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春季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设计春季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指标,为开展生产于春季的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提供技术支撑。针对茶叶质量指标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运用农业气象技术确定茶叶原材料茶树芽叶生长期的气象条件与茶树芽叶质量、颜色、滋味的关系,设计乌牛早茶树、龙井43茶树、鸠坑茶树在春季生产的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将龙井茶叶的原材料茶树芽叶生长期的气候品质分为特优、优、良好和一般4级,开展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气象部门作为与茶叶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无关的第三者,开展的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容易为茶叶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提高茶叶生产企业信誉度和产品知名度,有助于引导消费者选购其满意的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2.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是否适宜茶树生长以及茶叶品质优劣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揭示重庆市名优茶产品巴南银针的主产区茶树生长的气候优势,本文以巴南银针茶叶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条件与气象灾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茶叶种植区气候可行性;综合气象因子对茶树生长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分析春茶生长期影响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特点;...  相似文献   

3.
泰顺丘陵山区气候与茶叶优质高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茶树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泰顺县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表明:光照、平均气温、积温和降水等条件基本能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春季冻害、高温干旱、洪涝暴雨;并且参照农业综合气候区划,水平划区和垂直分层相结合,以热量作为分区的一级指标,水分作为二级指标建立气候区划模型,提出泰顺茶叶优质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目前茶叶总产量已占全国的17%,是我国主要产茶区.近几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和品质发生了波动,与近几年福建气候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建种茶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建种茶气候特征,从气候上分析近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原因,为福建茶叶的高产优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
日照市气候变化及其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日照市五莲县近30年来温度、水分、光照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及其对日照茶树生长的影响,发现日照市气候基本能满足茶树生长条件,为大力发展日照茶叶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展气候资源分析对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历史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江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等现状,以及气候资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灾害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江南茶区茶树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茶、迎霜、鸠坑、黄山种、翠峰、安吉白茶等;江南茶区中,湖北省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位居第一,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江苏第一,其次是浙江,尔后依次是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全区年平均气温15~20℃,≥10℃活动积温4 500~6 500℃·d,年降水量1 000~1 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左右,年日照时数1 500~1 900 h。热量较优,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是绿茶生产的气候适宜区域。同时,江南茶区也是茶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高发区,应加强茶树资源监测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充分利用3S技术基础上提高茶叶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大力推进茶叶精细化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7.
朱伯伦  储昭庆 《贵州气象》1995,19(5):31-33,35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铜仁地区茶叶生产的气候资源,揭示了我区具有发展优质高产茶叶的气候条件,阐明了茶树品种的气修适应性及优化布局,提出了发展茶叶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茶树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湖北省74个气象台站1971-2005年的气候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支持下,结合茶树的生态学特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湖北茶树种植实现基于1 km×1 km格网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显示:鄂西南、鄂东南地区以及鄂东北部分地区为最适宜茶树种植区,面积约占湖北全省的27.1%;鄂西北及鄂中部分地区为不适宜区,主要受到年降水量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的限制,面积约占全省的19.8%;其他地区则处于适宜和次适宜种植区.将区划结果与湖北历年茶叶产量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吻合度较高,即从茶树气候适宜性角度实现的精细化评价结果对指导湖北省的茶树种植规划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南茶叶生产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2017,(8)
正该书通过人工气候控制试验、田间试验和典型年份相关信息,构建了江南茶区茶叶主栽品种(龙井43、乌牛早、鸠坑、福鼎大白茶等)的农业气象指标体系,研究了茶叶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茶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茶叶生长气候适宜度和茶叶气候品质评价诊断等模型;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茶叶生产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茶叶生长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特征,开展了基于GIS技术的茶树种植精细化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探讨了遥感  相似文献   

10.
