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家庭农场"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 基于国情的解释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家庭经营制度既面临组织变革的压力,也有产生新的制度安排的动力.与企业化经营相比,家庭农场的制度安排具有独特的优势,更为适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2.
农垦齐齐哈尔分局国土资源局从四个方面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一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最严格的制度措施,确保管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二是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分局保护面积897545公顷,占分局耕地总面积的86.3%。年初分局与农场、农场与生产队、生产队与农户按要求逐级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  相似文献   

3.
正荷兰家庭农场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的主导组织形式,荷兰政府将家庭农场视为社会稳定的可靠保障、提供就业机会的来源、消除农村贫困的途径,其政策目标主要也是鼓励农场主把经营家庭农场视为全职工作,以保持或扩大家庭农场的规模。而且,荷兰人多地少,家庭农场也是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荷兰家庭农场的经营特征和制度实践  相似文献   

4.
与近些年来偏重于提供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家庭农场更着重于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农民就业……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家庭农场被寄予众多期待.相比于认定标准不明确,政策扶持不到位等疑惑,家庭农场主们还有挥之不去的担忧——土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为例,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因素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农户参与意愿强烈,73.48%的农户有愿意参与;农户户主年龄、农户务农收入占比、贷款利率、农户家庭总收入以及农地总面积对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农户户主年龄和务农收入占比越小、贷款利率越低,农户家庭总收入以及农地总面积越大,贷款意愿越强烈。论文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对应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涵义 所谓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农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家庭承包制的制度框架下,农地产权结构被分解为3种权利,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使用权)。因此,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涵义,就是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继续推进土地流转,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转轨变型过程中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以及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农户是农地经营的主体,是农地流转中主要的土地供给者,他们的意愿和行为对于一个地区的农地  相似文献   

8.
3月26日,"丰瑞乐"在石门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工商窗口注册成功.据湖南省工商局证实,这是湖南第一个注册的"家庭农场".而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家已有87.7万个家庭农场.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南的终于迎来第一个注册的家庭农场,开始摸着"石头"向前行.  相似文献   

9.
探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必然要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但我国立法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却作了严格的规定,而在现实中,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却大量存在,造成了立法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被誉为"新的土地革命",其使用制度如何改革,是当前需要从法律、政策和制度上加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今后土地市场管理乃至农村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角度,探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现状与法律规定,并提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斌 《国土资源》2004,(5):28-30
家庭保障一直是我国农村最主要的保障形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建立在集体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医疗制度迅速瓦解,我国农村卫生体制基本上演变为自费医疗制度,家庭成为农村居民获取医疗、养老等生活保障的基本单位,集体经济条件下一度被削弱的家庭保障重新得到强化。家庭保障的来源通常有土地、其他经营收人、储蓄和家庭积累的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土地关系的总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政府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一切社会形态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制度.在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中,土地制度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土地制度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之一.一种社会土地制度的变革及调整,是任何一个国家政权首先要参与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虽然作了重大改革,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效益的提高.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土地制度出现一些与新形势情况不相应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要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有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清楚地认识这些影响,是确保农业和农村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宅基地抵押流转比较典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正在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许多农户在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时,经常遇到资金短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本文就是在相关文献及流转现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集体宅基地抵押流转系统.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初,全国许多城市房价过高,增长过快,超过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这也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针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相对开始较早,而对于在总人口中占较大比重的中等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从全国范围内来说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4.
魏东 《国土资源》2006,(12):42-43
国有农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农场的土地是国有农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源。我国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国有农场的土地,而现行的法律对收回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和安置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5.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涵文 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并逐步形成的我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曾经对稳定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加上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阶段性变化,以土地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使土地经营对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尤其是"入世"以后,中国以农户为生产单位的农业经营模式受到国外规模经营效应的严峻挑战.因此,"土地流转起来"的呼声是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可以看出,土地流转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虽然各个国家土地所有制度大相径庭,但普遍来看国外没有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7.
程郁  王宾 《国土资源》2016,(1):50-53
长期以来,德国、美国、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也在不断推进农地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这些国家以政府担保发行农地抵押债券为基础,在完善的法律、土地管理、保险、信贷救济等制度支撑下,建立了可持续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聚合社会资金,保障了对农业与农村发展长期建设资金的投入,实现了农业生产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与农村土地市场的良性互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宅基地流转是提高农村宅基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之一.以广东省为例,在对19个县(市、区)34个行政村544户农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广东省不同区域类别下农户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广东省省域59.33%的农户发生宅基地流转,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地区的比例分别高达67.42%和62.5%,粤西地区和粤北地区的比例分别为59.26%和43.04%;不同区域类别下农户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农户家庭年纯收入和宅基地面积因子是影响广东省宅基地流转的最重要因素.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促进宅基地资源更有效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流转是提高农村宅基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之一。在对广东省19个县(市、区)34个行政村544户农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广东省农户层面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广东省省域59.33%的农户发生宅基地流转,而城中村区域的比例高达60.06%,农村区域的比例也达到55.71%;农户层面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农户家庭经济水平因子影响显著,农户家庭人口因子在城中村区域有较显著影响,其他因子的影响不显著。针对研究结果,建议政府实行差别化的宅基地管理政策,引导农村宅基地资源更高效的配置。  相似文献   

20.
临海社会转型性家庭贫困现象在临海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主要表现为因海洋资源枯竭及海洋市场洗牌所导致的家庭贫困、因临海经济开发而衍生的家庭贫困等类型。临海社会转型性家庭贫困是临海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临海社会急剧变迁之间的矛盾产物,富有浓郁的社会公平性问题色彩,它制约了临海社会的顺利转型。在消除临海社会转型性家庭贫困生成的某些宏观社会原因的前提下,发展临海地区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而提高临海家庭社会适应能力,是消除临海社会转型性家庭贫困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