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2月27日15时40分至16时30分,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上空西南方向,出现一奇特的现象:以太阳为中心出现-22°的彩色光环;在太阳下有一个圆形亮斑(假日),其亮度稍次于太阳。在假日两侧各有一条较长光弧,这两条光弧和一个较大的光弧相交,这个较大光弧又与22°光环相切,这个切点与两个交点连成一彩色斑弧(日珥)。两条较长光弧的两侧各有一条对称的彩色光弧,其光弧是内紫外红(和夏日的彩虹相似),亮度较低,但尚属显明。另外,还有一个和太阳相交的较明亮的大光环。这  相似文献   

2.
固阳上空出现奇异光现象1996年11月6日15时20分左右,在固阳天顶稍偏西方向出现了一个内紫外红弓背对着太阳的彩色半圆环,与太阳夹角约30°左右。当时天空满布密卷云。按照冰晶对光线的折、反射原理出现这一现象应当是晕,但不论是22°晕和46°晕,其颜...  相似文献   

3.
刘锡芬 《气象》1975,1(6):25-25
这个奇晕是阳光通过薄幕卷层云时,受到云中冰晶的折射和反射,进入人目所形成的现象。图中各晕段的形成简答如下: a是围绕太阳S,其半径为22°的圆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晕,色彩呈内红外紫。当太阳光线在冰晶中的光路是进入冰晶的一个侧面,而在隔开一个侧面的另一侧面上射出时(每一个冰晶有上下两个底面和6个侧面),就会出现这种22°的圆晕。  相似文献   

4.
苏茂 《气象》1982,8(5):39-39
(一) 1981年5月4日正午,天空中有Cs fil(毛卷层云),太阳有晕,但颜色较淡,晕圈不完整。在西部天空距地平线约20°的地方,有一长条略带弧形的彩色光带。此光带呈南北向,太阳在弧心方向。彩色光带色彩鲜艳,内红外紫,出现在比较薄的Cs fil上,在Cs fil下有少量的Ac tra(透光高积云),光带穿过Ac tra时,其颜色较淡,但仍能分辨出色彩的排列和整个光带的连续性。其他方向也有Cs fil,但没有类似这样的光带出现(见图1)。长条彩色光带维持半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鹏飞 《气象》1981,7(12):28-34
当薄绡似的高云掩盖天空的时候,在日月光轮的周围,往往会出现形状奇幻的晕象,有时还带有彩色,特别引人注目。 晕具有各种形状,常见的环形有22°圆晕、46°圆晕、假日环等,常见的弧形晕有各种切弧,有的晕形似直带(如日柱),有的晕呈光斑状(如假日)。有时好几种晕一起出现,有时单独出现,出现时各部分明显程度不同。在色彩方面,有的有色,有的无色。就出现的天空部位来说,有的出现在太阳或月亮的近旁,有的却出现在日月相对一侧的天空中,千种百样,十分复杂。但是就其主要形成过程来分,则不外乎分为反射晕和折射晕两大类。有些晕象的形成过程,兼有反射和折射,也还有些晕象,在形成时穿插有衍射过  相似文献   

6.
王荣波 《山东气象》2000,20(3):58-58
1999年 1 2月 2 3日上午 8时 3 0分至 9时 ,我县县城上空出现“假日”现象 ,在太阳的左右各 1个 ,右边一个这度特别明显。县电视台拍了录相 ,并在陵县电视台新闻节目和中央电视台《新闻 3 0分》同时播出。1 假日形成过程2 3日上午 7时 3 0分左右 ,太阳从东方缓慢升起 ,此时我县上空天气晴朗 ,能见度 2 0km ,仅有几丝几缕的卷云 ,太阳强度较弱 ,气温 -8℃ ,相对湿度 60 %。 8时整云量达到 3成 ,为密卷云。太阳周围有几块不完整的晕 ,气温 -7 3℃ ,太阳左右分别出现一个亮点 ,呈对称分布 ,确切地讲是该点的云仅是比较明亮 ,假日不太明显。 …  相似文献   