茶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而且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茶叶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幼嫩芽叶经过精制加工而成的。茶树是多年生的亚热带常绿植物,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要求。目前茶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分布的最北界限为49°N(苏联外喀尔巴阡茶区),最南达33°S(南非纳塔耳),南北跨82个纬度。垂直分布低至海平面,高的达2300米(印尼爪哇岛),低的和高的茶园相差2300米。在这个广大的范围内有50多个国家产茶。1980年全世界生产茶叶3600万担,主要产茶国家有20多个。除我国外,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100万担的国家有印度、斯里兰卡、日本、苏联、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其中印度和斯里兰卡两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茶树生念条件研究表明,在水热诸条件中,温度、降水和极端最低温度是几个关键的因子。本文试从陕南地区纬度相近的平利、紫阳、两乡三个茶叶主产地各气象因素作一对比分析。一、温度条件茶树是耐荫喜温润的植物。在适度的漫射光条件下,茶树能良好的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一般日平均温度达10℃时,茶芽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太阳辐射不仅为茶树生长提供能源,而且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之一,而茶树冠层的构成状况,直接影响投射到茶树冠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光的分布特征。因此研究茶园冠面的辐射特征,为茶树修剪提供依据,对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利用茶树的生长发育条件与气候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昭平县内茶树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利用昭平县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和昭平县气象站近30a的气候资料,建立区划指标的高层模型,并采用GIS技术对研究区的茶树种植进行气候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区,即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以及不适宜种植区。针对各个区不同的气候特征,提出相对应的茶树种植建议,为昭平茶叶的种植和生产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据陆羽《茶经》记载,1200年前,全国七大茶区之一的“河南区”就包括山东。1940年春,日本茶叶组合本山亮一来我省考察种茶的可能性。曾于胶州一带发现一株大茶树,已有600年历史。说明历史上我省东南部早有茶树栽培。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惠  岳辉英 《广西气象》2005,26(A01):16-18
福建省目前茶叶总产量已占全国的17%,是我国主要产茶区。近几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和品质发生了波动,与近几年福建气候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建种茶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建种茶气候特征,从气候上分析近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原因,为福建茶叶的高产优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天门市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648.8 h,年日照百分率37.2%,年大雾日数为23.1 d;年降水概率为32.45%,湿度大,全年的气候干燥度为0.88,春季气候干燥度为0.69,以春季气候干燥度最适宜天门市茶叶生长。针对不利于茶叶生长的灾害性天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茶叶种植提供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气象保障。天门市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茶圣”陆羽的故乡。由于境内年降水变化率大,天气变化剧烈,水旱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洪涝灾害多、危害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研究茶叶生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在生产中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对于推动天门茶旅游业发展,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1天门市茶叶种植的气候条件茶叶生产对气候因素的要求比较严格,合理利用气候条件进行趋利避害,使效益达到最大化。茶树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ph值4.5~6.0的酸性土壤中为最佳,并且炎热干旱和低温阴雨都会对茶树的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对气候条件的分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茶树遮荫的生态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继骞  孟爱德  胡锡超 《气象》1987,13(12):44-47
遮荫能改善茶园微气象条件,有降低温度、增加相对湿度的作用。它创造了一个适宜茶树生育的生态气候环境,从而提高茶树光合作用强度,延长光合作用的有效时间,降低呼吸消耗,协调碳氮比例,增加叶质持嫩性,减少紫色或微紫色反应和芽小的性状,取得茶叶原料的鲜叶优质高产,达到品质和产量同步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气象因子对1992年春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茶树原产热带雨林之中,性喜温暖湿润,耐荫而不耐干旱与严寒。实践表明,气象条件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1991年冬至1992年春我省异常气候事件频发,12月下旬的严寒大雪、2月下旬的奇暖、3月中下旬的低温连阴雨以及4~5月上旬的持续升温现象,导致1992年春茶生产形势独特,开采迟、结束早、产量集中、总产下降。为了深刻地认识气象条件对茶叶生长的影响,为茶叶生产、决策部门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气候依据,现对我省1992年春茶生育期内的异常气候及其对春茶造成的影响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茶叶萌芽至展叶期寒冻害为突破口,利用1987—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17个自动气象站2—4月的逐日气象数据及安溪各茶树种植区产量数据,确定茶叶寒冻害的天气指数保险气象指标,分析日极端最低气温与茶叶减产率的关系,建立了茶叶寒冻害指数模型。计算安溪不同区域茶叶种植区不同等级寒冻害的发生概率,应用纯保费率方法厘定了保险费率,并根据福建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际情况,制定茶叶不同区域种植区寒冻害指数保险触发条件、赔付标准,设计了安溪县茶叶寒冻害天气指数保险合同。设计的茶叶寒冻害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以客观气象数据作为定损依据,可以为茶农提供一种有效的风险转嫁方式,也为保险公司增加新险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61—2019年全国1903个气象站点的气候数据以及1115条茶树分布站点记录,利用最大熵模型和GIS技术筛选影响茶树种植的主导气候因子,根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中国大陆茶树气候适宜性划分为不适宜区、次适宜区、适宜区和高适宜区4个等级,厘定不同区划等级的主导气候因子阈值。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大陆地区茶树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春霜冻频率、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3—9月平均相对湿度。模型区划结果与名茶之乡、地理标志茶叶所在地吻合较好。茶树适生区的北界总体呈现出由东部高纬度向西部低纬度降低的分布态势,北界界限移动较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高纬度省份。整体茶树适生区质心的年代际变化较为平缓,除20世纪60—70年代和80—90年代的适生区范围有所缩小外,其他相邻年代际间茶树适生区的面积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与质心迁移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