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总被引:143,自引:22,他引:121  
华仁民  毛景文 《矿床地质》1999,18(4):300-308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了一批重要矿床,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在全球中生代成圹作用中首屈一指,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该地区在特定地质背景下下发生岩石圈大减薄和构造格局大转折相结合,从而导致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的产物。深入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背景和过程,不仅能解决矿床学学院发展中的许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分布着许多大中型铅锌银矿床,依据其成因特征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沉积喷气型矿床、叠加改造型矿床、与大红峪期碱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中生代火山-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成因的特点: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不仅可能形成了区内最早的VMS型矿床,而且成为区内最重要的矿源层;中元古代早期形成了本区最古老的浅成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中元古代中期形成了又一期VMS型矿床;而中生代是本区铅锌银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显然受基底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对华北地块北缘铅锌矿类型、特征、时空分布等进行了初步总结, 并探讨了铅锌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通过初步总结认为, 该地区铅锌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有SEDEX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沉积改造型、MVT型及复合型等。从形成时间来看, 矿床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三个时期, 并在中元古代和中生代达到高峰。中元古代以形成SEDEX型、沉积改造型和MVT型矿床为主, 该时期处于被动陆缘基础上发育的裂谷环境; 晚古生代产出少量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 其形成可能为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南缘蒙古增生褶皱带拼合后的伸展及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中生代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重要成矿期, 该时期主要发育陆内构造运动, 可能为欧亚构造动力学体系与西太平洋动力学体系复合、叠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铅锌银矿床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分布着许多大中型铅锌银矿床,依据其成因特征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沉积喷气型矿床、叠加改造型矿床、与大红峪期碱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中生代火山-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成因的特点: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不仅可能形成了区内最早的VMS型矿床,而且成为区内最重要的矿源层;中元古代早期形成了本区最古老的浅成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中元古代中期形成了又一期VMS型矿床;而中生代是本区铅锌银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显然受基底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中国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构造的演化主要表现为欧亚大陆东部增生和中国大陆陆缘及陆内变形作用,受特提斯一古太平洋及太平洋一印度洋两大动力学体系的控制,形成滨太平洋、特提斯和中亚3大构造域。作者在对829个典型矿床及大量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生代成矿环境和成矿特征,将中国中生代矿床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和11个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着重论述了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基本特征,并简要概括了它们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银坑山金银矿床金银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银坑山金银矿床产在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下伏前泥盆纪陈蔡群变质岩系中。其成因和成矿时代尚有争议,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综合分析,应属环太平洋成矿带与中生代晚期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银矿床。本文以显微镜观察为基础,并通过其它物理手段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矿物系列的共生组合及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地质构造演化、成矿特征、中俄蒙邻近地区矿产分布和近年来的地质和找矿工作进展,划分了地质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总结了该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和成矿时代分布规律,提出了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本文将大兴安岭中北段可以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鄂伦春晚华力西褶皱带和东乌旗早华力西褶皱带三个Ⅲ级构造单元,细分为满洲里-新右旗中生代火山-深成岩隆起区等14个Ⅳ级构造单元。工作区主要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其次为海相沉积型、岩浆熔离型、砂矿型和云英岩型,其中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是主要矿床类型,热液型矿床可以细分为6个子类型。矿床的分布总体上具有北东呈带、北西向成行特点,根据矿床的分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可以分为德尔布干和东乌旗-兴安两个北东向Ⅲ级成矿带,13个Ⅳ级成矿区。从成矿时代上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从早古生代至晚中生代的很长时间,而已晚中生代为主。但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布有很大差异。