderski、Csr3.0和Fes96.2全球海潮模型研究中山站重力潮汐观测的海潮负荷改正问题。结果表明在南极地区,目前的海潮模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还不足以精密确定该区域的海潮负荷改正。经海潮改正后,重力潮汐观测结果与潮汐理论值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观测的周日(01)和半日(M2)潮波重力振幅因子与相应的理论值之间的平均偏差分别为3.8%和7.8%。南极地区附近海域海水的变化半导致该地区海潮负荷响应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系统变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单独或与外国合作,在1966年、1975年、1992年、1998年、1999年和2005年对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的高程及其北坡的地壳运动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其中包括天文、重力、平面、高程和大气折射等方面的外业作业、数据处理和科学研究。本文对我国上述几次测量中的GPS和水准测量等数据进行了综合,对珠峰峰顶雪面高程值的变化和该地区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进行了撂索。根据1992年和2005年的GPS测量,珠峰峰项雪面高程的变化在13a闻约下降25cm,平均年下降率为1.8cm。根据1992-2005年间的三次GPS测量,珠峰北坡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平均每年以4cm的速度向北东45。方向推进。根据1966-2005年的多期水准测量,该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平均每年上升1.8mm。此外,若从以上各个时间段作进一步分析,则发现珠峰北坡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存在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地冰盖关键过程和重要参数研究对揭示极地冰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提高海平面上升贡献的预测精度至关重要。极地科学考察的实地观测数据可以为遥感观测提供校准和验证,降低遥感反演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同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团队近年来针对极地冰盖关键参数的测绘遥感与现场考察工作,重点阐述在极地科考观测验证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包括在南极冰盖的新型测高卫星的空-地协同验证、卫星角反射器布设、粒雪层内部温度观测与模型验证、多平台无人机海冰探测和雪冰环境调查,以及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评估等。最后,本文对未来的极地科考验证计划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强地磁暴会引起电离层剧烈扰动,这对卫星导航定位精度有严重影响。文中采用空基-地基观测数据分析了全球电离层对2015-03-17强地磁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磁暴期间电离层扰动明显,且各地响应特征并不一致。从纬度上看,中低纬地区电离层TEC和foF2有明显增加趋势,而高纬地区电离层TEC和foF2明显小于背景值。从经度上看,电离层扰动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扇区和美洲扇区,该区域TEC高于背景值30 TECU,foF2高于背景值5 MHz。表明此次电离层对地磁暴的响应与热层O/N_2比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南极地区冰川融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是目前气候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但是由于缺乏20世纪60年代及之前相关的遥感及实测数据,因此,20世纪60年代南极地区的光学影像DISP(Declassified intelligence satellite photography)对于研究当时南极地区的物质变化和质量平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选取几种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对DISP影像进行增强和去噪处理,同时,采用一种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2017年科学战略报告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响应国家工作重点和全球发展前沿的变化,美国地质调查局必须不断地反思和调整其科学战略方向。“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2017年科学战略报告”就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回顾其重要科学目标和工作重点的第一份综合性科学战略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