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华北地区煤的显微组分结焦性热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西栋  潘银苗 《地球科学》1997,22(2):181-184
为探讨煤的显微组分的结焦性,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性组分别进行了显微镜热台加热试验.在加热过程中,活性组分经历了3个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即变形阶段、胶质体形成阶段以及固化阶段.随煤变质程度的增加,镜质组的初变温度和胶质体形成时的温度逐渐增大,而固结温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壳质组在低变质阶段因受热而挥发掉,但随煤级增高其变形程度减弱;半镜质组在受热过程中也有变形和少量胶质体形成,而惰性组只发生微弱变化.在低变质阶段,活性显微组分形成的焦炭显微结构以各向同性为主;随变质程度的增高,焦炭显微结构中各向异性成分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2.
布朗意──蒙索盆地煤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布郎意-蒙索盆地厚度达40m的第一煤层为单元,根据煤样光片光泽、色彩及组构划分出八类煤相。用有机岩石学方法及热解分析法详细研究了这些煤相。结果表明该煤层主要为微异地-异地沉积,生源输入以木本植物为主;煤层内部也存在类似煤系地层那样的旋回沉积,其原因推测为泥炭非均一性引起差异压缩;煤相的变化主要由水动力条件及水平面高低引起.这种变化明显影响了显微组合的物理一化学性质,如镜质体反射率、孢子体荧光及煤相的氢指数。该研究还指出了各种沉积环境标志物的可靠性。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华亭矿区5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亭矿区5号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对其成煤植物、成煤环境、古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观煤相标志,划分了5号煤层煤相,共划分出6种煤相类型:陆地苔藓沼泽相;浅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中等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深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浅覆水-滞流草木混生沼泽相和开阔水域沼泽相。并对5号煤层煤相类型在垂向上的演化规律及影响该煤层煤相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来煤的深成热变质、古地温及区域地温梯度变化等对煤变质的影响,深受不少煤研究者重视。本文作者认为煤的盖层动压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成煤的整个过程是多因素的综合,前期受某种因素影响,后期有可能受另一因素影响;同一地区,往往有几个煤种,其成因也不是单一的;不同地区,同一种煤其变质原因也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华北若干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华北聚煤盆地几个主要矿区晚古生代煤系中稀土元素的研究,发现煤系中(煤层、煤层顶板、煤层底板、夹矸)的稀土元素分布复杂,不仅受到宏观地质背景的控制,而且成煤过程中微环境的变化也对稀土元素的分布影响很大。煤系中稀土元素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明显的δEu亏损,含量的不同是它们的主要差别。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主要受控于陆源碎屑的供给;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高于太原组;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分布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母岩的特征;太原组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和海水的不相似,海水对太原组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模式影响较小;岩浆接触变质作用可导致煤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变化,使之趋于岩体稀土元素的分配特征。  相似文献   

6.
山西西山煤田7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系统总结西山煤田7号煤层成因标志的基础上,对其成煤植物、成煤环境及其古地理背景、古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该煤层进行了成因类型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详细划分了该煤层煤相,共划分出6种煤相类型:干燥森林沼泽相;滞流浅覆水森林沼泽相;流动浅覆水森林沼泽相;滞流强覆水森林沼泽相;流动强覆水森林沼泽相以及洪泛沼泽相。此外,对7号煤层煤相类型的垂向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成气前景良好董乾泰(山西煤田地质局)当今世界能源中,煤、石油和天然气是3大支柱。我国同世界相比,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41%,2.7%及小于0.35%;年产量分别为18%,4.2%,0.73%。世界能源构成中,天然气占20%,...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煤及其煤化作用产物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煤的δ^13C值主要在-22.5‰~-25.5‰之间,中值为-24.4‰。煤化作用及地质年代影响极微,但煤岩显微组分对δ^13C值有明显影响,壳质组含量增加,煤的δ^13C值变轻。煤的热模拟演化产物δ^13C值;甲烷在液态烃产出峰值处有最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液态烃与煤有相似的δ^13C值,其族组分中烷烃部分随温度增高,δ^13C值有变重的趋势。煤的  相似文献   

