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混沌理论与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变形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混沌理论与神经网络方法,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实现了变形监测数据的建模及预测。  相似文献   

2.
变形监测具有周期性、监测时间长、监测点多等特点,导致监测数据量大,故对海量变形监测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实现对海量变形监测数据的高效管理与分析,文中采用C#语言,以SQL 2008为数据库,编写变形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系统的高效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小波变换的桥梁风振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  朱锋  陈家君 《测绘通报》2011,(11):18-20
讨论小波变换应用于变形监测数据的去噪和提取变形趋势、频率特征及突变点的理论方法,并对桥梁风振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小波分析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能够很好地完成数据去噪与提取频率项、变形趋势项和检测突变点等信息,数据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小波分析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噪声的特点,选取了合适的小波基函数,利用小波分析理论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粗差探测和去噪处理;研究了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在小波分解高频系数下的细节特征和突变点,变形监测数据噪声的特点以及对桥梁变形监测数据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噪声较大的点通常出现在下沉周期中的个别拐点上,为桥梁的安全信息化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变形监测数据的去噪精度及可靠性,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构建一种新的变形监测数据去噪方法。首先,建立VMD高频噪声分量判定标准,引入T指标用于确定VMD去噪的最优K值。然后,将剔除高频噪声后的VMD分量进行叠加重构,建立VMD变形监测数据去噪方法。最后,通过仿真信号、桥梁、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去噪实例,对比分析VMD、小波及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去噪方法。实验结果表明,VMD对仿真信号去噪的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信噪比等指标均较大程度上优于小波及EMD去噪方法,理论上证实了VMD去噪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VMD对桥梁、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去噪的结果比小波、EMD具有更好的精度及光滑性,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局部变形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6.
针对运河船闸变形监测项目多、监测频率高、信息量大等问题,分析了进行运河船闸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了基于C/S结构的船闸变形监测数据管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对系统总体结构、数据库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系统既能满足船闸日常变形监测数据管理需要,还能在船闸检修、改扩建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船闸变形监测数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前一些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变形监测信息化管理不完善,安全运营过程中变形监测方法陈旧单一、监测数据准确性与实时性难以保证等实际问题。针对这个难题,本文对变形监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发了自动化采集与集成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多源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综合分析、成果输出及科学的实时预警等,为提高建筑变形监测质量、效率及管理水平和为工程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变形监测数据预测的精度与可靠性,提高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稳定性,尝试将小波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波神经网络应用于高铁路基处的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综合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算法的优点,建立松散型及紧致型小波神经网络预测分析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采用紧致型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用来处理路基的动态变形监测数据,预测稳定性及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IS数据管理与图形显示的优势、组件技术,设计了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变形监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0.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灾害监测、分析和预报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高精度、自动化的空间多元监测模式在现代变形监测中的广泛应用,大量变形监测数据的有效处理和分析成为时空变形分析和预报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围绕时空变形分析与预报中的关键建模问题,从时频域分析角度,归纳总结并简要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场合,针对实际工程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与建模,给出了非等间距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策略,提出了将彼此关联的多个变形监测点纳入整体建模,将单点变形分析扩展到空间多点整体变形分析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城镇化速度的加快,需要进行变形监测的建筑物越来越多。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变形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实际监测中针对建筑群的几种比较方便实用的监测方法,以期与同仁一起对建筑群的监测方法进行探讨,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减轻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楼群变形预测的实例,阐述了如何利用现场采集的数据信息,按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建立预测模型,对建筑物变形进行预测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大,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桩基基础,且荷载较大,对高层建筑的内部基础和设备的位置关系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其施工安装阶段将给高层建筑本身及周边建筑群体带来复杂的形变影响。为了保障建筑物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就必须对其进行沉降观测。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对高层建筑物沉降原因、沉降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及沉降观测的实施过程和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如何通过沉降观测技术准确地反映出高层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沉降主要是由所在地面沉降引起的,而不均匀的地面沉降会造成地表建筑物倾斜形变,并对建筑物的安全结构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垮塌.本文以福州市仓山区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利用PS-InSAR技术,处理分析了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福州主城区共计68期SAR影像数据,结合我院已有1:500建筑物矢量面,获取了福州...  相似文献   

15.
基于建筑物地表沉降数据的变形预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海燕  杨松林 《北京测绘》2012,(2):23-25,79
为了研究隧道周边建筑物地表的变形,本文根据京东方蒸汽管道工程隧道开挖过程中周边建筑物地表的沉降观测数据,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和灰色系统法建立数学模型,分别对建筑物地表做变形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二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精度更高。对于隧道周边建筑地表沉降的预测二次指数平滑法效果更好,比较符合实际变形曲线,相对来说是一种较好的变形预测方法,为隧道的开发过程中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超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是后续超高层建筑维护与修缮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本文利用BD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根据高频超高层建筑BDS变形监测数据,以静态网解算三维坐标为基准,分析超高层建筑复杂环境下BDS数据质量、PPP定位精度以及超高层变形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监测时间段内,BDS卫星数多于GPS,空间几何分布精度略低于GPS,观测时间达1 h以上开始收敛,水平向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 cm,竖直向定位精度可以达到2 cm,能满足超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可为今后的超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地表沉降是全球性的地质灾害之一,地表的迅速沉降会导致地表塌陷,从而破坏地下管道及地表建筑,最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我国地下工程及地表建筑扩建规模较大,这种地质灾害问题尤为突出。目前,监测地表形变的方法有很多,如水准测量、GPS、InSAR技术等。但通常情况下这些技术只能对地表的高程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而无法寻找灾害发生的诱因,缺少对地表沉降时空特征的定性分析。本文以广东普宁地区为例,将InSAR技术与该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地表沉降监测从数据采集、处理到成因分析的整个流程的把控。InSAR技术可以验证地质特征的合理性,而地质特征又可以对监测范围及监测周期进行更科学的指导。本文通过这种分析方法,既调查出普宁城区的沉降区域,又对其背后成因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为后续的防治措施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更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要想保证高层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期维护工作中的安全,必须在这些阶段对建筑物进行实体勘察,通过沉降观测技术获取建筑物的变形程度,以及估算高层建筑物的实际数据来帮助分析沉降的原因,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以高层建筑物的沉淀观测技术作为演技对象,通过分析沉淀观测的基本实施要求、实施步骤,再结合具体的实际项目来分析其应用的具体过程,得出该建筑物的变形程度在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诱导邻近建筑物地基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引起邻近建筑物受力结构改变,导致建筑物破裂、倒塌。因此,在大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形变监测有助于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以智能全站仪为基础手段,针对110 kV机场变电站接入线路施工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为该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深层土体位移、桥墩水平位移及沉降和路基地面沉降3个方面进行了形变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精度能够满足基本需求,获得实时动态数据稳定、可靠,能够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形变状况,并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对邻近建筑物影响不大,可以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0.
GNSS和加速度计是目前动态监测超高建筑环境载荷变形的主要手段。GNSS具有无需通视、可直接获取三维位移等优点,但受精度和采样率的限制,其对微变形及高频振动信息不敏感;而加速度计具有高精度和高采样率等优点,但无法监测超高建筑低频的似静态变形。为充分发挥这两种传感器的各自优势,提出利用多速率Kalman滤波和RTS平滑方法对超高建筑GNSS和加速度计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的GNSS监测技术相比,该方法有利于削弱GNSS高频噪声的影响,提高位移数据的采样率,可有效识别超高建筑的低频和高频振动频率,提高对微变形振动的监测能力;与单一的加速度计监测技术相比,该方法可以准确监测超高建筑的低频变形信息,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