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等六部委负责人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解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在促进和推1"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等六部委负贵人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解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在促进和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国土资源部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钟和 《国土资源》2010,(3):11-13
<正>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资源管理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服务城乡统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城镇化新政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当前推进城镇化发展关键就是要让农民从农村"走得出去",在城市"安得下来",除了户籍制度改革外,还需要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城镇化筹资机制的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来实现。他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原来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是新形势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包含的不同工作内涵。改革三十多年来,城镇化建设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在总结以前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新目标,制订新政策,多措并举,特别要用活、用好土地政策,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等多部委正在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投融资体制等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改革,调研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等级、颁证制度.同时,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新型城镇化需要达到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和维护农民权益三大问题的协调统一.既要严格遵守耕地保护政策、保障粮食安全,又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和城镇化发展中建设用地紧张问题,这对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记者了解到,目前,发改委、国土部等多部委正在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投融资体制等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改革,调研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6.
两会期间,土地改革政策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土地改革与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在合理地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要防止新一轮的大拆大建,务必要破除拔苗助长式的城镇化。2014年以来,随着未来土地改革大方向的逐渐明确,有关地方上推进土地改革的尝试逐渐增多,不少地方政府已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使用登记制度等领域先行启动试点。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征地制度改革,都是为了更有效率地为城镇化进行土地储备。但是在推进改革和实现土地流转的同时,必须意识到,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可盲目进行圈地造城运动,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思维,把产业培育倒位,制度改革到位,公共服务到位。现在有些地方推行城镇化,先定城镇化率指标,官员以城镇化率来拆迁建城,不仅在拆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在经济效益上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出现了一些“空城”、“鬼城”。要破除拔苗助长式的城镇化,就必须在政策层面上破解这种城镇化思维。  相似文献   

7.
融入城镇化服务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城镇化上升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载体"的地位;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李克强副总理更多次强调: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作为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我们身处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第一线",必须主动融入城镇化建设,积极服务城镇化建设. 推进城镇化是大势所趋 华容现有国土面积1606平方公里,辖12个镇、8个乡、447个村场,人口73万人.截至2011年末,全县城镇化率为44.3%,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15万人.是全国文明县城,并已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初审.全县已建成操军、万庾、梅田湖、东山、注滋口5个边界小集镇,东山、注滋口2个2万人口以上的中心集镇,三封寺镇等8个1万人口以上的重点集镇.  相似文献   

8.
时政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0年实现3个1亿的城镇化目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网)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2014,(10):56-56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活。李克强强调,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l亿人”问题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他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其中,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国土资源部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最大程度激活土地要素,充分发挥土地的空间载体功能、资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对于更好地抓住推进新型城镇化机遇,加速推进邵阳城镇化建设,打造八百万邵阳人的幸福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湖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提出"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大手笔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之年.国土资源工作面临保发展、保红线、保民生的多重压力和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低效用地整治的出路在哪?只有向"存量"要"增量"。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推进,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近年来,兰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扎实推进闲置低效用地"三年清零行动",紧紧抓住"亩均论英雄"改革这个突破口,出台一系列政策,全力做好节约集约用地,推进低效用地清理整治,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2017—2019年,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7138.86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324.86亩,低效用地再开发7769.42亩。  相似文献   

14.
邵挺 《国土资源》2016,(2):10-11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中央决策部署,本文提出,在中国经济转型关键期,从"房、地、产、人"四个方面入手,以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为突破口,深化住房和土地制度改革,从而释放城镇化产生的"最大内需"——"城镇化还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所在!"1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强调。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回落,新旧动能转换之际,重提"城镇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强调要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土地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元素和支撑要件,但是未来中国推进城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土地供应保障瓶颈。研究表明,2006-203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占用的建设用地是1980-2005年的3.45倍,而且在十八亿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最大的财富形式——土地因为制度性束缚还没有被完全激活。媒体报道称,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三部分。截至去年底,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累计确权登记发证约620万宗,发证率达94.7%,部分地区已全部完成。而舆论界普遍认为,只要推进土改,才能激活这一部分尚在沉睡中的财富。为什么大家会对土地制度改革抱有如此大的期望?当前的大背景是此前的经济改革红利基本上已经吃光,城镇化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土地制度的巨大障碍,土地增值的好处,农民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17.
媒体广场     
<正>国务院:深化户籍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会议确定了2010年重点改革任务,强调要协调推进城乡改革。深化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改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性潮流。过去10年,是中国城镇化推进速度比较快或者最快的时期之一。截至2013年底,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为73 1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53.7%,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城镇化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条低成本城镇化道路,城镇发展是建立在低成本获得城镇建设用地、廉价使用劳动力、环境承载严重压力基础之上的。尽管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但大量的矛盾没有化解,遗留的问题很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及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如何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的城镇化,成为值得各界深思的问题。作家耕夫,多年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尤其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为此,2014年,他策划相关专题拟深度剖析城镇化发展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本刊从第四期起将陆续刊登他撰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是稀缺资源,是农业基本生产要素.过去对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吃不上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及生活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所有权和承包权“两权分离”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近年来,为了稳定农业生产,国家明确提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将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就意味着在可预期的时期内农村承包土地不能无偿收回,然而在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诸如: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农村土地分散承包与农业发展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在农村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农地开发与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在城镇化建设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其承包土地产权关系及其连带利益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问题是当前农村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四化同步推进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建设用地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在18亿亩耕地红线的硬性约束下,原来单纯依赖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城市发展扩张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建立健全规划统筹、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盘活利用现有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存量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