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景摄影测量中人工标志点及其定位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中人工标志点的识别和子像素定位是进行同名点匹配和三维重建的基础。通过对目前常用的圆形标志点、方形对顶角标志、十字形标志的特点和常用子像素定位方法及定位精度的分析,总结出了上述各种人工标志点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摄影测量中相机检校的需要,选用一种室内相机检校场的精密测量方法与实验分析方法,对相机检校场进行检校。根据山东科技大学室内三维检校场中标志点的排列规则,点数众多的实际分布特点,选用高精度的经纬仪测量系统,选取最佳的仪器和基准尺摆放位置对检校场内的标志点进行测量。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标志点点位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出标志点稳定可以满足相机检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测量标志是国家开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地理信息设施,擅自使用、移动和损毁会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保护散布在吉林大地上的5779个测量标志,全省测量标志管理者和保管人几十年来默默坚守,为确保测绘工作顺利开展和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杨明国父子:这个测量标志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单相机的运动目标位姿视觉在线测量中的标志点快速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多窗口识别算法。利用前一帧的测量结果作为先验信息对下一帧图像进行处理,以提高计算速度且避免了标志点编号及匹配问题,并给出了搜索窗口的阈值计算公式;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仿射变换的无需起始点搜索的标志点直接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标志点识别算法能够在不影响标志点定位精度的前提下加快标志点识别速度,提高整体测量过程的效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设计开发了基于MySQL的测量标志点可视化管理及导航寻点系统,给出了系统总体构架和服务端与移动端的数据交互方式,阐述了系统中测量标志点可视化和信息化管理、移动端导航寻点和信息采集、导航轨迹测量与简化、多控制点的导航寻找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系统运行表明,服务端地图显示测量标志点和查询结果,界面直观、友好,实现了测量标志点可视化信息化管理;移动端的导航寻点功能可以提高外业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大尺寸工业摄影测量中编码标志点编码容量和解码准确率,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用于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的编码标志,该标志结合了环形编码标志和圆点编码标志的特点,编码容量可以达到131072.在简单和复杂的场景中,从不同的拍摄角度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编码标记易于提取和识别,编码容量大,定位精度高,可以用于大尺寸工业摄影测量中进行点匹配和图像定向,甚至可以用作测量点,从而实现大量测量点的自动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开展测量标志普查与保护工作,摸清了位于福建省境内的测量标志的总体情况,详细分析了测量标志现状,按分类统计测量标志损毁情况并总结损毁原因。以位于泉州市境内的测量标志为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等级测量标志损毁率不同的原因。探讨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期为类似测量标志巡查维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标志维护管理信息化,借助"智慧国土"平台建设建构了测量标志巡查和维护等信息化管理联动网络。基于常州市测量标志管理的基本状况,从开发平台、数据库、系统技术架构三方面研究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从系统的软件界面、用户管理、标志管理与查询、统计、结果输出等方面详细讨论了系统的功能设计,研制开发了常州市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标志点的历年巡查信息对比、专项统计分析等亮点功能。该系统对类似工程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测量标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作,当前的管理系统往往缺乏对测量标志整个生命周期的跟踪反馈,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技术手段急需改善和提升。本文立足当前测绘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对测量标志动态管理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系统的逻辑架构、网络架构、数据组织、平台结构及安全性控制等方面阐述了测量标志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结合数字城市、天地图·广东、广东省国土资源在线巡查系统,以及实际业务需求,开发完成了一个具有合理负载且维护方便的广东省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改变了测量标志传统管理模式,满足标志点巡查、更新、动态管理的需要,提高了测量标志的监管水平,对维护测量标志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现实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测量标志是测绘的基础设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通过开展测量标志普查,查清全市测量标志数量、等级,进行统一点名、点号、埋设统一的管护标识等工作;确定分级管理范围和内容;对测量标志进行维修,保护国家基础设施测量标志免遭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