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甘肃省135处省级爱国教育基地和16处非省级爱国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均衡度等.结果 表明,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陇东、陇南地区;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邻近指数为0.42,地理集中指数为29.67,基尼系数为0.95,表明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呈非均衡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口空间格局分布分析不足的问题,借助遥感信息与基本统计信息,引入人口地理集中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特征因子在市域范围上的空间异质性。人口集中指数与Moran指数能有效地反映空间事物之间的密切作用关系,在产业空间分布中能较好地评价集聚效应,反映空间分布状态。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南北差异-四周分散”的分布特征,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土地利用方面分析原因,为人口合理增长和资源分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将空间可视化技术引入产业GIS领域,并与产业信息相结合建立一个以区域经济的产业态势以及产业链信息为主要管理对象的应用型辅助分析信息系统,系统通过各种区域经济专题地图来展示产业动静态的动业信息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等,从而直观、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的物流网络、高新技术园区、产业集群以及地产等整个区域的产业链的基本情况,可为整个区域经济的规划决策、投资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0—2012年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75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基于11个极端降水指标,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各个子流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以及极端降水的集中度和集中期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区域4个水文站点的极端径流的变化情况,以期综合全面地分析极端事件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在各个子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汉江流域西北部、中游干流区域东部、洞庭湖西部、鄱阳湖北部以及下游干流东北部显著增加;2)极端降水在总降水量中所占比例较大,这表明降水的形式更加趋于集聚化,并且比例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这表明越往西北部极端降水造成灾害的概率越大;3)长江中下游干流区域几个主要水文站点的极端径流各项指标均表现为较为显著地减小的趋势,极端降水和极端径流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这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三峡工程).  相似文献   

5.
董利华 《北京测绘》2021,35(7):855-859
为掌握海上丝绸之路干散货海运网络特性,提高中国港口在干散货海运网络中自我维护和应急处理能力,基于全球海洋货物运输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首先根据中国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的货流联系建立了加权有向的干散货海运网络,然后利用显著流分析法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对干散货的区域货流分布集中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各海运区域之间干散货货流分布集中度具有明显差异,以欧洲、东北非和南非区域最为显著.计算结果对海上丝绸之路干散货海运网络的管理、规划、应急准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是典型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域,研究高原极端气温情况是探索区域气候变化情况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青藏高原地区1960—2012年98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气温实测记录,计算了昼夜极端温度指数、年均温度最值等极端气温指数,以线性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为基础,对高原气温变化的时空趋势及可持续性进行统计性推断和预测。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冷、暖指数对应温度值均显著增加。冷昼指数下降速度最快的是高原的中南部及北部区域;暖昼指数在高原东北部稳定增加;高原北部和南部分别是冷夜、暖夜指数变化最显著的区域。2)除东北和中南部分区域略有反持续性现象,青藏高原典型极端气温指数Hurst指数均表现为较强或强持续性,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及东南部区域,且在各站点具有相近的空间分布特征。年均最值Hurst指数普遍较高和未来趋势持续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凯文  刘旭拢 《测绘科学》2012,37(5):154-156
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与动力,实时掌握与系统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动态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从高新技术产业链、产业生态和地理空间等多维角度研究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指标体系,建立了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地理信息系统,阐述了系统建设目标、体系结构、系统功能和特点,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基础地理数据,对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现状、集中度、均衡度、紧凑度和通达性等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在重庆复杂的山水环境特征下,历史文化名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对于未来科学制定保护规划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历史文化名镇在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重庆市西部区域(江津区、荣昌区、涪陵区等)和东北部区域(万州区、巫山县);空间可达性较好,所有历史文化名镇距离1 km范围内都有公路通达;现状建设规模普遍较小,主要集中在0.5 km2以下;建设空间主要为低海拔丘陵及河谷区域,集中建设高程区间为100—300 m;建设区域距离河流较近,大部分历史文化名镇均在距离河流500 m范围内开展建设;重庆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使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形态以集中型布局为主,狭长型和组团型为辅.  相似文献   

