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两种山地草甸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典型山地草甸土和黄壤性山地草甸土的代表剖面,研究了土壤形成的条件和特点,推断在气候和植被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地形因素的差异引起的水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两种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缘红原地区三种不同草甸土壤活性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张宏 《山地学报》2008,26(2):205-21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活性碳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在选取的浅丘山地灌丛、浅丘山地草甸、以及丘前阶地草甸三块样地中,活性碳沿土壤剖面整体呈下降趋势,中间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浅丘山地草甸土壤活性碳含量变化于8.19~17.41 mg,/g,浅丘山地灌丛变化于8.66~17.62mg/,g,丘前阶地草甸变化于9.63~17.68 me/g,浅丘山地草甸变化幅度为52.96%>浅丘山地灌丛(50.85%)>丘前阶地草甸(45.53%),三者间差异不显著.有机碳活度最大值都不是出现在最表层,浅丘山地草甸最高值为,0.395,出现在10~15 cm;浅丘山地灌丛和丘前阶地草甸最高值分别为0.407和0.435,出现在25~30 cm.  相似文献   

3.
西藏山地半淋溶土壤分布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西藏大骨节病县与非病县山地耕型褐土和灰褐土各土壤亚类的对比分析表明,山地褐土和灰褐土环境是西藏大骨节病主要土壤类型。其中大骨节病县有3.2万公顷耕种褐土,占全部耕种褐土的89.4%,而非病县仅0.4万公顷,占10.6%;同样,近3.9万公顷的耕种灰褐土分布在病县,占全部耕种灰褐土的97.4%,而非病县仅0.1万公顷,占2.6%。相似的半淋溶耕型土壤环境,雅鲁藏布江南岸多为非病区,北岸多为病区,可能与北岸念青唐古拉山和南岸喜马拉雅山的岩性和成土物质来源差异有关。同时土壤水土流失也可能是影响大骨节病分布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为病区,而非病区多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因此系统研究西藏典型大骨节病区的土壤分异及其土壤侵蚀程度的差异对探讨未来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与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山山地草甸的生态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琳  张金屯  欧阳华 《山地学报》2004,22(6):669-674
以山西历山的舜王坪草甸为研究地,运用TWINSPAN和DCA相结合的数量生态方法对9个群落进行划分,得到一个明显的随放牧强度变化的群落序列,即从群落Ⅲ、Ⅳ到群落Ⅴ、Ⅵ再到群落Ⅷ,分别为过牧阶段、中牧阶段和轻牧阶段。可见,利用TWINSPAN和DCA相结合可对不同放牧强度的群落进行划分和排序。从草甸的生态关系研究得出历山山地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运用DCCA排序法,综合样方和土壤环境因子信息,定量综合研究了放牧草甸与周围土壤环境的生态关系。DCCA第一轴也表现为放牧梯度,在过牧阶段的群落中,有机质和N的含量较高,土壤的退化滞后于植被资源的退化;而在轻牧阶段的群落中,营养元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高寒植被类型及其植物生产力的监测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监测并分析了高寒草甸二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环境条件、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差异。研究表明:距离相近且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矮蒿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二种群落内部,由于受地形部位影响,虽然降水基本相同,但地表受热及蒸发量不同,土壤湿度存在明显差异。受上述环境条件特别是受土壤温湿度条件的限制,二种群落内的植物种类不同,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也不同,一般在山地阴坡主要分布着以金露梅灌丛为优势种外,多以线叶蒿草、小蒿草、羊茅、及其它杂草类为伴生种的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类型,而主要分布于滩地的矮蒿草草甸多以垂穗披碱草等植物为伴生种的湿中性植被类型,属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类型。生物量监测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为:矮蒿草草甸 > 金露梅灌丛草甸;地下生物量随植被类型的不同,其峰值与谷值出现时间不一致。年内地下净生产量为:金露梅灌丛草甸 > 矮蒿草草甸。地下生产量周转值为:矮蒿草草甸 > 金露梅灌丛草甸。  相似文献   

6.
灌丛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长秀  张宏  泽柏 《山地学报》2006,24(3):357-365
以川西北高原红原县为研究区,用方格取样法,在相邻的高寒灌丛草地和高寒草甸样地中分别随机取0~20 cm土样50个,并分析了这些土样的土壤性状。利用SPSS(11.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了两个样地的各种土壤养分的平均含量、空间异质性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草甸样地的粘粒含量、Ptotal、Ntotal、ORG、Pavail、Navail、Kavail的含量都高于灌丛样地,且两样地速效养分差异极显著,但草甸样地土壤的ORG、Navail、Kavail的变异系数(CV)却明显小于灌丛样地,特别是Kavail的CV值,灌丛样地比草甸样地高出了53.37%;相关分析还表明,相对于草甸,灌丛样地中各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增强。说明灌丛对高寒草甸土壤资源的异质性有明显的影响,其存在降低了草甸土壤养分的均值含量并增强了土壤养分的变异性和侵蚀潜力,不利于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的保持。  相似文献   

