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信 《矿产与地质》2007,21(4):415-420
通过对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对岩(矿)石同位素、稀土元素、成矿温度等地球化学和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研究,认为,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为一典型的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与成矿有关的隐伏岩体受深部隐伏的深大断裂控制,可能与黄岗梁矽卡型铁-锡矿床同属一构造岩浆成矿带上不同成矿环境下形成的矿床。并认为,在该成矿带上及大井矿区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西藏铁格隆南铜(金)矿床三维模型分析与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萍萍  陈建平  王勤 《岩石学报》2019,35(3):897-912
铁格隆南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新发现的超大型Cu(Au-Ag)矿床。本文针对铁格隆南矿区深部找矿问题,以现代成矿地质理论和多元地学信息综合分析技术为支撑,以构建矿床找矿模型为指导,依托数据库技术、3S技术、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及地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开展基于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的三维地质实体建模与矿化异常三维空间重构,将铁格隆南矿床的预测评价研究拓展到三维空间,揭示了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异常表征,据此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矿体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分析与预测评价,以期减少单一信息多解性和成矿条件不确定性,为铁格隆南矿区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找矿模型指导下,基于深部成矿空间三维结构重构基础上的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可以有效的识别成矿地质体和矿致异常信息,实现深部矿产资源靶区空间定位预测,为深部找矿预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铁格隆南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赵京 《地质与勘探》2016,52(1):60-69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将五圩矿田分为3个成矿带:中低温成矿带(Ⅰ)、中温成矿带(Ⅱ)和中高温成矿带(Ⅲ)。中低温成矿带内金属矿物以辰砂、雄黄和雌黄等低温矿物为主,带内成矿温度在150℃~236℃之间,大多200℃以下;中温成矿带内金属矿物以闪锌矿、辉锑矿和黄铁矿等矿物为主,带内成矿温度在220℃~265℃之间;中高温成矿带内金属矿物以深色闪锌矿、辉锑矿和方铅矿等矿物为主,带内成矿温度在245℃~322℃之间,大多在270℃以上。分析了构造的空间形态,比较了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阐明了五圩矿田成矿分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并解释了不同矿带上的矿床差异。综合五圩矿田成矿分带特征,推测箭猪坡矿床附近的深部存在隐伏岩体,以箭猪坡矿床为中心的深部是成矿有利部位,为五圩矿田的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横跨刚果(金)和赞比亚边境地区的中非铜钴成矿带是世界上著名的沉积岩层控型铜钴成矿带,是全球第三大铜产地和第一大钴产地,然而其成矿规律和成矿潜力仍不明朗.[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中非铜钴成矿带地质背景、构造演化与成矿、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矿床模型等方面的研究,选择地层、构造、地球化学、遥感蚀变等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地...  相似文献   

5.
闽东地区钼成矿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了闽东地区钼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带的时空展布、岩体的地球化学、矿床类型和控矿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构造环境、岩浆条件和区域地化异常、对成矿带进行了远景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发现多处白钨矿床和矿化点,为该成矿带的成矿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相比成矿带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明显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总结。成矿带内发育的钨矿床主要为北亚带的东顾山矿床、主带(中亚带)的阮家湾矿床和南亚带的桂林郑矿床和高家塝矿床。本文对这四个钨矿床及几个含钨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三期钨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43Ma、127Ma和97Ma,在成矿带的铜主成矿期前和铁成矿期均有钨成矿作业发生。钨矿床中白钨矿的Sr-Nd同位素组成分别落入董岭式基底或江南式基底范围,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董岭式和江南式基底是形成原始含矿岩浆的物质基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钨矿床成矿岩体为中酸性岩,ε_(Hf)(t)值很低,且Zr/Hf、K/Rb比值小,表明成钨岩浆岩为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异演化,对比成矿带中成铜、成铁岩体,源区性质可能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金属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燕山期的陆内俯冲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成矿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金海 《贵州地质》2010,27(3):193-197
习水桑木场铅锌成矿带位于黔中隆起与四川盆地过渡部位桑木场背斜核部,通过对成矿带代表性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的研究,总结成矿带内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分析其成矿潜力,认为本区具有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利于赋矿的地层、构造空间,找矿潜力大,宜开展系统的地质工作,以实现地质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8.
安徽铜陵地区成矿控制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成矿区。区内矿床众多,类型复杂,成因多样。为了查明本区的控矿因素,本文运用宏、微观相结合,地质观察研究与同位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岩性、岩浆岩、构造及成矿流体性质等与成矿的关系,认为不同成因、不同类型的矿床所受的控制因素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闪锌矿中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代表与其平衡的成矿流体的元素组成特征,蕴含着与成岩-成矿密切相关的地球化学信息(Ye等,2011),可作为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的示踪剂,提供有关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等许多重要的地质和地球化学信息。中鱼库(贺来福)铅锌矿床位于栾川北部Mo-W-Pb-Zn-Ag矿集区鱼库-赤土店成矿带西北  相似文献   

