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地形地质图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绘制好这一图件也是对地质及测绘人员基本功的考验.地形图的编绘关键是选择投影、分幅以及居民点、水系、地貌特征的选取.地质图的成图,关键是航片刺点要准,转绘要正确,清绘时要繁简适中,制印中色阶层次要分明.  相似文献   

2.
《华北国土资源》2014,(3):30-31
目前,《全球地质一张图·中国开发与建设成果报告》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评审验收。该项目建立了全球地质一张图·中国门户网站,实现了中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英文版)在国际全球地质一张图上的网络地图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25万门源县幅、西宁市幅数字填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阐述了应用RGMAP系统建立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1∶5万观水、水道、崖子、冯家、乳山寨和乳山市6幅地质图的拼接,是以GIS为技术平台,利用山东省1∶5万已数字化的地质图进行地质信息的数据拼接与整合,对相邻图幅接边处地质体不一致的问题,充分吸收1∶20万和1∶25万地质图的新成果资料。通过对1∶5万冯家、观水等6幅地质图拼接的实践工作,提升了地质编图的整体水平,为该地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以"索子"为笔名的《中国地质略论》(以下简称"略论"),发表于1903年第八期的《浙江潮》杂志(日本东京出版),在中国地质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地质略论》究竟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鲁迅的写作意图何在?此文发表后的影响又如何?鲁迅《中国地质略论》摘录第一绪言觇国非难。入其境,搜其市,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形图,非文明国;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质图(并地文土性等图),非文明国。不宁惟是;必殆将化为僵石,供后人摩娑叹息,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历时两年编制完成的我国第一份集探索性与创新性为一体的全国性综合评价图件——《中国矿山环境地质图(1:400万)及说明书》,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图件主要反映在不同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下,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土地占用与破坏、废水废渣排放及地  相似文献   

7.
《禹迹图》,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刻于《华夷图》(中国最早的亚洲石刻图,刻于公元1136年农历十月初一)同一石碑的反面,图面80.5厘米×78.5厘米,图上方偏左刻有文字,注明了图名:“禹迹图,每方折地百里,禹贡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古今山水地名,阜昌七年四月刻石。”该图比例尺约1∶500万,古今名称并注,于公元1136年刻石,定向上北下南。  相似文献   

8.
地形地质图是地质部门的重要综合图件,它是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工具。对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研究及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在绘制这一图件时,我们过去按传统的做法,将地形等高线线粗绘为0.20—0.30mm(各种比例尺图式规定的),而将地质界线线粗绘为0.15—0.20mm。这就使图面上地质界线相对于地形等高线而言处于次要的不明显的位置,客观上突出了地形,削弱了地质界线(见图1),并给图件上色和复制以及判读等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和不方便。最近,我们通过工作实践改变了这一传统绘图方法。具体做法是在绘1:500—1:2000  相似文献   

9.
质量控制是地质数据生产和数据库建设的生命线。本文依据《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2006-06),对采用"数字化地质图"和"数字地质图"的数据建设空间数据库的方法流程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两种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技术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该方法在全国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很好地规范了空间数据的生产和数据库的建设,保证了质量。实践证明研究提出的空间数据生产和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措施先进、实用,可操作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一份由中国地质学家主持编制的国际亚洲地质图第三次工作会议9月10日至14日在杭州召开,来自法、俄、朝、韩、日等18个国家的33名外国地质学家和60余名中国地质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承办。"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世界地质图委员会于2004年批准的项目,2005年正式启动,预计2010年完成。由世界地质图会员会南亚和东亚分会、中东分会、北欧亚分会、海底  相似文献   

11.
正加州理工学院Lopes等利用卡西尼号探测器上的红外线和雷达设备对土卫六表面进行重构并绘制地质图。研究人员鉴定出6种主要地质形态,并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年龄和整体分布。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  相似文献   

12.
正翁文灏(1889—1971)先生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也是近代地球科学的重要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会员之一,也是中国地理学会第一至第十届会长。已有研究指出,他在地质矿产调查、地层古生物、地质图、地震、煤炭、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历时3个月的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以优秀级通过了中国地调局组织的项目成果评审,并经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批准正式投入使用.该数据库内容丰富、技术先进、数据采集质量可靠、数据库系统功能强,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地形地质图是搭建地质数据库的源数据,其成图质量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建库效率。本文针对地形地质图编绘过程中常出现的要素自重叠、自相交以及多边形不封闭等问题,在AutoCAD环境下,利用VLISP控制台,结合图形中几何要素属性特征、实体空间关系特征以及数学基础理论,编写了图形质量检查lsp应用程序,实现了在AutoCAD环境下对成图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传统人工方式相比较,该方法降低了检查的难度和繁琐度,减少了编绘过程的累积误差,提高了检查效率及成图质量。  相似文献   

15.
第一份由中国地质学家主持编制的国际亚洲地质图第三次工作会议9月10日至14日在杭州召开,来自法、俄、朝、韩、日等18个国家的33名外国地质学家和60余名中国地质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承办.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三维地质体建模研究主要依赖于钻孔、剖面等勘察数据进行精细化建模。然而,在缺乏大区域宏观地质背景的前提下,仅考虑局部地区的精细建模,往往会导致以偏盖全。鉴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平面地质图为基础数据,以图切地质剖面为中介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间接法加密了研究区域的产状数据,用三次样条拟合与人工修编结合的方法,对褶皱等复杂构造作处理,实现了平面地质图的图切剖面自动绘制方法;以规则体元为三维空间数据模型,通过自动绘制研究区域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图切剖面,构建了栅格化的三维地质体模型;以星岗地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原型实验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实例证明,在其他地质数据匮乏的条件下,平面地质图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是构建区域三维地质体模型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继淹 《南方国土资源》2000,13(1):17-19,52
文章扼要介绍了广西第三代1:50万数字地质图的主要内容、特点及编图新理论和新技术,并指出该项成果所具有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在16位微型计算机上将高级语言、Auto—CAD及dBASE三者组成一个微计算机辅助地质图件设计系统。本系统由数据库管理、参数绘图软件包、地质类图件设计图型库和统计分析软件包四部分组成。并以地球化学图左图廓所附直方图为实例介绍了系统的应用。该系统生成的图件均以图形方式显示,用打印机或绘图机绘出。精度高,速度快,充分发挥了微机基本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研究地质与农业的相关关系基础上,初步确定了省级1:50万农业地质图的研究内容和遥感制图方法.为了满足农业决策部门和农、林、水各专业的需要.提出综合图件与要素图件相结合的系列成图方式.根据河南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了农业开发基础地质背景适宜性评价标准和成土母岩.母岩生物化学.地形适宜度.有效土层厚度.农田水文.农用矿产、岩土体微量元素等要素图的分类方案.最后对遥感的解译以及制图等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彩色挂图《河南省构造体系图》、《河南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图》(五十万分之一)及其说明书,已由中国地质图出版社五四三厂印制完成。为满足有关方面的需要,现已开始征订。该项科研成果,由河南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完成。一九八○年经全国地质力学编图领导小组和省局共同组织了评审验收。并荣获一九八○年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