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岩体分级考虑因素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臧秀平  阮含婷  李萍  方朋凯  张建 《岩土力学》2007,28(10):2245-2248
在对国内外岩体分级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岩体分级方法中所考虑的岩体分级因素及对各因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从岩体分级方法的现状来看,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岩体分级标准,但在岩体分级中应根据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地下水条件、地应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岩体综合分级上达成了共识,并且国内规范中的岩体分级标准有趋于统一和向国际标准接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信息理论实现故障分级快速诊断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故障诊断所需的检测点数。这里详细地介绍了利用该方法诊断故障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核桃湾隧道是新建地方铁路叙永至大村线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其围岩等级的划分是整条隧道施工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和前提。本文在大量现场调查测量、室内试验数据分析以及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性、岩体的弹性纵波速以及地下水状态4个指标建立了隧道围岩分级体系。并将该隧道围岩分级体系应用于叙大铁路核桃湾隧道围岩分级中,结果表明应用本文中建立的分级体系的围岩分级结果更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可为核桃湾隧道围岩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关系到大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对坝基岩体质量分级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得出岩体分级各要素界限指标的对应值.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本工程坝基岩体质量分级的单因素和双因素标准.并应用此标准对该坝基进行岩体质量分级.  相似文献   

5.
代长生 《地质与勘探》2022,58(6):1271-1280
为合理评价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潜势等级,以武汉洪山地铁站基坑变形监测成果为基础,通过改良的互补集成经验模态分解进行变形数据的分解处理,利用基坑变形的极限位移值和预警值构建相对判据,根据变形预测和M-K分析构建绝对量判据和趋势判据,以此进行基坑变形潜势分级。结合危险性分级结果和变形潜势分级结果,提出基坑安全施工的措施建议。实例分析表明:在变形数据的分解处理过程中,MCE-EMD模型较传统分解模型的优越性明显,所得评价指标g值为2.837,具有合理分解基坑变形数据的能力。在危险性分级过程中,危险性在现状分级条件下的相对判据指标Fr的变化范围为:0.58~0.72,预警等级处于Ⅰ~Ⅱ级;危险性在最终分级条件下的相对判据指标Fr的变化范围为:0.66~0.81,预警等级处于Ⅱ~Ⅲ级。在变形潜势分级过程中,绝对量判据和趋势判据条件下的潜势等级存在一定差异,且最终潜势等级的变化范围为Ⅰ~Ⅱ级。对比两类分级成果,按照不利原则,确定现状条件下的基坑危险性潜势等级相对较低,为Ⅱ级;但随着时间持续,危险性潜势等级具有升高的趋势,可升高至Ⅲ级。因此,有必要加强监测频率,以备不测。  相似文献   

6.
7.
雷少全 《地质与勘探》1994,30(5):77-80,F003
简要介绍岩石分级测试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求出各项岩石等级数值,并由此制订出一系列岩石分级图表。  相似文献   

