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矿业权制度、矿业权资产及矿业权市场与地质地勘单位发展的对立统一及相辅相成的关系。阐述了矿业权制度对地质地勘单位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矿业权制度的改革完善方向,对地质地勘单位如何运用矿业权制度推动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探矿权之灭失,裹挟走了地质信息成果产权,等于是地勘单位丢失了库存商品、资本金和走向市场的条件,地勘员工可能会因地质成果产权的丢失而失掉对利润的占有权和主人翁的基础与地位,劳动力资本应该与货币资本一样实现增殖,国家应把丢失的这库存商品还原给地勘单位,而使其具有取向市场化的条件,使员工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  相似文献   

3.
对探矿权有关问题的另类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矿权是地勘单位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许可权。地质成果——各类有益的地质信息,是地勘单位投入地质工程取得的产品。对探矿权和地质成果的属性在有关文件和文献中都有不少规定和论述。从知识经济和保护知识——信息产权的角度对探矿权和地质成果的属性进行另类思考,以期与本行业同仁探讨;对《矿产资源法》及其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修改提出建议,则是作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探讨矿业权经济意义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矿业权价值及矿业权流转的问题,并针对目前矿业权的取得方式不够规范、矿业权流转过程中市场难以起到调节资源供需作用,以及国有地勘单位拥有探矿权的比例在不断下降等问题,提出了规范矿业权的取得方式、培育和加强矿业权市场、维护地勘单位在矿业权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引导和培育矿业权市场,近年来山东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受理,审批11项探矿权转让项目,探矿权的依法转让不仅为地勘单位盘活了矿业权资产,营造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市场环境,而且激活了“谁投资,谁受益”的经营机制,为地勘业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6.
从强化探矿权管理,整顿地质勘查秩序等方面指出把好探矿权授予关,严格依法进行勘查活动和规范矿业权市场才能确保全省地质勘查工作有序进行以及实现全省勘查秩序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7.
<正>①地质勘查市场将进一步回暖。预期地勘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回升,地勘业收入、工程勘察与施工、矿业权转让收入等将保持上升势头,尤其是地勘单位预期矿业开发将迅速反转,平均增长达到3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莱芜市不断加强地勘市场管理和矿业权市场建设,加大省级矿费项目争取力度,深挖煤铁等优势矿种潜力,实现了地质找矿新突破,有力促进了矿业经济发展。目前共有探矿权28个,登记总面积323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涉及煤、铁、金、铜、磷、白云岩6个矿种。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公益性事业与商业性(经营性)活动分开,是国土资源行业改革的一条基本原则。深化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地质勘查市场,扩大服务领域,为商业性(经营性)地质工作营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使之逐步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主体,这是国家确定的地勘队伍企业化改革的总方针。为此,分析煤炭地质单位开展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运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使商业性地质工作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1关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界定商业性(或经营性)地质工作是与公益性地质工作相对应的。公益性地质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国家和社会对加强地质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地勘单位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成为矿业权的经营者或组建探采一体化的资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实现投资多元化,加快主业规模建设,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是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勘单位矿业权取得及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权是地勘单位开展地质勘查找矿工作的基础,也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自矿业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以来,地勘单位前期取得了一些矿业权,有的也实现了转让,但总体上矿业权取得及流转越来越困难。因此研究地勘单位如何获得矿业权以及使矿业权更有效地流转,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矿业权的属性及矿业权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地勘单位在矿业权方面存在着获取优势不复存在、收益分配关系不明确、缺少与其相法律法规及政策、流转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实施矿业权鼓励性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煤炭地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喜尊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74-76,87
对比石油地质与煤炭地质在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认为煤炭地质工作与石油地质工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没有完全融入行业体系之中,体外运行机制是困扰煤炭地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探采一体化是煤炭地质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矿业权运作,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改进技术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现有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15.
王弭力  浦庆余 《地质论评》2004,50(6):566-566
今年《地质论评》已出版50卷。我国超过50卷的学术刊物是很少的,《地质论评》刊出50卷是个值得庆贺的时刻。《地质论评》1936年创刊,1951年出到第16卷时,与“Bulletin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质学会会志》(英文、法文、德文)合并为中文版的《地质学报》。随着地质工作的蓬勃发展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地质学会事理会会议决定恢复《地质论评》,  相似文献   

16.
17.
简述了我国矿业权市场建立和发展情况,提出了矿业权市场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对策建议;认为地勘单位必须树立矿业权经营理念,以此推动煤田地勘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焦养泉  吴立群  荣辉  张帆  乐亮  陶振鹏  孙钰函 《地球科学》2018,43(10):3568-3583
野外露头和典型矿床的地质建模显示,铀储层存在着严重的沉积和成岩非均质性,即铀储层砂体存在物理结构和物质成分的差异,它们一方面通过制约铀成矿流体场和层间氧化作用达到对铀成矿的控制,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地浸采铀的溶矿流体场以及对溶剂的选择.本文从铀成矿机理探讨和提高采收率的角度,遴选了地质模型表征的3大类、10余种关键要素,并总结了各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是铀储层内部沉积界面和构成单元形成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成岩作用会进一步增强铀储层结构和成分的复杂性.研究指出,与铀成矿密切相关的后生蚀变作用优先发育于物性条件好但还原介质丰度低的河道单元中,显示层间氧化带和铀矿的形成发育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地下地质建模受参数获取方法和精度约束而具有很大的预测性,但是在矿床尺度下系统总结关键参数的空间配置规律和相互制约关系,对服务找矿预测和地浸采铀才具有真正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