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介绍近年来在浙西石耳山花岗岩区引进“花岗岩超单元─单元”理论进行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果。按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通过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解体了晋宁期石耳山复式花岗岩体。对划分出的30个侵入体,归并建立了四个单元,并进一步建立了石耳山超单元。通过对石耳山超单元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初步总结其演化特征,并同时探讨其成因类型,指出石耳山超单元花岗岩相当于S型花岗岩,应属上地壳硅铝层重熔岩浆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花岗岩区单元超单元填图的理论基础和一些术语概念,以及具体的填图方法。其理论基础有三点:(1)侵入体大小是有限的;(2)过去所谓的岩体相带,往往是岩浆多次脉动,(或涌动)形成的侵入体。所谓的岩体往往是复式岩体;(3)不同或同一个复式岩体内部各侵入体中,总是可以归为少数几类,各类侵入体有一定的相似性,可把它们归并成不同等级的填图单位。 花岗岩区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1)解体复式岩体,划分出侵入体;(2)追索和确定侵入体之间的接触关系;(3)归并单元;(4)归并超单元;(5)归并岩群;(6)确定岩群中各超单元形成顺序,超单元中各单元形成顺序。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坝王岭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通过1:5万区调填图,初步建立了单元、超单元等级体制。其中的雅加超单元是一个高位深成岩体的典型代表,它由南宝岭、分水岭、黑岭三个单元组成,单元之间全为涌动型侵入接触,无截然的岩性分界面,但不同单元间岩性变化明显,岩石结构变化较大。该超单元具套叠式构造特点,是一个以典型的结构演化序列为主所形成的超单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西目前在花岗岩类研究中有关成因类型和填图单元划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在成因类型划分中,过去不同学者对同一花岗岩体研究,往往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曰“S”型花岗岩;二曰“Ⅰ”型花岗岩。谁是谁非,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采用查佩尔(B·W·Chappell)、怀特(A·J·R·White)等成因分类的观点和论据时,应重视同源岩体群体的综合性特征分析对比,并列述了几个常见易犯的问题,在引进超单元填图问题时,评述了科宾(E·J·Cobbing)、贝特曼(P·C·Bateman)等人提出的填图单元划分方案和原则,以及诸如“侵入体”、“单元(Unite)”、“超单元(Super—unite)”、“岩基(Batho-lith)”与“岩簇(Lithodemes)”、“岩套”等名词的原来含义及概念:探讨了单元与岩簇、超单元与岩套的区别,岩基、岩基段(Segments)与岩带、岩群的对应关系,超单元同源岩浆序列与岩带、岩群同源演化关系之间的区别;并以玉林石南地区填图中有关填图单元划分为例,认为在这样复杂的岩浆活动区,应以侵入体为基本单位,纵向组成单元、超单元,横向组合为岩带、岩群,五级划分才能满足填图的需要。此外,还论述了同源群体划分方法及锆石在划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辽西务欢池-铁匠各冷地区中生代—晚古生代花岗岩岩体可划分为十一个填图单元,据岩体形成时间、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及岩石组构特征,可把这十一个花岗岩填图单元归并为小欧力营和察哈尔山两个超单元。两个超单元主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成因类型属于壳幔混源型,二者岩源不同。小欧力营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269Ma,侵入时代为早二叠纪,为强力就位;察哈尔山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190Ma,侵位时代为早侏罗纪,岩石糜棱岩化明显,属于被动就位  相似文献   

6.
青岛小珠山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汝国   《山东国土资源》2001,17(6):32-38
青岛小珠山花岗岩体为中生代偏碱性侵入岩,过去通称小珠山岩体,通过15万区域地质填图,将其划分为15个单元,划归为大店和崂山两个超单元.对各单元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应属A型花岗岩,为燕山晚期之产物.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侵入岩岩石单位及其代号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暂行 )》和我省正在进行的 1∶2 5万区调修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对山东省侵入岩岩石单位及其代号进行了厘定 :不同类型的花岗岩类均作为正式填图单位按“年代 岩性和典型产地方法”确定填图单位代号 ,而独立侵入体、脉岩和包体 ,以及基性—超基性岩则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按“年代 岩性方法”确定填图单位代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呼鲁斯太幅和古拉本幅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该地区太古代贺兰山群中-高级变质岩中早元古代花岗岩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和填图。在此基础上,从花岗岩的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详细研究,把早元古代花岗岩划分出7个单元,并将其中的5个单元归并为两个超单元。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山东省先后开展并基本完成了新一轮1∶20万区调修测工作,至“八·五”末累计完成成填图面积113064km2,1∶5区调填图面积为49064km2,覆盖面积已达可填图区57%左右。由于广泛应用区调工作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填图方法,使得侵入岩研究程度大大提高,特别是前寒式纪侵入岩应用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划分了侵入岩单元、超单元,地质图件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本文依据这些新成果,编制山东省(鲁东、鲁西)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序列,作为侵入岩研究的一个方面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0.
