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煖  李文博 《地球》2023,(6):4-7
<正>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具有“富煤、缺油、少气”的特征,煤层气作为天然气同质同用资源,对于实现“双碳”目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障高瓦斯矿区煤炭供应、增加绿色清洁能源供应意义重大。2022年国家能源局提出将煤层气打造成为增强天然气自主保障能力的重要气源。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5)
<正>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在能源消费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一直占到70%左右,尽管当前我国能源消费出现多元化趋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缓慢下降到了64%,但主体能源的地位仍不可撼动。然而,自2012年以来,全国反复出现的大面积重度雾霾,以及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控煤、限煤、清洁用煤也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那么,在此背景下,煤炭产业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炭需求、探查潜力与高效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结构中全球大多数国家的主体能源是石油,而我国以富煤、贫油、少气为本土资源特点,煤炭是主体能源.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使得对煤炭资源的勘探与开采必须不断深入,进入到第二深度空间日益紧迫.在开采过程中的难度随之增大,故必须引入当代高、新技术,防范灾害并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基于对我国主体能源-煤炭存储与需求的分析,本文将研讨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与国策;2)当今对化石能源的需求、煤炭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特点;3)全球和我国煤炭资源的生产、利用、需求、潜能和存在的问题;4)煤炭深部勘探、开采和高新技术的应用;5)我国煤炭的高效利用与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不可替代;6)我国在发展进程中第二深度空间的煤炭需求乃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4.
王国起 《地球》2011,(10):28-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提速,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规模也在急剧扩大。以煤炭、石油等资源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相比之下,天然气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炭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产生的二氧化硫也很少,并且燃烧后不会产生废渣和废水,被称为“洁净能源”。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1,(7):30-30
煤炭,一直以来是山西省的一个“标签”。山西因煤而崛起,因煤而闻名,也因煤承受了诸多环境、生态压力。2009年,山西举全省之力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掀起一场煤改“风暴”,这场变革也为山西带来了一系列巨变。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5,(2)
<正>作为"近代工业摇篮"的河北省唐山市,它曾经引以为傲的煤炭、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如今却对京津冀的天空产生了副作用。如今,唐山市在2014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黑榜"上名列第四,已经沦为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一煤独大,是河北省能源结构的传统模式,煤炭约占全省能源结构的90%,造成了严重污染。作为钢铁重镇,唐山是河北省能源消耗最大的城市,燃煤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2013年,唐山地区环境平均达标天数106天,达  相似文献   

7.
<正>煤占中国能源70%以上,若能实现清洁煤的广泛使用,将提高效率30%以上。在提高煤的使用效率方面,今后重点发展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清洁煤技术。目前,研究成功的煤炭液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发电和城市燃气供应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煤炭使用效率。如果中国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提高10%,即可增加一条黄河的有效用水量。在水的利用方面,应特别注意提高占水资源使用量70%的农用水的  相似文献   