7.
伊犁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乌孙山北坡、科古琴山南坡为例,分析伊犁山地南北坡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0-50 cm范围内,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寒草甸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下降幅度最大;②伊犁山地土壤腐殖化程度高,氮矿化能力强。大部分海拔的土壤碳氮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河谷南坡碳氮比降低速率要大于河谷北坡。③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以及土壤含水率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与pH值表现出较好的负相关性,特别是20-50 cm处。植被类型分布和人类活动影响对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甘肃河西山地土壤系统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善忠  肖洪浪  罗芳 《山地学报》2003,21(6):763-774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以甘肃河西地区土壤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数据和已有的土壤资源研究资料,在原有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对河西地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纳、概括和总结。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山地土壤分为5个土纲(干旱土、钙层土、半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8个亚纲,10个土类和26个亚类。  相似文献   

9.
放牧对高寒草甸地表特征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选择五种处于不同放牧强度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放牧对高寒草甸植被演替规律和土壤对放牧压力的响应过程研究,为合理利用和提高草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呈急剧下降趋势,由禾草草甸的646.24 g/m2下降到小嵩草草甸的328.16 g/m2,容重逐渐减小;在小嵩草草甸阶段地表逐渐出现塌陷和裂缝,0~10 cm土层中根土体积比逐渐变大;土壤的质地类型发生变化,由禾草草甸粘壤土转变为壤质粘土;放牧强度对牧草返青开始时间和生长期都没有影响,但在重牧处理时,非生长季地温降低程度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的性状与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季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西藏主要林区之一。由于气候和森林的垂直变化,其山体土壤类型的垂直带谱较为明显,基带为山地棕壤,往上依次为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黑毡土、棕毡土)、高山草甸土(草毡土)和高山寒漠土,并且东西坡呈对称分布。在分析了各类土壤的特征之后,讨论了土壤质地、有机质与养分、pH值、交换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多年来疏于捉笔,加之暮年转行,个中细节知之有限,为此,只能简略谈谈《山地学报》以及创办人、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对山地研究的作用,以贺《山地学报》创刊30年. 以"《山地研究》与山地研究"为题,期冀说明《山地研究》乃基于山地研究,而一旦《山地研究》诞生,则二者就是不可分割的.这里的《山地研究》指山地杂志,包括由它更名而来的《山地学报》及新创办的英文刊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而山地研究则指山地科研行为或活动.山地研究催生了《山地研究》,而《山地研究》又反过来为山地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传播、交流、借鉴平台和参考文献.无  相似文献   

12.
伏牛山和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比较研究了河南省内伏牛山和鸡公山两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并计算了两地植物相似性系数。研究发现两地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伏牛山的植物区系整体上的过渡性更强,与华中区和华北区的联系比较紧密,既有热带、亚热带分布种,北温带分布种也占有一定的地位。鸡公山更趋近于北亚热带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3.
Mountain river channe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对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2 013~3 650 m海拔梯度上的土壤呼吸速率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温湿度、土壤有机碳、全氮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呼吸速率先逐渐增加然后降低,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在海拔2 750 m处。土壤呼吸速率在8月初最高,12月初最低。随着季节的变化,一天中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8月土壤呼吸值日变化范围最大,最低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9:30和15:00,5—7月以及9—11月土壤呼吸速率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7:30点和13:30。进入秋冬季(10—12月)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特征减弱,尤其是进入12月后无明显日变化特征。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时空变异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也是影响土壤呼吸的因子;土壤湿度并不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贺兰山与吕梁山山前冲积扇上的农地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地区冲积扇上农地发育特征的对比可以揭示环境条件与农地发育的关系。本文以Lansat卫星ETM+遥感影像、DEM和野外考察资料为基础,研究了祁连山、贺兰山与吕梁山三个地区山前冲积扇的地貌特征和扇上农地的发育特征,探讨了影响冲积扇上农地发育的因素。结果表明,吕梁山地区扇上农地比例最高,自扇顶到扇缘均有农地发育,其次为祁连山地区,农地主要发育在一些被黄土覆盖的冲积扇的老扇面上,贺兰山地区冲积扇上农地比例最低,农地多分布在扇缘区域;物质组成是影响冲积扇上农地发育的直接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祁连山和吕梁山地区冲积扇上的农地发育受黄土沉积过程影响显著,而贺兰山前冲积扇上农地发育更多地受冲积扇地貌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谢洪  钟敦伦 《山地学报》2006,24(2):255-256
就我国东部山区山地灾害的发育与研究情况,谈了对灾害的规模、损失、成因及研究等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An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spectrum of altitudinal zonality of mountain permafrost landscapes of Yakutia. The intervals of the values of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r landscape altitudinal zones are provided, namely, the marks of their boundaries in accordance with a change in the latitude of the locality, the indices of freezing and thawing, mean yearly air temperatures, the pattern of occurrence, the thickness and temperature of permafrost, the thickness of the active layer as well as the accompanying permafrost-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phenomena.  相似文献   

18.
19.
山地生态系统人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方一平 《山地学报》2001,19(1):75-80
回顾和评述了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山地生态系统人文研究的相关领域。同时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层次、方法和观念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降水、气温和径流观测资料,对天山南、北坡的代表性河流——开都河与乌鲁木齐河上游山区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型,假定不同的气候情景组合,就两条河流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近40余年,两条河流山区年降水量、平均气温及径流总体上均呈波动状上升态势。一方面径流与降水、气温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山区径流对降水、气温变化的响应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即乌鲁木齐河出山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明显强于开都河,而开都河出山径流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乌鲁木齐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