岩体内部接触关系的研究是花岗岩等级体制划分及填图的唯一途径。1:5万区调证实,以造山带复杂地壳组份为背景的西秦岭洮坪地区花岗岩类发育,其成因为以S型为主兼有Ⅰ型,因而兼有结构序列和成分序列双重演化规津。这对更有效地综合运用两种类型的划分方法和划分原则来进行超单元—单元划分并指导填图提供了方便。本文着重介绍划分原则、划分方案及野外识别复式岩浆侵入序次和演化序列等重要特征的内部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胶北隆起区变质基底岩性较复杂,从中分离出正变质侵入岩,并按单元-超单元理论对其进行了谱系单位划分,其中古元古代吕梁期侵位的一套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类侵入岩划为双顶超单元,根据其穿插关系、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征等进一步划分出5个单元。双顶超单元其侵位受构造控制,分布范围较广,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花岗岩等级体制填图方法对天湖花岗岩体进行解体,建立了三个填图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对各单元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组构及野外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论证,该岩体是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环状深成岩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遥感、物探、地质等多地学数据的综合应用技术和方法。作者从多源遥感数据在铀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特点出发,充分利用了铀矿地质的特色信息--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航放)信息,进行了信息融合,开发多光谱遥感、雷达遥感、高光谱遥感、航放四种信息融合的MR、MSR、HSR融合图像。在此基础上,将融合图像的解译成果与重力、磁力、地化、地质等其他地学信息进行复合分析,从而建立了具核工业特色的光-能谱集成技术系统。利用该系统在植被覆盖的花岗岩、火山岩和沉积盆地地区进行了地质填图和铀矿找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清河镇超单元花岗岩,位于华北地台与吉黑地槽拼接带内,同位素年龄值274±4Ma(单颗粒锆石Pb—Pb法),层于早二叠世。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按照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将其划分为阎家堡子单元、籍家街单元、杨木林子单元和吴家沟4个单元。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类,由于侵位过程中的同构造变形作用,局部形成糜棱岩化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岩浆侵位为膨胀底劈—顶蚀脉动上侵。  相似文献   

15.
西藏双湖角木日地区发育一套典型的造山带混杂岩,包括陆源复理石、海山块体、蛇绿岩块体、外来岩片、洋壳残片和高压变质岩块体等,其总体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混杂和变形变质作用。通过多年来在该区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工作实践,以对该区混杂岩的划分和合理建立混杂岩填图单位为目的,采用大比例尺物性填图结合构造填图等方法,结合露头尺度岩块与基质变形和变质调查,初步总结出适合该区造山带混杂岩的地质填图思路:依边界断裂为界划分岩片级构造单元,在岩片内部基质和外来岩块划分基础上建立混杂岩填图单元,将混杂岩作为地质实体进行构造填图,重视物性填图,造山带混杂带填图综合采用构造填图与物性(岩性)填图有机结合的双重填图法,表达客观存在的地质体,在角木日混杂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中达到了较好的填图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我国当前推广应用以岩石地层单位为主的1:5万区调地质组图测制工作涉及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关于多重地层学的含义问题。文中介绍了当今世界上关于“统一地层学”和“多重地层学”的概念及其地质“系图”和“组图”各自的适用范围、存在问题,并强调指出测制“组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意义;其次,讨论了“组”的定义,指出岩相是划分“组”的理论基础,岩相界面是组或段的分界面;第三,关于测制地质组图时,提出如何开展岩石地层单位清理、岩相工作精度、岩组划分中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如何使用岩石地层单位符号、命名等问题的处理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花岗岩单元&超单元新理论将苗儿山岩体划分为13个单元,归并为两个超单元、两个独立单元.不同单元、超单元的地质特征揭示了不同构造期古老岩石重熔的岩浆,沿北东向基底断裂上侵在隆起核部冷凝成岩的演化规律.雪峰期形成猫儿界单元浅成相裂隙喷溢型火山岩;加里东期以NE向基底断裂的中心式扩展定位形成中深成相黄金超单元主体,自中心往外,岩体由新至老分布;印支&燕山期延续了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特征;因环状裂隙影响,印支期光旺岭单元各侵入体总体呈NE向展布,且以加里东期岩浆侵位中心呈半环状排列;燕山期八角亭超单元3个NE向带,是岩浆呈岩墙式扩张定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青岛崂山花岗岩具有成分和结构演化的特点。本文依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应用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法,将组成该复式岩基的36个侵入体划分为10个单元,分别归并为浮山、石门山和崂项三个超单元,同属崂山超单元组合。通过对其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起源,是在同一构造事件影响下,下地壳变质火成岩有间断地发生了三次熔融事件的产物。早期为I型花岗岩,晚期演化为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鲁东地区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定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主要岩性为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原划为新元古代震旦纪.根据在招掖地区新测的锆石SHRIMP U一Pb年龄,崔召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为(158±3) Ma、郭家店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144±3)Ma;昆嵛山地区九曲单元弱片麻状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53±2) Ma.玲珑型(超单元)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0~140 Ma,结合宏观与其他地质体相互关系,改划为侏罗纪.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体属于侏罗纪钙碱系列的侵入体,主要显示长英质陆壳深熔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形成于中下地壳深度,可能来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是加厚下地壳拆沉作用的产物,而且可能标志着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作者参与1∶5万岚县测区矿调工作时,对岚河群进行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发现前人划分的岚河群前马宗组、两角村组、石窑凹组、乱石村组4个组中原石窑凹组及乱石村组为前马宗组、两角村组的构造重复,因此,岚河群应只保留原前马宗组及两角村组两个组,其含义与原含义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