9.
SPOT卫星影像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的决策树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冯学智  林广发 《遥感学报》2003,7(3):309-315
以南京市江宁县为研究区域,首先分析了该区域居民地的影像特征,然后研究了居民地及其背景地物在SPOT—4(Ⅺ)卫星影像4个波段上的光谱特征,并由此探讨了它们在光谱特征上的可分性。研究发现,除道路在光谱特征上与居民地差异不大而难以完全分开外,其它背影地物均可以依据各波段亮度值的大小关系或适当的阈值与居民地分开。但道路和居民地在形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形状指数的差异加以去除。最后分析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的简单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域居民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  相似文献   

10.
张玉娟  曲建光  梁欣  李丹  田泽宇 《测绘科学》2019,44(11):129-136
针对目前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方法中人为扰动因素关注不够及没有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构建合理性验证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景观脆弱性指数和人口压力指数加权构建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的方法及一种景观类型变化等级加权值与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变化值进行回归分析的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构建合理性验证方法,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实验区域,对实验区域2010年和2015年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进行构建,对两期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进行减运算获得研究区域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变化分布图。2010—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景观生态脆弱性普遍降低,其中,景观生态脆弱性降低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西部,研究区域中东部景观脆弱性变化不明显。通过两期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变化值与景观类型变化等级加权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强相关,相关系数为0.795,即验证了本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构建的合理性,为景观生态脆弱性计算及验证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定量分析了各地表特征参数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对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进行局部区域逐像元分析和总体区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DVI,NDMI,NDBI与地表温度间都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可用于说明地表温度的动态变化,在3月份,NDMI与地温的相关性更优于NDVI。对传统城市热现象研究中,NDMI与NDBI能够用来以NDVI作为分析地表温度随季节而变化的互补的度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王祎婷  谢东辉  李亚惠 《遥感学报》2014,18(6):1169-1181
针对城市及周边区域建造区和自然地表交织分布的特点,探讨了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建造指数(NDBI)构造趋势面的地表温度(LST)降尺度方法,以北京市市区及周边较平坦区域为例实现了LST自960 m向120 m的降尺度转换。分析了LST空间分布特征及NDVI、NDBI对地物的指示性特征;以北京市四至六环为界分析NDVI、NDBI趋势面对地表温度的拟合程度及各自的适用区域;在120 m、240 m、480 m和960 m 4个尺度上评价了NDVI、NDBI和NDVI+NDBI趋势面对LST的拟合程度和趋势面转换函数的尺度效应;对NDVI、NDBI和NDVI NDBI等3种方法的降尺度结果分覆盖类型、分区域对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结合两种光谱指数的NDVI NDBI方法降尺度转换精度有所改善,改善程度取决于地表覆盖类型组合。  相似文献   

13.
选取安徽省2001年、2004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全省近13年来A级旅游景区演变特征;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热点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类型、集中程度和均衡程度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安徽省A级景区总量逐年上升,其中3A级和4A级旅游景区增加数量最多;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皖中和皖南地区,整体上呈现"少—多—多"的格局;2007年以后,景区等级结构逐步形成以4A、3A、2A中间等级旅游景区为主,两端高级和初级旅游景区较少的纺锤型结构,趋于相对稳定、合理;全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从随机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同时地理集中指数表明各个时期在各地市分布愈加集中,基尼系数表明在三大地理区域中分布愈加集中不均衡,全省A级景区在2004—2014年十年间逐渐由景点分散和热点区域集聚不明显演变为以黄山市和合肥市为核心的多极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脆弱性-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进行多维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贵州省2000年和2010年的县域多维贫困指数和单维度指数进行了度量,同时对各县域各维度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揭示,并将本文识别的结果与2012年国家划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识别出的多维贫困县与国家划定的区域有很好的对应;贵州省多维贫困程度较高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毕节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然环境因素(海拔、坡度等)是影响贵州省县域多维贫困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贵州省多维贫困的分布特征,为指导研究区早日全面脱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染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为研究疾病传播的时空信息规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基于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聚集分析等方法研究2021年初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感染人数情况及疫情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此疫情总持续时间44 d,总病例数869例;在区县尺度此次疫情确诊病例不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而小区/村级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Moran′s I指数为0.35(p=0.0001,z=10.5);热点分析结果发现在区县尺度只存在于藁城区热点区域,小区/村级尺度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藁城区小果庄村及其周边村庄。由此可见,有效的应急防控措施使本次疫情并未出现大规模扩散。  相似文献   

