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方法,使用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同时间序列Landsat8 OLI影像,通过计算NDVI值、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等级,探究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赫山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地区的差异逐步增大,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高分一号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的第一颗卫星,卫星的发射有效地缓解了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供应不足,如何利用该数据做好国土资源主体业务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研究了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利用一般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光谱信息丰富、地物解译标志清晰,地物判读性较好,能够满足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业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家乡临颍县,有一座举世罕见的古桥,它比赵州桥还早,并被专家称为世界桥梁史上的“珍品”,它就是有“天下第一桥”之誉的临颍小商桥。 小商桥位于河南省临颍县皇帝庙乡的小商河(颍河故道)上,小商河因古时商王由此经过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据史料记载,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兰溪米市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是全国十大米市之一。据米市加工企业粗算,2013年2月开始发酵的"镉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4亿元。"洞庭湖区土壤和稻米镉含量研究"是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对洞庭湖区生态建设的两点建议之一。被污染的土壤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一名专家2008年曾致信湖南国土资源厅呼吁点出“毒大米”的危害。作为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参与者,他在给该报记者发来的信中称,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区所产之晚稻米女口果真有相当比例超标,是异乎寻常的。  相似文献   

5.
以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作为研究区,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农用地分等调查、全国耕地地力调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针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责任认定、质量调查以及评价分析,给出了一套适合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技术路线、流程与方法,为湖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专项工作的高效、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近年来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赵家塘滑坡为益阳市赫山区境内一小型浅层土质滑坡,本文通过对赵家塘滑坡的形态特征、变形特征及结构特征的分析,结合气象水文、地质构造、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条件,对赵家塘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与推力计算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有限,需求无限.人多地少的国情,给了我们这样一则命题:谁给我们土地?!益阳市国土资源部门作了这样的解答:开发整理--从土地中找土地. 近几年来,一个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序地分布在益阳大地上,改变了该市农村土地的面貌,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据益阳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统计,2005年至2007年,益阳市共争取国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近3亿元,土地整理规模大、投资多、效益好,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8.
土地有限,需求无限。人多地少的国情,给了我们这样一则命题:谁给我们土地?!益阳市国土资源部门作了这样的解答:开发整理——从土地中找土地。近几年来,一个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序地分布在益阳大地上,改变了该市农村土地的面貌,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据益阳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统计,2005年至2007  相似文献   

9.
1995年以来,特别是1998年全省土地整理造地改田现场会后,我县全面开展了造地改田、标准农田建设和建设用地复垦.到目前为止,共投入2.67亿元资金,完成土地开发(造田)5353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4万亩,建成标准农田33.3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20万亩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2002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一等奖.通过造地改田、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开发了未利用土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水平.近年来,我县又把土地整理复垦与农村的村庄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面临"塔西佗陷阱"的挑战 2012年6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洛阳山区考察,见到路边一片长势喜人的麦田,兴之所至下车割麦.网站新闻跟帖中,几乎一边倒地讥讽卢书记"作秀",怀疑卢书记割麦的姿势不正确. 重庆悍匪周克华被击毙后,网友"陈子河"发帖,怀疑死者可能是湖南便衣警察.没想到,网上以讹传讹,竟然传为湖南警察陈子河在重庆被误杀.虽然重庆警方严正声明,周克华DNA和指纹都已经比对准确无误,但网上还是质疑声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11.
消失的小河     
村西有一条河。河水不大四季常流,河水不深河滩宽阔,宽阔的河滩卧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因为河水不大,那些卧在河滩上的大石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摆放成为一列整齐的“桥”。在陕西关中的一些地区,这些当“桥”的过路石被称为“列石”。河东是村民居住的村庄,河西是村民耕种的田地,小河就成为村民们每天三个来回必过之处。春天时节,村民们提着种子,扛着犁铧,吆喝着老牛,  相似文献   

