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李巧玲 《热带地理》2015,35(5):701-707
在分析雷州具有临海、港湾众多等自然地理特征,是中国海上丝路必经之地的历史基础上,阐述海上丝路文化在雷州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在农业土地利用、器艺制作、建筑、以佛教和妈祖崇拜为主的观念文化等方面留下深刻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雷州文化具有多元、海洋、开放、包容、冒险等文化特质和风格。在当代背景下,应充分认识雷州海上丝路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通过开展海上丝路文化古迹普查,建立区域合作关系,构建海丝会展平台,进行宗教文化交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等途径,对雷州海上丝路文化资源加以深度发掘及开发利用,为建设“一带一路”之海上丝路服务。  相似文献   

2.
李国平 《热带地理》2008,28(1):80-85
华侨文化堪称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侨乡,华侨移民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但相应的旅游资源整合与系统规划明显缺位,旅游产品开发乏力.在对广东华侨文化资源禀赋特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全方位的开发思路与对策: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构筑运作有序的华侨文化旅游网络;打好"世遗"牌以提高广东华侨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品位;拓宽华侨文化旅游开发视野;积极创新华侨文化旅游开发体制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广东基督教文化与岭南文化之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熙明  魏雷 《热带地理》2008,28(1):86-91
文化整合是文化冲突与融合交错的过程.鸦片战争之后,基督教在广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它与岭南文化的冲突在所难免,教案正是这种冲突的直接表现.由于广东不同民族、不同民系地域文化的差异,这些地区教案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不一.在文化冲突过程中,教会也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实践工作,同时广东各民系地区文化也深深烙上了基督教的印记.1920年之后,基督教与岭南文化的整合基本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4.
赵焕庭 《热带地理》2005,25(3):289-292,F0003
自秦朝至宋朝(221BC~1279AD),古广东经济与文化发展深受中原与海外的影响,利用本地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业和文化事业,在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粤中广州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在广东乃至岭南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促进广东乃至岭南其他各地区的发展,而粤北自宋至隋经济文化处于广东领先地位说和唐宋时期除粤北外岭南大部分地区还比较荒凉落后之说都不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5.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基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由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及其相应权重组成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所建立的相关数据运算模型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资料进行赋值和计算,利用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就广东本地人对外省人群体文化的态度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人对外省人群体文化的态度从总体上看属于基本融合性,但在具体指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体现为语言,社会交往,现实生活方面较高的融合性和生活习俗方面较强的冲突性,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广东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并深深的影响着广东人的行为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该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探讨珠江三角洲外省文化与岭南文化冲融的地域差异,发现从文化差异类型来讲,除了广州和珠海的广东群体属于倾向岭南文化型外,其余地区不论广东群体还是外省群体都属于中间型;从冲突类型来讲,除广州和珠海属于弱同化型外,其余都属于整合型。产生这些地区差异的关键在于:内资经济与外资经济的此消彼长改变了外省群体与广东群体在数量、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力量对比,外来人口越多或比重越高的地方,整合作用越大,外来人口越少或比重越低的地方,同化力量越强。  相似文献   

7.
朱竑  许然  韩亚林 《热带地理》2007,27(1):86-91
明清是大陆文化在海南迅速扩散和产生巨大影响的时期。明代将海南划归广东和将琼州升格为府,建置的提升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土官制度、卫所制度和屯田制的实施,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大陆先进文化的推广。置驿开道、兴修水利、移民、文化教育等则是大陆文化在海南传播的最直接表征。这种以政治为目的、军事为保证、经济为手段、文化为结果的文化扩散直接导致海南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环带状海岛型文化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视角探讨广东经济困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化作为物质和精神的集合,不能与上层建筑完全等同,它对现代社会尤其是经济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同理,岭南文化与广东经济的近年回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粤历史上远离中原,缺乏懦家人文文化的熏陶,当今盲目模仿港澳又妨碍了西方批判精神的渗透。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使得岭南文化有忽略儒家文化对理想人格追求的同时,又没有建立起像西方人文传统中文化所应有的批判力度,而具有庸俗性、肤浅性和短期性不足,造成广东经济发展缺乏企业文化、科技动力和诚信环境,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在广东五邑侨乡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广东五邑侨乡自然和人文历史地理背景基础上,阐述以华侨为纽带引进近代西方城镇规划布局制度,营建具有岭南区域特色的骑楼、碉楼等所体现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特质和风格,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创新,说明华侨文化是一种时代先进文化,应予继承、弘扬和发展,为今天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0.
陈代光教授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地理学者.文章主要论述其在岭南广州、港澳、雷州等城市、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区域历史地理、广东历史地图集编纂、地名、中国历史地理教材建设、历史地理人才培养,以及历史地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和重要贡献,以作为对陈代光教授的一种纪念,同时唤起社会各界对这门又古又今、既要看书、又要走路的学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虎文化     
《中国地名》2010,(1):61-61
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从旧石器、新石器的岩画,商周的再铜器,秦汉石雕,魏晋南北朝壁画,唐宋诗画至以明清文人画、小说中,虎的形象被历代艺术家刻划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09,(7):F0004-F0004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是我国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专题博物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建成标志着长白山文化研究步入了新阶段,将对长白山文化定位、长白山旅游及城市文化功能完善起到重要作用。该馆占地面积11777平方米,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建设总投资363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宗教传播必须依托一定的地域空间来实现.来华基督教新教首传广东,不但与广东远离中原、面向海洋的特殊地理区位,自然交通路径发达和湿热气候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同时,广东独特的文化多样性、繁荣的商贾文化、华侨文化、天主教文化,以及与港澳的近邻关系和发达的城镇经济等社会环境,也为新教在广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然而,新教在传播扩散过程中也对广东地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表明,基督教新教与广东地域环境的关系并非仅体现为单向的环境决定论,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牵头.组织全国各省区文史馆内外专家撰写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国地域文化通览》34卷,前后历时六年,2014年由中华书局隆重推出。作为这套丛书之一的由中山大学司徒尚纪教授主编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广东卷》甫一面世,就以其突破地域文化研究的传统分区,以当今广东省政区为平台的新颖性;自然、历史、人文等多学科交叉的学  相似文献   

