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东川昆阳古裂谷型铜矿的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泰  包昌良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42-344
从东川铜矿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富集规律和控矿因素的角度入手,对东川昆阳古裂谷演变的整个过程作了简要的说明.形成和建立了一整套东川矿区铜矿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确定了东川铜矿区以寻找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和滥泥坪式铜矿为主要目标.同时根据东川矿区各类型铜矿的分布特点,预测了东川铜矿区新一轮找矿的方向及靶区位置,为东川铜矿区的找矿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天佑 《云南地质》1993,12(1):126-129
东川矿区地质及矿产调查研究工作开始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也还有一些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评各阶段地层研究成果,提出存在问题,供参考。 (一)东川矿区地层研究简况及评述(表1) 据文献记载,早在1898—1938年,先后有法国人勒克莱、戴普拉及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丁文江、黄懿、朱熙人、谢家荣等对矿区作过地质矿产调查。由于资料保存不全,又不易查找,故难以评述。 1944年,孟宪民教授等填制了东川矿区1:20万地质图及落雪—因民区1:2万地质图,  相似文献   

3.
东川矿区大规模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己六年之久,在这六年中进行了大量各种比例尺的地及测量,找到了一定数量的基地,为东川铜矿基地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发展,因此,还  相似文献   

4.
磁化率参数在地层中的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地质学者多年的努力,东川矿区地层的层序划分已基本确定.东川矿区出露的地层,除部分平台、沟谷有第三系和第四系覆盖外,其余均为元古界.以中元古界为主,分布面积约占85%.古元古界多呈断块在矿区北端小岩脚及矿区中部的小溜口等地出露.新元古界震旦系分布于矿区的南部,分布面积约占13%.  相似文献   

5.
东川托布卡金矿矿化层位与找金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托布卡、小溜口、东川马鞍桥剖面昆阳群地层(包括特征岩性、岩石化学)对比研究,认为托布卡金矿矿化层位相当于东川矿区昆阳群下亚群的平顶山(美党)组和菜园湾(大龙口)组。云南在中元古界的找金工作,应以“黑层”、“断裂”、“蚀变”为重要线索。预测找金工作有望地区有:金矿区控矿剪切破碎带南延地段、小溜口—人民凹—燕子岩地区、因民-下四棵树倒转背斜逆断层带、鸡多向斜东侧茂麓断裂带、东川矿区南侧老鹰岩-白锡腊倒转背斜带。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拥有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建国后随着东川矿务局成立,拉开了东川铜矿大规模开发的序幕。东川的现代矿业在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威胁矿区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山采冶严重影响矿区周边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通过系统分析东川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阐明了东川矿山环境的深层次原因是东川的矿山和铜矿长期开采历史,问题根源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矿业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思路和措施,东川需要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一系列措施,使区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得到加强,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7.
前言 1956年冬,著者(邵)曾至四川西部会理一带工作。对会理一带力马河、通安区岩矿问题,协同我局立马河工作站高征亮、李存帅作了初步的研讨。其中通安区为早已知道的—个有色金属矿区,和云南省东川铜矿区隔江相对。在地质上和东川属同一  相似文献   

8.
东川矿区地质找矿研究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蒋家申 《云南地质》1998,17(1):46-56
东川矿区仍然具有巨大的找矿前景。但对矿区基础地质、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着认识(观点)上的分歧。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解决必将对东川矿区乃至整个川滇会理群、昆阳群分布区的基础地质和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天佑 《云南地质》1998,17(1):57-69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野外调研,对本沤昆阳群的地层、矿产、成矿地质条件与相邻的东川矿区作了对比,提出该区有找矿前景的几种铜矿类型。  相似文献   

10.
禄劝金沙江南岸昆阳群地质特征及铜铁矿床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野外调研,对本区昆阳群的地层、矿产、成矿地质条件与相邻的东川矿区作了对比,提出该区有找矿前景的几种铜矿类型  相似文献   

11.
汤丹铜矿是东川矿区探明的大型铜矿床之一,已探明铜储量超过129万t。矿床位于东川矿区东南部,是典型的东川式铜矿床。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白云岩中,少量矿体赋存于黑山组碳质板岩中。矿石类型按产状主要分为2种:一种为产在白云岩中的层状铜矿石,矿石矿物以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为主;另一种为与菱铁矿和石英共生的脉状富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斑铜  相似文献   