8.
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它们是一次性不可再生能源.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能源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化石能源结构中多以石油为主体,而我国基于本土的优势资源和特点则以煤炭为主体.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腾飞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日益大幅度的增加,使得煤炭资源的深层勘探,即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的勘探与开采必须迅速提上日程.当然在开采过程中的难度亦必随之增大,特别是深层复杂构造与岩石的物理-力学属性;机械化的适宜采掘技术;高浓度的大量瓦斯溢出;介质与结构的高应力状态;地下温度的升高和大量涌水等灾害.因此必须引入当代高、新技术,强化高精度探测与数据采集和对介质破裂过程的高分辨动态监测与防范.同时必须提高煤炭的高效和多元化综合利用;特别是煤炭液化和发展洁净煤技术,以达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能源--煤炭能发挥更大的效能并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9.
《地球》2021,(3)
正碳减排需要清洁能源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的二氧化碳,如同给地球建造了一个大棚,让地球无法散热。遏制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人类的气候危机,使用清洁能源是一个重要举措。人类能源使用历史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第三次是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化石能源在人类能源的利用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金星宇 《地球》2015,(3):20-21
<正>虽然在国际能源消费市场,煤炭曾经的霸主地位早已被石油所取代,但作为三大主要化石燃料之一,煤炭依然占据着全球能源市场近三成的份额,体面地维持着能源消费第二把交椅的威严。不过,近年来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市场的境遇却江河日下,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球煤炭行业的步伐异常艰难,煤炭价格一路走低,让国际上几个重要煤炭生产国的煤炭企业叫苦不迭,有人更是用"全球煤炭行业遭遇了暴风雪般的洗礼"来形容全球煤炭产业当前的窘境。在国际市场需求萎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5,(6)
<正>有煤炭分布的地方,就会有自燃发生的危险存在。因此,世界各地的煤田都面临着煤层自燃这一天敌,虽然人们在想方设法扑灭这种火灾,但地火"比毒蛇更光滑,比幽灵更莫测,它想去哪儿,凡人是拦不住的"。此起彼伏的煤田地火,有时候呈现点状火源,有时候却是"火烧连营",成片出现,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困扰。有学术研究称,中国北方煤火每年吞噬2000万吨的煤量,是德国年总煤产量的三分之二。中国工业增长70%所需能源依赖于煤炭,但是20世纪60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5,(3):26-29
<正>说起山西就要提到山西的煤炭和煤矿,山西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历届山西省委省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煤炭行业的改革。2015年1月25日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深化煤炭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也是山西未来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对此,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任、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曲剑午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山西作为建国以来中国最重要的煤炭大省,煤炭管理体制随国家煤炭管理体制的调整而几经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先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5,(6)
<正>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国家鼓励积极发展的重点行业。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增速放缓,虽然电力需求的增长下降,但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新常态的出现,实际上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在经济新常态下,应该抓住电力增速放缓的契机,控制煤电的增速,逐步地减少我国煤炭发电的比重,加快电力结构调整的步伐。作为水电行业,虽然国家政策鼓励积极发展,但是,由于在我国各流域梯级电站的开  相似文献   

14.
韩朝 《地球》2014,(6):56-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对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从目前的情势来看,未来全球能源供应艰巨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能源、资源之间的政府博弈更加错综复杂,国际能源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我国能源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在2014中国国际煤化工展览会暨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是富煤缺油少汽的国家,根据这样的能源禀赋特点,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由其是现代化工产业,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获取渠道多元化、化工原料多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伯强 《地球》2015,(3):34-38
<正>短期的产能困难和雾霾治理预期放大了煤炭行业发展问题。雾霾治理背景下,煤炭产量大规模扩张的日子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产能总是要去掉,供需总有一天会归于平衡。因此,认为煤炭价格将持续疲弱,是把问题简单化了。首先,能源品种是可替代的,因此它们的价格是联动的。其次,我国的煤炭产能既相对分散(按企业),又比较集中(按地域,山西和内蒙古占全国煤炭产量接近53%),而且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影响力很大。  相似文献   

16.
正在改革开放的激荡40年间,经济浪潮最迅猛的是2003年以来的十年,十年间资源能源的肆意开发利用为中国经济跟上先进国家的脚步加码提速,但也为今日生态欠账埋下了隐患。在那些开发激情与需求粗放共同燃烧的岁月,内蒙古的煤炭成为冶炼大钢铁、点亮京津冀、温暖全中国的主要能源,尤其在煤矿集中区乌海市和鄂尔多斯市,"煤老大""煤黑子"也一度成为这些地区的代称和煤矿  相似文献   

17.
高芯蕊 《地球》2010,(1):36-37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把人类推向了工业社会,与此同时,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低碳经济”由此应运而生。新能源在低碳经济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7,(2)
<正>近日,著名能源经济学家、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林伯强撰文表示,中国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为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做出很大贡献,最近几年煤炭消费的大幅度减少,是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刘奎峰 《地球》2011,(10):29-32
欧美专家预测,在本世纪末,大量待利用的“后院能源”——分布式能源将全面取代集中式能源。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那么,什么是分布式能源,它与传统大电厂相比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20.
王自学 《地球》2012,(12):91-91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一直以来,煤炭的开采受到多种矿井地质灾害的威胁,其中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煤层底板破坏和矿井突水事故。底板突水的实质是下伏承压水沿底板岩层内部的通道突破隔水层的阻隔涌入到采掘工作面,是地下水和底板岩层相互作用的结果,隔水层的阻抗性能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开采矿压对底板的破坏尤为重要。煤炭开采对底板岩层的破坏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探讨了煤矿开采对煤层底板岩层的破坏规律以及煤矿开采水害的预防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