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沉积学大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1 6~ 1 9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到会代表总计 2 1 0人 ;校外代表 1 6 3人 (其中中科院系统代表 2 6人 ;高校系统代表 2 9人 ;产业部门和其他系统研究人员代表 94人 ;编辑、出版等方面代表 1 1人 )。我国沉积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几乎均出席了此次盛会。为了总结 2 0世纪中国沉积学发展历程中的经验 ,检阅我国沉积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促进新世纪中国沉积学与国际沉积学研究的全面接轨 ,根据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的决定 ,本次大会围绕沉积学与资…  相似文献   

2.
经江苏省科协三届五次全委会决定,江苏省委批准,拟于今年11月召开江苏省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议正式代表500人。大会议程:1、审议省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2、修改《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章程》;3、选举省科协第四届委员会;4、讨论贯彻省委关于“今后几年要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科技进步上有所突破”的战略方针的问题。根据省科协苏科协发办字(88)95号文,分配我会四大代表四人;推荐四届委员候选人两人(委员候选人必须是四大代表)。7月29日我会四届七次常务理事会研究了选举形式,协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倡导的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于1988年11月1日至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宾馆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7个国家共187名代表,其中苏联代表15人、日本代表10人、波兰代表2人、联邦德国代表2人、印度代表2人、法国代表1人、中国代表155人。我院有4名  相似文献   

4.
此次会议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化工学会等共同发起和赞助,并得到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19、226和254项目赞助。参加此次在我国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地质领域的国际学术会的代表共435人,其中中国321人(正式代表240人),外国120多人(正式代表117人);代表们分别来自五大洲27个国家;会前共收到英文摘要434篇,其中中国学者291篇,外国学者143篇,已编入论文摘要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事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一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会议于1988年9月7日至10日在上海市同济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共130人,其中国内包括台湾代表99人,国外代表31人。国内代表来自19个城市的地质、海洋、石油、高校和中科院等系统的42个单位;国外有日本、南朝鲜、美国、苏联、泰国、印尼、印  相似文献   

6.
于6月10日至12日召开。主要任务是总结学会五年的工作、改选理事会和进行学术交流。来自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的代表共计137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代表58人;收到论文28篇。大会交流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貌、第  相似文献   

7.
矿源 《岩矿测试》1983,(4):318-318
经中国科协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会批准,全国黄金矿床矿物学与成因矿物学学术会议于1983年10月5日至10日在山东省掖县、由矿床矿物成因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与山东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会议由矿床矿物成因矿物学委员会主任陈光远教授与山东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曹国权总工程师共同主持。到会正式代表100人,列席代表30人,包括工作人员共145人。代表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的86个单位。他们代表不同地区的地质队、研究所与大专院校,还有主管金矿生产领导部门的代表与刊物、杂志、出版机构的代表。老中青三结合,欢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金矿矿物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与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1986年7月19日,地矿部地矿司在北京召开了1:50000区调填图方法研究项目论证会议。出席会议有:安徽、陕西、湖南、江西、河北、广西、山西、贵州、辽宁等9省(区)地矿局及所属区调队的代表24人,科研、院校和部机关代表18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论证1:50000区调填图方法研究项目;对论证后确定的课题,与委托、承担单位签订科研合同;建立项目领导和各层次的组织机构及管理办法。项目下设3个2级课题,内含14个专题,通过对我国三大岩类发育区的1:50000区调,用新的理论和新的观点填制新的地质图件,从而提出  相似文献   

9.
陈伟海 《中国岩溶》2009,28(4):439-43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乐业县人民政府、凤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广西地质学会协办的“全国第十五届洞穴学术会议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4—18日在“天坑之都、洞穴之城”——广西乐业县和凤山县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南方峰丛喀斯特天坑与洞穴系统发育演化研究;国际洞穴探险与岩溶旅游产业开发研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研究、保护与旅游开发。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人数约200人,分别来自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全国岩溶景观与洞穴科研、  相似文献   