10.
火烧寨锑金(砷)矿位于黔东南雷公山多金属成矿带的双尧—火烧寨成矿亚带。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矿带主要受控于深切地幔的独山—松桃深大断裂及分支断裂,成矿活动与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同步性,并总结了成矿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1.
湖南龙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山矿区地处湘中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具有成矿条件优越性、成矿物质多样性和成矿过程的复杂性特点。通过对矿床地质结构、成矿阶段、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及矿床原生晕分带性研究,确定成矿指示元素及分带序列,对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有效方法,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以中亚环巴尔喀什成矿带为典型研究区域,结合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信息科学等信息数据及野外调查成果,以斑岩铜矿为主要矿床类型,以中比例尺对新疆及邻区的跨境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的含矿潜力进行整体研究.分析中亚大型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总结研究区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建立多元信息综合识别标志及矿床模型.结合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以ArcGIS为平台,建立中亚跨境成矿带主、客观模型整合的大型矿集区预测系统,得出中亚成矿带矿集区预测分布图,通过理论研究到技术方法的实现,为境内寻找大型矿集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延边-东宁成矿区带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及典型矿床的研究,总结了延边-东宁成矿区带的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应用矿床定位预测系统(DPIS),对延边-东宁成矿带进行了成矿预测,结合区内的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划分了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11-416
新疆且末县刀峰山一带锑金多金属矿为木孜塔格RM-Fe-Mn-Pb-Zn-Sb-Hg-Au-Cu-Mo-Zn-水晶成矿带之黄羊岭(前陆盆地)Sb-Hg-Au-Cu矿带内新发现的矿化效果好、具较大成矿远景的矿点。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要素等综合分析,确定该矿床成矿类型为低温热液型矿床。经与邻区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对比研究,分析了成矿远景,总结了成矿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19,(3):411-416
新疆且末县刀峰山一带锑金多金属矿为木孜塔格RM-Fe-Mn-Pb-Zn-Sb-Hg-Au-Cu-Mo-Zn-水晶成矿带之黄羊岭(前陆盆地)Sb-Hg-Au-Cu矿带内新发现的矿化效果好、具较大成矿远景的矿点。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要素等综合分析,确定该矿床成矿类型为低温热液型矿床。经与邻区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对比研究,分析了成矿远景,总结了成矿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且末县刀峰山一带锑金多金属矿为木孜塔格RM-Fe-Mn-Pb-Zn-Sb-Hg-Au-Cu-Mo-Zn-水晶成矿带之黄羊岭(前陆盆地)Sb-Hg-Au-Cu矿带内新发现的矿化效果好、具较大成矿远景的矿点。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要素等综合分析,确定该矿床成矿类型为低温热液型矿床。经与邻区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对比研究,分析了成矿远景,总结了成矿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1 研究现状 桃山-诸广山-贵东花岗岩带及铀成矿带位于华南铀成矿省的中部,地跨赣、粤、湘,呈北东走向.该成矿带在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矿化和蚀变、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王艳丽 《地质与勘探》2014,50(3):475-485
湖南界牌岭锡多金属矿位于南岭中部,主要矿化为大规模缓倾斜顺层分布的含矿云母黄玉蚀变岩和云母萤石蚀变岩型锡矿、铍矿以及萤石矿化。成矿地质体为碱长花岗斑岩,具有高硅、低钙、过铝特征,钠长石An值平均为0.11;∑REE平均值高达698.19×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Eu轻度亏损的右倾型,同时富含成矿元素及挥发性元素,其中含F可达0.12%。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为92±1Ma(MSWD=1.5)。综合对比南岭成矿带、右江成矿带主要矿床与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界牌岭的成矿地质体和成矿地质特征明显不同于南岭燕山早期相关的钨矿床,而与右江成矿带燕山晚期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更为密切,是右江燕山晚期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东延。  相似文献   

19.
楂山里萤石矿区处于武夷山成矿带,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十九个重要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萤石、叶腊石、石墨等非金属矿床及钨锡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楂山里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对武夷山成矿带下一步寻找萤石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海“三稀”矿以稀有金属矿产和伴生稀散元素矿产为主, 稀土矿床分布于拉脊山成矿带和柴北缘成矿带, 类型仅有岩浆型(轻稀土)和岩浆热液型(轻稀土), 成矿于早古生代奥陶纪和志留纪, 成矿环境研究程度较低。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出露于西秦岭成矿带和柴达木成矿带, 类型可分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型(铌、钽)、伟晶岩型(锂、铍、铌、钽)、岩浆热液型(铌、钽); 与沉积作用有关的蒸发沉积型(锂)和化学沉积型(锶), 岩浆作用矿床成矿高峰期为中生代三叠纪, 成矿于古特提斯演化后碰撞环境, 沉积作用矿床成矿爆发期为新生代新近纪和第四纪, 与青藏高原强烈抬升所致的断陷成盆及干旱气候有关; 稀散元素矿床均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伴生矿, 广泛分布于北祁连成矿带、柴北缘成矿带、东昆仑成矿带、西秦岭成矿带和阿尼玛卿成矿带, 矿种多样, 已知成矿元素有Ga、Ge、Cd、In、Se、Te等, 矿床类型丰富, 主要包括海相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型和陆相火山岩型, 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于早古生代奥陶纪、晚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 可能形成于原特提斯演化弧后盆地、岩浆弧环境。依据矿床时空分布特征、成矿作用及成矿地质背景, 将青海“三稀”矿产划分为10个矿床成矿系列、18个矿床成矿亚系列、20个矿床式。基于“三稀”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条件、已知矿化信息和研究程度分析, 提出了成矿区带不同类型“三稀”矿产找矿远景, 认为西秦岭成矿带、柴北缘成矿带和东昆仑成矿带为伟晶岩型锂、铍、铌、钽、铷稀有金属找矿远景区, 柴达木成矿带为蒸发沉积型和化学沉积型锂、锶、铷矿找矿远景区; 对于研究程度较弱的稀散元素矿, 除在已知的矿集区着力稀散元素赋存状态、超常富集研究和资源量核算之外, 东昆仑成矿带牛苦头—野马泉矽卡岩型有色金属矿集区为稀散元素找矿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