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研究三峡库区张家湾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该滑坡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库区蓄水或者库区水位下降的情况下,滑坡将处于整体失稳状态。根据稳定性评价的结果.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该滑坡进行治理,确保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使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林川滑坡是较典型的因不合理采石而形成的堆积体碎石土滑坡,其形成明显受人为活动影响。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的地质结构、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运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天然和久雨状态下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A-A′剖面所在区域目前均处于稳定状态,C-C′剖面和D-D′剖面区域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久雨饱和状态下,滑坡三个剖面区域均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分析三个剖面各条块的推力计算数据,认为该滑坡失稳时可能不是整体滑动,而是在坡体中部滑面倾角变化较大处开始拉裂,裂缝下部坡体滑动,上部坡体保持局部稳定。根据该滑坡的变形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科技中心南侧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发育特征的研究,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并运用传递系数法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不稳定~暂时稳定状态。为保证校区E道路的正常运行及拟建科技中心的安全,本文提出了采用抗滑桩及挡土墙为主,辅以地表、地下排水工程等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邓鹏程 《地下水》2023,(2):119-120+137
2019年5月31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福州市永泰县城峰镇后山发生滑坡灾害。本文通过收集“2019.5.31滑坡”基础资料,对研究区开展调查,分析滑坡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并结合试验数据等对研究区滑坡灾害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位于福州市永泰县城峰镇后山自然斜坡,主要受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水及人为主要因素影响,滑坡体以滚石、碎石为主,含少量的粘性土,滑坡属小型浅层土质滑坡;该滑坡平面上呈半圆形,自然斜坡为陡—缓—陡地形,斜坡易汇水、不易排水;物源为浅表层残坡积粘性土;该滑坡在自重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3,处于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15,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2剖面和4剖面,天然状态下稳定性分别为1.232和1.084,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两者暴雨状态下稳定性分别为1.047和0.901,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本研究可为后续滑坡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瑶来滑坡为一蠕滑-拉裂牵引式土质滑坡。通过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和基本特征,查明了滑坡形成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或地震状态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持续降雨(暴雨)状态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存在有整体滑移的可能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地表截排水+抗滑桩+桩板墙"治理措施,为河南省相关类型滑坡防治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6.
甲西滑坡位于雅砻江中游某大型水电站水库库尾,是该区典型的一种滑坡类型。研究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对认识该区斜坡的变形破坏规律,评价库区斜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滑坡发育于由中薄层状砂岩与薄层状板岩互层组成的中陡倾角反向层状结构斜坡中,其变形破坏机制为倾倒弯曲-拉裂型。地质分析及简化毕肖普法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堆积体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在特大暴雨和洪水作用下滑坡前缘有较大规模滑塌失稳的可能,但水库2 870 m蓄水位对滑坡的稳定性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广元市区周家坡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家坡滑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南城区,目前局部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城内300余户1,200余人以及环城南路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城内约3hm2土地被迫闲置。因此准确评价该滑坡稳定性至关重要。该滑坡由4个变形体组成,系古滑坡受建房和公路建设等工程活动影响后复活形成。滑坡所处斜坡长逾1,000m,且坡度较大,加之区域内雨季持续时间长,雨强大,持续降雨后滑体被激活。文章在分析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滑坡结构和变形特征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参考土工实验结果,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出该滑坡体在天然状态基本稳定,但在饱水工况或饱水 地震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依据上述分析评价结果,论文提出加固护坡、支挡工程、排水工程以及雨季监测等治理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三交坪滑坡位于四川首汉源县境内的流沙河左岸,分布面积约1km^3。由于该坡体存在层间错动带和局部变形碎裂体.且地表泉水点较多.造成坡体上游、中部及前缘出现了大量的拉裂缝,目前坡体局部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对该坡体的稳定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坡体的结构及形态特征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演化机制,判定三交坪滑坡的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同时采用岸坡岩体地质分析及量化评价方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浅层计算滑面及基岩覆盖界面处的深部计算滑面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良好;但在天然+暴雨的条件下,浅部滑面的稳定性有少许弱化,处于临界不稳定状态。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2)
以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滑坡地质灾害为例,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从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共发育有2处为滑坡,主要分布在葡萄沟西侧Ⅰ—Ⅱ号重点勘查区民房旁,滑坡规模均为小型;经过定性和半定量的综合评价分析,区内H1、H2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或者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因此,需要在暴雨和地震状态下注意监测滑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浦江海豹岭脚滑坡位于改(扩)建20省道K37+180-K37+250段南侧山坡上,为一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文章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滑坡形成机理;根据岩土样品的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算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采用瑞典条分法对两种不同工况下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持续降雨时,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进行了治理设计,提出抗滑支挡结合地表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鄂西清江隔河岩水库茅坪滑坡蠕滑变形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茅坪滑坡是清江隔河岩库区一个大型的基岩古滑坡体。自1993年4月隔河岩水库蓄水以来,滑坡体变形日趋明显,表现为整体蠕滑的特征。根据该滑坡12年的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了滑坡的蠕滑变形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认为茅坪滑坡变形具有累进性破坏的特点,目前处于加速蠕变阶段。稳定计算结果也表明,滑坡体处于一种潜在临界不稳定状态。若遇强降雨、库水位骤降、岩崩或地震等触发因素,茅坪滑坡有可能整体失稳下滑。  相似文献   

12.