10.
一 XIII届INQUA大会经过四年的筹备,于1991年8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INQUA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也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大会,从而使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几十年前就渴望在中国举办国际大会的宿愿得以实现。来自六大洲41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余人出席了大会,其中有包括16名台湾省代表在内的中国代表380余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543人,陪同人员98人,是迄今在中国举办的、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1年11月上旬在北京大学召开。为了促进地学事业的繁荣和青年一代的早日成才,中国地质学会委托其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共同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会议规模约为250人,代表年龄在35周岁以下,代表的产生办法分为:1.各省地质学会青工委推荐,每省3人,共约100人;2.采用自由投稿,根据论文质量确定代表资格,共约150名。到目前为止,会议筹备组已收到1200多份论文摘要,正请有关专家进行评选,大约在今年4月份向获得代表资格者寄正式会议通知。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1987,33(2):196-197
中国地质学会三十三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1986年12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出席的有名誉理事袁见齐,徐克勤2人;理事78人;部分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研究会)及省地质学会的代表列席了会议。会议由理事长程裕淇主持并致开幕词。中国地质学会参加中国科协“三大”的代表张之一同志传达了科协“三大”的主要精神;中国地质学会专职副秘书长何世沅同志作了“两年多来中国地质学会的工作及  相似文献   

13.
第11届亚洲遥感会议于1990、11、15~2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13人,其中来自亚洲及世界其他区域的22个国家、地区及联合国有关组织机构的海外代表118人,我国代表395人(煤炭系统5人)。  相似文献   

14.
西北、内蒙六省(区)第二次地下水长期观测研究协作会议,在甘肃省武威县召开。参加会议的除六省(区)代表外,还邀请了兄弟省有关科研和大专院校的代表共八十二人。水利部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在地下水观测研究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伏岭岩体位于安徽省南部钦杭东段北部成矿带,周边已发现很多矿床(点)。为探讨岩体与成矿的关系,本次研究采集了伏岭岩体地表新鲜花岗岩样品两件,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获得采于伏岭岩体的小昌溪单元的过渡部位的粗粒钾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95±0.70) Ma(n=14),MSWD=1.7,可以代表小昌溪单元的主体成岩年龄;而采于伏岭岩体的饭蒸尖单元边缘的中细粒钾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3.9±1.1) Ma(n=8),MSWD=1.06,不能代表饭蒸尖单元主体成岩年龄。测试结果与前人野外填图事实相矛盾,这可用岩体由边部向中心逐步冷凝结晶的事实规律得到解释,亦可解释为二者分别代表了岩体的成岩年龄和侵位年龄。伏岭岩体为燕山晚期早阶段(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较前人所得结果老10 Ma左右。本次研究采用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精度更高,因而更能代表岩体主体形成年龄,研究认为今后有必要开展伏岭岩体与周边矿床(点)成因联系的研究,这对于矿床成因和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煤炭部地质局一九七九年度地质、水文地质专业科研成果座谈会三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在广东省煤田地质公司召开,到会代表八十九人。钻探专业科研成果座谈会三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在四川省煤田地质公司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八十三人。 在两个会议期间,各省(区)公司(队)交流了1979年开展科研工作的情况和抓好科研工作的经验;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同志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或阶段成果;部地质局赴日考  相似文献   

17.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自1994年4月份大会一号通知书发出以后,浔到了世界各国地学科家的热烈反响.到1994年11月30 日,大会组织委员会和书局已收到来自海外126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3267份回执(图1),经统计表明,正式代表及陪同人员总和为4506人;加上国内会议代表,预计到会人  相似文献   

18.
高峯 《地质科学》1960,3(2):65-65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現30周年紀念会于12月21日在北京西頤宾館隆重开幕。参加大会的代表141人来自16个省市,列席代表13人。这些代表来自科學研究机关和文教部门,其中有古生物工作者、地貭工作者、人类学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博物館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有关学科的教师。出席会議的还有苏联考古学家吉謝列夫通訊院士。大会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楨致开幕詞。竺副院长說:“这次会議是检閱和总結这五年(1954-1959)里我們在古人类学上的工作成績”。竺副院长詳細地列举了近年来所获得的工作成績。  相似文献   

19.
姚彦之 《地质论评》1965,23(1):70-71
中国古生物学会于1964年12月5日至12日在南京召开了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正式代表70人,列席代表14人,到会旁听的150余人,其中年青人占了百分之七十五。会议共收到论文187篇,其中偏重地层的论文13篇;古植物方面的58篇;古无脊椎动物方面的93篇;  相似文献   

20.
由地矿部和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共同组织,地矿部探矿工程装备工业公司和亚太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中心(RMRDC)共同筹备的“联合国亚太地区钻探、取样、测井研讨会”于1985年11月5至16日在我国江苏无锡召开。代表有来自孟加拉,裴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西萨摩亚、斯里兰卡、尼泊尔、泰国,越南和南朝鲜的代表十七人;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典的国际专家四人。国内代表除二十三名论文宣讲者外,还有来自各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