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为降雨,在确定的地质背景条件下,研究气象和地质灾害的关系,对今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在总结过去十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安徽省地质工作项目的管理经验和成果,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科学部署安徽省地质找矿工作,并对制约我省找矿工作科学部署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制约地勘档案工作发展的基本因素,提出了促进地勘档案工作发展的几项对策,值得从事地勘档案工作人员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坚硬“打滑”地层钻进一直是钻进工作的一项难题,深入分析了钻进碎岩机理,确定影响钻进速度的因素,进而提出钻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并通过野外试验验证了所提观点。  相似文献   

5.
圆形工作井的土反力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一个加劲水泥土圆形工作井的设计实例为基础模型,考虑到加劲水泥土宏观上显示出的正交各向异性,应用正交各向异性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因顶推力引起的土反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土反力分布呈“扁圆形草帽”形态,具体分布特征及分布范围主要受工作井结构各向刚度与土层刚度等因素控制。土反力分布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的规律结论对工作井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涛  张成利  李楠楠 《地下水》2006,28(3):81-82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详细论述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传统测定方法,分析了该方法在测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于热液矿床来说,构造与岩性对矿床形成,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在某锑矿进行勘探工作的结果,归纳了一些地质现象,企图探讨该锑矿的成矿控制作用,作为寻找同类型锑矿床的参考。应该说明,成矿控制因素很多,在找矿评价工作中应抓主要的控制因素。本文仅讨论构造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井不是忽视其他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影响酸解烃浓度的因素及排除干扰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兰杰 《物探与化探》2004,28(2):126-129
根据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化探工作中的研究认为,影响酸解烃浓度的主要因素为地形地貌、岩性、碳酸盐含量及地层等。摸索出的排除和抑制这些干扰因素的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孟涛  王云智 《地下水》2007,29(1):115-117
对常用电测井的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其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并对当前电测井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无线电波透视在煤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一峰 《物探与化探》2007,31(Z1):105-107
根据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法的探测原理及技术参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参数的选择及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介绍了如何选择频率、采样点距等技术参数,如何消除干扰的方法。将选择的参数实地测量,对采煤工作面中的工作目标做出精确解释。  相似文献   

11.
荣丽凤 《广西地质》2001,14(4):46-48
文章指出加强地质科技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紧迫性,对影响该项工作开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不少地区正在进行矿泉水的勘察评价工作。笔者在进行重庆地区矿泉水的勘察评价工作中,提出了所谓“矿泉水开发利用条件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即把影响矿泉水开发利用条件的因素归纳为10项指标,分别“打分”,按总分高低综合评价其开发利用条件的优劣。采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差分GPS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利用GPS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详细介绍了差分GPS静态相对定位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差分GPS测量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时的实现方法,介绍了影响差分GPS定位精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利用差分GPS静态测量大范围地面沉降的方法精度高,工作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辽东地区硼找矿概率-地球化学块体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恒  张璟  徐山  李守义 《地球科学》2011,36(4):747-754
利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的资源量预测工作中,大多是基于地球化学数据本身,虽考虑了除成矿物源之外的如地层、构造等地质背景因素的影响,但仅限于定性阶段,多用于地球化学块体含矿性的分析及远景区的分级.在充分研究地质背景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如地层、构造等富集因素与成矿物质基础是矿床形成的2个必要条件,因此,在资源量计算的工作中,还应考虑富集因素的影响,据此建立了找矿概率-地球化学块体法,并将其应用于辽东硼资源量的定量评价中.结果表明,辽东地区硼矿资源潜力较大并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5.
影响煤层渗透率测试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8个矿区10口煤层气评价井的试井工作,讨论了影响煤层渗透率测试的若干因素,认为钻井作业对煤层的伤害、煤体结构及较高的有效地应力是主要影响因素;而煤的变质程度虽然对煤的割理发育起控制作用,但不是煤层渗透率测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常利敏  坑立强 《地下水》2009,31(3):107-109,113
通过实例说明了地下水位的上升引发的岩土工程问题,单方面预测了石家庄市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可能性,同时对今后该区水文地质工作给予了几点建议.岩土工程事故的出现虽然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但地下水的变化常常是诱发因素,是导火线,工程技术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测量仪器精度的提高,重力勘探正逐步走向微重力勘探阶段。与普通的重力测量相比,微重力测量虽然获得数据精度较高,探测到比较微弱的重力异常,但也容易受测量条件等可控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对异常体的发现率。以简单规则球体为理论模型,分别对影响目标体发现率的仪器因素、目标球体的模型因素、航空测量等因素作了初步研究。定性地给出了目标体发现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理论模型模拟实测数据,体现出正确处理可控制因素对于实际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敦化市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吉林省敦化市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对今后敦化市泥石流防治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勘查周期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 《地质与勘探》2020,56(3):644-656
本文开拓性地系统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地质勘查周期,引入经济周期理论、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矿产品使用强度理论、政治决策因素、市场因素等对地质勘查周期进行了解释,试图理清多年来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统计建国以来历年地质勘查投入、钻探工作量、见矿异常和发现矿产地等数据,划分了8次地质勘查工作周期。在对我国经济周期和财政周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勘工作周期与经济和财政周期相对应的观点。此外,通过研究建国以来工业化进程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结合矿产品使用强度变化趋势,认为在重工业化发展阶段,矿产品使用强度处于高位,从而地勘投入处于高位;在农业、轻工业化发展阶段,地勘工作逐渐走弱。2013年后,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地勘工作处于新一轮弱势状态。地勘工作周期体现了长期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选择、工业化进程与短期财政和经济波动双重叠加的特点,短期政策因素则常对地勘周期波动时有放大或熨平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该文结合日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简述了影响规划实施的因素,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