15.
董宝瑞 《中国地名》2013,(10):71-71
今年7月,位于土库曼斯坦东南部马雷州的一处建筑工地出土了191枚不同币值的古银币。  相似文献   

16.
谢晓如  封丹  朱竑 《地理学报》2014,69(2):184-198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经济文化全球化成为微空间生产与重构的重要动力。而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符号和审美消费为主的后现代消费社会范式的崛起,促使文化成为行就消费空间的主要手段之一。广州方所文化书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的新生事物。贴上文化标签后的方所文化书店,一反实体书店在现代消费社会中逐步被边缘化的窘境,出现伊始就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剖析了方所文化书店这类实体书店文化身份的展演(performance),并对消费者的感知与认同进行了解读。结果显示,通过经营者对文化手段的操纵,方所文化书店被形塑成一个世界文化的微观缩影,同时也成为一个具有尊贵与典雅特质的文化新空间。而消费者通过对实体微空间的环境、商品文化及人群品质的感知,也认同了这种新的文化消费空间。实体书店在标签化的文化表征与文化变迁中完成自我救赎,同时也被消费者重新认同。  相似文献   

17.
广东基督教教案的时空演变 (1584~19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熙明  朱竑 《地理研究》2008,27(3):693-702
教案是外来宗教文化与本土文化激烈冲突最为直接的反映。对广东基督教教案时空演变的研究,恰能直观地反映出基督教文化在广东文化扩散和文化适应的历史地理过程。研究从相关历史文献中提取数据,并运用GIS图形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发现1584~`1910年期间,广东基督教教案大致经历了初生、多发、高潮、衰退四个时期。其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性:珠三角自始至终是教案发生的中心,潮汕地区和粤东客家地区也先后成为教案的分布次中心地。地理集中指数的测算进一步印证了教案分布的这一结构特征。从文化传播的模式看,广东基督教教案的扩散属于墨渍式迁移扩散,但也明显带有以人口密度为主、行政区等级为次的等级扩散特征。形成这种分布与扩散的地域文化成因则在于广东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的整体地理环境和各民系地域文化差异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广东回族来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朱竑 《热带地理》2007,27(6):574-579
明清时期,回族从西北、华北、华中、江南、东北及周边省份迁移而来广东。从职业看,多为驻防军士、任职官员及其家眷,亦有来粤经商、游教及被流放人员;从迁移性质看,多系受政府支配,甚至是被迫迁移的。来粤回族主要集中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肇庆为中心的西江一带,其它地区亦有零星分布。他们在城市自成街区,在农村独成村落。展转来粤的回族人士因种种缘由后来又继续迁移,甚或迁往省内外及港澳等地区。对明清时期广东回族来源及分布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当今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广州乃至全省多元文化相融并蓄的文化格局和区域(城市)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19.
杨槿  徐辰  朱竑 《地理科学》2020,40(3):374-382
以广东揭阳的玉器生产专业村阳美村为例,从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解读本土产业发展中地方性的嵌入与重构。研究发现:本土产业在地方性多方要素的驱动与支撑下产生,在多重尺度政治经济过程作用与地方主体的响应下发展。地方性是本土产业产生并建立对外功能联系的初始条件,也是主体响应结构变动所做战略选择和地方营销的依托。在地方性嵌入产业发展的同时,生产、生活和宗教等地方活动被强化了与玉器生产相关的功能和意义,民居、街巷、宗祠等空间形制因传统功能被挤压而出现重塑。地方活动与景观的变化并未弱化地方意义,村民的地方依赖和依恋因本土产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与荣誉感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尺度的视角,以广东传统侨乡潮州市大吴村修德善堂在改革开放后重建并发展至今的历程为案例,解析侨乡文化的动态建构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研究使用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和实地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大吴善堂在海外华侨华人的帮助下通过强调地方意义得以重建、以加强以神缘为基础的海外善堂文化联系实现发展、最终在兼具本地慈善和跨国宗教功能的情况下建立跨国善堂文化网络独立核心地位的过程。研究发现,以大吴善堂为案例的侨乡文化在“海外-国家-地方”等多尺度行为主体的互动下不断进行重构,多尺度互动塑造了特定时空下侨乡文化的尺度表达特点。大吴的案例展现了多尺度行为主体互动的内涵和机理,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利用兼具地方性和跨国性的侨乡文化资源、促进人文交流的方向,也补充了现有侨乡研究中尚未充分讨论的多尺度互动对侨乡文化尺度表达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