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北京市老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为背景.对天然降雨、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示范工程处理过程雨水径流以及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示范工程对雨洪的处理利用效果,探讨雨水回灌至地下能否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牛权森  徐岩  周巍 《地下水》2014,(2):72-73,95
蓄存洮儿河丰富的雨洪资源,发挥扇形地的调蓄作用,增加扇形地地下水可利用量。对扇形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地下储蓄空间及雨洪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利用地下水渗流有关理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四个雨洪资源回灌补源方案,并计算每一个方案的可利用水量,对方案的优缺点及效益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方案四为适宜采用的结论,可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红层水井有效地缓解了成都11个区(市)县的94个缺水乡(镇)用水问题。通过对红层地下水长观监测和分析,掌握丘陵地区典型小流域红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红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变化,进一步研究红层区地下水的富集、储存规律,为红层区城镇化建设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分析认为,红层地下水位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受降雨因素明显、地下水抽降后3~5 h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正本书于2018年6月8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本书系统研究了华北型煤田岩溶地下水与煤炭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煤矿充水模式、岩溶水勘查模式、煤矿突(涌)水模式及治理模式等系列理论。根据作者  相似文献   

5.
正本书于2018年6月8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本书系统研究了华北型煤田岩溶地下水与煤炭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煤矿充水模式、岩溶水勘查模式、煤矿突(涌)水模式及治理模式等系列理论。根据作者30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地下水成因分析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本书于2018年6月8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本书系统研究了华北型煤田岩溶地下水与煤炭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煤矿充水模式、岩溶水勘查模式、煤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群众打井资料编图的好处近年来,我国华北、西北等主要农业地区,在进行抗旱保丰收的斗争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打井运动,在大量开发和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地区利用地下水灌溉的问题,首先须要摸清地下水的分布特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面对区内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地质灾害严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是实现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中以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为基础,围绕区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重点应放在优化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和层位,充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利用滨海河谷建设地下水库;利用地下空间和雨洪水资源,实施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扩大咸水资源改造利用;勘查、建立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研究等措施,建立以城市、港口为重点的地下水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环境地质调查重点则放在确定海岸基准线,开展重点城市、港口以及湿地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建立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构建海岸带地质环境保障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韩梅  尹静章 《地下水》2014,(6):78-79
分析地下水在枣庄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对生态系统影响。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分析地下水系统,制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及地下水开发模式,在地下水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价等方面,提出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将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MODFLOW能模拟地下水混合井流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自然界的含水系统,绝大多数具多层性。对于多层含水系统,为增大出水量,简化施工工序和降低成本,普遍采用混合井开采地下水(例如处于我国干旱半干旱的、普遍开采地下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甚至利用混合井做抽水试验。不仅如此,还有不少观测孔也是混合的。因此,如何建立混合井  相似文献   

11.
开发利用华北东部低海拔平原浅层弱渗透含水层地下水,是挖掘水土资源潜力与提高光热生物环境资源利用水平的关键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和现场勘查设计施工,在天津、沧州、衡水和济阳等地成功建立了"抽咸换淡辐射井"、"河水-雨洪水-潜水循环利用井"、"虹吸连通增采井"等不同类型示范工程,取得了在低成本条件下的良好效果。这既解决了淡水、微咸水、甚至是咸水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也使浅层咸水大规模改造利用成为可能,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华北类型岩溶煤矿,深受煤系底盘奥陶纪灰岩含水层(以下简称“奥灰含水层”)岩溶承压地下水之害。仅据冀、鲁、豫、陕等七省十九个矿务局的不完全统计,表明: 岩溶地下水往往以数十倍,乃至数百倍于正常矿井排水能力的水量,瞬间溃入矿坑(以下简称“突水”),酿成灾祸危及生产。已造成局部或全部淹没的灾害性突水愈百次,其中淹没矿井几十次,直接损失也很大。 一些新矿区建井期间即碰上岩溶水患挡道,直接  相似文献   