单一的斑岩型铜(钼金)矿从早古生代延续至燕山期,而其他类型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提示在大兴安岭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对于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主要集中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而斑岩型矿床找矿则应同时注意古生代和中生代等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狼山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响应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狼山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它经历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与变形、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裂解→沉积→闭合、新元古代晚期开始的活动陆缘、海西期→中生代以来的挤压造山并伴有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的漫长构造演化与发展过程。该造山带有丰富的锌、铅、铜、铁、金等矿产资源,矿床(化)类型、矿床规模与时空分布规律都与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演化有密切的耦合关系,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有不同的矿床形成:在新太古代主要形成了海底火山环境热水沉积条带状铁矿、在中元古代主要形成了与被动陆缘裂解过程相关的海底啧流.沉积铅锌铜铁硫化物矿床、而在海西期—中生代以来挤压造山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活动,既形成了中小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又对中元古代等先成的喷流-沉积矿床产生了明显的改造和叠加成矿作用。东升庙、炭窑口和霍各乞矿床的部分铜矿是造山过程中叠加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生代外生—后成作用在形成铀—煤矿床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乌拉尔、哈萨克斯坦、西西伯利亚和中亚的一些中生代含煤盆地中,广泛地分布着许多铀-煤型矿床。本文以科里扎特矿床和下伊犁矿床为例,讨论了这一矿床类型中褐煤的再造和铀富集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铀矿化形成的时间和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胶东地区中生代形成的内生金矿床类型众多,分布广泛。文章从成矿系统组成的角度,以金矿床的类型、赋存状态,展布特征,成矿深度等为依据,结合中生代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演化过程,着重讨论了胶东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期后改造。胶东金矿矿集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区域上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以及由此引起的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各种类型的金矿床是在统一的构造背景下,成矿流体沿构造通道上升形成的形式多样的热液矿床,矿床分布不受岩性控制,而与同期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地球分异早期形成的中生代早期位于下地壳的具有较高金丰度值的太古宙古陆核及元古宙古陆壳是胶东地区金成矿的主要物质基础(矿源岩)。成矿过程中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导致了成矿流体成分复杂,来源多样。胶东地区未来的金矿勘查,具有广阔的前景,未来的勘查方向应在理论指导下,努力拓展勘查模式和矿床勘查类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缺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了全国36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需水、供水和缺水分析,并按照六大分区统计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按1999年水平年研究城市总需水量为663.4亿m3,总供水量为599.9亿m3,缺水量达63.5亿m3,如果除去超采的32.2亿m3地下水,缺水量达到95.7亿m3。进一步分析认为全国667座城市缺水达到105亿m3。分析制定了缺水标准,据此,研究城市中有275座城市缺水,其中重度缺水城市达93座,并进行了缺水城市的缺水性质、缺水分布和缺水影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山鹫峰地区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西山鹫峰低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降水、土壤水、泉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分析,研究低山区的降水-土壤水-泉水的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雨季降水线与北京地区的地区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斜率和截距偏小;随降雨的进行氢氧同位素特征有时程变化和降雨量效应,而降雨的时程变化也对土壤水的同位素特征产生了影响;土壤水分同位素分布特征相对集中,蒸发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相对于当地大气降水线和雨季降水线都偏小,栓皮栎混交林土壤水对于小雨量次降雨事件反应不敏感,而侧柏林的土壤水分运动较栓皮栎混交林快,说明林分类型和土壤特性对不同水体之间的转化有影响;泉水的同位素特征比较稳定,主要分布在地区降水线的右下方与雨季降水线的交点附近;不同水体中降雨的δD、δ18O变化范围较大,土壤水次之,泉水变化最小;而沿着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泉水)这一水循环路径,水体中的δD、δ18O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郝奇琛  石建  苏晨  姜山  邵景力  万淼 《水文》2013,33(5):39-45
为有效解决鲁西南高氟区生活饮用水供水安全问题,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质分析、岩土样分析、综合评价研究,查明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圈定生活饮用水找水靶区。结合供水水源空间分布特征、供水现状及供水方式,因地制宜,提出了3种供水模式:以浅层孔隙水或岩溶裂隙水为水源的集中供水模式;以深层孔隙水为饮用水源集中供水并且以浅层孔隙水为生活用水水源的分散供水模式,以及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集中供水模式。供水模式的划分可为鲁西南高氟改水工作及供水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兰州市主城区勘查发现地热异常以来,先后实施了6眼热水井。根据热水水化学特征分析,兰州市城区地下热水以温热水和热水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热储层中可能含有石膏夹层;热水中多种微量组分均达到具有医疗价值的浓度,部分地热水井可作为锶型饮用矿泉水开发利用;地下热水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以溶滤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保持原始的水—岩平衡状态,水质较好,人类对该区域地下热水基本无开采扰动。  相似文献   

15.