孤山水电站混凝土生产系统场地位于一老滑坡体上,因场地平整施工滑坡出现重大变形险情,对工程建设构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和变形机制的系统研究,认为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因是前缘切脚的不当施工开挖活动。场平开挖已将滑坡肢解为东区、中部区和西区3大部分,滑坡变形对西区整体稳定影响较大,对东区和中部区的整体稳定影响较小,针对各区滑坡变形特征采取了应急工程处理。险情处理后,结合开挖现状和变形特征开展滑坡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除了滑坡东部②号变形体区域和滑坡西区仍不稳定外,其余部位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在暴雨或久雨条件下,滑坡欠稳定-不稳定。为保证工程安全,滑坡需要进行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13.
向阳果园滑坡为一特大型老滑坡,近年来复活滑动。经稳定性验算,老滑坡坡体处于基本稳定-潜在不稳定状态。新滑坡坡体前缘河谷冲刷切割强烈,常有局部崩塌产生,近期滑体有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且正向不稳定方向发展,在多种工况下处于潜在不稳定-不稳定状态。一旦滑坡发生将损毁公路,阻断交通,毁坏坡体上民房建筑及耕地、果园,且危及双梅小学师生的生命安全及财产。文章在论述了其滑动机制、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治理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降雨诱发的浅层黄土滑坡又最为典型。以典型黄土地貌区-柳林县为例,应用SINMAP模型,探讨模型在黄土地区的适用性,分析了随着研究区内降雨量的增加,滑坡变形失稳区域的面积变化、分布位置和扩展趋势。研究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滑坡所处位置逐渐由稳定状态向失稳状态发展,位于失稳分区的滑坡数量逐渐增加,说明降雨对该研究区的斜坡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际发生的由降雨触发的滑坡灾害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SINMAP模型在黄土地区,对区域性降雨诱发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的模拟预测有效,可以用于黄土地区浅层滑坡的稳定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江县沙窝寺滑坡变形破坏分析及防治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山区公路建设的加快,许多公路的修建无法避免会引起边坡灾害,本文以通江县两河口乡沙窝寺滑坡工程为例,通过分析边坡变形历史、滑坡体边界特征及坡体稳定性,得出滑坡体处于缓慢蠕变阶段,属于中型土质滑坡,在遭遇20年一遇强降雨情况下,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根据滑坡体分布范围、危险区范围、滑坡性质,提出采用桩板墙与后缘裂缝填埋并设置排水沟的治理措施,可以很好地抑制边坡变形,为此类滑坡的治理提供参考,为公路边坡的治理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从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讨论了滑坡过程中的地下水作用机理和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分布问题,建立了二维极限平衡状态下的临界水位高度模型和描述滑坡剖面二维不稳定流动问题的动力学模型;以临界水位高度模型对重庆土台镇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的防治措施宜首先考虑地表水防渗和地下排水方案,在滑坡位移监测的同时更应考虑位移、降雨量、地下水动态三者的结合;采用数值模型计算了长江三峡库区鸡扒子滑坡因降雨入渗而引起的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位和流速场的时空演化过程与滑坡发生的时空特点基本吻合,当降雨达到46h时,滑坡体中地下水流向与滑动面倾向基本一致,尤其是在滑体底部出现潜水流,此时的地下水流动对滑坡稳定性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17.
某滑坡蓄水后的三维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滑坡进行了三维稳定性计算和分析,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出蓄水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蓄水条件下,整体仍处于稳定状态,只是在相对较陡的滑坡体前缘和库水位淹没区,蓄水后可能会产生小规模失稳。边坡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安全系数为1.20。  相似文献   

18.
以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的野外详细调查和变形监测资料为基础,探讨泄流坡滑坡蠕滑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舟曲泄流坡滑坡发育于坪定—化马断裂内,属典型的巨型断裂带滑坡。该滑坡由多个次级滑坡组成,表现为蠕滑变形特点,且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滑坡是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断裂破碎带是泄流坡滑坡发生的充分条件,断裂活动导致坡体发生塑性流动变形;而降雨是滑坡发生大规模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地震、坡脚开挖等对滑坡的发展、演化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断裂带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对此类滑坡的防治预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高治村滑坡为例,论述了FLAC3D在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中的应用。作者首先介绍了FLAC3D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流程,然后采用摩尔-库伦模型,对高治村滑坡在天然状态和暴雨状态下的变形和位移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直观地显示了该坡体在上述两种状态下的塑性变形及水平方向位移的分布特征,清楚地显示了坡体内潜在的滑动面。文章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该滑坡的变形和破坏形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对该坡体的塑性变形与位移情况分析认为,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在连续高强度降雨状态下欠稳定,局部失稳滑塌的可能性很大,这与现场调查分析的结果一致。这个结果表明,利用FLAC3D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简单、可行,且更加直观、方便,具有传统极限平衡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位于近坝库区的茨菇滑坡,在水库正常蓄水后有近1/3坡体浸没于水位面以下,蓄水前后的滑坡稳定性对工程影响很大。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滑坡成因机制为弯曲折断-滑移的地质力学模式。本文进行了对滑坡区扰动样滑带土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剪切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粘聚力与含水量相关性好,而摩擦系数则变化不大。结合极限平衡及有限元数值计算,对茨菇滑坡在蓄水前后天然、暴雨及地震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前滑坡处于稳定状态,水库蓄水以后,天然工况及暴雨工况下滑坡仍然处于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在1.0以下,滑坡可能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