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于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的需要、土壤侵蚀学科自身的进步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促进,过去的10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区域尺度土壤侵蚀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开展的主要研究包括:全球和区域(包括国家尺度)土壤侵蚀调查、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和尺度效应、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和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等。将区域土壤侵蚀作为现代陆地地表过程的一部分,充分考虑全球变化的影响,集成土壤侵蚀研究成果与遥感和GIS技术,开发分布式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成为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的基本趋势。在对国内外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近期在区域土壤侵蚀方面研究的重点问题为: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尺度效应的量化描述、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开发、区域土壤侵蚀动态模拟与趋势预测、区域土壤侵蚀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和区域土壤侵蚀数据处理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密云水库北部地区土壤侵蚀情况的遥感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遥感技术,对密云水库北部地区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在研究中,首先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判读,并进行实地验证,然后,根据影响土壤侵蚀的生态环境因子,建立数学评判模型,并对土壤侵蚀情况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3.
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土壤侵蚀模型是定量评价水土资源发展动态、指导综合治理规划、评价治理方案和措施的技术工具。根据建模的手段和方法,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有经验模型和物理成因模型两大类。根据建模对象的不同,土壤侵蚀模型又有坡面土壤侵蚀模型和流域土壤侵蚀模型之分。主要从这4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研究的主要成就,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不足。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壤侵蚀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传统数据采集方法严重制约了土壤侵蚀评价实时、快速的要求。文章以福建花山溪流域为例,基于“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式”(USLE)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模型,利用多时效、多光谱的遥感数据,在ERDAS8.5软件平台上,研究提取流域动态最易变化的植被、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证实,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影响土壤侵蚀的基本参数.进而实现对区域流域土壤侵蚀的实时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格数据的贵州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方法对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单因子进行评价,并将各因子进行网格化,运用网格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土壤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通过与已有的土壤侵蚀现状图比较,发现土壤侵蚀高敏感区与水土流失严重区并不吻合,并进一步指出,脆弱的喀斯特环境是产生严重水土流失和导致石漠化的地质基础,强烈的人类活动是加速这一过程的主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137Cs示踪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37Cs示踪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耕地土壤侵蚀研究,目前已建立了许多运用^137Cs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模型。这些模型主要分为两类: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其中理论模型中的质量平衡模型应用较多。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Walling模型、张信宝模型、杨浩模型和周维芝模型。重点讨论这4种质量平衡模型的异同。详细阐述了这四种模型的建立过程,并用图形模拟的方法给出各个模型所刻画的土壤侵蚀速率与土壤剖面中^137Cs相对损失率的关系。分析表明,尽管各个模型在建立的假设和方法上以及对^137Cs沉降过程的处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各个模型所刻画的土壤侵蚀速率与土壤剖面中^137Cs相对损失率的关系实质上都是幂函数的形式,而且这4条曲线的走势基本一致,各自计算的土壤侵蚀速率差异也较小。因此,在利用^137Cs技术示踪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时,这4个模型都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河南西部)土壤侵蚀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古彬 《地下水》2011,33(5):160-162
豫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流域土壤侵蚀较强烈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区内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是黄河下游泥沙、洪水问题的主要诱因。通过土壤侵蚀地质环境条件及侵蚀形态类型调查研究,分析了豫西黄河流域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地质环境特征及侵蚀形态特征,对区内土壤侵蚀类型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8.