8.
海域岛礁桥梁地基岩体质量分级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海大桥由于受地形限制,桥基只能布设在单薄的海域岛礁上,而岛礁岩体质量及其边坡稳定将控制桥基型式及埋深。结合在建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桥基所在的老虎山岛礁,针对其大跨度、高塔柱桥梁地基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综合考虑不同部位(即水上、水下及潮间带三个不同位置),提出以岩石力学性质、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尤其是软弱结构面控制)、风化状况、地下水(受海水频繁潮涨潮落影响)等分级控制因素,并分别相应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s、岩石质量指标RQD、岩体完整性系数Kv、风化程度系数KY及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U对上述分级控制因素进行量化,建立了反映海域岛礁岩体总体质量综合指数Z=Rs×RQD×Kv×KY+U,并相应得出不同级别岩体质量分级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钻石的鉴定和分级进行一些探讨,它对钻石的商贸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我国金矿D级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金矿D级储量的划分标准提出建议,并就该建议标准的制定依据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赵东 《地质与勘探》2022,58(6):1261-1270
为合理实现炭质板岩隧道的大变形分级,以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段五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成果为基础,利用极限位移准则实现其现状分级,利用递进优化思路构建隧道大变形预测模型,并根据外推预测结果的速率均值实现大变形发展趋势分级。结合隧道大变形的现状分级和发展趋势分级结果,开展隧道大变形发育程度的综合评价。实例分析表明:在大变形现状分级过程中,不同位置处的大变形等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DK180+960 m断面的大变形程度相对最为严重,属Ⅴ级-极严重,其余四个断面的大变形等级为Ⅳ级-严重;通过发展趋势分级,得DK180+940 m断面和DK180+960 m断面的大变形发展趋势等级为2级,其余三个监测断面属1级,均具持续增加趋势,趋于不利方向发展。结合前述大变形现状分级和发展趋势分级结果,综合得出DK180+960 m断面的大变形最为不利,其次是DK180+940 m断面,其余三个断面的大变形程度相似。因此,可根据断面的大变形综合评价结论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达到优化现场防治措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水电边坡岩体稳定性分级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克服现有基于边坡岩体分级SMR法的修正分级法存在的缺陷,采用较为合理的修正模型,结合36个水电工程边坡,提出了改进的水电边坡岩体分级M-CSMR法。该法使用边坡类型系数替代开挖修正得分,同时考虑了开挖、水流冲刷及掏蚀作用的影响;将坡高对边坡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分级中,给出坡高分级及评分原则;对SMR法中各指标权值重新进行调整。与岩体分级RMR法、边坡岩体分级SMR法及水电边坡岩体分级CSMR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CSMR分级法与经验评分最为接近,预测结果最好,最大绝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及剩余标准差均最小,因此M-CSMR是一种更优的水电边坡岩体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张世银 《地质实验室》1995,11(6):352-355
对陕西省汉中天台山锰矿进行了选矿工艺对比,推荐脱泥-分级-湿式强磁选的联合流程,并获得不同品级电池工业放电锰精粉,经放电试验,可达一级品要求,达到了合理开发利用该矿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矿产储量/资源分类分级探讨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现状、问题及建议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现行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分类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建议方案,并进行了国内外分类分级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地图信息理论为指导,根据地图分级表示法的特点,提出了以获取地图最大综合信息量为目标,来确定制图要素最优分级方案这一新途径;阐述了测度地图分级综合信息量的方法及其在制图要素分级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编制关中地区1:50万人口密度图的实践,对所提出的新途径进行了检验;与以往方法的大量对比分析,得到了肯定的结论:以地图综合信息量为目标函数寻优所确定的最优分级方案,具有传统诸方法所得优化分级方案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黏质土围岩分级指标的界限值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确定黏质土围岩分级指标界限值的依据基础上,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室内试验成果及长序列黏质土围岩统计数据,确定了设计阶段黏质土围岩的分级指标液性指数、天然密度、塑性指数分段的各段界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分级指标随强度值比的变化情况确定其界限值是合理的;当隧道的埋深一定时,统计分析和室内试验都得到了强度值比随液性指数的增大逐渐减小的结论;液性指数较大时,天然密度的增大对强度值比的影响不明显;液性指数分段处界限值为0,0.25,0.5,天然密度分段处界限值为1.6,2.0 g/cm3,分级指标塑性指数分段处界限值为18。  相似文献   

19.
王亮  王铎 《贵州地质》2010,27(1):69-72,F0003
从商贸实践角度出发,将翡翠中的包裹体定义为:翡翠中影响翡翠净度的结构性缺陷或内含物。翡翠的裂隙可以分为宏观裂隙和显微裂隙,翡翠中内含物主要是在成分和显微结构上造成影响净度的包裹体,并总结出翡翠内含物特征表。提出了翡翠分级的工具、背景、光源、范围。最后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划分翡翠净度分级方案。  相似文献   

20.
姚美娟  陈建平  王翔  徐彬 《岩石学报》2016,32(1):119-126
撞击坑是月球表面广泛分布的重要构造形态,占据了月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撞击坑的直径差别很大,从几微米到数百千米,其退化程度与形成年代具有密切关系。为了研究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撞击坑直径大小及其演化规律,需采用量化分级方法对大小不同的撞击坑进行定量分级和统计分析。本文在月表撞击坑数据库LU60645GT和Lunar_Impact_Crater_Database(2011)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中撞击坑的直径、深度和年代信息,利用最优分割分级法对撞击坑直径进行定量化分级,并根据分级结果,综合分析撞击坑几何形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撞击坑形态特征的演化与年代有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级别、相同地体下,撞击坑形成的年代越早,其形态特征的精细结构退化程度越明显,只保留了大体的几何形状;而在不同级别、相同地体、相同年代下的撞击坑形态特征则由简单逐渐变为复杂,坑物质也逐渐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