7.
我国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再讨论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根据我国建站时间在30a以上的辐射资料以及对应的地面站日照资料,在分析太阳总辐射统计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公式中a、b系数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了辐射气候学计算的可能误差,得到了用日照资料估算总辐射的误差范围。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月总量接近正态分布特征;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公式中的a、b系数具有较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需按不同月份确立;通过逐年观测资料计算各基本站a、b系数,再由内插求得无辐射资料测站的a、b系数,进而计算无辐射资料站的辐射总量,其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用等差三点法对S型生长曲线中的三个回归系数a、b、c进行“粗选”,再用单纯形法进行“微调”,最终得到使残差平方和Q最小时的a、b、c值。这一方法与常用的等差三点法、优选法、逐步搜索法相比,原理直观科学,计算简便快捷,回归效果好,能获得最优的回归系数,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虹光为太阳光线射入雨滴、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内反射后,观测者在最小偏向角处观测到的光色散现象。用偏振片观测,发现这种光具有明显的偏振特性,且虹圈与其周围光的偏振度有很大不同。由形成虹的物理过程可看出,其偏振产生于折、反射过程中。1虹光偏振度的计算菲涅耳公...  相似文献   

10.
日食发生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王圣坤李晓峰(黑龙江省气象台150030)1概述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者位置形成一条直线时,太阳的光被月球挡住,地球上某些地区短时间内看不到太阳的天文现象。日食期间是研究太阳辐射能及天文物理的绝好时机,同时又可以考...  相似文献   

11.
上面两位同志的看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与实际出现的光柱现象,不相符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看法呢?我想这与8月号这篇文章所附的图印得不准确有关。那张图把造成光柱的冰晶,印得不在入射光与反射光的转折处,却印成为a、b、c、d、g、h、i、j八个字母下的横划,从而易使人误认为冰晶的反射表面好象是严格地呈水平状态。其实,我当初画的时候,是这样画的(见图8):先把空中任一点(例如c点)与人目(e)和灯光(1)分别连成两条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三月十五日,马尔康天气晴朗,十一点左右,太阳周围出现了与往常一样的日晕。十一点三十分左右,人们惊奇地发现太阳周围的日晕由原来一个变成两个,呈双环状,东西两侧出现一片五彩缤纷的色带,且南北交叉部位特别明亮,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过了二十分钟,在太阳正北方又  相似文献   