12.
论东川脉状富铜矿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川脉状富铜矿在历史上对矿山、对国家曾作出过重大贡献。汤丹厚大的层状铜矿也是50年代在广泛调查汤丹脉状矿的基础上发现的,从而肯定整个东川矿区层状矿的巨大工业价值。对脉状铜矿的成因,长期以来受着“脉状铜矿由层状铜矿就地取材”转化形成的思想束缚,因而对其评价-研究成果甚少。从脉矿现有的历史资料出发,结合当今的研究成果,认为东川矿区广泛分布含铜大于5%的富脉矿,脉矿与层状矿在伴生元素、稀土配分、硫同位素组成,爆裂测温等方面,二者均有明显的区别。脉铜矿是以深源为主形成的。建议对历史上曾开采,但至今未作详细地质工作的茂麓铜厂尽快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东川铜矿的两个主要矿区(因民、落雪),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含矿地层之下首先发现了一套火山岩;认定了因民期浊积岩的存在;对因民角砾岩的火山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昆扬群中包括有东川火山-沉积含铜建造,对建造中各岩段进行了相分析和形成环境的讨论;认为东川铜矿床是受发育在扬子古陆边缘、夭折了的中—晚元古代裂谷——康滇裂陷槽控制的火山-沉积-受变质层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刘明勇  杨彦林 《地球学报》2013,34(S1):157-162
云南禄劝—东川磷块岩矿床是云南省重要的磷矿石资源地, 目前地质研究程度低, 矿山开发利用程度相对不高。本文依据详查工作的实践, 系统阐述了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 通过与相邻矿区的含磷矿层对比, 以及化学、矿物成分、矿层结构的分析, 对成矿环境和矿床成因作了探讨, 指明了找矿方向, 对矿区外围及区域上找寻相似磷矿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川矿区小溜口组金矿化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川矿区播卡地区小溜口组金矿的发现为矿区昆阳群的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找矿思路。通过研究小溜口组金矿化特征、载金矿物黄铁矿特征、金赋存状态等特征,初步提出本区金矿化与穆龙套金矿床特征相类似,属于黑色岩系金矿的思路,认为在滇中地区昆阳群钠质火山岩、黑色碳硅质页岩系中进行金矿找矿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东川辉长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和生 《云南地质》1998,17(1):75-80
东川矿区多个基性侵入岩体具不同程度的铜矿化。新塘辉长岩和白锡腊辉长岩中赋存工业铜矿体及富铜铁矿体。据稳定同位素资料:大部分裂隙富矿的δ34S值趋于零,H、O、C同位素组成落入岩浆热液区,说明岩浆热液对裂隙富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东川矿区基性岩浆侵入活动,对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铜质和热动力,即部分铜质来自基性岩浆。  相似文献   

17.
由省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东川市地质学会和东川矿务局联合召开的“东川矿区深入找矿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20—25日在东川市汤丹召开。到会代表共98名,有12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尤其是过去曾在东川工作的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的王可南副总工程师,四川省地矿局胡正纲副总工程师、吴景天高级工程师以及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李希勣高级工程师等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是继1973年“东川铁铜矿床座谈会”后的又一次盛会。1973年会议的成攻标志是解脱了“岩浆热液成矿”的束缚,初步总结了“沉积——成岩成矿”在指导找矿、科研方面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十一年后举行的这次会议,除了肯定上次会议所取得的成绩之外,着重指出:“沉积——成岩”成矿说,尚不能全面合理解释东川式层控铜矿的某些地质  相似文献   

18.
东川运动及其对东川矿区褶皱构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东川运动的各种认识,通过上下地层的特征、构造、变质作用、火山-岩浆活动、形成背景以及汤丹、落雪和拖布卡3个典型剖面的研究,确定该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东川运动是南北向挤压运动,在东川矿区下(昆阳)亚群形成东西向褶皱构造,被后期小黑箐和晋宁运动叠加改造后,其构造形迹变得模糊和复杂,但经仔细研究分辨出了10个较大的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19.
陈刚  肖晓牛 《江苏地质》2014,38(1):117-121
以云南东川金江小石将军铜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小石将军铜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控矿因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认真、详细观察、分析,结合东川知名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将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厘定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我省昆阳群地层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铜铁资源.在这一地层出露的八千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有着开采历史悠久的东川和易门两个铜矿区.建国以来,在党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东川和易门都进行了大量地质勘探工作.二十多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以来,我们已完成了若干面积的地质填图,探明了一些大、中、小型铜矿,发现了数百个矿点.在这些探明的矿区,已相继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矿山企业,使古老的矿山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指引下,广大地质勘探战士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地质勘探工作的更大发展.通过多年来的地质勘探实践,我们对矿床规律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陆续在过去认为无矿的地段找到了一些新矿体,为生产矿山不断地补充更多的资源.回顾以往的找矿评价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