不同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实验监测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的实验和监测是获取水土流失资料的重要手段,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是水土保持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点、小区、田间和坡面、流域及区域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的实验和监测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国际上实验研究和监测研究的侧重点及其不足;并对当前国际上土壤侵蚀模型的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特别分析了这些模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作用;最后对当前土壤侵蚀、试验及检测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137 Cs示踪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耕地土壤侵蚀研究,目前已建立了许多运用 137 Cs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模型。这些模型主要分为两类: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其中理论模型中的质量平衡模型应用较多。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Wal l ing模型、张信宝模型、杨浩模型和周维芝模型。重点讨论这 4种质量平衡模型的异同。详细阐述了这四种模型的建立过程,并用图形模拟的方法给出各个模型所刻画的土壤侵蚀速率与土壤剖面中 137 Cs相对损失率的关系。分析表明,尽管各个模型在建立的假设和方法上以及对 137 Cs沉降过程的处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各个模型所 刻画的土壤侵蚀速率与土壤剖面中 137 Cs相对损失率的关系实质上都是幂函数的形式,而且这 4条曲线的走势基本一致,各自计算的土壤侵蚀速率差异也较小。因此,在利用 137 Cs技术示踪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时,这 4个模型都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岩溶区小流域,查明了泥石流分布及土壤侵蚀现状,分析了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并对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了计算,选取了地形地貌和物源状态两类评价因子,基于集水单元完成了研究区泥石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是泥石流的主要固体物质来源,评价结果与泥石流分布特征及活动历史相符合,为指导研究区泥石流防治工作和岩溶区小流域泥石流敏感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桂江流域土壤侵蚀估算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桂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研究对珠江三角洲的水生态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桂江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年侵蚀总量,分析流域内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结果表明,桂江流域51.8%的地表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从全流域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来看,属于中度侵蚀。从土壤侵蚀面积来看,约85%的地表处于微度、轻度与中度侵蚀。4-6月的全流域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最大,侵蚀总量也是最大的。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高程在30~600m的低山丘陵-高地地貌区内的林地与耕地中。流域内岩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随着石漠化程度从无到中度逐渐增加,轻、中度石漠化区的土壤侵蚀强度达到强度侵蚀等级。   相似文献   

12.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光辉 《水科学进展》2002,13(3):389-396
土壤侵蚀已成为极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对它进行准确的预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并对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促进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从GIS和RS研究的角度对沙厂小流域实测的土壤侵蚀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基于3S的土壤侵蚀综合评价指标模型,快速地计算出土壤侵蚀量,并对其侵蚀的动态过程进行监测,为沙厂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快速决策提供科学的平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云 《水科学进展》2002,13(5):547-551
描述了土壤侵蚀的物理过程,分析了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包括降雨径流模型、土壤侵蚀模型和畜禽污染模型的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NPSP),并介绍了该模型在爱尔兰Dodder流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在密云水库北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其上游地区的植被、地形、地质以及降雨等因素对该区的土壤侵蚀情况具有较大影响,可直接影响到密云水库的泥沙入库量及水质等。而在土壤侵蚀调查方面,遥感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北京市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遥感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对遥感技术在密云水库北部地区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对遥感图像进行判读并实地验证,然后,根据影响土壤侵蚀的生态环境因子,建立了数学评判模型,对该区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评判。为该区的水土保持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兰敏 《地下水》2011,(6):205-207
基于GIS技术对秦巴山区的宁强县土壤侵蚀特征进行研究.通过解译遥感影像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覆盖等数据,使用GIS技术对地形图数据处理得到DEM等数据,并用因子法计算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最终生成该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图.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宇洁  罗新杰  王现国 《地下水》2011,(6):109-111
豫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泥沙的产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下游泥沙、洪水问题更加严峻.通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地质环境及形态类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研究区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主要考虑地形地貌类型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将研究区土壤侵蚀环境类型划分为基岩山地丘陵侵蚀、黄土塬梁峁...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与第四纪生态环境演变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考察研究土壤侵蚀区域规律和黄土-古土壤剖面特征为基础,分析讨论了土壤侵蚀与第四纪生态环境的关系。文中对自然侵蚀相对强烈期的判断,沉积-成壤反映的地质事件突变性和渐变性问题,自然侵蚀的时、空分异及其在现代侵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均提出了与某些报道不同的见解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尧  蔡运龙  潘懋 《中国地质》2014,41(5):1735-1747
本研究在GIS技术支撑下选择RUSLE模型作为基础模型,估算乌江流域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年均土壤侵蚀量,结合ANN技术,预测2001—2010年乌江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分析了该流域近30年来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应用RUSLE模型计算乌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结果和以往土壤侵蚀调查估计的结果比较吻合,但由于RUSLE模型不计算重力侵蚀,因此计算结果仍与实测输沙模数有所出入。90年代潜在土壤侵蚀模数比80年代高,流域潜在土壤侵蚀呈增加趋势,其中三岔河流域和马蹄河/印江河流域年均潜在土壤侵蚀模数最高。3种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中,林地的土壤保持量最大,耕地次之,草地最少,这与非喀斯特地区在水土保持效果上通常林地草地旱地的结论有所不同。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得到乌江流域2001—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结果显示,21世纪前10年,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大幅降低,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90年代的23.13 t/(hm2·a)降低为1.01 t/(hm2·a)。三岔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黔西、金沙、息烽、修文、贵阳、平坝、思南、石阡、沿河和松桃等县市应是"十二五"期间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对象。  相似文献   

20.
赵忠海 《城市地质》2003,15(4):18-23
以密云水库北部地区为例,对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在调查中,首先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判读并进行实地验证。然后,根据影响土壤侵蚀的生态环境因子,建立了数学评判模型,对该区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评判。这为该区的水土保持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