13.
蔡其发  黄思训  钟科  李娟 《气象科学》2007,27(2):226-229
由于不同静止气象卫星的观测时间、分辨率及红外通道的红外扫描辐射计的光谱响应函数和空间响应函数都不尽相同,因此,将两颗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云图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多星拼图,就会在交界处呈现不连续性,图像上表现为一条明显的拼缝且拼缝的两边亮度不一致。本文利用“直方图匹配方法”对多星拼图进行处理,消除了亮度不均匀现象,提高了图像的整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徐萃昌 《气象》1984,10(7):42-44
卷云属于对流层中、高层的云,由冰晶组成。平均高度在6公里以上,盛夏较稀薄的卷云可达到10公里左右的高度。指示性卷云是500毫巴以上高空低值系统的前兆,它移来的方向就是未来影响系统侵入的方向。指示性卷云的预报时效比较长,一般在三天之内。有时伴随卷云出现晕,如果看到钩卷云出现在晕圈中,未来产生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一、指示性卷云的云形特征 1.短尾钩卷云 这是一种云丝很细的钩卷云,尾巴短,移动快。仅有短尾钩卷云出现,未来48小时内只有小量降水。有时在它出现后会有更明显的指示性云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5.
HEIFE绿洲区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反射率的分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灏 《高原气象》1993,12(2):156-161
太阳辐射的分光测量在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HEIFE临泽子站进行的太阳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分光观测资料,研究了黑河绿洲区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反射率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太阳总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中,紫外和可见光部分的比倒偏小,近红外部分则偏太.在其从冬到夏的季节变化中紫外和可见光部分是由小到大,近红外部分剐是由大到小。在其日变化中0.5μm以下波段是中午大早晚小;0.7μm以上波段是中午小,早晚大;0.5-0.7μm波段的日变化不明显。紫外波段的相对日变化幅度最大.地表反射率的光谱特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变化特征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关.各波段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型有一定的季节差异,其中波长小于0.7μm部分较为明显,并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关.在裸露地表各波段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中,近红外波段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增大,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则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减小.全波段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主要是近红外波段的贡献.这是裸露地表光谱反射率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利用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瓦里关地区的大气臭氧柱总量及太阳紫外B生物有效辐射剂量进行了连续的观测。通过对1996-1996年的资料分析表明:该地区的臭氧柱总量具有明显的年季变化特征,并存在着减少的趋势,与TOMS卫星的观测结果相一致;臭氧垂直廓线的Umkehr反演得出这一地区的臭氧数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30km处,冬春季的高度低于夏季;太阳紫外B生物有效辐射剂量夏季最高可达0.4W/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2年1月、2月、7月、8月每日8~16时(北京时间)的GMS-5卫星云图资料以及相同时次的漠河和郑州两个辐射站的地面净辐射资料,通过读取红外1、红外2、水汽和可见光云图上的卫星计数值,并将卫星计数值按照GMS-5定标表转换成亮度温度和反射率,最终形成一套利用卫星资料研究云对地面净辐射影响的数据集。采用统计的方法将地面净辐射与影响地面净辐射的各因子:太阳天顶角、地面及云面反射率等有关因子进行拟合,发现地面净辐射与这些因子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特别在引入卫星红外通道亮温值减水汽通道亮温值这一因子后,在有云状况下,拟合的相关系数有较明显的提高,原因可能是这一因子包含了云分类的信息,这一方法的提出为利用卫星资料研究云对地面净辐射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两种太阳紫外线辐射监测仪的对比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雄 《气象》2003,29(8):55-57
应用上海气科所SUR—1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仪和美国EPPLY公司TUVR宽波段紫外线总辐射计在南宁进行对比观测,观测结果表明:SUR—1仪观测值比TUVR仪观测值明显偏小。两种仪器观测值相关系数高达0.98,可以从一种仪器的观测比较准确地估算出另一种仪器的观测值。该分析结果为采用不同紫外观测仪城市进行紫外观测对比具有一定意义,并可为准备购置紫外观测仪器的城市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辐射特性及辐射强迫的模拟估算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立盛  石广玉 《大气科学》2001,25(2):231-242
利用已有的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折射指数资料,精确计算了这两种气溶胶从太阳短波到红外谱段的辐射特性。然后,在LLNL化学输送模式(CTM)模拟的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资料及改进的气溶胶参数化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用GCM估算了这两种气溶胶引起的全球辐射强迫。结果表明:(1)西欧是全球最大的硫酸盐辐射强迫中心,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达-5.0W/m2;(2)烟尘强迫的最大中心出现在夏季的南美和非洲中南部,为4.0W/m2;(3)南半球大陆人为气溶胶的强迫不容忽视;(4)某些地区人为气溶胶的强迫在量值上可与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强迫相比拟。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黎明之前天空都会出现一段短时间的相对黑暗期,所以也就有所谓“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名句。 为什么在天亮时分的黎明之前倒反出现一段时间的黑暗期呢?这得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反射和散射的特点规律说起。由大气科学研究而知,在夜间,因为没有太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天空就呈现一片黑暗的状态,如果要说也还有一点点微弱的光线的话,那是因为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或微小质点对太阳光起着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结果。而这种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强弱,又与地球和太阳光线两者之间的交角高度有很大的关系,即交角高度愈大,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就愈强,天空就较少黑暗;反之,交角高度愈小,光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就愈弱,天空就愈显得黑暗。大家知道,由于地球与太阳光线之间的交角高度是以太阳西落时过后和准备东升(即黎明前)的这两个时段时间为最小,所以这两段时间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是最弱的,因而是最为黑暗的时期。相反,深夜由于地球与太阳光线之间的交角高度较大,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相对较强,所以即使是深夜时间,天空也不一定显得很黑暗。不言而喻,由深夜的不很黑暗到黎明前的较黑暗,于是就有黎明前之黑暗的感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