13.
正本书于2018年6月8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本书系统研究了华北型煤田岩溶地下水与煤炭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煤矿充水模式、岩溶水勘查模式、煤矿突(涌)水模式及治理模式等系列理论。根据作者30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地下水成因分析及评价方法,特别是建立了煤矿静涌水量、动涌水量计算方法,以及基于单位面积静涌水量的煤矿顶板危险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新民  柴福鑫  颜勇  张继群  杨丽丽 《地下水》2007,29(6):47-50,64
分析和探讨了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的类别划分以及蓝、黄、红区的划分依据和原则,并结合西北、华北和东部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地下水问题,提出了西北型、华北型和东部沿海型地下水蓝线水位和红线水位等具体分析成果,为加强水资源的量化管理和地下水"水量与水位"综合管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1823年(清道光三年)我国发生大范围、多流域的严重雨涝,这是在小冰期寒冷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文章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了1823年的气候实况并绘图显示,指出该年我国华北夏季雨期长、多大雨,北京6~8月雨日53天、降水量663mm超过现代(1971~2000年)平均值5成;长江中下游全年多雨,梅雨期长...  相似文献   

16.
华北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水文地球化学勘探是解决煤田开采过程中一系列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概化华北型煤田典型水文地质结构的基础上,分析采动影响下典型水文地质问题,揭示了华北型煤田地下水多场耦合关系与水文地球化学勘探作用机制及其测试分析处理技术;通过回顾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发展历史,明确华北型煤田水文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可靠性;汇总地下水常用的水文地球化学组分及其测试仪器,并从图解法、数理统计法、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面阐述水文地球化学勘探的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从地下水资源评价、突水水源动态识别、水文地球化学时空演化、地下水动力异常反演、地质结构异常反演、地下水混合模式构建及水热资源勘察等角度综述了多场耦合下华北型煤田水文地球化学勘探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明确了水文地球化学勘探的优越性与可操作性。结合华北型煤田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华北型煤田水文地球化学勘探典型技术核心及其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水文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景区的径流水样在地区雨水线 (方程为 :δD =7.43δ1 8O +6 .5 9)附近 ,且氧同位素有一定的正偏移 ,说明径流具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补给为辅的特征 ,旱季时地下水补给比例上升 ,泉水主要接受地下水补给。景区的二道海、矿泉水厂沟、扎嘎瀑布沟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主要平原地下水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华  陈浩  张薇 《地下水》2009,31(2):1-4
通常用地下水开采系数反映地下水资源潜力,只考虑了地下水的持续开采,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相互脱节,不便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地下水潜力系数是综合了地下水可开采盈余量、咸水、微咸水可利用量以及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节水量等,对各平原(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不同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西北内陆盆地突出要解决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涵养保护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应充分利用水资源相互转化和重复循环的规律,扩大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华北及东北地区应从水资源现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综合治理,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合理调整开采方案,应加强浅层微咸水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河道橡胶坝工程增加傍河区地下水资源量,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以河南省南阳市白河橡胶坝蓄水补源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傍河区地下水数值计算模型及河道水动力学模型,计算橡胶坝蓄水工程对地下水补给量及潜水蒸发的影响,为雨洪资源综合利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形成与相关河流的发育贯通相辅相成。不同的岩溶水系统模式表现出不同的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岩溶水径流带控制的岩溶水网络系统是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基本特征。天然状态下,华北型煤田煤层顶板砂岩地下水系统与底板岩溶地下水系统有水力联系的区域,是矿井岩溶水涌(突)出的危险区。煤矿采掘工程打破了煤层顶、底板地下水系统水压力平衡,在压差作用下,承压岩溶水的"压裂"作用对构造煤系发育层段的疏通有着重要作用。承压岩溶水的释放或涌(突)出,是岩溶承压含水层弹性贮存量的释放,岩溶水运动属非稳定流。将断层等线形过水断面概化成环状井(孔)过水断面,则可用定降深非稳定流承压井流方程,预测可能的岩溶水涌(突)水流量及其变化规律。对流量函数Q(t)定积分,则可预测任意延续时间段的涌(突)水量。基于承压岩溶水弹性释放的非稳定流矿井岩溶水涌(突)水量预测方法,突破了岩溶水涌(突)水量无法预测的禁锢,对提升矿井岩溶水防治水平,解放华北型煤田下组煤有积极、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