水幕系统是决定地下水封洞库运营的关键,水幕孔设计是水幕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国内首个在建的大型地下水封石油储库为背景,运用地下水渗流理论,研究水幕孔间距以及隙宽对地下洞室水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陡倾结构面条件下,水平水幕孔的间距以及隙宽对水封性具有重要影响。在计算工况中,水幕孔间距为10 m时,水封效果最好;水幕孔间距为30 m时,无法满足水封要求;相同水幕孔间距条件下,隙宽越大,水封效果越好;主洞室拱顶区域,水封效果较差。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rough a systematic observ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temperature, an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on major/trace elements, nitrite, hydrogen-oxygen isotopes, the conclusion has been drawn that there are tw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groundwater systems (cool water and hot water), and the geochemical indicators of hot/cool waters are described. The cool water system is relatively enriched in Ca^2+, Mg^2+ and HCO3^-. Its TDS is relatively low, about 1400-1800 mg/L. The hot water system is relatively enriched in K^+, Na^+, Cl^- and SO4^2-. Its TDS is relatively high, about 2200-2300 mg/L. The cool water system is enriched in Ba, Ga, Cd, and the hot water system is enriched in B, Ti, Cr, Ni, Cu, Mo, Rb, and Cs, relatively. Especially, the contents of Rb and Cs in the hot water system are more than five times as high as those in the cool water system. The NO3^- contents of cool water discharged from the gold mine are relatively high, and those of hot water are extremely low. The 8D and 8-80 values follow an increasing order of surface water〉mine cool water〉mine hot water. The cool water comes mainly from the lateral supply of phreatic water, while the hot water comes mainly from the vertical supply of deeply circulating structure-fracture water. The ratio of cool water over hot water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1:1 by a water quality model..  相似文献   

17.
徐州市第四系孔隙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州市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徐州市水质型缺水较严重,向城市供水的地面水水源地遭受污染,而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开采区位于徐州市下辖县城及乡镇,以往工作程度较低。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徐州市第四系孔隙水资源,在开展徐州市经济发展现状、水文地质调查和区域农田水利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抽水试验及对以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徐州市第四系孔隙水水文地质特征,总结富水规律及富集特征。徐州市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潜水富水性强区域集中在沿故黄河高漫滩一带,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侧向径流补给,其余区域富水性差; 东部地区中更新统孔隙承压水的富水性、水质优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下更新统至中、上新统孔隙承压水的富水性、水质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秦岭南坡中山地带火地塘林区大气降水与支沟溪流水和流域出口径流水质的比较分析,以及溪流水和流域出口径流水质与水量的相关分析,发现7~10月份大气降水呈微酸性,经过森林生态系统的调节,径流pH值升高,且不随流量变化而发生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对随降水输入的NO3-、NH4+、PO43-有很好的净化作用,这种作用对于降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威胁非常有益,对重金属元素Cd、Pb、Mn有固定作用;对K、Na、Ca、Mg、Fe有增加作用,尤其对Ca、Mg含量增幅较大,但这种作用不会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对Fe的调升有利于水质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在调减Zn含量方面作用显著;林区径流水质与水量之间并无较大关系,水质不随水量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对水质有很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供水的重点是城市,而城市用水最大的是工业,受水区工业用水占城市总用水的65.6%.遵照朱镕基总理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先节水后调水”的指示,开展受水区工业节水的分析工作意义重大。重点对黄淮海流域以及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受水区的工业用水、节水现状、节水潜力及节水投资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区域工业节水在全国处在相对较高水平,工业节水的重点在现有工业及乡镇工业,但节水不能完全解决工业用水增长需求等结论。  相似文献   

20.
Drainage of formation water controls pressure dropping behavior of coalbed methane wells. Different behaviors indicate that formation water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The first type is ineffective water, representing the water from aquifers of strong, extremely strong water yield property, or phreatic water. It is difficult to generate pressure dropping when this type of water is pumped. The other type is effective water, representing the water from aquifers of middle or weak water yield property. Pressure decline will occur if this type of water is pumped. Based on the modified Duipt equation, the production of effective water and the production percentage of ineffective water for well QNPN01 are calculated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s of influence radius, absolute permeability, and relative water perme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ingle water flow stage, the production of effective water and the production percentage of ineffective water drop in the zigzag way at first and then keep stable roughly. In the water–gas flow stage, the production of effective water de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keeps stable, while the production percentage of ineffective water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keeps stable. Furthermore, the production of effective water in unit pressure decline indicates that the process of pressure dropping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first one is a single water flow stage in which pressure dropping completely depends on effective water. The second one refers to the beginning of a water–gas flow stage. In the stage, pressure dropping strongly depends on effective water. Pressure dropping caused by effective water drainage starts to be replaced by gas desorbing in the third stage, and completely replaced in the fourth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