9.
华北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层序地层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内陆表海盆地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分析的原理,对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了沉积体系分析。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是控制层序单元形成的主要因素。含煤沉积形成过程中的海侵方向及其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受盆地周缘构造的影响,盆地的沉积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聚煤作用往往出现在层序地层单元形成的后期;空间上,富煤带多位于海侵体系域的上倾方向。随时间的推移,由北而南富煤带向上部层位迁移。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乌9井煤含水热模拟生烃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丽 《地质地球化学》2003,31(2):100-104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乌9井煤进行含水热模拟实验,结果反映出煤在早期阶段产气率较小,且以生成非烃气为主,350℃后产气率明显增大,随模拟温度的增加烃类气体的组分碳同位素序列由正碳序列变为同位素序列倒转,说明了温度对天然气的组分碳同位素序列有影响。热模拟煤中可溶有机质表现出低饱和烃和高非烃、沥青质的特点,色谱上具有较高的Pr/Ph。煤具有两次生油高峰:即未熟—低熟油生油高峰,对应Ro=0.5%,产油率为0.85%;第二次生油高峰Ro为0.85%,产油率0.93%。煤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决定了煤的生油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为例,分析了特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尽管台账上矿井“三量”符合国家规定,但生产接续十分紧张的原因;提出了新的“三量”可采期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部分煤储层解吸特性及甲烷采收率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根据常压下的解吸实验和煤层气参数井实测数据分析,我国煤的解吸特笥变化较大,解吸率主要受煤层埋深及煤级的影响。最侍解吸深度一般在400~600m之间,镜质体反射率小于3%时,随煤级的升高而增大;大于3%时,则相反。我国煤储层的吸附时间长短琚煤级没有特定关系,但在某些地区工层的含气量高低有关,甲烷含量低则吸附时间长,尤其是小于8m^3/t时急剧增长。从现有资料看,我国煤储层的吸附时间一般不超达9d。煤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煤炭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怀雪  谢礼国 《安徽地质》2002,12(2):120-123
安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其次分布在沿江江南一带的皖南煤田,为扬子型晚二叠世龙潭组、早二叠世梁山组及早侏罗世磨山组含煤地层.以安徽省最新矿产储量简表(能源矿产煤、石煤)和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资料为依据,对全省煤炭资源已发现的资源量、现保有资源量及远景预测资源量作了全面论述.在清理煤炭资源数量的同时,提出了我国现行的煤炭资源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煤炭工业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同用户对煤炭粒径有不同的要求,煤颗粒粒径在4mm以下,其中0.125mm粒径以下的颗粒不能超过10%的无烟煤精粉有大量的出口需求,而目前所用设备产品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而且效率低的状况,对煤颗粒粒级分选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对改进的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数学建模和算例分析,得出随粒径不同,沉降时间不同,因而在风流中沉降距离不同,从而可以利用风流达到对煤粒进行分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北缘煤的变质作用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建坤 《地质论评》1996,42(1):7-13
以河南省东秦岭造山带北缘山西组二1煤层的煤岩、煤质、煤有机地球化学和“晶核”结构的综合研究为前提,结合板块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二1煤的变质热源主要与长期复杂的板块俯冲、A型碰撞所引起的地壳结构调整而使前陆盆地区岩石圈结构变化,大地热流急增的结果有关。二1煤的变质主要经历了早期(印支期前)的区域深成变质(达肥-气煤)和后期(印支-燕山期)的典型异常热变质作用(达无烟煤-高阶无烟煤)。  相似文献   

16.
P. I. Stepanov suggested that during the Cretaceous there probably took place a considerable accumulation of coal, although that time was always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a period of attenuation of coal accumulation. The analysis of facies of the Cretaceous deposits in the far east maritime region of the U. S. S. R. as well as of those of Alaska led the author to conclude that coal accumulation during the Cretaceous was tremendous. This conjecture has now been confirmed: the new estimate of coal reserves of the U. S. S. R. has shown the Cretaceous Lena coalfield to be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Tremendous reserves of coal are also concentrated in the Bureya, Maritime, Anadyr and Sakhalin Cretaceous coal bearing basins of the U. S. S. R. in the Ryōseki basin of Japan and in the Cretaceous coal deposits of North America, particularly in Alaska where a major coalfield very likely exists. Thus it may now be considered that during the Cretaceous there accumulated reserves of coal comparable in immensity to those accumulated during the Tertiary and undoubtedly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Permian, Carboniferous and Jurassic. It may be asserted that rate of coal accumulation kept ever increasing in the course of geological time, and the Cretaceous may be regarded as a period of very intensive coal accumulation. Following up Stepanov's idea we can point out the knots of Cretaceous coal accumulation: Lena, Alaska, Anadyr, Sakhalin — Maritime. The new data on the Cretaceous coal accumula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any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arth and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organic world. --Author's English Summary.  相似文献   

17.
凌联海  何伟相 《江西地质》1999,13(3):176-179
江西省峡江县仁和地区的煤系地层过去未获化石,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属上三叠统安源煤系,本文根据最近采获的菊石,腕足类及植物化石资料,论证该区煤系地层应属晚二叠世乐平煤系,同时在区内首次发现早三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滇东田坝黔西土城晚二叠世煤系上段沉积相、煤层特征和煤岩煤质的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内煤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按成煤的古地理位置分为上三角洲煤相和上、下三角洲过渡带-下三角洲煤相两大类型.根据成煤的原始质料、结构构造、煤岩特征和成煤前后环境,详细划分出八种泥炭沼泽相.着重探讨3号煤层形成时的泥炭沼泽相特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同地质时代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完成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项目,系统地整理了中国近2000对矿井瓦斯涌出和谋与瓦斯突出资料,划分出88个瓦斯带,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含煤地层的煤层瓦斯保存和生成条件,结合中国诸含煤地层的成煤条件、地质演化历史和煤化作用等,论述了不同时代含煤地层的煤层瓦斯分布特征。其中,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成煤条件较好,深成煤化作用程度较高、盖层厚,是形成中国高瓦斯区。高瓦斯带。高瓦斯矿井的主要煤层。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虽然分布面积广、成煤条件好、资源量居诸含煤地层之首,但由于煤化程度偏低,又加上瓦斯风化带普遍较深,多为低瓦斯矿井和低瓦斯带分布。但在中国西部,大型含谋盆地周边多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对煤层瓦斯保存有利。  相似文献   

20.
湘中涟源地穹测水组与龙潭组煤的形成温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煤形成温度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湘中涟源地穹测水组、尤潭组煤的热演化史。利用LOM法同时参考其它测温结果,计算了研究区各煤级的形成温度,并认为在各种受热条件下(深成热、区域岩浆热等),如果受热时间相差不大,形成同一煤级的温度是差别不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