16.
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分析,或称“产业联系”分析,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惕夫(W.Leontief)提出,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区域产业构成分析、区域相互作用分析以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等各个方面。但在矿业领域的应用并不多见,近几年来,国内外已有学者开始撰写这方面的文章,文章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从文章的内容还是可以看出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根据对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石油类污染水体吸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妙芬 《遥感学报》2010,14(1):140-156
石油类污染物主要以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分解油等形式存在于水体中,影响着水体的表观和固有光学特性。利用2008年5月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境内双台子河和绕阳河所测定的水色三要素吸收系数以及对应的水体组分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内Ⅱ类水体水色三要素的吸收光谱特性;探讨了水体中由于石油类污染物的存在,黄色物质和色素吸收光谱的变化特征;采用差值法确定了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吸收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无论是石油类污染水体还是非石油类污染水体,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光谱都遵循e指数衰减规律,色素吸收光谱在440nm和675nm处有以叶绿素为主的典型的色素吸收峰,在490nm处有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峰;(2)对于石油类污染水体,在测定黄色物质和色素吸收系数时,由于包含了石油类污染物的作用,会增大黄色物质和色素的吸收系数;(3)石油类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和非色素颗粒物、黄色物质一样遵循e指数衰减规律,但三者的指数函数斜率有明显的差别,这为将三者区分开来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永定客家土楼世界遗产地土地覆盖与生态变化遥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所在地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及其规划保护区(湖高区)为研究区,选取1988年、1996年、2002年、2009年和2014年5期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应用多分类器集成及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获取研究区5个时期土地覆盖分类图及RSEI图,采用分类后变化检测方法获得研究区土地覆盖及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88—2014年26 a间研究区土地覆盖变化明显,林地、灌木/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长,耕地、退化地、开垦地面积大幅减少;(2)RSEI适合用于土楼遗产地生态环境评价;(3)2个研究区的生态质量1988—1996年间均下降,其后均呈逐年上升趋势;(4)从土地覆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来看,生态质量变好区域位于坡耕地、原有中高海拔退化地及开垦地转化为林草地区域;变差区域集中在林草地转化为耕地、退化地和开垦地区域以及城镇周边扩展区域。  相似文献   

19.
选取江苏南部常州市为研究区,利用2016-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根据市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常州市域及按主体功能区分组的镇(街道、开发区)为研究单元,分析常州市地表覆盖三类空间面积组成与变化,构建生态状况、生态压力等指标,综合各指标建立生态空间质量指数,进行精细化的生态空间质量评价,并针对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常州市农业空间在三类空间中占比最高,生态空间其次,建设空间最低;优化提升区域、适度发展区域、重点拓展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生态空间质量指数依次升高,与主体功能区定位较为一致,但内部结构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各区应对照各自功能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实施重点保护,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9年与2014年深圳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布局,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运用多种指标及模型从土地利用的综合程度、组合类型和各地类区位意义3个方面来分析深圳市10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交通用地、城镇工矿用地、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趋势放缓,各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组合类型上表现为整体功能较弱、类型数少,各区组合多包含城镇及工矿用地与林地,分布集中连片,主导着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程度变化上,整体综合指数较高并有所增加,表明利用程度高且处于持续发展中,但各区之间程度高低不一;区位意义在各区域地类上表现也不尽相同且变化不大。结论:研究区域土地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人多地少态势明显,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存在明显分异规律,区域发展协调性不够,利用布局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