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炯 《中国沙漠》2010,30(5):0-0
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沙漠分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和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临泽内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成立30周年暨纪念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学术讨论会"于2010年7月30~3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鲁东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沙漠分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和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以及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协办.  相似文献   

3.
1992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简称沙坡头站,下同)在兰召开了第三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兰学术委员九人出席。会议议程是听取站负责人1991年科研工作汇报、审议1992年站科研工作计划和基金申请。委员们一致认为:沙坡头站开放一年来,在基础研究、试验场地建设、国际合作、培养和吸引人材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展,充分肯定成绩,也指出课题分散、经费不足、缺乏年轻科技人员等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沙坡头站生态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与综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多年研究与定位观测中,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这些数据在科学研究、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数据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限制了数据的利用效率。根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生态网络研究的总体科学目标和沙坡头站的具体目标,沙坡头站在网络监测及监测数据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管理。作者就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近年来网络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措施与综合管理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旨在为进一步提升网络监测与数据综合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已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主持,经院内外专家评议论证,由中国科学院(90)科发计字1231号文件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开放的研究站。任命陈荷生副研究员为该站站长。1990年11月6—7日在兰州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推选兰州沙漠所所长朱震达研究员为首任学委会主任,兰州大学生物系林彰德副教授、兰州沙漠所赵兴梁研究员任学委会副主任,副站长刘家琼副研究员任学术秘书。学委会认真讨论和通过了沙坡  相似文献   

6.
金炯 《中国沙漠》2012,32(5):1184+1507
<正>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相似文献   

7.
沙漠人工植被和流动沙丘的小气候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1992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治沙试验研究站沙漠人工植被防护体系和流动沙丘下垫面近地面层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其小气候特征,效应的物理机制及实际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仲云  杨泰运 《中国沙漠》1997,17(2):212-213
沙丘地种植水稻试验的新进展冯仲云杨泰运(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和内蒙古哲里木盟农科所合作在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于1992年首次在沙地试验"沙地衬膜种稻",取得产量9000kg/km2的成功。1996年我们又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开放试验站进行了水稻种植试验,也取得了9 225 kg/km2的好收成,为进一步开发沙地高效利用技术提供了新经验,对我国沙漠治理和沙区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作民 《中国沙漠》1992,12(2):69-69
1987-1989年,我们与日本鸟取大学合作开展黄豆水分平衡研究。试验地点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主要探讨黄豆水分平衡与生理指标以及沙地水分张力PF值的关系,以便为节水灌溉提供依据。灌水方式为滴灌。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兴梁 ,男 ,汉族 ,192 8年 1月 8日生于安徽马鞍市。 195 3年 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林学系。中共党员 ,研究员。曾任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学术秘书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沙漠研究室植物固沙组组长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计划处副处长、植物固沙研究室主任和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站长 ,硕士生导师 ,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所研究员晋升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沙漠化研究治理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常务理事和秘书长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理事 ,甘肃省林学会副理事长 ,…  相似文献   

11.
为总结三十多年来,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程以来的治沙经验和科研成果,交流国内外沙漠、沙漠化防治的信息,提高三北地区治按科研、生产第一线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和宁夏林学会,在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科学研究站联合举办的“三北地区治沙讲习班”,历时四十天,于今年元月五日结束。  相似文献   

12.
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铁路防沙体系的建立及其效益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沙坡头地段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沿线,属草原化荒漠带。在这严酷的条件下不灌溉的人工植物固沙及铁路防护,能否成功成为多年争论的问题。 沙坡头沙漠科学研究站与铁路单位合作30余年;建立了200毫米以下年降水量人工植物固定流沙的典型区;开创了草原化荒漠带治理沙漠的研究站;总结出"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铁路防沙体系及措施。为沙区修筑铁路提出了效益显著、易于推广的示范区;成为国际治沙合作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基地。  相似文献   

13.
周纪侠 《中国沙漠》1986,6(3):84-86
1985年8月7日至9日,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举行了"沙坡头沙漠科研30周年学术报告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78人,其中有长期从事沙漠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也有一直关心和支持沙坡头沙漠研究事业的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4.
典型干旱区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及粒度谱分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利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的太阳光度计辐射资料,计算了该地区各月平均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并对该地区秋、冬、春三季平均的光学厚度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日变化也作了分析。此外,从反演的粒度谱分布也可以看出,春季该地区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含量远大于冬、秋两季,并可以反映出春季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但反演方法的精度有限,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寿伟权 《中国沙漠》1990,10(4):65-65
1990年6月14日至15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邀请中国科学院、大专院校、生产部门的15位知名教授汇集沙坡头,组成专家组对沙坡头沙漠科学研究站实施开放的条件,今后研究的方向、任务和范围,进行了审查和论证。沙坡头沙漠科学研究站位于宁夏自治区中卫县,建于1956年3月。建站伊始,目的就很明确。为探索包(头)兰(州)铁路穿越腾格里大沙漠南缘42公里(其中沙坡头地区长16公里)线路,提供防治铁路沙害的原理与措施。腾格里沙漠东南部流沙,全为高大密集的流动格状沙丘。  相似文献   

16.
陈云峰 《中国沙漠》2018,(6):I0001-I0002
2018年10月26-27日,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国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国家站及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国家站共同协办的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7.
温培安 《中国沙漠》1986,6(4):69-70
受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委托,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于1986年10月25日至11月15日和11月20日至12月20日,分别在奈曼和沙坡头科研站,举办了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技术培训班。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宁夏、陕西、山西、吉林等8省(区)的78名学员参加了学习。这次培训班由兰州沙漠研究所主办。并聘请西北水保所、沈阳林土所、兰州大学、内蒙  相似文献   

18.
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的建立与耗散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宏义 《中国沙漠》1990,10(3):59-63
本文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建立的动力学及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的有序性。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的建立过程是生命进化的一个宏观动力学体系。沙面土壤结皮的出现和长程地维持是固沙的核心。该体系反映的沙漠从混沌、对称的世界走向有序、稳定世界的相变点为沙漠固定问题的研究打开了通道。把"耗散结构"理论引入沙漠学领域,阐明了沙坡头人工植被系统建立与发展的原因、机制和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地理和地貌系杰·鲍勒博士,赴青海参加“柴达木盆晚地第三纪以来地质环境演化”学术交流会途经兰州,于1983年7月8日,由学部委员、我国著名第四纪地质学家刘东生教授陪同,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杰·鲍勒博士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第四纪地质学家,学识广博,尤长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盐湖、沙漠研究。他在沙漠所参观了我国沙漠和沙漠化防治研究的展览,观看了介绍沙坡头实验站科研情况和联合国沙漠化防治讲习班的影片,并与我国沙漠学家朱震达研究员等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0.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兰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铁路,其中沙坡头段风沙危害最严重,防护体系对铁路的建设和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区防沙措施及效果、防护体系结构特征、合理宽度设计等方面,总结了60余年来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的研究成果,并指出防护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脆弱,局部地段土壤水分条件恶化、人工固沙植被退化、防沙措施破损、风蚀“活化斑”现象严重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防护体系的养护、完善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