12.
话说沧河     
沧河全长尚不足一百公里,充其量只是一条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蓝线而已.在不少人眼里,它远没有卫河名气大,也没有孟姜女河有来头.然而,历经千百年的岁月剥蚀,不少河流如今已是另一番模样了--有的风光不再,有的面目全非,有的已经消失.慨叹之余,人们突然发现,巍巍太行,八百里山脉如巨龙一般屈伸纵横,南北贯穿,一副逐鹿中原的架势.而在大山的胸口处,有一条清澈的溪流从鹅卵石铺就的河床上轻轻滑过,如同仙女洒下的乳汁,甘甜剔透,掬而可饮,带着上天的独钟垂爱和给后人的无边造化,泽润人间,汇流成河,一直流到卫辉市境内,这条河便是沧河了.  相似文献   

13.
据新华社电,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在一路飙升的玉价和一夜暴富的故事诱惑下,全国各地近20万的采玉人来到玉龙喀什河采玉.目前,滥采乱挖已使盛产新疆和田玉的玉龙喀什河千疮百孔,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专家表示,这种耗尽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再不禁止,亿万年沉积玉龙喀什河的和田玉将被掏尽.制止玉龙喀什河流域非法采玉石行为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为拍摄以"徐霞客游记"为主题的大陆风光片,台湾长乐文化公司摄制组一行3人于2000年10月来到江苏.受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委托,笔者陪同摄制组先后到达南京、镇江、茅山、宜兴、苏州及江阴、扬州等地,追访了徐霞客当年的游踪.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也是明祖朱元璋建都之地,对于生活在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虽然在现有的徐霞客游记中没有保留对南京的记述,但在<徐霞客墓志铭>中却留下了他对南京和扬州的评说:"秣陵为六朝佳丽地,高皇帝所定鼎也.二十四桥明月,三十六曲浊河,岂可交臂失之."由此可见,徐霞客曾不止一次到过南京,尤其是南京的夫子庙、秦淮河、石头城、鸡鸣寺、玄武湖、紫金山以及燕子矶等处都应是徐霞客多次考察之地.  相似文献   

15.
作风"零投诉"、保障"零失误"、工作"零距离"、任务"零积压"、成果"零差错"……2008年3月份以来,湖南省益阳市国土资源局城区国土分局在具体承办益阳市城市规划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凭借近一年的艰辛努力和付出,在城市规划区80平方公里233个街坊2.2万多宗地上,书写了一份精彩答卷,留下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一桥河上横,诗画韵无穷。涟漪濯清莲,花开别样红。”走进许昌,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怡人画卷扑面而来。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自古就有“莲城”之美誉。早在唐宋时期,许昌城河中遍植莲花,“一城荷花半城柳”曾经水润莲城千载。近年来,许昌市依托境内北汝河、颍河、双洎河、白沙水库等周边湿地资源,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净、湖清的生态许昌.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以来,嘉兴市统筹规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土地整理为抓手,建设标准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529个,整理面积255.27万亩,建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林成行"的标准化农田1 81.9万亩,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先后两次下达给我市的16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从2003年开始,还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和中心村新社区建设,由点到面地推进以农村宅基地整理为主的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到目前,全市已批准建设用地复垦项目131个,复垦面积30945亩,其中28个复垦项目已经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对地处“3+5”城市群的湖南省益阳市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先行先试的改革机遇;二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机遇;三是推动城市联动的合作机遇。为此,益阳市国土资源局着力打造“五个国土”,即:“效率国土、和谐国土、规范国土、满意国土、廉洁国土”。  相似文献   

19.
7月31日,博爱县金城乡东邱村东头玉米地里正在用机井抽水浇地的孙永利说,他们村里种的玉米、大豆等秋作物已经枯萎,大地龟裂。金城乡的蒋沟河、勒马河已经干涸,现在正在抽水浇地的是土地整理时打的机井。  相似文献   

20.
筚路蓝缕,春华秋实,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已经走过50年了! 50年来,一代又一代区调人,攀陡崖、钻刺丛、涉险河,一寸一寸地勘测八桂广阔大地;一代又一代区调人,查岩性、敲化石、采样品,用汗水和智慧探寻地球的秘密.他们把激情洒在了原野深山,把忠诚写在了天边云霞,唤醒了千山万水间的无尽宝藏,铸造了区域地质调杏的无数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